履带式道面车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5110443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0-01 17:24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履带式道面车,属于航空器救援设备技术领域。该履带式道面车包括行走结构和道面铺设结构。所述行走结构包括履带式底盘车和牵引件,所述牵引件包括辊架和导向辊,所述辊架固定在所述履带式底盘车的一侧,所述导向辊转动连接在所述辊架上,所述道面铺设结构包括两个转动架、滚筒、转动件和液压马达,两个所述转动架固定在所述履带式底盘车的顶面一侧,所述滚筒的两侧固定有支撑筒,所述液压马达与所述支撑筒之间通过传动件传动连接。本发明专利技术在对破坏的道面和新的道面进行移除或铺设时可以利用一台车完成,提高了道面更换效率降低了成本,同时利用履带轮牵引移动可以降低陷入土壤中的可能性,使用更加稳定方便。使用更加稳定方便。使用更加稳定方便。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履带式道面车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航空器救援设备
,具体而言,涉及履带式道面车。

技术介绍

[0002]飞机场道面是指在天然土基和基层顶面用筑路材料铺筑的一层或多层的人工结构物,是供飞机起飞、着陆、滑行及维修、停放的坪道,如跑道、滑行道、客机坪、维修坪、货机坪、停机坪等。道面的整体结构应具有对于变形的抵抗能力和抗弯、抗压及抗磨耗的能力。飞机场道面的结构强度要求与飞机轮胎压力及荷载特性有关。根据飞机施加于道面的轮胎压力及荷载特性的不同,对道面强度的要求也各不相同。一般分为关键地区、非关键地区和过渡地区。关键地区的强度按设计起飞全重或最大起飞全重考虑;非关键地区及过渡地区根据所在部位的不同,按关键地区强度的90%左右考虑。
[0003]目前,在机场发生突发事件或造成道面发生破坏后,为了能尽快恢复机场正常运行对航空器进行搬移,就需要尽快将道面铺设到航空器处,从而方便将航空器移走,而现有的道面铺设设备,在对破坏的道面和新的道面进行移除或铺设时需要分开进行,这样导致破坏的道面更换效率较低,成本较高,同时移动时一般通过圆形移动轮进行行走,这样在阴雨天气中就会很容易陷入土壤中容易出现意外,影响救援工作的进度。

技术实现思路

[0004]为了弥补以上不足,本专利技术提供了履带式道面车,旨在改善道面车,在对破坏的道面和新的道面进行移除或铺设时需要分开进行,这样导致破坏的道面更换效率较低,成本较高,同时移动时一般通过圆形移动轮进行行走,这样在阴雨天气中就会很容易陷入土壤中容易出现意外,影响救援工作的进度的问题。
[0005]本专利技术是这样实现的:
[0006]本专利技术提供履带式道面车,包括行走结构和道面铺设结构。
[0007]所述行走结构包括履带式底盘车和牵引件,所述牵引件包括辊架和导向辊,所述辊架固定在所述履带式底盘车的一侧,所述导向辊转动连接在所述辊架上,所述道面铺设结构包括两个转动架、滚筒、转动件和液压马达,两个所述转动架固定在所述履带式底盘车的顶面一侧,所述滚筒的两侧固定有支撑筒,所述支撑筒通过转动件与所述转动架固定,所述液压马达安装在一个所述转动架上,所述液压马达与所述支撑筒之间通过传动件传动连接。
[0008]在本专利技术的一种实施例中,所述履带式底盘车包括车体和履带轮,所述履带轮安装在所述车体的底部两侧,所述车体的底部还安装有牵引轮,所述牵引轮位于所述履带轮的一侧。
[0009]在本专利技术的一种实施例中,所述车体的顶面固定有挡板,所述挡板位于所述车体的顶面两侧,所述车体的另一侧安装有液压单元。
[0010]在本专利技术的一种实施例中,所述液压单元包括支撑板和液压组件,所述支撑板固
定在所述车体的一侧,所述液压组件安装在所述支撑板上。
[0011]在本专利技术的一种实施例中,所述支撑板与所述车体之间还固定有加强杆,所述加强杆对称设置有两个。
[0012]在本专利技术的一种实施例中,所述辊架包括两个支撑杆和两个横杆,两个所述支撑杆固定在所述车体的一侧,两个所述横杆固定在两个所述支撑杆之间,所述导向辊转动连接在两个所述支撑杆之间。
[0013]在本专利技术的一种实施例中,所述转动架包括两个支架和竖杆,两个所述支架固定在所述车体的顶面一侧,所述支架的内部固定有连接杆,所述竖杆固定在所述连接杆与所述车体之间,所述连接杆上固定有固定板,所述液压马达安装在所述固定板上。
[0014]在本专利技术的一种实施例中,所述支架上固定有限位架,所述限位架分布在所述支架的两侧,所述滚筒的截面为正三角形。
[0015]在本专利技术的一种实施例中,所述转动件包括轴杆和轴承座,所述轴杆固定在所述支撑筒的端部,所述轴承座过盈连接在所述轴杆上,所述轴承座安装在所述支架的顶面。
[0016]在本专利技术的一种实施例中,所述传动件包括第一传动轮和第二传动轮,所述第一传动轮键连接在所述支撑筒的外部,所述第二传动轮键连接在所述液压马达的输出端,所述第一传动轮与所述第二传动轮啮合。
[0017]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专利技术通过上述设计得到的履带式道面车,使用时,在履带式底盘车的顶面预留道面块,需要铺设道面时,将地面上的道面和履带式底盘车的道面用连接带连接起来,履带式底盘车在路面上匀速行走,同时启动液压马达通过传动件带动三角滚筒转动,履带式底盘车行走后的道面随着三角滚筒的转动被拉起,通过导向辊向上运动,经过三角滚筒后靠自身重力向下滑落;道面落在履带式底盘车上,道面的一侧先接触履带式底盘车的上平面,随之道面连接处落在道面上,一块道面完全放好,随着三角滚筒转动,道面连续落在履带车上平面,完成道面的收集工作;当需要铺设道面时,通过液压马达在传动件的作用下带动三角滚筒反方向转动,带动道面从履带式底盘车上离开,经过导向辊落在地面上,同时履带式底盘车向前运动,将道面车上的道面铺设在道面上,这样在对破坏的道面和新的道面进行移除或铺设时可以利用一台车完成,提高了道面更换效率降低了成本,同时利用履带轮牵引移动可以降低陷入土壤中的可能性,使用更加稳定方便。
附图说明
[0018]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方式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方式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专利技术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
[0019]图1是本专利技术实施方式提供的履带式道面车立体结构示意图;
[0020]图2为本专利技术实施方式提供的履带式道面车第一视角结构示意图;
[0021]图3为本专利技术实施方式提供的履带式道面车第二视角结构示意图;
[0022]图4为本专利技术实施方式提供的履带式道面车第三视角结构示意图。
[0023]图中:100

行走结构;110

履带式底盘车;111

车体;1111

挡板;112

履带轮;113

牵引轮;120

液压单元;121

支撑板;122

液压组件;123

加强杆;140

牵引件;141

辊架;
1411

支撑杆;1412

横杆;142

导向辊;200

道面铺设结构;210

转动架;211

支架;2111

限位架;212

连接杆;213

竖杆;214

固定板;220

滚筒;221

支撑筒;230

转动件;231

轴杆;232

轴承座;240

液压马达;250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履带式道面车,其特征在于,包括行走结构(100),所述行走结构(100)包括履带式底盘车(110)和牵引件(140),所述牵引件(140)包括辊架(141)和导向辊(142),所述辊架(141)固定在所述履带式底盘车(110)的一侧,所述导向辊(142)转动连接在所述辊架(141)上;道面铺设结构(200),所述道面铺设结构(200)包括两个转动架(210)、滚筒(220)、转动件(230)和液压马达(240),两个所述转动架(210)固定在所述履带式底盘车(110)的顶面一侧,所述滚筒(220)的两侧固定有支撑筒(221),所述支撑筒(221)通过转动件(230)与所述转动架(210)固定,所述液压马达(240)安装在一个所述转动架(210)上,所述液压马达(240)与所述支撑筒(221)之间通过传动件(250)传动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履带式道面车,其特征在于,所述履带式底盘车(110)包括车体(111)和履带轮(112),所述履带轮(112)安装在所述车体(111)的底部两侧,所述车体(111)的底部还安装有牵引轮(113),所述牵引轮(113)位于所述履带轮(112)的一侧。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履带式道面车,其特征在于,所述车体(111)的顶面固定有挡板(1111),所述挡板(1111)位于所述车体(111)的顶面两侧,所述车体(111)的另一侧安装有液压单元(120)。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履带式道面车,其特征在于,所述液压单元(120)包括支撑板(121)和液压组件(122),所述支撑板(121)固定在所述车体(111)的一侧,所述液压组件(122)安装在所述支撑板(121)上。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履带式道面车,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板(121)与所述车体(1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何振华李新健冯闯刘辰宇周鸿瑕
申请(专利权)人:航大联合北京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