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气装置的制造方法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5094308 阅读:22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0-01 16:55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节气装置的制造方法。谋求产品的小型化,并且使全闭止挡件等的位置调整作业简单化。一种节气装置的制造方法,该节气装置具有:节气主体;节气门;节气齿轮;弹簧构件;全闭止挡机构,其包括节气主体侧的主体侧全闭抵接面和节气齿轮侧的齿轮侧全闭抵接面;以及初始开度止挡机构,其包括与弹簧构件一体设置的初始开度限制部的抵接面和节气主体侧的初始开度限制止挡抵接面,其中,加工主体侧全闭抵接面、齿轮侧全闭抵接面、初始开度限制部的抵接面、初始开度限制止挡抵接面、初始开度限制部用抵接部以及初始开度限制部的卡合部中的至少一个部位,以便全闭位置和初始开度位置成为相对地形成了规定角度的位置关系。位置成为相对地形成了规定角度的位置关系。位置成为相对地形成了规定角度的位置关系。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节气装置的制造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调整向发动机供给的燃烧空气的流量的节气装置的制造方法。

技术介绍

[0002]与上述节气装置相关的技术记载于专利文献1中。如图14所示,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节气装置100包括:节气主体103,其具备向发动机引导燃烧空气的进气通路103h;以及节气门(省略图示),其构成为在进气通路103h内能够在全闭位置与全开位置之间转动,具备与转动中心一体化的节气轴105。另外,节气装置100包括将马达106的旋转力向节气轴105传递的齿轮机构106w、106x以及节气齿轮107。而且,节气装置100包括弹簧构件108,该弹簧构件108对节气齿轮107施加使节气门朝向开启开度位置(自全闭位置打开了规定角度的位置)转动的弹簧力。
[0003]在节气主体103设有用于调整节气门(节气齿轮107)的全闭位置的全闭开度限制螺杆110、用于确定开启开度位置的开启开度限制螺杆112。而且,利用全闭开度限制螺杆110和开启开度限制螺杆112,能够调整节气门的全闭位置和开启开度。但是,在具备全闭开度限制螺杆110和开启开度限制螺杆112的结构中,难以使节气主体103精简化。另外,产品的成本上升。而且,不特定的人能够调整全闭开度限制螺杆110、开启开度限制螺杆112的结构并不优选。另外,还需要确保螺杆110、112的脱落对策以及螺杆孔与螺杆之间的间隙的气密性。
[0004]为了改善这点,在专利文献2所记载的节气装置120中,如图15所示,提案有包括节气轴123侧的全闭开度限制杆125r和节气主体121侧的止挡件125s的全闭止挡机构125。在此,在进行全闭位置的调整时,以相对于节气轴123的轴向端部能够相对转动的状态设置全闭开度限制杆125r。该状态下,如图15所示,将节气门122定位在全闭位置,使全闭开度限制杆125r与节气主体121侧的止挡件125s抵接。而且,该状态下,将全闭开度限制杆125r以相对于节气轴123无法相对旋转的方式焊接于该节气轴123。利用该方法,能够不需要上述的全闭开度限制螺杆110。同样,通过对节气门的开启开度进行定位,也能够不需要开启开度限制螺杆112。
[0005]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2-371866号公报
[0006]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18-040288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0007]专利技术要解决的问题
[0008]但是,在具备全闭开度限制杆125r的全闭止挡机构125中,为了使全闭开度限制杆125r转动,需要确保相对较大的空间。另外,对于节气主体121,由于将全闭开度限制杆125r和节气齿轮(参照双点划线,省略附图标记)分别焊接于节气轴123,因此作业花费劳力和时间。
[0009]本专利技术是为了解决上述问题点而做成的,本专利技术要解决的课题在于,取消全闭止
挡件等的螺杆调整机构而不需要螺杆的脱落对策、以及确保螺杆孔与螺杆之间的间隙的气密性等对策。另外,不需要全闭开度限制杆等,而谋求产品的小型化,并且能够使全闭开度和开启开度的位置调整作业简单化。
[0010]用于解决问题的方案
[0011]利用各专利技术来解决上述的课题。第1专利技术为一种节气装置的制造方法,该节气装置具有:节气主体,其具备向发动机引导燃烧空气的进气通路;节气门,其构成为在所述进气通路内能够在全闭位置与全开位置之间转动,具备与转动中心一体化的节气轴;节气齿轮,其将电动致动器的旋转力向所述节气轴传递;弹簧构件,其对所述节气齿轮施加使所述节气门朝向自所述全闭位置打开了规定角度的位置的初始开度位置转动的弹簧力;全闭止挡机构,其利用所述节气主体侧的主体侧全闭抵接面与节气齿轮侧的齿轮侧全闭抵接面的抵接,限制所述节气门的超过所述全闭位置的关闭方向转动;初始开度限制部,其与所述弹簧构件一体地设置,具备以大于所述节气门的所述初始开度位置的角度与所述节气齿轮的初始开度限制部用抵接部卡合的卡合部;以及初始开度止挡机构,其使所述初始开度限制部的抵接面和所述节气主体侧的初始开度限制止挡抵接面在所述节气门的所述初始开度位置抵接,其中,加工所述节气主体侧的主体侧全闭抵接面、所述节气齿轮侧的齿轮侧全闭抵接面、所述初始开度限制部的抵接面、所述节气主体侧的初始开度限制止挡抵接面、所述节气齿轮的初始开度限制部用抵接部以及所述初始开度限制部的卡合部中的至少一个部位,以便所述节气主体侧的主体侧全闭抵接面与所述节气齿轮侧的齿轮侧全闭抵接面抵接的所述全闭位置和所述初始开度限制部的抵接面与所述节气主体侧的初始开度限制止挡抵接面抵接的所述初始开度位置成为相对地形成了规定角度的位置关系。
[0012]根据本专利技术,加工所述节气主体侧的主体侧全闭抵接面、所述节气齿轮侧的齿轮侧全闭抵接面、所述初始开度限制部的抵接面、所述节气主体侧的初始开度限制止挡抵接面、所述节气齿轮的初始开度限制部用抵接部以及初始开度限制部的卡合部中的至少一个部位,以便节气主体侧的主体侧全闭抵接面与节气齿轮侧的齿轮侧全闭抵接面抵接的所述全闭位置和初始开度限制部的抵接面与节气主体侧的初始开度限制止挡抵接面抵接的初始开度位置成为相对地形成了规定角度的位置关系。如此,通过对全闭止挡机构的主体侧全闭抵接面、齿轮侧全闭抵接面进行加工,或者对初始开度止挡机构的初始开度限制部的抵接面、初始开度限制止挡抵接面等进行加工,能够调整节气门的全闭位置和开启开度位置,因此,能够不需要全闭止挡机构、初始开度止挡机构的螺杆调整机构、全闭开度限制杆等。而且,能够使全闭开度和初始开度的位置调整作业简单化。
[0013]根据第2专利技术,在使与弹簧构件一体设置的初始开度限制部的抵接面抵接于节气主体的初始开度限制止挡抵接面的状态下,加工全闭止挡机构的节气主体侧的主体侧全闭抵接面和节气齿轮侧的齿轮侧全闭抵接面中的任一者,以便所述主体侧全闭抵接面或者所述齿轮侧全闭抵接面与所述初始开度限制部的抵接面成为形成了规定角度的位置关系,。
[0014]根据第3专利技术,利用切削加工进行全闭止挡机构的节气主体侧的主体侧全闭抵接面或者节气齿轮侧的齿轮侧全闭抵接面的加工。因此,能够利用简单的方法进行全闭位置调整。
[0015]根据第4专利技术,全闭止挡机构的所述节气主体侧的主体侧全闭抵接面或者节气齿轮侧的齿轮侧全闭抵接面设于截头棱锥体的上表面。因此,能够抑制进行所述抵接面的切
削加工时的毛边的产生。
[0016]根据第5专利技术,将节气齿轮和弹簧构件安装于基于节气主体制作而成的治具,在使与所述弹簧构件一体设置的初始开度限制部的抵接面抵接于所述治具中的与所述节气主体的初始开度限制止挡抵接面相当的部位的状态下,加工所述节气齿轮侧的构成全闭止挡机构的齿轮侧全闭抵接面,以便所述齿轮侧全闭抵接面与所述初始开度限制部的抵接面成为相对地形成了规定角度的位置关系。如此,能够在将节气齿轮和弹簧构件安装于与节气主体独立的治具的状态下,进行全闭止挡机构的节气齿轮侧的齿轮侧全闭抵接面的加工,因此,由加工产生的异物不会进入于节气主体内。
[0017]根据第6专利技术,在自治具拆除了节气齿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节气装置的制造方法,该节气装置具有:节气主体,其具备向发动机引导燃烧空气的进气通路;节气门,其构成为在所述进气通路内能够在全闭位置与全开位置之间转动,具备与转动中心一体化的节气轴;节气齿轮,其将电动致动器的旋转力向所述节气轴传递;弹簧构件,其对所述节气齿轮施加使所述节气门朝向自所述全闭位置打开了规定角度的位置的初始开度位置转动的弹簧力;全闭止挡机构,其利用所述节气主体侧的主体侧全闭抵接面与节气齿轮侧的齿轮侧全闭抵接面的抵接,限制所述节气门的超过所述全闭位置的关闭方向转动;初始开度限制部,其与所述弹簧构件一体地设置,具备以大于所述节气门的所述初始开度位置的角度与所述节气齿轮的初始开度限制部用抵接部卡合的卡合部;以及初始开度止挡机构,其使所述初始开度限制部的抵接面和所述节气主体侧的初始开度限制止挡抵接面在所述节气门的所述初始开度位置抵接,其中,加工所述节气主体侧的主体侧全闭抵接面、所述节气齿轮侧的齿轮侧全闭抵接面、所述初始开度限制部的抵接面、所述节气主体侧的初始开度限制止挡抵接面、所述节气齿轮的初始开度限制部用抵接部以及所述初始开度限制部的卡合部中的至少一个部位,以便所述节气主体侧的主体侧全闭抵接面与所述节气齿轮侧的齿轮侧全闭抵接面抵接的所述全闭位置和所述初始开度限制部的抵接面与所述节气主体侧的初始开度限制止挡抵接面抵接的所述初始开度位置成为相对地形成了规定角度的位置关系。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节气装置的制造方法,其中,在使与所述弹簧构件一体地设置的所述初始开度限制部的抵接面抵接于所述节气主体的所述初始开度限制止挡抵接面的状态下,加工所述全闭止挡机构的所述节气主体侧的主体侧全闭抵接面和节气齿轮侧的齿轮侧全闭抵接面中的任一者,以便所述主体侧全闭抵接面或者所述齿轮侧全闭抵接面与所述初始开度限制部的抵接面成为形成了规定角度...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国分寿英谷口光史木村雄一
申请(专利权)人:爱三工业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