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速机构及流体控制阀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5056296 阅读:39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9-28 11:03
一种变速机构及流体控制阀。变速机构包括中间转轴(36)及中间齿轮(38),中间转轴固定在设置于电动节流阀的阀主体的支承部(56)且与马达转轴及阀转轴平行配置,中间齿轮能旋转地配置于中间转轴,中间齿轮(38)具有与固定于马达转轴的马达齿轮啮合的第一中间齿轮(41)、与固定于阀转轴的阀齿轮啮合的第二中间齿轮(42),第一中间齿轮(41)与第二中间齿轮(42)沿中间转轴(36)的轴线方向排列并一体构成,中间齿轮(38)的下端部形成有以中间转轴(36)的轴心为中心且向上方凹陷的半球状的凹部(55),支承部(56)的与中间齿轮(38)的凹部(55)相对的相对面形成有以中间转轴(36)的轴心为中心呈半球状向上方突出且支承凹部(55)的凸部(57)。半球状向上方突出且支承凹部(55)的凸部(57)。半球状向上方突出且支承凹部(55)的凸部(57)。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变速机构及流体控制阀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变速机构以及包括变速机构的流体控制阀。

技术介绍

[0002]在例如控制内燃机的吸气量的节流阀中,近年来大多采用电动节流阀。大多数的电动节流阀在主体内内置有电动马达、减速机构、节流阀。
[0003]在日本特许第6419344号公报(以下称为专利文献1)中公开了电动节流阀的一例。在专利文献1公开的电动节流阀的主体内,驱动阀芯的节流阀转轴与电动马达的驱动轴(马达输出轴)平行地配置,在马达输出轴与节流阀转轴之间配置有减速机构。减速机构由马达齿轮、中间转轴、中间齿轮以及节流阀齿轮(阀齿轮)构成,其中,马达齿轮固定于马达输出轴,中间转轴固定于主体并与马达输出轴以及节流阀转轴平行地配置,中间齿轮以能够旋转的方式支承于中间转轴,节流阀齿轮(阀齿轮)固定于阀转轴。在中间齿轮中形成有第一中间齿轮和第二中间齿轮,其中,第一中间齿轮与马达齿轮啮合,第二中间齿轮与节流阀齿轮啮合。
[0004]在上述专利文献1的电动节流阀中,在中间齿轮中,第一中间齿轮与第二中间齿轮在轴向(专利文献1的图1、2的纸面的上下方向)上彼此不同的位置处错开配置。因此,在驱动时,中间齿轮受到来自马达齿轮的径向力以及来自节流阀齿轮的径向力,上述两个径向力在轴向上不同的位置处彼此反向,中间齿轮会倾斜。
[0005]若中间齿轮如上所述那样倾斜,那么可能存在如下技术问题:中间齿轮的轴向端部处的外周端部可能与主体的相对部位即中间转轴的支承部接触,从而对中间齿轮的旋转带来摩擦,进而会降低减速机构以及马达的寿命。

技术实现思路

[0006]本专利技术是鉴于上述技术问题而形成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变速机构以及包括该变速机构的流体控制阀,能降低由于中间齿轮的倾斜而导致的中间齿轮与支承构件接触时的摩擦。
[0007]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的变速机构是将旋转驱动力从与支承构件彼此平行配置的输入轴传递至输出轴的变速机构,包括:中间轴,所述中间轴固定于所述支承构件,且与所述输入轴以及所述输出轴平行地配置;输入齿轮,所述输入齿轮固定于所述输入轴;输出齿轮,所述输出齿轮固定于所述输出轴;以及中间齿轮,所述中间齿轮以能够旋转的方式配置于所述中间轴,所述中间齿轮具有与所述输入齿轮啮合的第一中间齿轮以及与所述输出齿轮啮合的第二中间齿轮,所述第一中间齿轮与所述第二中间齿轮在所述中间轴的轴线方向上位于彼此不同的位置,在所述中间齿轮的轴向端部以及所述支承构件的与所述中间齿轮的所述轴向端部相对的相对面中的任意一方形成有以所述中间轴的轴心为中心的半球状的凹部,在另一方形成有以所述中间轴的轴心为中心而形成为半球状且插入并配置于所述凹部的凸部。
[0008]优选,所述凹部设置于所述中间齿轮的下方侧的轴向端部,以向上方侧凹陷的方式形成,在所述凸部载置有所述凹部,使得所述中间轴支承于所述支承构件。
[0009]此外,优选,所述凹部的曲率小于所述凸部的曲率。
[0010]此外,本专利技术的流体控制阀包括变速机构,所述输入轴是马达的驱动轴,所述输出轴是驱动阀芯的阀转轴,所述支承构件设置于支承所述马达以及所述阀转轴的壳体,所述变速机构是对所述马达的驱动轴的旋转进行减速、增加驱动力矩并将其传递至所述阀转轴的减速机构。
[0011]此外,优选,所述流体控制阀是对内燃机的吸气流量进行控制的节流阀。
[0012]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减速机构以及流体控制阀,中间齿轮以能够旋转的方式配置于中间轴,并且在半球状的凹部插入有半球状的凸部,从而使得中间齿轮得到支承,因此,通过输入轴的旋转而使中间齿轮旋转时,即使该中间齿轮相对于中间轴倾斜,凸部与凹部也会平滑地滑动,从而能够使凹部与凸部的摩擦降低。此外,通过将马达的驱动力经由上述减速机构传递至阀转轴,能够获得一种响应性优异且寿命长的流体控制阀。
附图说明
[0013]图1是本专利技术一实施方式的电动节流阀的侧视图。图2是将罩拆除后的电动节流阀的俯视图。图3是电动节流阀的上部的纵剖视图。图4是电动节流阀的中间转轴附近的放大纵剖视图。图5是马达驱动时中间齿轮受到的力的方向的说明图。符号说明10电动节流阀(流体控制阀)12电动马达13马达转轴(输入轴)16阀主体17阀(阀芯)20减速机构(变速器)21上部主体35阀转轴(输出轴)36中间转轴(中间轴)37马达齿轮(输入齿轮)38中间齿轮39阀齿轮(输出齿轮)41第一中间齿轮42第二中间齿轮55凹部56支承部57凸部
具体实施方式
[0014]以下,基于附图对本专利技术一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0015]图1是本专利技术一实施方式的电动节流阀10(流体控制阀)的侧视图。图2是将罩11拆除后的电动节流阀10的俯视图。图3是电动节流阀10的上部的纵剖视图。图4是电动节流阀10的中间转轴36附近的放大剖视图。另外,图3是沿纵向将电动节流阀10的上部剖切开的剖视图,详细而言,图3是利用包含马达转轴13(输入轴)、阀转轴35(输出轴)以及中间转轴36(中间轴)各自的轴线的平面将电动节流阀10的上部剖切开的剖视图。此外,在下文说明的本实施方式的电动节流阀10中,以马达转轴13沿上下方向延伸且后述的减速机构20位于上方的方式配置。
[0016]本专利技术一实施方式的电动节流阀10例如是对装设于汽车的内燃机的吸气流量进行控制的流体控制阀。
[0017]如图1~3所示,电动节流阀10包括阀主体16(壳体)、阀17(阀芯)以及电动马达12,其中,阀主体16(壳体)形成有吸气通路15(流体通路),阀17(阀芯)将吸气通路15打开、关闭来调节流路截面积,电动马达12对阀17进行驱动。
[0018]阀主体16具有上部主体21以及下部主体22,且以将上部主体21与下部主体22通过螺栓23彼此固定的方式构成,其中,上部主体21形成有内置电动马达12的收纳空间19,下部主体22形成有吸气通路15且设置有阀17。
[0019]在上部主体21的上部设置有开口部25,所述开口部25面向收纳空间19,并且所述开口部25被罩11覆盖。
[0020]此外,在罩11设置有连接器30,所述连接器30用于在外部将朝电动马达12的电力供给用配线与连接于未图示的旋转角度传感器等的配线连接。连接器30配置于电动马达12的上方。
[0021]如图3所示,在上部主体21与罩11之间的收纳空间19收纳有减速机构20(减速机构)以及电动马达12。
[0022]电动马达12的驱动轴即马达转轴13与对阀17进行驱动的阀转轴35在上下方向上延伸,且彼此平行地配置。马达转轴13以及阀转轴35的上端部被配置成从上部主体21的开口部25露出。换言之,上部主体21的开口部25朝向马达转轴13的上端部的延伸方向开口。
[0023]在马达转轴13与阀转轴35之间设置有中间转轴36,所述中间转轴36固定于上部主体21以及罩11,并且与马达转轴13以及阀转轴35平行地沿上下方向延伸。
[0024]减速机构20由马达齿轮37(输入齿轮)、中间转轴36、中间齿轮3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变速机构,将旋转驱动力从与支承构件彼此平行配置的输入轴传递至输出轴,所述变速机构包括:中间轴,所述中间轴固定于所述支承构件,且与所述输入轴以及所述输出轴平行地配置;输入齿轮,所述输入齿轮固定于所述输入轴;输出齿轮,所述输出齿轮固定于所述输出轴;以及中间齿轮,所述中间齿轮以能够旋转的方式配置于所述中间轴,所述中间齿轮具有与所述输入齿轮啮合的第一中间齿轮以及与所述输出齿轮啮合的第二中间齿轮,所述第一中间齿轮与所述第二中间齿轮在所述中间轴的轴线方向上位于彼此不同的位置,在所述中间齿轮的轴向端部以及所述支承构件的与所述中间齿轮的所述轴向端部相对的相对面中的任意一方形成有以所述中间轴的轴心为中心的半球状的凹部,在另一方形成有以所述中间轴的轴心为中心而形成为半...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实方雄平铃木启悟井出祐策太田浩树
申请(专利权)人:株式会社三国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