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能源汽车用以太网连接器外导体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5039353 阅读:65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9-24 23:17
本发明专利技术属于以太网连接器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新能源汽车用以太网连接器外导体,包括外导体本体,所述外导体本体包括一体成型的前端部、过渡部和尾端部,所述前端部内部的底端一体成型有止退片,所述前端部的上表面开设有卡接槽,所述前端部靠近所述过渡部的两侧均开设有止进槽,所述所述过渡部的内部设置有弧形凸起,所述尾端部的内壁固定连接有编织网,所述过渡部和所述尾端部均设置为开口状,所述尾端部开口端的两侧均开设有相互适配的拼接槽,还包括与所述前端部相对应的绝缘体、与所述过渡部相对应的线缆内芯以及与所述尾端部相对应的线缆本体。本发明专利技术采用一体式的设计,无脱落风险,也无需使用激光焊接进行固定。也无需使用激光焊接进行固定。也无需使用激光焊接进行固定。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新能源汽车用以太网连接器外导体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以太网连接器
,具体涉及一种新能源汽车用以太网连接器外导体。

技术介绍

[0002]随着汽车工业不断发展,尤其是新能源汽车不断发展,加之5G无线技术应用到汽车,汽车电动化、智能化、网连化、共享化不断普及,加之ADAS(高级自动驾驶辅助)技术的不断革新、高品质车载娱乐影音的推进以及OTA远程升级,大数据、云计算等一系列技术不断发展;车身运用的传感器不断增加,需传输数据量呈巨量增长;传感器与ECU之间需要更快的数据速率和更宽的带宽;全屏蔽太网连接器可支持20GHz带宽,高达56Gbps传输速率,支持GMSL、FPD link、APIX以PCle等协议,支持应用包括但不限于4K或更高清的摄像头系统,ADAS辅助驾驶系统,自动驾驶,高分辨率显示器,后座娱乐系统等;可满足庞大数据量传输。
[0003]而传输时,多采用以太网连接器进行传输,由于以太网连接器的传输数据量大,为了防止信号受外界因素影响,以及防止信号损耗,在信号中心针及与线缆连接处采用金属外导体进行屏蔽,以此来保证大数据量信号传输。
[0004]现有的外导体采用分体式组装成型的结构,实际操作时需要将两部分采用激光焊接的方式拼接在一起,操作过程较为繁琐,并且激光焊接的成本较高,并且焊接之后的焊点存在连接不稳固的风险,在线缆受外力影响时,由于前端对配部分组装于外壳,后端压接线缆部分,装于前端对端部分内,而拉扯线缆,力作用于后端部分再作用于焊点上,使得焊点易脱落,从而便会直接影响到连接器的对配,同时也影响屏蔽效果,进而造成信号损耗的现象发生。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新能源汽车用以太网连接器外导体,采用一体式的设计,减少部件组合带来的拼接缝隙,保证屏蔽效果,且无脱落风险,也无需使用激光焊接进行固定。
[0006]本专利技术采取的技术方案具体如下:一种新能源汽车用以太网连接器外导体,包括外导体本体,所述外导体本体包括前端部、过渡部和尾端部,所述前端部、过渡部和尾端部设置为一体成型的结构,所述前端部内部的底端一体成型有止退片,所述前端部的上表面开设有卡接槽,所述前端部靠近所述过渡部的两侧均开设有止进槽,所述过渡部的内部设置有弧形凸起,所述尾端部的内壁固定连接有编织网;其中,初始状态下,所述过渡部和所述尾端部均设置为开口状,所述尾端部开口端的两侧均开设有相互适配的拼接槽;还包括与所述前端部相对应的绝缘体、与所述过渡部相对应的线缆内芯以及与所述尾端部相对应的线缆本体。
[0007]作为本专利技术所述一种新能源汽车用以太网连接器外导体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前端部的外侧装配有定位套环,所述定位套环的一端一体成型有弹性片,所述弹性片的一端一体成型有与所述卡接槽相适配的卡接块。
[0008]作为本专利技术所述一种新能源汽车用以太网连接器外导体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绝缘体的下表面开设有止退槽,所述止退槽与所述止退片相适配,所述绝缘体的两侧均固定一体成型有止进块,所述止进块与所述止进槽相适配。
[0009]作为本专利技术所述一种新能源汽车用以太网连接器外导体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绝缘体的上表面开设有与所述止退槽对称的对接槽,所述对接槽的内部一体成型有固定块,所述过渡部开口端的两侧均一体成型有与所述固定块相对应的对接块,所述固定块中部相对的一侧滑动套设有限位杆,两个所述对接块相对的一侧均开设有与所述限位杆相适配的限位槽。
[0010]作为本专利技术所述一种新能源汽车用以太网连接器外导体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对接槽的内部一体成型有弹性条,所述弹性条的一端与所述限位杆的侧面固定连接。
[0011]作为本专利技术所述一种新能源汽车用以太网连接器外导体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限位杆的一端延伸至所述固定块的外侧并设置为对接斜面;其中,当所述绝缘体插接至所述前端部的内部之后,所述对接斜面位于所述卡接槽正下方的一侧。
[0012]作为本专利技术所述一种新能源汽车用以太网连接器外导体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卡接块底部的一侧开设有行程槽,所述行程槽与所述限位杆相适配。
[0013]作为本专利技术所述一种新能源汽车用以太网连接器外导体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线缆内芯设置有两条,均包覆于所述线缆本体的内部,且分别与所述弧形凸起的两侧相对应。
[0014]作为本专利技术所述一种新能源汽车用以太网连接器外导体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两个所述线缆内芯的一端均固定连接有中心针,所述中心针的两侧均一体成型有止退扣,所述绝缘体的内部开设有中心针相对应的止退口。
[0015]作为本专利技术所述一种新能源汽车用以太网连接器外导体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线缆本体的外表面套接有压接套环,且所述压接套环包覆于所述编织网的内部。
[0016]本专利技术取得的技术效果为:本专利技术采用外导体本体一体式的设计,相对分体式的产品而言,减少了组装工序,取消了高成本的激光焊接,同时也减少了部件之间组合的拼接缝隙,保证了连接器的屏蔽效果不会受到影响;本专利技术中外导体本体在将绝缘体、中心针等装配至其内部之后,只需直接压接即可完成紧固工作,并且配合编织网从内侧牵引尾端部的设计,使得尾端部不易出现缝隙,保证线缆与连接器的保持力,同时定位套环也能够限制住前端部和过渡部,使得连接器在装配完成之后相对稳定,从而其屏蔽效果也就不会受到影响。
附图说明
[0017]图1是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所提供的外导体本体的示意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所提供的以太网连接器的示意图;
图3是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所提供的外导体本体内部的爆炸示意图;图4是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所提供的外导体本体和绝缘体背面的示意图;图5是本专利技术图3中A处放大示意图;图6是本专利技术图3中B处放大示意图。
[0018]附图中,各标号所代表的部件列表如下:1、外导体本体;101、前端部;1011、止退片;1012、卡接槽;1013、止进槽;102、过渡部;1021、弧形凸起;1022、对接块;103、尾端部;1031、编织网;2、绝缘体;201、止退槽;202、止进块;203、固定块;204、限位杆;2041、对接斜面;205、弹性条;3、线缆内芯;4、线缆本体;5、定位套环;501、弹性片;502、卡接块;6、中心针;601、止退扣;7、压接套环。
具体实施方式
[0019]为了使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进行具体说明。应当理解,以下文字仅仅用以描述本专利技术的一种或几种具体的实施方式,并不对本专利技术具体请求的保护范围进行严格限定。
[0020]如图1

4所示,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新能源汽车用以太网连接器外导体,包括外导体本体1,外导体本体1包括前端部101、过渡部102和尾端部103,前端部101、过渡部102和尾端部103设置为依次相连且一体成型的结构,前端部101内部的底端一体成型有止退片1011,止退片1011具备一定的弹性,初始向前端部101的内部凸起,前端部101的上表面开设有卡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新能源汽车用以太网连接器外导体,其特征在于:包括外导体本体(1),所述外导体本体(1)包括前端部(101)、过渡部(102)和尾端部(103),所述前端部(101)、过渡部(102)和尾端部(103)设置为一体成型的结构,所述前端部(101)内部的底端一体成型有止退片(1011),所述前端部(101)的上表面开设有卡接槽(1012),所述前端部(101)靠近所述过渡部(102)的两侧均开设有止进槽(1013),所述过渡部(102)的内部设置有弧形凸起(1021),所述尾端部(103)的内壁固定连接有编织网(1031);其中,初始状态下,所述过渡部(102)和所述尾端部(103)均设置为开口状,所述尾端部(103)开口端的两侧均开设有相互适配的拼接槽;还包括与所述前端部(101)相对应的绝缘体(2)、与所述过渡部(102)相对应的线缆内芯(3)以及与所述尾端部(103)相对应的线缆本体(4)。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能源汽车用以太网连接器外导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前端部(101)的外侧装配有定位套环(5),所述定位套环(5)的一端一体成型有弹性片(501),所述弹性片(501)的一端一体成型有与所述卡接槽(1012)相适配的卡接块(502)。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新能源汽车用以太网连接器外导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绝缘体(2)的下表面开设有止退槽(201),所述止退槽(201)与所述止退片(1011)相适配,所述绝缘体(2)的两侧均固定一体成型有止进块(202),所述止进块(202)与所述止进槽(1013)相适配。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新能源汽车用以太网连接器外导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绝缘体(2)的上表面开设有与所述止退槽(201)对称的对接槽,所述对接槽的内部一体...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魏艳伟汤义明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众智动力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