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连接器生产设备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8606502 阅读:7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8-26 23:37
本发明专利技术属于连接器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连接器生产设备,该连接器生产设备包括工作台,所述工作台的上端装配有第一驱动元件,所述第一驱动元件的输出端固定有换向推杆,所述换向推杆远离第一驱动元件的一端开设有U形凹槽,还包括:测试部,所述测试部装配于U形凹槽内部,所述测试部包括固定于U形凹槽内部的基体,滑动连接于所述基体内部的多个导电柱,以及固定于所述基体内部的多个导电环,且所述导电柱和导电环均相互适配。本发明专利技术能够在PIN针模块进行组装之前对PIN针的高度偏差和位置偏差进行检测,同时,还能够对不合格的PIN针模块进行筛分,避免不合格的PIN针模块继续组装,降低了生产成本和次品率,避免了资源浪费。避免了资源浪费。避免了资源浪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连接器生产设备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连接器
,具体涉及一种连接器生产设备。

技术介绍

[0002]电子连接器是一种传输电子信号(模拟信号或数字信号)的设备,电子连接器也常被称为电路连接器、电连接器,将一个回路上的两个导体桥接起来,使电流或信号可以从一个导体流向另一个导体。电子连接器是一种电机系统,可以提供可分离的接口来连接两个辅助电子系统。简单地说,用来完成电路或电子机器之间电气连接的元件称为连接器,即两者之间的桥梁。
[0003]现有技术中,在制造电子连接器时,通常是将一定数量的PIN针均匀插入到绝缘块中,获得PIN针模块,再通过两个壳体对PIN针模块进行夹持固定,得到电子连接器。但是,在制造过程中常常存在以下问题:1.PIN针插入绝缘块时,由于设备老化、识别精度等因素,都会导致PIN针的插入深度以及插入位置都会存在偏差,当PIN针的插入深度或插入位置超过偏差允许范围后,就会造成电子连接器检测不合格,被判定为残次品,而现有技术中,大多是针对组装完毕的电子连接器进行检测,无法在组装前对PIN针模块进行检测,进而导致壳体和PIN针模块一起被判定为残次品,造成了资源浪费,还提高了生产成本;2.现有技术中,大多通过图像视觉技术(如:CCD图像传感技术)对PIN针进行监测,虽然其能够进行高效监测,但是,由于PIN针属于微小的、高反射性的物体,在实际的检测过程中,存在漏检、噪点高、很难达到高精度扫描和测量,难以满足几何公差。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连接器生产设备,能够在PIN针模块进行组装之前对PIN针的高度偏差和位置偏差进行检测,同时,还能够对不合格的PIN针模块进行筛分,避免不合格的PIN针模块继续组装,降低了生产成本和次品率,避免了资源浪费。
[0005]本专利技术采取的技术方案具体如下:一种连接器生产设备,包括工作台,该工作台内部装配有一残品盒,所述工作台的上端装配有第一驱动元件,所述第一驱动元件的输出端固定有换向推杆,所述换向推杆远离第一驱动元件的一端开设有U形凹槽,还包括:测试部,所述测试部装配于U形凹槽内部,所述测试部包括固定于U形凹槽内部的基体,滑动连接于所述基体内部的多个导电柱,以及固定于所述基体内部的多个导电环,且所述导电柱和导电环均相互适配,所述基体的上端固定有供电接头,当合格的PIN针模块与换向推杆完全贴合时,所述导电柱、导电环以及供电接头之间的第一串联电路闭合;导向部,所述导向部装配于工作台的上端,所述导向部包括第一导向块、第二导向块和第三导向块,所述第一导向块固定于工作台的上端,所述第二导向块和第三导向块分别固定于第一导向块的两侧;
限位部,所述限位部装配于第一导向块的内部;其中,当所述PIN针模块与换向推杆贴合后,若所述PIN针模块和测试部能够形成第一串联电路,所述换向推杆驱动PIN针模块向远离残品盒的方向移动;若所述PIN针模块和测试部不能够形成第一串联电路,所述换向推杆驱动PIN针模块向靠近残品盒的方向移动。
[0006]在一种优选方案中,所述测试部还包括绝缘导向套、第一绝缘套、第二绝缘套和第一复位元件,所述绝缘导向套卡接于导电柱外侧的一端,所述导电柱外侧的另一端设置有导电段,所述第一绝缘套和第二绝缘套均套接于导电柱的外侧且分别位于导电段的两端,所述第一复位元件装配于导电柱和基体之间且位于基体的内部。
[0007]在一种优选方案中,所述绝缘导向套的内径记为D,所述PIN针的直径记为D,所述PIN针安装位置的允许偏差上限值记为L,所述D=D+L。
[0008]在一种优选方案中,初始状态时,所述导电环和导电段脱离,且所述导电环和第二绝缘套接触,所述第一串联电路处于断开状态。
[0009]在一种优选方案中,还包括夹持部,所述夹持部装配于U型凹槽的上端;其中,所述夹持部包括电磁铁、夹持杆和第二复位元件,所述电磁铁固定于导向孔的上端,所述夹持杆滑动连接于换向推杆上的导向孔的内部,所述夹持杆内部的上端固定有一磁性元件,所述第二复位元件装配于夹持杆和换向推杆之间。
[0010]在一种优选方案中,所述第一导向块靠近第一驱动元件的一端倾斜开设有落料面,所述导向部还包括多个退料块和落料板,多个所述退料块分别固定于第二导向块和第三导向块靠近第一驱动元件的一端,多个所述退料块靠近第一导向块的一端均设置有退料凸台,所述落料板固定于第一导向块靠近落料面的一端,且所述落料板的下端位于工作台上端开设的落料孔内部。
[0011]在一种优选方案中,所述第一导向块的内部从上端到下端依次开设有导向气腔和输气孔,且所述导向气腔和输气孔相连通,所述限位部包括限位顶板和多个限位块,所述限位顶板滑动连接于导向气腔的内部,多个所述限位块分别固定于限位顶板顶部的两端,且所述限位块和第一导向块滑动连接。
[0012]在一种优选方案中,所述限位顶板外侧的下端固定有密封圈,且所述密封圈和导向气腔紧密贴合。
[0013]本专利技术取得的技术效果为:本专利技术通过PIN针驱动导电柱移动,根据导电环和导电段的接触状态,来开启或闭合第一串联电路,进而对PIN针的高度偏差进行检测,通过绝缘导向套和导电柱的配合,对PIN针的位置偏差进行检测,使得装置能够在PIN针模块进行组装之前对PIN针模块进行检测;本专利技术在通过测试部检测到PIN针模块不合格时,启动夹持部,通过换向推杆和夹持杆的配合对不合格的PIN针模块进行夹持,启动第一驱动元件,通过第一驱动元件带动换向推杆和PIN针模块向靠近残品盒的方向移动,当PIN针模块接触退料凸台时,通过退料凸台进行退料,并掉落至残品盒中,使得装置能够根据PIN针模块的合格状态对PIN针模块进行筛选,避免不合格的PIN针模块继续参与组装,降低了产品的残品率。
附图说明
[0014]图1是本专利技术整体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局部的结构的示意图;图3是本专利技术换向推杆和测试部的装配示意图;图4是本专利技术换向推杆的局部剖视图;图5是本专利技术测试部的结构示意图;图6是本专利技术基体内部的结构示意图;图7是本专利技术基体的结构剖视图;图8是本专利技术导向部的结构示意图;图9是本专利技术导向部的结构爆炸图;图10是本专利技术导向部的结构剖视图;图11是本专利技术限位部的结构示意图;图12是本专利技术PIN针的检测状态示意图。
[0015]附图中,各标号所代表的部件列表如下:10、工作台;11、第一驱动元件;12、换向推杆;20、测试部;21、基体;22、导电柱;23、导电环;24、供电接头;25、绝缘导向套;26、第一绝缘套;27、第二绝缘套;28、第一复位元件;29、导电段;30、夹持部;31、电磁铁;32、夹持杆;33、第二复位元件;40、导向部;41、第一导向块;42、第二导向块;43、第三导向块;44、退料块;45、落料板;46、落料面;47、退料凸台;48、导向气腔;49、输气孔;50、限位部;51、限位顶板;52、限位块;60、送料模组。
具体实施方式
[0016]为使本专利技术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说明书附图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连接器生产设备,包括工作台(10),该工作台(10)内部装配有一残品盒,其特征在于:所述工作台(10)的上端装配有第一驱动元件(11),所述第一驱动元件(11)的输出端固定有换向推杆(12),所述换向推杆(12)远离第一驱动元件(11)的一端开设有U形凹槽,还包括:测试部(20),所述测试部(20)装配于U形凹槽内部,所述测试部(20)包括固定于U形凹槽内部的基体(21),滑动连接于所述基体(21)内部的多个导电柱(22),以及固定于所述基体(21)内部的多个导电环(23),且所述导电柱(22)和导电环(23)均相互适配,所述基体(21)的上端固定有供电接头(24),当合格的PIN针模块与换向推杆(12)完全贴合时,所述导电柱(22)、导电环(23)以及供电接头(24)之间的第一串联电路闭合;导向部(40),所述导向部(40)装配于工作台(10)的上端,所述导向部(40)包括第一导向块(41)、第二导向块(42)和第三导向块(43),所述第一导向块(41)固定于工作台(10)的上端,所述第二导向块(42)和第三导向块(43)分别固定于第一导向块(41)的两侧;限位部(50),所述限位部(50)装配于第一导向块(41)的内部;其中,当所述PIN针模块与换向推杆(12)贴合后,若所述PIN针模块和测试部(20)能够形成第一串联电路,所述换向推杆(12)驱动PIN针模块向远离残品盒的方向移动;若所述PIN针模块和测试部(20)不能够形成第一串联电路,所述换向推杆(12)驱动PIN针模块向靠近残品盒的方向移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连接器生产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测试部(20)还包括绝缘导向套(25)、第一绝缘套(26)、第二绝缘套(27)和第一复位元件(28),所述绝缘导向套(25)卡接于导电柱(22)外侧的一端,所述导电柱(22)外侧的另一端设置有导电段(29),所述第一绝缘套(26)和第二绝缘套(27)均套接于导电柱(22)的外侧且分别位于导电段(29)的两端,所述第一复位元件(28)装配于导电柱(22)和基体(21)之间且位于基体(21)的内部。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连接器生产...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魏艳伟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众智动力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