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于发动机的预供油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5036804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9-24 23:1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属于发动机预供油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应用于发动机的预供油装置。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中的应用于发动机的预供油装置包括可移动式车体和预供油单元,可移动式车体内具有容置腔,预供油单元位于容置腔内且包括油箱组件、机油滤清器、机油泵、电控组件和快装接头,油箱组件的出口端与机油滤清器的进口端相连通,机油滤清器的出口端与机油泵的进口端相连通,机油泵的出口端与快装接头的进口端相连通,快装接头的出口端用于与发动机相连通,电控组件与机油泵电连接。通过使用本技术方案中的应用于发动机的预供油装置,能够使得预供油单元进行移动并对不同位置的发动机进行供油,提升了便捷性,还能够切换多个发动机进行供油操作,提升了通用性。提升了通用性。提升了通用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应用于发动机的预供油装置


[0001]本技术属于发动机预供油
,具体涉及一种应用于发动机的预供油装置。

技术介绍

[0002]目前,新装发动机在首次启动时,由于各运动件没有充足的润滑油进行预润滑操作,导致机器关键零部件异常磨损,进而使得发动机发生故障,缩短了使用寿命。针对于上述问题,现有技术在发动机启动之前,利用电动油泵为发动机供给机油并提供润滑,具体为将电动油泵置于油底壳机油液面以下并与主油道联通,在启动前利用控制电路通断来实现电动油泵的运转,提供预供油操作。现有技术中还有一种方案是利用机器运转时主油道的机油压力进行储能,采用加储油缸的方式来进行预供油操作。
[0003]但是,上述现有技术的成本较高、安全性及稳定性较差。同时需要改动机器机油管路或结构才能实现预供油操作,进而使得整体结构较为复杂。另外,上述现有技术不是单独的一套供油设备,无法进行移动以及多用途使用,无法实现多台机器的切换使用,通用性和适用性较低,同时需要发动机进行电控操作,自动化性能较差。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目的是至少解决现有预供油系统无法移动和通用性差的问题。该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0005]本技术的第一方面提出了一种应用于发动机的预供油装置,包括:
[0006]可移动式车体,所述可移动式车体内具有容置腔;
[0007]预供油单元,所述预供油单元位于所述容置腔内且包括油箱组件、机油滤清器、机油泵、电控组件和快装接头,所述油箱组件的出口端与所述机油滤清器的进口端相连通,所述机油滤清器的出口端与所述机油泵的进口端相连通,所述机油泵的出口端与所述快装接头的进口端相连通,所述电控组件与所述机油泵电连接。
[0008]通过使用本技术方案中的应用于发动机的预供油装置,采用移动式车体和预供油单元的组合结构,预供油单元设于移动式车体内,能够使得预供油单元进行移动并对不同位置的发动机进行供油,提升了便捷性,还能够切换多个发动机进行供油操作,提升了通用性和适用性,同时本技术中的电控组件能够直接对机油泵进行独立控制和供电,进而直接对发动机进行预供油操作,提升了整体预供油装置的独立操作性能和自动化程度,另外,油箱组件能够存储一定的机油,机油滤清器能够对机油进行过滤操作,快装接头能够实现与发动机的快速连接并为发动机提供润滑机油,提升了可靠性。
[0009]另外,根据本技术的应用于发动机的预供油装置,还可具有如下附加的技术特征:
[0010]在本技术的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油箱组件包括油箱、加热组件和液位计,所述油箱内具有油腔,所述加热组件部分设于所述油腔内,所述液位计连接于所述油箱的外
壁面且与所述油腔相连通。
[0011]在本技术的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加热组件包括温度计和与所述电控组件电连接的加热器,所述加热器部分设于所述油腔内并能够对所述油腔内的机油进行加热,所述温度计连接于所述加热器的顶端并能够检测所述加热器的温度。
[0012]在本技术的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预供油单元还包括第一三通阀,所述可移动式车体上设有进油口,所述第一三通阀的第一口端与所述油箱组件相连通,所述第一三通阀的第二口端与所述进油口相连通,所述第一三通阀的第三口端与所述机油滤清器相连通。
[0013]在本技术的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预供油单元还包括第二三通阀,所述第二三通阀的进口端与所述机油泵相连通,所述第二三通阀的第一出口端与所述油箱组件相连通,所述第二三通阀的第二出口端与所述快装接头相连通。
[0014]在本技术的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预供油单元还包括止回阀,所述止回阀连通于所述第二三通阀和所述快装接头之间。
[0015]在本技术的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预供油单元还包括泄压阀,所述泄压阀的进口端与所述止回阀相连通,所述泄压阀的第一出口端与所述油箱组件相连通,所述泄压阀的第二出口端与所述快装接头相连通。
[0016]在本技术的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预供油单元还包括压力表和流量计,所述压力表和所述流量计分别连通于所述第二三通阀和所述快装接头之间,所述流量计与所述电控组件电连接。
[0017]在本技术的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电控组件包括蓄电瓶和继电器,所述继电器的输入端与所述蓄电瓶电连接,所述继电器的输出端与所述机油泵电连接。
[0018]在本技术的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可移动式车体包括车体部和若干滑轮部,所述车体部内具有所述容置腔,若干所述滑轮部间隔连接于所述车体部的底端且能够带动所述车体部进行移动。
附图说明
[0019]通过阅读下文优选实施方式的详细描述,各种其他的优点和益处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将变得清楚明了。附图仅用于示出优选实施方式的目的,而并不认为是对本技术的限制。而且在整个附图中,用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相同的部件。在附图中:
[0020]图1示意性地示出了根据本技术实施方式的应用于预供油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0021]附图中各标号表示如下:
[0022]11、车体部;111、容置腔;112、进油口;12、滑轮部;
[0023]211、油箱;2111、油腔;2121、加热器;2122、温度计;213、液位计;22、机油滤清器;23、机油泵;241、蓄电瓶;242、继电器;25、快装接头;26、第一三通阀;27、第二三通阀;281、止回阀;282、泄压阀;291、压力表;292、流量计。
具体实施方式
[0024]下面将参照附图更详细地描述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方式。虽然附图中显示了本公
开的示例性实施方式,然而应当理解,可以以各种形式实现本公开而不应被这里阐述的实施方式所限制。相反,提供这些实施方式是为了能够更透彻地理解本公开,并且能够将本公开的范围完整的传达给本领域的技术人员。
[0025]应理解的是,文中使用的术语仅出于描述特定示例实施方式的目的,而无意于进行限制。除非上下文另外明确地指出,否则如文中使用的单数形式“一”、“一个”以及“所述”也可以表示包括复数形式。术语“包括”、“包含”、“含有”以及“具有”是包含性的,并且因此指明所陈述的特征、步骤、操作、元件和/或部件的存在,但并不排除存在或者添加一个或多个其它特征、步骤、操作、元件、部件、和/或它们的组合。文中描述的方法步骤、过程、以及操作不解释为必须要求它们以所描述或说明的特定顺序执行,除非明确指出执行顺序。还应当理解,可以使用另外或者替代的步骤。
[0026]尽管可以在文中使用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等来描述多个元件、部件、区域、层和/或部段,但是,这些元件、部件、区域、层和/或部段不应被这些术语所限制。这些术语可以仅用来将一个元件、部件、区域、层或部段与另一区域、层或部段区分开。除非上下文明确地指出,否则诸如“第一”、“第二”之类的术语以及其它数字术语在文中使用时并不暗示顺序或者次序。因此,以下讨论的第一元件、部件、区域、层或部段在不脱离示例实施方式的教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应用于发动机的预供油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可移动式车体,所述可移动式车体内具有容置腔;预供油单元,所述预供油单元位于所述容置腔内且包括油箱组件、机油滤清器、机油泵、电控组件和快装接头,所述油箱组件的出口端与所述机油滤清器的进口端相连通,所述机油滤清器的出口端与所述机油泵的进口端相连通,所述机油泵的出口端与所述快装接头的进口端相连通,所述电控组件与所述机油泵电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应用于发动机的预供油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油箱组件包括油箱、加热组件和液位计,所述油箱内具有油腔,所述加热组件部分设于所述油腔内,所述液位计连接于所述油箱的外壁面且与所述油腔相连通。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应用于发动机的预供油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热组件包括温度计和与所述电控组件电连接的加热器,所述加热器部分设于所述油腔内并能够对所述油腔内的机油进行加热,所述温度计连接于所述加热器的顶端并能够检测所述加热器的温度。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应用于发动机的预供油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预供油单元还包括第一三通阀,所述可移动式车体上设有进油口,所述第一三通阀的第一口端与所述油箱组件相连通,所述第一三通阀的第二口端与所述进油口相连通,所述第一三通阀的第三口端与所述机油滤清器相连通。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应用于发动机的预供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邢召丹宋存存郑承凯
申请(专利权)人:潍柴动力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