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加热装置及其应用的电池热压化成设备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5036653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9-24 23:1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一种加热装置及其应用的电池热压化成设备,涉及加热装置技术领域。该加热装置包括夹具压板和加热芯片,加热芯片设置在夹具压板的表面;加热芯片包括发热膜和导电带,发热膜的表面设有导电层;导电带设置在导电层上,导电带包括第一导电带、第二导电带和第三导电带,第一导电带、第二导电带相对设置,第三导电带设置在第一导电带和第二导电带之间;第三导电带的末端连接第二导电带,前端位于第一导电带的内侧,导电层设有围绕第三导电带的绝缘槽;第三导电带的前端和第一导电带均设有连接引线。该加热装置解决了现有电池热压化成设备发热不均匀,表面温差大,升温速度慢,热量损失快,能量消耗大,温度控制不精准等问题。问题。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加热装置及其应用的电池热压化成设备


[0001]本技术涉及加热装置
,尤其涉及一种加热装置及其应用的电池热压化成设备。

技术介绍

[0002]化成是电池生产过程中的重要工序,影响电池的充放电性能和使用寿命。电池热压化成设备同时完成电池的化成和热压整形,可减少生产工序,缩短生产周期,降低人工成本,提高生产效率。
[0003]现有的热压化成设备,采用电加热棒加热金属夹具,热量通过金属夹具传导至电池,电池吸热并升温。此加热方式需要通过夹具将热量传导至电池表面,因此,夹具需要使用金属等具有良好的热传导能力和力学性能的材料,其质量大且成本高,导致设备笨重且造价昂贵。由于金属夹具暴露在空气中,较大的传热面积导致较多的热量通过对流传热散失到空气中,造成热量损失和能量浪费,同时电池的升温速度降低,增加电池化成时间,降低生产效率。由于热量是通过夹具两端的电加热棒加热并形成的温度差热传导至金属夹具与电池接触,导致金属夹具的温度分布不均匀并影响电池的化成质量。此外,现有设备的加热装置安装和维护复杂,电加热棒容易造成局部温度过高的现象,同时温度难以控制,并且极易损坏,降低了设备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0004]为了改善设备上述缺点,本专利技术针对热量损失大,升温速度慢,发热不均匀等问题,设计一种高效节能,安全可靠,发热均匀,升温快速,安装便捷的加热装置,提高电池热压化成的生产效率,降低设备的运行成本。

技术实现思路

[0005]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0006]提供一种加热装置,包括夹具压板和加热芯片,所述的加热芯片设置在夹具压板的表面;所述的加热芯片包括发热膜和导电带,发热膜的表面设有导电层;所述的导电带设置在导电层上,导电带包括第一导电带、第二导电带和第三导电带,第一导电带、第二导电带相对设置,第三导电带设置在第一导电带和第二导电带之间;第三导电带的末端连接第二导电带,前端位于第一导电带的内侧,所述的导电层设有围绕第三导电带的绝缘槽;所述第三导电带的前端和第一导电带均设有连接引线。
[0007]优选的,所述导电层为厚度10~1000nm的金属氧化物导电层。金属氧化物导电层含有ZnO
x
S
(1

x)
、InO
x
S
(1

x)
、Sn
x
In
(1

x)
O、Zn
x
Mg
(1

x)
O、Zn
x
Al
(1

x)
O中的一种或几种,其中0<x<1;优选的,金属氧化物导电层的金属氧化物通过磁控溅射工艺溅射到基材表面。
[0008]优选的,所述导电带为铜条或者铝条,厚度为5

1000μm,更优选为50

200μm。
[0009]优选的,所述的导电带和导电层之间设有银浆层,银浆层厚度为30

35nm。
[0010]优选的,所述发热膜的上、下表面设有绝缘保护层;所述绝缘保护层的厚度为1

1000μm,优选为50

300μm。
[0011]优选的,发热膜、绝缘保护层为PET、环氧树脂等绝缘塑胶材料。
[0012]优选的,所述的夹具压板和加热芯片之间还设有隔热板。
[0013]进一步的,所述的隔热板包括支撑板、隔热膜和封板;所述的支撑板上设有容纳隔热膜和封板的凹槽,所述隔热膜和封板位于凹槽内,且隔热膜位于支撑板和封板之间。
[0014]进一步的,所述支撑板的边缘上对应连接引线的位置设有突出部,突出部设有通孔,所述的连接引线通过销钉固定在通孔上。
[0015]进一步的,所述加热芯片的表面设有缓冲膜。
[0016]一种电池热压化成设备,包括两个相对设置的上述加热装置、用于连接加热装置上夹具压板的连接臂和驱动装置,所述的驱动装置可驱动连接臂带动两个加热装置相对运动。
[0017]本技术的加热装置的电池热压化成设备,隔热板设置在夹具压板和加热芯片之间,隔热板可增加加热芯片和夹具压板之间的热阻,降低热量损失,减少能量消耗,提高能量有效利用率。加热芯片和待陈化电池之间设置缓冲膜,缓冲膜可补偿加热芯片表面的平整度,保证电池接触表面受力的均匀性。缓冲膜表面可进行处理,避免电池在加工完成后粘附在所述缓冲膜表面。隔热板、加热芯片和缓冲膜在两个夹具压板之间对称分布在电池两侧,保证电池两侧受热均匀。
[0018]加热芯片包括发热膜,上、下绝缘保护层构成,发热膜表面铺设有由铝条或铜条组成的导电带,有利于发热膜电流均匀分布,在铜条或铝条的下面镀上一层银浆,以提高发热体的电连接性。导电带引出两根连接引线,连接引线与外部电源进行电性连接。发热膜的导电层设置有绝缘槽,绝缘槽可防止电流短路,提高发热膜电流分布的均匀性,保证发热膜温度场均匀分布。
[0019]隔热板由隔热膜、支撑板、封板构成。隔热膜和封板放置在支撑板的凹槽中,隔热膜位于支撑板和封板之间,防止隔热膜受压挤出,同时保证加热芯片的平整度。支撑板边缘突出部设有两个通孔,导电带引出的两根连接引线通过销钉固定在两个通孔上,防止连接引线由于意外拉扯与导电带分离造成接触不良,提高了供电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0020]夹具压板可选用力学性能优秀或成本低廉的材料,无需考虑材料的导热性能,增加了材料选择的多样性。
[0021]本技术解决了现有电池热压化成设备发热不均匀,表面温差大,升温速度慢,热量损失快,能量消耗大,温度控制不精准等缺点,同时,提高了设备的稳定性和可靠性,降低了设备安装的复杂性,有效解决了该行业的诸多技术难题。因此,本技术的加热装置的电池热压化成设备,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0022]1)隔热板降低了加热芯片的热量损失,提高了能量的利用率,降低了能耗;
[0023]2)加热芯片电能转换率高,电阻率低,可节省外部能源;
[0024]3)加热芯片属于面加热,缩短了升温时间,保证了加热的均匀性;
[0025]4)夹具压板的材料无需考虑导热性能,可选择成本更低的材料替代;
[0026]5)加热芯片表面温度的控制更加精准,实测温差可控制在
±
0.5℃;
[0027]6)加热芯片采用层叠的叠加工艺,提高了组装效率;
[0028]7)加热芯片不产生发红、灼热现象,寿命长,不易损坏,提高了设备安全性和可靠性。
附图说明
[0029]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30]图1为本技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加热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夹具压板和加热芯片,所述的加热芯片设置在夹具压板的表面;所述的加热芯片包括发热膜和导电带,发热膜的表面设有导电层;所述的导电带设置在导电层上,导电带包括第一导电带、第二导电带和第三导电带,第一导电带、第二导电带相对设置,第三导电带设置在第一导电带和第二导电带之间;第三导电带的末端连接第二导电带,前端位于第一导电带的内侧,所述的导电层设有围绕第三导电带的绝缘槽;所述第三导电带的前端和第一导电带均设有连接引线。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加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电层为厚度10~1000nm的金属氧化物导电层。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加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电带为铜条或者铝条,厚度为5

1000μm。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加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导电带和导电层之间设有银浆层,银浆层厚度为30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星雨张建华汤家明徐雪晴魏屹
申请(专利权)人:酷驰深圳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