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固定热电偶节点的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40811819 阅读:3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3-28 19:33
本技术公开了一种固定热电偶节点的装置,属于热电偶技术领域。所述固定热电偶节点的装置,包括上固定片和下固定片,所述上固定片和下固定片贴合形成固定体;所述固定体的底面设有容纳热电偶节点的测量槽;所述固定体上设有容纳热电偶的通道,所述的通道连通测量槽;所述的上固定片上设有上凹槽,下固定片上设有下凹槽,所述的通道由上凹槽和下凹槽拼接形成;所述的测量槽内注有高导热系数的硅脂。本技术结构简单,操作方便;能解决热电偶节点与加热板接触不稳定,而导致测量温度数据失真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热电偶,尤其涉及一种固定热电偶节点的装置


技术介绍

1、新能源行业中的烘烤、化成等设备对加热的温度均匀性要求普遍较高,一般要求设备中加热板的最高加热温度为100℃到120℃,温度均匀性在±3℃以内。在加热板设计的过程中,获得加热板不同位置的温度数据是必不可少且至关重要的,根据这些数据去调整加热板中加热丝的布局,来回迭代,最终获得温度均匀性满足要求的加热板。测试加热板的温度均匀性时,需要在加热板上布置大量的测温点,以实时追踪升温、保温和降温过程中加热板上不同位置温度的变化过程。由于加热板的最高温度大于100℃,一种很常用的方法就是手工使用铁氟龙胶带201将热电偶节点203粘在加热板上(如图5所示),但这种方法会导致铁氟龙胶带201、热电偶节点203及加热板204之间有空隙206(如图6所示)。当温控的频繁通断导致加热板204和铁氟龙胶带201温度都出现波动,由于材料热膨胀系数的差异,沿着铁氟龙胶带201和加热板204之间容易出现剥离现象,特别是在粘结剂205、加热板205及空隙206交界处。对于一个裂纹来说,裂纹萌生需要的能量是远大于裂纹扩展阶段需要的能量。显然,采用铁氟龙胶带将热电偶节点粘在加热板上的这种方法,存在大量的起裂源(如图6所示的a和b),这样一来,起裂源处只需要很小的驱动力来驱使裂纹扩展,铁氟龙胶带很容易从加热板上剥离,导致热电偶节点出现松动。热电偶节点与加热板的接触不良,造成测量温度的过程中常会出现一些明显温度偏低的点,需要人工去重新固定这些位置的热电偶节点,费时费力。

2、如图7所示,当温度波动时,不同材料热膨胀系数差异产生了垂直界面的力f1,由于a处自带起裂源,在力f1的作用下裂纹很容易沿界面扩展,热电偶节点固定不稳定。因此,通常测平面温度使用铁氟龙胶带将热电偶节点粘在加热板上,该结构容易引起结合处剥离。


技术实现思路

1、针对现有技术上存在的不足,本技术提出一种固定热电偶节点的装置,适用于平面测温,用以解决热电偶节点与加热板接触不稳定,而带来测量温度数据失真的问题。

2、本技术用于平面测温固定热电偶节点的装置,采用如图4所示的结构原理,因为在b处没有起裂源,根据断裂力学理论,同等情况下,使b处铁氟龙胶带101剥离需要的力f2远大于使图7所示的a处剥离需要的力f1。

3、导热硅脂的系数一般为0.8-5.0w/m·k,本技术将导热系数≥2.0w/m·k的导热硅脂定义为高导热系数的硅脂。

4、本技术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5、一种固定热电偶节点的装置,包括上固定片和下固定片,所述上固定片和下固定片贴合形成固定体;所述固定体的底面设有容纳热电偶节点的测量槽;所述固定体上设有容纳热电偶的通道,所述的通道连通测量槽;所述的上固定片上设有上凹槽,下固定片上设有下凹槽,所述的通道由上凹槽和下凹槽拼接形成;所述的测量槽内注有高导热系数的硅脂。

6、进一步地,所述的下固定片设有通孔,上固定片贴合下固定片的一面设有盲孔,所述的测量槽由通孔和盲孔拼接形成。

7、进一步地,所述的上固定片和下固定片之间设有第一粘结层,所述上固定片和下固定片通过第一粘结层贴合。

8、进一步地,所述上固定片和下固定片的形状和尺寸相同。

9、进一步地,所述上凹槽和下凹槽的形状和尺寸相同。

10、进一步地,所述通孔和盲孔的孔径大小相同;所述测量槽的直径大于热电偶节点的直径。

11、进一步地,所述下固定片的底面设有第二粘贴层。

12、进一步地,所述的上固定片和下固定片均设有保温层。

13、进一步地,所述上固定片和下固定片的外轮廓可以为圆形、方形、椭圆形或其他多边形。

14、进一步地,所述的上固定片和下固定片通过旋转轴转动连接。

15、本技术固定热电偶节点的装置,适用于平面测温,能解决热电偶节点与加热板接触不稳定,而带来测量温度数据失真的问题;还能更准确评估加热板的真实温度均匀性,以满足工程中温度均匀性测量准确性的要求,提高企业加热片生产设计及温度均匀性验证的效率;且结构简单,操作方便。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固定热电偶节点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上固定片和下固定片,所述上固定片和下固定片贴合形成固定体;所述固定体的底面设有容纳热电偶节点的测量槽;所述固定体上设有容纳热电偶的通道,所述的通道连通测量槽;所述的上固定片上设有上凹槽,下固定片上设有下凹槽,所述的通道由上凹槽和下凹槽拼接形成;所述的测量槽内注有高导热系数的硅脂。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固定热电偶节点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下固定片设有通孔,上固定片贴合下固定片的一面设有盲孔,所述的测量槽由通孔和盲孔拼接形成。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固定热电偶节点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上固定片和下固定片之间设有第一粘结层,所述上固定片和下固定片通过第一粘结层贴合。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固定热电偶节点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固定片和下固定片的形状和尺寸相同。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固定热电偶节点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凹槽和下凹槽的形状和尺寸相同。

6.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固定热电偶节点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通孔和盲孔的孔径大小相同;所述测量槽的直径大于热电偶节点的直径。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固定热电偶节点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下固定片的底面设有第二粘贴层。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固定热电偶节点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上固定片和下固定片均设有保温层。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固定热电偶节点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固定片和下固定片的外轮廓可以为圆形、方形、椭圆形或其他多边形。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固定热电偶节点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上固定片和下固定片通过旋转轴转动连接。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固定热电偶节点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上固定片和下固定片,所述上固定片和下固定片贴合形成固定体;所述固定体的底面设有容纳热电偶节点的测量槽;所述固定体上设有容纳热电偶的通道,所述的通道连通测量槽;所述的上固定片上设有上凹槽,下固定片上设有下凹槽,所述的通道由上凹槽和下凹槽拼接形成;所述的测量槽内注有高导热系数的硅脂。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固定热电偶节点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下固定片设有通孔,上固定片贴合下固定片的一面设有盲孔,所述的测量槽由通孔和盲孔拼接形成。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固定热电偶节点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上固定片和下固定片之间设有第一粘结层,所述上固定片和下固定片通过第一粘结层贴合。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固定热电偶节点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固定片和下固...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星雨盛文文乐文凯周涛朱前进
申请(专利权)人:酷驰深圳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