湿式抛丸循环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5008215 阅读:10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9-21 14:5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湿式抛丸循环系统,包括第一子循环系统、第二子循环系统和换热装置,其中,第一子循环系统具有喷射端和出液端,其中,喷射端用于向待清洗件的表面喷射砂水混合液,出液端用于排出经过清洗作业后的砂水混合液;第二子循环系统位于第一子循环系统的下游,且第二子循环系统具有过滤进液口和过滤出液口,其中,过滤进液口与出液端连通,过滤出液口与喷射端连通;换热装置设置在用于连通过滤出液口和喷射端的连通管路上。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的砂水混合液中的钢砂在击打完氧化皮之后被废弃,同时温度较高的砂水混合液严重影响湿式抛丸设备的正常运行的问题。严重影响湿式抛丸设备的正常运行的问题。严重影响湿式抛丸设备的正常运行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湿式抛丸循环系统


[0001]本技术涉及抛丸设备
,具体而言,涉及一种湿式抛丸循环系统。

技术介绍

[0002]由于湿式抛丸技术对工作环境和操作人员均友好,同时没有废酸等污染物产生,因此被广泛应用于钢材表面的除鳞作业。
[0003]但是,由于湿式抛丸技术是通过砂水混合液击打钢材表面上氧化皮,从而使得氧化皮脱落,砂水混合液中的钢砂在击打完氧化皮之后被废弃,浪费资源且不利于湿式抛丸设备的经济性;此外,现有的湿式抛丸技术中,砂水混合液在进行击打作业后温度会上升,温度较高的砂水混合液严重影响湿式抛丸设备的正常运行。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湿式抛丸循环系统,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的砂水混合液中的钢砂在击打完氧化皮之后被废弃,同时温度较高的砂水混合液严重影响湿式抛丸设备的正常运行的问题。
[0005]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湿式抛丸循环系统,包括第一子循环系统、第二子循环系统和换热装置,其中,第一子循环系统具有喷射端和出液端,其中,喷射端用于向待清洗件的表面喷射砂水混合液,出液端用于排出经过清洗作业后的砂水混合液;第二子循环系统位于第一子循环系统的下游,且第二子循环系统具有过滤进液口和过滤出液口,其中,过滤进液口与出液端连通,过滤出液口与喷射端连通;换热装置设置在用于连通过滤出液口和喷射端的连通管路上。
[0006]进一步地,第一子循环系统包括湿式抛丸机和收集槽结构,其中,湿式抛丸机具有用于待清洗件穿过的作业空间,湿式抛丸机具有喷射端,且喷射端朝向作业空间设置;收集槽结构设置在湿式抛丸机的下方,以盛接经过清洗作业后的砂水混合液。
[0007]进一步地,收集槽结构具有收集槽和第一隔板,第一隔板设置在收集槽内,并与收集槽的槽壁面和槽底面连接,以将收集槽分成相连通的钢砂沉淀区和混合液回收区;其中,钢砂沉淀区的至少一部分与湿式抛丸机相对设置,且当钢砂沉淀区盛接的砂水混合液的高度高于钢砂沉淀区与混合液回收区之间的连通口时,钢砂沉淀区的第一上清液溢流至混合液回收区。
[0008]进一步地,第一子循环系统还包括旋转分离器,旋转分离器具有旋转分离腔以及与旋转分离腔连通的旋转分离进液口、第一分离出液口和第二分离出液口,且第一分离出液口位于第二分离出液口的下方;其中,旋转分离进液口与混合液回收区连通,第一分离出液口与钢砂沉淀区连通,第二分离出液口形成出液端以与过滤进液口连通。
[0009]进一步地,收集槽结构还具有第二隔板,第二隔板设置在混合液回收区内,并与混合液回收区的槽壁面和槽底面连接,以将混合液回收区分成相连通的混合液分离区和子混合液回收区,且混合液分离区靠近钢砂沉淀区设置;其中,且当钢砂沉淀区盛接的砂水混合
液的高度高于钢砂沉淀区与混合液分离区之间的连通口时,钢砂沉淀区的第一上清液溢流至混合液分离区;当混合液分离区盛接的第一上清液的高度高于混合液分离区和子混合液回收区之间的连通口时,混合液分离区的第二上清液溢流至子混合液回收区。
[0010]进一步地,第一子循环系统还包括旋转分离器,旋转分离器具有旋转分离腔以及与旋转分离腔连通的旋转分离进液口、第一分离出液口和第二分离出液口,且第一分离出液口位于第二分离出液口的下方;其中,旋转分离进液口与混合液分离区连通,第一分离出液口与钢砂沉淀区连通,第二分离出液口与混合液分离区连通,子混合液回收区具有出液端,且子混合液回收区通过出液端与过滤进液口连通。
[0011]进一步地,第一子循环系统还包括砂水混合装置,砂水混合装置具有混合腔以及与混合腔连通的两个混合进口和混合出口,其中,两个混合进口分别与钢砂沉淀区和过滤出液口连通,混合出口与喷射端连通。
[0012]进一步地,旋转分离器为多个,多个旋转分离器串联连接;或,旋转分离器为多个,多个旋转分离器并联连接。
[0013]进一步地,第二子循环系统包括过滤水箱,过滤水箱具有多个相连通的溢流腔,多个溢流腔中至少一个溢流腔内设置有磁性分离器,且设置有磁性分离器的溢流腔具有过滤进液口,其余没有磁性分离器的溢流腔中的至少一个具有过滤出液口。
[0014]进一步地,第二子循环系统还包括平床过滤器,平床过滤器具有平床过滤腔以及与平床过滤腔连通的平床进液口、第一平床出液口和第二平床出液口,其中,平床进液口与过滤水箱中没有磁性分离器的溢流腔连通,第一平床出液口与其余没有磁性分离器的溢流腔连通,第二平床出液口与废料回收装置连通。
[0015]进一步地,第二子循环系统包括过滤水箱和平床过滤器,其中,过滤水箱具有过滤出液口;平床过滤器具有平床过滤腔以及与平床过滤腔连通的平床进液口、第一平床出液口和第二平床出液口,其中,平床进液口为过滤进液口,第一平床出液口与过滤水箱连通,第二平床出液口与废料回收装置连通;过滤出液口为多个,多个过滤出液口中的至少一个与喷射端连通,其余过滤出液口中的至少一个与平床进液口连通。
[0016]进一步地,平床过滤器为多个,多个平床过滤器并联连接。
[0017]进一步地,过滤水箱内设置有多个清洗喷头;第二子循环系统还包括抽水管路,抽水管路具有抽水主路和多个抽水支路,多个抽水支路与多个清洗喷头一一对应地设置;其中,各抽水支路的第一端均与抽水主路的第一端连通,各抽水支路的第二端分别与对应的各清洗喷头连通,抽水主路的第二端与过滤水箱连通。
[0018]应用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提供了一种具有第一子循环系统、第二子循环系统、换热装置的湿式抛丸循环系统,这样,第一子循环系统用于对待清洗件进行表面清洗,并将经过清洗作业后的砂水混合液流至第二子循环系统,第二子循环系统对砂水混合液进行过滤并回收至第一子循环系统的喷射端,有利于提升湿式抛丸循环系统的经济性;此外,由于在用于连通所述过滤出液口和所述喷射端的连通管路上设置了换热装置,换热装置起到对砂水混合液的换热作用,从而降低砂水混合液的温度,确保砂水混合液不会因温度过高而损害湿式抛丸循环系统。
附图说明
[0019]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的说明书附图用来提供对本技术的进一步理解,本技术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技术,并不构成对本技术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0020]图1示出了根据本技术的实施例一的湿式抛丸循环系统的布局示意图;
[0021]图2示出了根据本技术的实施例二的湿式抛丸循环系统的布局示意图;
[0022]图3示出了根据本技术的实施例三的湿式抛丸循环系统的布局示意图;
[0023]图4示出了根据本技术的实施例四的湿式抛丸循环系统的布局示意图;
[0024]图5示出了根据本技术的一种可选实施例的湿式抛丸循环系统的第一子循环系统的多个旋转分离器串联连接的部分示意图;
[0025]图6示出了根据本技术的一种可选实施例的湿式抛丸循环系统的第一子循环系统的多个旋转分离器并联连接的部分示意图;
[0026]图7示出了根据本技术的实施例五的湿式抛丸循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湿式抛丸循环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子循环系统(10),所述第一子循环系统(10)具有喷射端(111)和出液端,其中,所述喷射端(111)用于向待清洗件的表面喷射砂水混合液,所述出液端用于排出经过清洗作业后的所述砂水混合液;第二子循环系统(20),所述第二子循环系统(20)位于所述第一子循环系统(10)的下游,且所述第二子循环系统(20)具有过滤进液口和过滤出液口,其中,所述过滤进液口与所述出液端连通,所述过滤出液口与所述喷射端(111)连通;换热装置(30),所述换热装置(30)设置在用于连通所述过滤出液口和所述喷射端(111)的连通管路上。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湿式抛丸循环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子循环系统(10)包括:湿式抛丸机(11),所述湿式抛丸机(11)具有用于所述待清洗件穿过的作业空间,所述湿式抛丸机(11)具有所述喷射端(111),且所述喷射端(111)朝向所述作业空间设置;收集槽结构(12),所述收集槽结构(12)设置在所述湿式抛丸机(11)的下方,以盛接经过清洗作业后的所述砂水混合液。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湿式抛丸循环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收集槽结构(12)具有收集槽和第一隔板,所述第一隔板设置在所述收集槽内,并与所述收集槽的槽壁面和槽底面连接,以将所述收集槽分成相连通的钢砂沉淀区(121)和混合液回收区(122);其中,所述钢砂沉淀区(121)的至少一部分与所述湿式抛丸机(11)相对设置,且当所述钢砂沉淀区(121)盛接的所述砂水混合液的高度高于所述钢砂沉淀区(121)与所述混合液回收区(122)之间的连通口时,所述钢砂沉淀区(121)的第一上清液溢流至所述混合液回收区(122)。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湿式抛丸循环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子循环系统(10)还包括:旋转分离器(13),所述旋转分离器(13)具有旋转分离腔以及与所述旋转分离腔连通的旋转分离进液口(131)、第一分离出液口(132)和第二分离出液口(133),且所述第一分离出液口(132)位于所述第二分离出液口(133)的下方;其中,所述旋转分离进液口(131)与所述混合液回收区(122)连通,所述第一分离出液口(132)与所述钢砂沉淀区(121)连通,所述第二分离出液口(133)形成所述出液端以与所述过滤进液口连通。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湿式抛丸循环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收集槽结构(12)还具有第二隔板,所述第二隔板设置在所述混合液回收区(122)内,并与所述混合液回收区(122)的槽壁面和槽底面连接,以将所述混合液回收区(122)分成相连通的混合液分离区(1221)和子混合液回收区(1222),且所述混合液分离区(1221)靠近所述钢砂沉淀区(121)设置;其中,且当所述钢砂沉淀区(121)盛接的所述砂水混合液的高度高于所述钢砂沉淀区(121)与所述混合液分离区(1221)之间的连通口时,所述钢砂沉淀区(121)的第一上清液溢流至所述混合液分离区(1221);当所述混合液分离区(1221)盛接的所述第一上清液的高度
高于所述混合液分离区(1221)和所述子混合液回收区(1222)之间的连通口时,所述混合液分离区(1221)的第二上清液溢流至所述子混合液回收区(1222)。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湿式抛丸循环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子循环系统(10)还包括:旋转分离器(13),所述旋转分离器(13)具有旋转分离腔以及与所述旋转分离腔连通的旋转分离进液口(131)、第一分离出液口(132)和第二分离出液口(133),且所述第一分离出液口(132)位于所述第二分离出液...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少峰何龙倪涛曹云飞叶超孙兴源袁立军王喜宝
申请(专利权)人:杭州金固环保设备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