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低湿渗透性防刺穿型轮胎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4984355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9-21 14:2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低湿渗透性防刺穿型轮胎,涉及轮胎技术领域。包括胎体、带束层、胎面和胎圈,胎体由至少一层挂胶帘布组成,胎圈用于连接轮毂,胎面位于胎体的外侧,带束层位于胎体的圆周内壁上,在带束层与胎圈之间设置有胎壁层,胎壁层环绕设置在胎体的内侧;在带束层与胎壁层之间设置有环形空腔,在环形空腔内分别设置有第一金属网片和第二金属网片,第一金属网片在靠近带束层的一侧,第二金属网片在靠近胎壁层的一侧。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轮胎在有水路面被大型尖锐物体刺破后,车轮内不会快速进水,可以进一步降低车轮进水导致车轮中心位置发生偏移的安全隐患问题。发生偏移的安全隐患问题。发生偏移的安全隐患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低湿渗透性防刺穿型轮胎


[0001]本技术涉及轮胎
,具体涉及一种低湿渗透性防刺穿型轮胎。

技术介绍

[0002]轮胎常在复杂和苛刻的条件下使用,它在行驶时承受着各种变形、负荷、力以及高低温作用,因此必须具有较高的承载性能、牵引性能、缓冲性能。同时,还要求具备高耐磨性和耐屈挠性,以及低的滚动阻力与生热性。
[0003]申请号201210511350.5公开了一种防水汽车轮胎,包括:胎面胶、胎体帘布层、防水层和胎体钢丝层,胎面胶包括胎冠胶、胎肩胶和胎侧胶,胎肩胶在胎冠胶和胎侧胶的中间,防水层通过粘合橡胶粘合在胎面胶和胎体帘布层的中间,胎体钢丝层由防水层包布组成。
[0004]上述防水轮胎虽然在正常情况下,可以确保轮胎的防水性,但是当轮胎被大型尖锐物体刺破后,其无法继续保持轮胎的防水性。因此,针对轮胎在有水的路面使用时,被路面上的大型尖锐物体刺破,刺破后的轮胎内胎的气体会迅速泄漏这一技术问题,仍需进一步改进。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低湿渗透性防刺穿型轮胎,当轮胎在有水路面被大型尖锐物体刺破后,车轮内不会快速进水,可以进一步降低车轮进水导致车轮中心位置发生偏移的安全隐患问题。
[0006]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了以下技术方案:
[0007]一种低湿渗透性防刺穿型轮胎,包括胎体、带束层、胎面和胎圈,所述的胎体由至少一层挂胶帘布组成,所述的胎圈用于连接轮毂,所述的胎面位于胎体的外侧,所述的带束层位于所述胎体的圆周内壁上,在所述的带束层与胎圈之间设置有胎壁层,所述的胎壁层环绕设置在所述的胎体的内侧;
[0008]在所述的带束层与胎壁层之间设置有环形空腔,在所述的环形空腔内分别设置有第一金属网片和第二金属网片,所述的第一金属网片在靠近带束层的一侧,所述的第二金属网片在靠近胎壁层的一侧;
[0009]在所述的第一金属网片和第二金属网片之间还设置有第一遇水膨胀密封胶圈,所述的第一遇水膨胀密封胶圈是由遇水膨胀橡胶材料制成的圆形的环状体;
[0010]在所述的胎壁层与胎圈之间固定连接有聚偏氟乙烯纤维网,所述的聚偏氟乙烯纤维网的形状与所述的胎圈的形状相匹配,在所述的聚偏氟乙烯纤维网与胎圈之间设置有第二遇水膨胀密封圈,所述的第二膨胀密封圈的形状与所述的聚偏氟乙烯纤维网相匹配。
[0011]作为本技术的一个优选方案,在所述的胎面上还设置有防滑纹。
[0012]作为本技术的另一个优选方案,所述的第一金属网片的目径为1~3mm,第二金属网片的目径为5~8mm。
[0013]优选的,在所述的胎壁层与胎圈之间采用热熔的方式固定连接聚偏氟乙烯纤维网。
[0014]优选的,所述的防滑纹为Z形,其设置在轮胎的胎冠区。
[0015]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带来了以下有益技术效果:
[0016]本技术提出了一种低湿渗透性防刺穿型轮胎,其在带束层与胎壁层之间的环形空腔内设置有第一金属网片和第二金属网片,通过第一金属网片和第二金属网片,可以进一步增强轮胎的刚性结构,此外,金属网片还可以对尖刺物进行适当封堵,在第一金属网片和第二金属网片之间还设置有第一遇水膨胀密封胶圈,当胎体被剑刺物刺穿时,此时有水的路面的水进入胎体内,第一遇水碰撞密封圈会迅速膨胀,膨胀后充填其所在空间,防止水快速流入轮胎内部。
[0017]为了进一步防止水缓慢渗入轮胎内部,在胎壁层与胎圈之间固定连接有聚偏氟乙烯纤维网,聚偏氟乙烯纤维网的形状与所述的胎圈的形状相匹配,在聚偏氟乙烯纤维网与胎圈之间设置有第二遇水膨胀密封圈,通过聚偏氟乙烯纤维网与第二遇水膨胀密封圈相互配合,可以进一步防止刺穿的轮胎内部进水。
[0018]本技术通过对轮胎进行双重保护,降低了轮胎在有水路面时被剑刺物刺穿时的风险。
附图说明
[0019]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做进一步说明:
[0020]图1为本技术低湿渗透性防刺穿型轮胎的立体图;
[0021]图2为本技术低湿渗透性防刺穿型轮胎的第一视角剖视立体图;
[0022]图3为本技术低湿渗透性防刺穿型轮胎的第一视角爆炸剖视图;
[0023]图中:
[0024]1、胎体;101、胎体的圆周内壁;2、环形空腔;3、第一金属网片;4、第一遇水膨胀密封胶圈;5、第二金属网片;6、胎壁层;7、聚偏氟乙烯纤维网;701、第二遇水膨胀密封胶圈;8、Z形防滑纹。
具体实施方式
[0025]本技术提出了一种低湿渗透性防刺穿型轮胎,为了使本技术的优点、技术方案更加清楚、明确,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做进一步说明。
[0026]本技术中所述及的“第一遇水膨胀密封胶圈”、“第二遇水膨胀密封胶圈”均是指由遇水膨胀橡胶材料制成的圆形的环状体,其采用功能性吸水材料制成,具体材质组成借鉴现有技术即可实现。
[0027]结合图1至图3所示,本技术一种低湿渗透性防刺穿型轮胎,包括:胎体1、带束层、胎面和胎圈,胎体1由至少一层挂胶帘布组成,胎圈用于连接轮毂,胎面位于胎体的外侧,所述的带束层位于所述胎体的圆周内壁101上,在带束层与胎圈之间设置有胎壁层6,胎壁层环绕设置在胎体的内侧;
[0028]上述技术方案中,胎体优选采用三层挂胶帘布组成,作为轮胎的受力骨架层,其可以满足轮胎必要的强度和尺寸的稳定性。胎圈其主要是安装在轮毂上,包括胎圈芯、帘布层
包边和胎圈包布等,其结构紧密坚固,不易发生变形。
[0029]在带束层与胎壁层之间设置有环形空腔2,在环形空腔2内分别设置有第一金属网片3和第二金属网片5,第一金属网片在靠近带束层的一侧,第二金属网片在靠近胎壁层的一侧;
[0030]上述技术方案中,环形空腔2中,通过设置第一金属网片和第二金属网片,可以在增强轮胎刚性的同时,防止尖刺物直接刺穿轮胎,也起到一定的阻隔作用。
[0031]在第一金属网片和第二金属网片之间还设置有第一遇水膨胀密封胶圈4,第一遇水膨胀密封胶圈是由遇水膨胀橡胶材料制成的圆形的环状体;其中,通过第一金属网片、第一遇水膨胀密封胶圈和第二金属网片相互配合,当胎体被剑刺物刺穿时,此时有水的路面的水进入胎体内,第一遇水碰撞密封圈会迅速膨胀,膨胀后充填其所在空间,防止水快速流入轮胎内部。
[0032]在胎壁层与胎圈之间固定连接有聚偏氟乙烯纤维网7,聚偏氟乙烯纤维网的形状与胎圈的形状相匹配,在聚偏氟乙烯纤维网与胎圈之间设置有第二遇水膨胀密封圈,第二膨胀密封圈的形状与聚偏氟乙烯纤维网相匹配。
[0033]上述技术方案中,聚偏氟乙烯纤维网具有一定的强度,可以防止剑刺物刺穿轮胎,在聚偏氟乙烯纤维网与胎圈之间设置第二遇水膨胀密封圈,可以起到双重防水的作用。
[0034]优选的,在所述的胎面上还设置有防滑纹,该防滑纹位于胎冠区,其主要形状为Z形,通过Z形防滑纹的设置,轮胎可以起到防滑的作用,Z形的防滑纹纹路更突出,可增大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低湿渗透性防刺穿型轮胎,包括胎体、带束层、胎面和胎圈,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胎体由至少一层挂胶帘布组成,所述的胎圈用于连接轮毂,所述的胎面位于胎体的外侧,所述的带束层位于所述胎体的圆周内壁上,在所述的带束层与胎圈之间设置有胎壁层,所述的胎壁层环绕设置在所述的胎体的内侧;在所述的带束层与胎壁层之间设置有环形空腔,在所述的环形空腔内分别设置有第一金属网片和第二金属网片,所述的第一金属网片在靠近带束层的一侧,所述的第二金属网片在靠近胎壁层的一侧;在所述的第一金属网片和第二金属网片之间还设置有第一遇水膨胀密封胶圈,所述的第一遇水膨胀密封胶圈是由遇水膨胀橡胶材料制成的圆形的环状体;在所述的胎壁层与胎圈之间固定连接有聚偏氟乙烯纤维网,所述的聚...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汝雁张慧
申请(专利权)人:青岛鸿都专用车辆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