副车架以及车辆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4980789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9-21 14:2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副车架以及车辆,副车架包括:纵梁,纵梁的数量为两根,两根纵梁左右间隔排布;第一横梁,第一横梁连接于两根纵梁之间,第一横梁上设置有悬置安装架;第二横梁,第二横梁连接于两根纵梁之间,第二横梁位于第一横梁的后方;以及第一加强板,第一加强板分别连接纵梁、第一横梁和第二横梁;以及第二加强板,第二加强板设置于第一加强板上,第二加强板与第一加强板之间形成有空腔。可以减小第一横梁的振动,降低振动传递的灵敏度,从而可以有效地衰减动力总成振动噪声传递的能量,达到降低车内振动噪声的目的,改善用户乘坐舒适性,而且可以提升悬置安装架安装位置的可靠耐久性能。可靠耐久性能。可靠耐久性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副车架以及车辆


[0001]本技术涉及车辆
,尤其是涉及一种副车架以及车辆。

技术介绍

[0002]目前,随着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车辆已经不再是仅仅满足代步工具,人们对车辆品质要求不断提高,其中,动力总成产生振动通过悬置安装架传递至副车架,进而传递至车身产生振动噪声。
[0003]相关技术中,悬置安装架一般直接安装在副车架或副车架设计简单支架,未进行专门加强设计,导致安装点结构较弱,而且悬置安装架未进行整体结构布局,导致安装位置整体结构较弱。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技术提出了一种副车架,该副车架可以减小第一横梁的振动,降低振动传递的灵敏度,从而可以有效地衰减动力总成振动噪声传递的能量,达到降低车内振动噪声的目的,改善用户乘坐舒适性,而且可以提升悬置安装架安装位置的可靠耐久性能。
[0005]本技术进一步地提出了一种车辆。
[0006]根据本技术的副车架,包括:纵梁,所述纵梁的数量为两根,两根所述纵梁左右间隔排布;第一横梁,所述第一横梁连接于两根所述纵梁之间,所述第一横梁上设置有悬置安装架;第二横梁,所述第二横梁连接于两根所述纵梁之间,所述第二横梁位于所述第一横梁的后方;以及第一加强板,所述第一加强板分别连接所述纵梁、所述第一横梁和所述第二横梁;以及第二加强板,所述第二加强板设置于所述第一加强板上,所述第二加强板与所述第一加强板之间形成有空腔。
[0007]根据本技术的副车架,可以减小第一横梁的振动,降低振动传递的灵敏度,从而可以有效地衰减动力总成振动噪声传递的能量,达到降低车内振动噪声的目的,改善用户乘坐舒适性,而且可以提升悬置安装架安装位置的可靠耐久性能。
[0008]在本技术的一些示例中,所述第二加强板的边缘处设置有翻边,所述翻边固定连接在所述第一加强板上,所述翻边、所述第二加强板和所述第一加强板之间形成有所述空腔。
[0009]在本技术的一些示例中,所述第二加强板的前端延伸至所述第一横梁的底部且与所述第一横梁的底部连接,所述第二加强板的后端延伸至所述第二横梁的底部且与所述第二横梁的底部连接。
[0010]在本技术的一些示例中,所述第二加强板包括:第一板段、第二板段和第三板段,所述第一板段、所述第二板段和所述第三板段的延伸方向不同,所述第一板段的一端、所述第二板段的一端和所述第三板段的一端相连接,所述第一板段的另一端和所述第三板段的另一端分别延伸至所述第一横梁的底部,所述第二板段的另一端延伸至所述第二横梁
的底部。
[0011]在本技术的一些示例中,所述第一板段和所述第一横梁在水平面的投影至少部分地重合,所述第三板段和所述第一横梁在水平面的投影至少部分地重合,所述第一板段、所述第三板段和所述第一横梁限定出三角形区域。
[0012]在本技术的一些示例中,所述第一加强板上设置有凸起,所述凸起呈拱形。
[0013]在本技术的一些示例中,所述凸起的数量为至少两个,所述凸起在左右方向上延伸,至少两个所述凸起均呈向后凸出的拱形,至少两个所述凸起所形成的拱形不同,和/或至少两个所述凸起的高宽比不同。
[0014]在本技术的一些示例中,所述第一加强板的前端左右两侧与所述纵梁的连接处均设置有所述加强支架,所述加强支架整体呈拱形。
[0015]在本技术的一些示例中,位于所述第一加强板的前端左右两侧的所述加强支架的厚度不同。
[0016]根据本技术的车辆,包括:以上所述的副车架。
[0017]本技术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技术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0018]本技术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0019]图1是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副车架的第一角度的结构示意图;
[0020]图2是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副车架的第二角度的结构示意图;
[0021]图3是第二加强板的结构示意图。
[0022]附图标记:
[0023]1、副车架;
[0024]10、纵梁;20、第一横梁;30、第二横梁;40、第一加强板;41、凸起;50、第二加强板;51、空腔;52、翻边;53、第一板段;54、第二板段;55、第三板段;60、加强支架;70、悬置安装架。
具体实施方式
[0025]下面详细描述本技术的实施例,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下面详细描述本技术的实施例。
[0026]下面参考图1

图3描述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副车架1。
[0027]如图1和图2所示,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副车架1,包括:纵梁10、第一横梁20、第二横梁30、第一加强板40和第二加强板50。纵梁10、第一横梁20和第二横梁30可以构成副车架1的主体结构,纵梁10的数量为两根,两根纵梁10左右间隔排布,而且第一横梁20连接于两根纵梁10之间,第二横梁30连接于两根纵梁10之间,这样可以将纵梁10、第一横梁20和第二横梁30连接成一个整体,使副车架1的整体结构更加稳定和可靠,而第一加强板40和第二加强板50则可以起到增强结构强度的作用。第一加强板40的厚度范围为0.4mm

1.2mm,第一加强板40可以为金属件,例如:钢板,第二加强板50的厚度范围为0.2mm

1.0mm。
[0028]如图1和图2所示,第一横梁20上设置有悬置安装架70,悬置安装架70可以安装悬置,这样可以对悬置进行固定,从而使悬置更加稳定地工作。其中悬置主要可以减少并控制发动机振动的传递,并起到支撑车辆的动力总成的作用。
[0029]如图1所示,第二横梁30位于第一横梁20的后方,这样第一横梁20和第二横梁30可以在前后方向上间隔设置,第一横梁20和第二横梁30之间不会产生干涉,而且可以使副车架1的整体结构更加稳定和可靠。
[0030]如图2所示,第一加强板40分别连接纵梁10、第一横梁20和第二横梁30,这样可以通过第一加强板40可以加强纵梁10、第一横梁20和第二横梁30之间的连接强度,从而可以提升第一横梁20的结构强度。第二加强板50设置于第一加强板40上,第二加强板50与第一加强板40之间形成有空腔51,这样第二加强板50可以形成一个盒体结构,可以增强第二加强板50自身的结构强度。如此,可以减小第一横梁20的振动,降低振动传递的灵敏度,从而可以有效地衰减动力总成振动噪声传递的能量,达到降低车内振动噪声的目的,改善用户乘坐舒适性,而且可以提升悬置安装架70安装位置的可靠耐久性能。
[0031]其中,如图3所示,第二加强板50的边缘处设置有翻边52,翻边52固定连接在第一加强板40上,翻边52、第二加强板50和第一加强板40之间形成有空腔51。在第二加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副车架(1),其特征在于,包括:纵梁(10),所述纵梁(10)的数量为两根,两根所述纵梁(10)左右间隔排布;第一横梁(20),所述第一横梁(20)连接于两根所述纵梁(10)之间,所述第一横梁(20)上设置有悬置安装架(70);第二横梁(30),所述第二横梁(30)连接于两根所述纵梁(10)之间,所述第二横梁(30)位于所述第一横梁(20)的后方;以及第一加强板(40),所述第一加强板(40)分别连接所述纵梁(10)、所述第一横梁(20)和所述第二横梁(30);以及第二加强板(50),所述第二加强板(50)设置于所述第一加强板(40)上,所述第二加强板(50)与所述第一加强板(40)之间形成有空腔(5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副车架(1),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加强板(50)的边缘处设置有翻边(52),所述翻边(52)固定连接在所述第一加强板(40)上,所述翻边(52)、所述第二加强板(50)和所述第一加强板(40)之间形成有所述空腔(51)。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副车架(1),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加强板(50)的前端延伸至所述第一横梁(20)的底部且与所述第一横梁(20)的底部连接,所述第二加强板(50)的后端延伸至所述第二横梁(30)的底部且与所述第二横梁(30)的底部连接。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副车架(1),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加强板(50)包括:第一板段(53)、第二板段(54)和第三板段(55),所述第一板段(53)、所述第二板段(54)和所述第三板段(55)的延伸...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岳志强
申请(专利权)人:长城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