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枢纽器、支撑装置和电子设备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4971396 阅读:51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9-21 14:1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枢纽器、支撑装置和电子设备,其中枢纽器包括:第一齿轮组,包括相互啮合的第一齿轮和第二齿轮,且第二齿轮的直径小于第一齿轮的直径;第二齿轮组,包括相互啮合的第三齿轮和第四齿轮,且第三齿轮与第二齿轮同步转动;第一齿轮的齿轮轴和第四齿轮的齿轮轴远离彼此的端部向外延伸分别形成第一轴心和第二轴心;连接件,具有相互连接的套设部和安装部,套设部套设于第一轴心和/或第二轴心上,第一轴心和/或第二轴心可在套设部的轴孔内转动;第一轴心转动,依次驱动第一齿轮、第二齿轮、第三齿轮、第四齿轮和第二轴心转动,且第一轴心的转动速度小于第二轴心的转动速度。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中的枢纽器能够防止电子设备后倒的效果。倒的效果。倒的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枢纽器、支撑装置和电子设备


[0001]本技术涉及电子设备
,尤其涉及到一种枢纽器、一种支撑装置和一种电子设备。

技术介绍

[0002]目前,移动终端也即只能手机和平板电脑等一般具有较大的显示触摸屏,可以让用户直接触控操控,无需使用鼠标等外接装置。而当使用移动终端进行办公或者完游戏时,仍然需要键盘以提高使用便利性,此时,一般通过将移动终端和键盘可拆卸的连接至一枢纽器上,使二者可以旋转叠合或者打开至一定角度。但是,由于此情形下键盘为基体,集合了主机和屏幕的移动终端为转动部件,因而,转动部件的重量超出了基体的重量,在转动部件相对基体转动至较大角度时,基体将无法独立完成对转动部件的有效支撑,整个装置会出现后倒的问题,影响用户的使用。

技术实现思路

[0003]因此,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解决现有连接至枢纽器的旋转部件和基体,若旋转部件的重量超出基体的重量,会在转动部件相对基体转动至较大角度时出现后倒的情况,影响用户使用的问题。
[0004]为此,根据第一方面,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枢纽器,包括:第一齿轮组,包括相互啮合的第一齿轮和第二齿轮,且第二齿轮的直径小于第一齿轮的直径;第二齿轮组,包括相互啮合的第三齿轮和第四齿轮,且第三齿轮与第二齿轮同步转动;第一齿轮的齿轮轴和第四齿轮的齿轮轴远离彼此的端部向外延伸分别形成第一轴心和第二轴心;连接件,具有相互连接的套设部和安装部,套设部套设于第一轴心和/或第二轴心上,第一轴心和/ 或第二轴心可在套设部的轴孔内转动;第一轴心转动,依次驱动第一齿轮、第二齿轮、第三齿轮、第四齿轮和第二轴心转动,且第一轴心的转动速度小于第二轴心的转动速度。
[0005]进一步地,第一齿轮的外壁面包括具有齿轮结构的啮合部和具有圆周面的脱齿部;第一轴心转动至第一预设角度,第二轴心转动至第二预设角度时,第一齿轮靠近第二齿轮的外壁面从啮合部切换为脱齿部,第一轴心转动仅驱动第一齿轮转动。
[0006]进一步地,第一齿轮的端部设置有与第一齿轮同步转动的第一限位轮,第一限位轮的外壁面具有第一圆周部和第二圆周部,且第一圆周部的半径小于第二圆周部的半径;第二齿轮的端部设置有与第二齿轮同步转动的第二限位轮,第二限位轮与第一限位轮对应设置,且第二限位轮的外壁面具有第三圆周部和第一圆弧槽;第一齿轮靠近第二齿轮的外壁面从啮合部切换为脱齿部时,第一限位轮靠近第二限位轮的外壁面从第一圆周部切换为第二圆周部,第二限位轮靠近第一限位轮的外壁面从第三圆周部切换为第一圆弧槽,第二圆周部和第一圆弧槽相配合,限制第二齿轮的转动。
[0007]进一步地,第一限位轮的外壁面的第一圆周部和第二圆周部的切换位置处,还设置有一弧凸部,且弧凸部的尖端延伸至第一齿轮的齿顶外;第二限位轮的外壁面上设置有
与弧凸部相对应的第二圆弧槽。
[0008]进一步地,第二轴心位于套设部的轴孔内的部分上设置有第一限位件,套设部的轴孔内设置有与第一限位件相对应的第二限位件,第二轴心旋转至第三预设角度时,第一限位件与第二限位件相抵接,限制第二轴心的转动。
[0009]进一步地,第一轴心位于套设部的轴孔内的部分上设置有第三限位件,套设部的轴孔内设置有与第三限位件相对应的第四限位件,第一轴心旋转至第四预设角度时,第三限位件与第四限位件相抵接,限制第一轴心的转动。
[0010]进一步地,第一轴心和/第二轴心上还设置有扭力件。
[0011]进一步地,该枢纽器还包括:圆周套筒,第一齿轮组、第二齿轮组以及连接件的套设部均设置于圆周套筒内,第一轴心和第二轴心沿圆周套筒的端部通孔延伸至圆周套筒外,连接件的安装部通过圆周套筒次侧壁面上对应设置的槽孔延伸至圆周套筒外。
[0012]根据第二方面,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支撑装置,包括:上述第一方面所述的枢纽器;支撑件,与第二轴心相连接且与第二轴心同步转动;第一安装件,与所述连接件相连接,所述第二安装件用于安装键盘;第二安装件,与第一轴心相连接且与第一轴心同步转动,第二安装件用于安装移动终端。
[0013]根据第三方面,本技术提供了一种电子设备,包括:上述第一方面所述的枢纽器;支撑件,与第二轴心相连接且与第二轴心同步转动;第一机体,与连接件相连接;第二机体,与第一轴心相连接且与第一轴心同步转动。
[0014]本技术提供的技术方案,具有如下优点:
[0015]1、本技术提供的枢纽器,通过设置第一齿轮组中的第二齿轮的直径小于第一齿轮的直径,使第二齿轮的转速大于第一齿轮的转速,再通过设置第二齿轮组中的第三齿轮与第二齿轮同步转动,最终使第二齿轮组中的第四齿轮能够受第一齿轮的驱动旋转,且第四齿轮的转速大于第一齿轮的转速(当第三齿轮的直径与第四齿轮的直径相同,或者第四齿轮的直径小于第三齿轮的直径,或者第四齿轮的直径略大于第三齿轮的直径、第四齿轮的转速相对于第三齿轮的转速的减小量,小于第二齿轮的转速相对于第一齿轮的转速的增加量时,均能够使第四齿轮的转速大于第一齿轮的转速),从而在与该枢纽器的第一轴心(第一齿轮的齿轮轴延伸形成)连接的转动部件的重量,超出与连接件连接的基体的重量时,可以在该枢纽器的第二轴心(第一齿轮的齿轮轴延伸形成)上连接支撑件,进而在转动部件相对基体转动至较大角度时,支撑件能够先于转动部件达到与基体呈180 度的支撑状态,防止转动部件后倒,方便用户使用。
[0016]2、本技术提供的枢纽器,通过将第一齿轮的外壁面设置为包括具有齿轮结构的啮合部和具有圆周面的脱齿部,并设置第一轴心转动至第一预设角度,第二轴心转动至第二预设角度时,第一齿轮靠近第二齿轮的外壁面从啮合部切换为脱齿部,使与该枢纽器的第二轴心连接的支撑件转动至能够起到有效支撑作用的第二预设角度时,支撑件的角度不再随着与第一轴心连接的转动部件的旋转而变化,也即,此时支撑件维持在起到有效支撑作用的第二预设角度,而转动部件本身的角度可以根据用户的使用需求自由调整,进一步满足用户的使用需要。
[0017]3、本技术提供的枢纽器,通过在第一齿轮和第二齿轮的端部分别设置相对应的第一限位轮和第二限位轮,并设置第一限位轮具有第二圆周部,第二限位轮具有第一圆
弧槽,且在第一齿轮靠近第二齿轮的外壁面从啮合部切换为脱齿部时,第一限位轮和第二限位轮靠近对方的外壁面分别为第二圆周部和第一圆弧槽,从而通过第二圆周部和第一圆弧槽的相互配合限制第二齿轮的转动,防止第二齿轮反向转动,也即能够防止与该枢纽器中第二轴心连接的支撑件到达第二预设角度进行有效支撑时,出现非随着与第一轴心连接的转动部件收起(转动部件朝向与连接件转动,二者之间的夹角减小),而是自主转动的情况,提高该枢纽器的使用稳定性。
[0018]4、本技术提供的枢纽器,当第一齿轮靠近第二齿轮的外壁面从啮合部切换为脱齿部时,第一限位轮靠近第二限位轮的外壁面会对应的从第一圆周部切换为第二圆周部,而通过在第一圆周部和第二圆周部的切换位置处设置第一弧凸部,并设置该第一弧凸部的尖端延伸至第一齿轮的齿顶外,保护弧凸部的尖端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枢纽器,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齿轮组,包括相互啮合的第一齿轮(11)和第二齿轮(12),且所述第二齿轮(12)的直径小于所述第一齿轮(11)的直径;第二齿轮组,包括相互啮合的第三齿轮(13)和第四齿轮(14),且所述第三齿轮(13)与所述第二齿轮(12)同步转动;所述第一齿轮(11)的齿轮轴和所述第四齿轮(14)的齿轮轴远离彼此的端部向外延伸分别形成第一轴心(15)和第二轴心(16);连接件(17),具有相互连接的套设部(171)和安装部(172),所述套设部(171)套设于所述第一轴心(15)和/或第二轴心(16)上,所述第一轴心(15)和/或所述第二轴心(16)可在所述套设部(171)的轴孔内转动;所述第一轴心(15)转动,依次驱动所述第一齿轮(11)、所述第二齿轮(12)、所述第三齿轮(13)、所述第四齿轮(14)和所述第二轴心(16)转动,且所述第一轴心(15)的转动速度小于所述第二轴心(16)的转动速度。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枢纽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齿轮(11)的外壁面包括具有齿轮结构的啮合部(111)和具有圆周面的脱齿部(112);所述第一轴心(15)转动至第一预设角度,所述第二轴心(16)转动至第二预设角度时,所述第一齿轮(11)靠近所述第二齿轮(12)的外壁面从所述啮合部(111)切换为所述脱齿部(112),所述第一轴心(15)转动仅驱动所述第一齿轮(11)转动。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枢纽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齿轮(11)的端部设置有与所述第一齿轮(11)同步转动的第一限位轮(113),所述第一限位轮(113)的外壁面具有第一圆周部(113a)和第二圆周部(113b),且所述第一圆周部(113a)的半径小于所述第二圆周部(113b)的半径;所述第二齿轮(12)的端部设置有与所述第二齿轮(12)同步转动的第二限位轮(121),所述第二限位轮(121)与所述第一限位轮(113)对应设置,且所述第二限位轮(121)的外壁面具有第三圆周部(121a)和第一圆弧槽(121b);所述第一齿轮(11)靠近所述第二齿轮(12)的外壁面从所述啮合部(111)切换为所述脱齿部(112)时,所述第一限位轮(113)靠近所述第二限位轮(121)的外壁面从所述第一圆周部(113a)切换为所述第二圆周部(113b),所述第二限位轮(121)靠近所述第一限位轮(113)的外壁面从所述第三圆周部(121a)切换为所述第一圆弧槽(121b),所述第二圆周部(113b)和所述第一圆弧槽(121b)相配合,限制所述第二齿轮(12)的转动。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枢纽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限位轮...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红君王康李庆文
申请(专利权)人:昆山玮硕恒基智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