悬架装置和车辆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4964666 阅读:56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9-17 12:4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悬架装置和车辆,悬架装置包括:纵梁、板簧支架、板簧衬套和板簧,板簧支架内构造出容纳腔,容纳腔的开口朝上,板簧支架连接在纵梁的一侧,板簧支架的顶面低于纵梁的顶面,板簧套设于板簧衬套上。由此,容纳腔的开口朝上设置,可以便于板簧衬套的安装,增加板簧支架的结构强度,且板簧支架的顶面低于纵梁的顶面,可以有效避免板簧支架对纵梁顶面空间的占用,降低板簧支架对纵梁顶面其他车辆部件或者系统的安装产生干涉的可能性,有利于实现车辆的小型化设计,增加车辆内部结构的紧凑性。构的紧凑性。构的紧凑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悬架装置和车辆


[0001]本技术涉及车辆
,尤其是涉及一种悬架装置和车辆。

技术介绍

[0002]随着整车设计理念的不断发展,对于系统模块化、平台化设计思想越来越注重,开发过程中采用模块化设计能够加快产品的创新速度,能使企业规避一定的创新风险,缩短设计和验证周期,降低研发成本。
[0003]板簧作为弹性元件在商用车上普遍应用,具有低成本,高可靠性特点,但板簧衬套应用过程中存在异响问题一直是企业和用户的头疼问题,也是影响乘坐舒适性的重要因素,且板簧支架凸出车辆纵梁的顶面,不利于车辆内部空间的合理设置。随着新能源车辆越来越普及,对于纯电动车辆板簧衬套异响问题与传统能源车型相比问题尤为突出。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技术的一个目的在于提出一种悬架装置,悬架装置噪声低、成本低且可以增加纵梁顶面的安装空间,便于车辆其他安装系统的安装。
[0005]本技术还进一步提出一种车辆,所述车辆包括上述悬架装置。
[0006]根据本技术第一方面实施例的悬架装置包括:纵梁、板簧支架、板簧衬套和板簧。所述板簧支架内构造出容纳腔,所述容纳腔开口朝上,所述板簧支架连接在所述纵梁的一侧,所述板簧支架的顶面低于所述纵梁的顶面。所述板簧衬套设于所述容纳腔中所述板簧套设于所述板簧衬套上。
[0007]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板簧支架,容纳腔的开口朝上设置,可以便于板簧衬套的安装,增加板簧支架的结构强度,且板簧支架的顶面低于纵梁的顶面,可以有效避免板簧支架对纵梁顶面空间的占用,降低板簧支架对纵梁顶面其他车辆部件或者系统的安装产生干涉的可能性,有利于实现车辆的小型化设计,增加车辆内部结构的紧凑性。
[0008]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二腔壁与所述第一腔壁相对设置,所述第二腔壁与所述纵梁连接;所述第一腔壁设有第一安装孔,所述第一安装孔内设有衬套垫圈,所述第二腔壁设有第二安装孔。所述悬架装置还包括:第一紧固件、第一螺母,所述第一紧固件穿设所述衬套垫圈、所述板簧衬套以及所述第二安装孔与所述第一螺母配合,所述第一紧固件通过衬套垫圈固定在所述第一安装孔内。
[0009]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板簧支架的两端分别形成有沿所述板簧衬套的径向方向相对设置的第三安装孔和第四安装孔,所述第四安装孔和所述第三安装孔分别位于所述第一安装孔的相对两侧。所述悬架装置还包括第二紧固件和第二螺母,所述衬套垫圈上形成有贯通所述衬套垫圈壁厚的壁厚方向的穿孔,所述第二紧固件依次穿设所述第三安装孔、所述第四安装孔与所述第二螺母配合,且所述第二紧固件通过所述穿孔与所述第一紧固件止抵。
[0010]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板簧衬套包括:弹性件、内衬套、外衬套,所述外衬套设于所述内衬套的外周,所述弹性件设于所述内衬套和所述外衬套之间,所述板簧外套于所述外衬套。
[0011]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内衬套、所述弹性件以及所述外衬套为一体硫化成型件。
[0012]在一些实施例中,在所述板簧衬套的轴向方向上,所述内衬套的至少一端伸至所述外衬套外。
[0013]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二腔壁上形成有至少一个连接孔,在所述第一腔壁和所述第二腔壁相对的方向上,至少一个所述连接孔的正投影位于所述第一腔壁的正投影的外周。
[0014]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二腔壁朝向所述第一腔壁的一侧设有凸台,所述凸台与所述板簧衬套轴向方向上的一端止抵。
[0015]在一些实施例中,在所述第一腔壁和所述第二腔壁相对的方向上,所述纵梁的正投影覆盖所述板簧支架、所述板簧衬套和所述板簧的正投影。
[0016]根据本技术第二方面实施例的车辆,包括:上述实施例中任一项所述悬架装置。
[0017]本技术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技术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0018]本技术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0019]图1是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板簧支架和纵梁的主视示意图。
[0020]图2是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板簧支架和纵梁的俯视示意图。
[0021]图3是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板簧支架的立体拆分示意图。
[0022]图4是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板簧和板簧衬套的示意图。
[0023]图5是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板簧衬套的剖视示意图。
[0024]附图标记:
[0025]悬架装置100;
[0026]板簧支架10;容纳腔11;第一腔壁111;第一顶面1111;第一侧面1112;第一底面1113;第二腔壁112;第二顶面1121;第二侧面1122;第二底面1123;第三腔壁113;第四腔壁114;第一安装孔12;第五安装孔13;衬套垫圈14;穿孔141;第三安装孔15;第四安装孔16;凸台17;连接孔18;
[0027]板簧衬套20;内衬套21;弹性件22;外衬套23;
[0028]第一紧固件30;第一螺母31;第二紧固件40;第二螺母41;
[0029]纵梁200;
[0030]板簧300;安装部301;贯穿孔302。
具体实施方式
[0031]下面详细描述本技术的实施例,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下面参
考图1

图5描述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悬架装置100和车辆,悬架装置100包括:纵梁200、板簧支架10、板簧衬套20和板簧300。
[0032]如图1

图5所示,板簧支架10内构造出容纳腔11,容纳腔11开口朝上设置,板簧支架10连接在纵梁200的一侧,例如,板簧支架10设在车辆的纵梁200的左侧或者右侧等,具体位置不做限定,可以根据需求进行设置。结合图1所示的上下方向,板簧支架10的顶面低于纵梁200的顶面。板簧衬套20设于容纳腔11中,且板簧衬套20和板簧支架10同轴设置,板簧衬套20的中心轴线与板簧支架10的转动中心轴线重合。板簧300套设于板簧衬套20上从而形成对板簧300的安装。
[0033]根据本技术的悬架装置100,容纳腔11的开口朝上设置,可以便于板簧衬套20的安装,增加板簧支架10的结构强度,且板簧支架10的顶面低于纵梁200的顶面,可以有效避免板簧支架10对纵梁200顶面空间的占用,降低板簧支架10对纵梁200顶面其他车辆部件或者系统的安装产生干涉的可能性,有利于实现车辆的小型化设计,增加车辆内部结构的紧凑性。
[0034]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3所示,容纳腔11的腔壁包括第一腔壁111和第二腔壁112,第二腔壁112与第一腔壁111相对设置,第二腔壁112与纵梁200的外侧面连接。第一腔壁111与第二腔壁112之间还连接有第三腔壁113和第四腔壁114,其中,第三腔壁113连接在第一腔壁111、第二腔壁112的侧面、第四腔壁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悬架装置(100),其特征在于,包括:纵梁(200);板簧支架(10),所述板簧支架(10)内构造出容纳腔(11),所述容纳腔(11)开口朝上,所述板簧支架(10)连接在所述纵梁(200)的一侧,所述板簧支架(10)的顶面低于所述纵梁(200)的顶面;板簧衬套(20),所述板簧衬套(20)设于所述容纳腔(11)中;板簧(300),所述板簧(300)套设于所述板簧衬套(20)上。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悬架装置(100),其特征在于,所述容纳腔(11)的腔壁包括第一腔壁(111)和第二腔壁(112),所述第二腔壁(112)与所述第一腔壁(111)相对设置,所述第二腔壁(112)与所述纵梁(200)连接;所述第一腔壁(111)设有第一安装孔(12),所述第一安装孔(12)内设有衬套垫圈(14),所述第二腔壁(112)设有第二安装孔;所述悬架装置(100)还包括:第一紧固件(30)、第一螺母(31),所述第一紧固件(30)穿设所述衬套垫圈(14)、所述板簧衬套(20)以及所述第二安装孔与所述第一螺母(31)配合,所述第一紧固件(30)通过衬套垫圈(14)固定在所述第一安装孔(12)内。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悬架装置(100),其特征在于,所述板簧支架(10)的两端分别形成有沿所述板簧衬套(20)的径向方向相对设置的第三安装孔(15)和第四安装孔(16),所述第四安装孔(16)和所述第三安装孔(15)分别位于所述第一安装孔(12)的相对两侧;所述悬架装置(100)还包括第二紧固件(40)和第二螺母(41),所述衬套垫圈(14)上形成有贯通所述衬套垫圈(14)壁厚的壁厚方向的穿孔(141),所述第二紧固件(40)依次穿设所述第三安装孔(15)、所述穿孔(141)、所述第四安...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广健张媛刘加达邓友浪陈志强武郡威郭成杰关政
申请(专利权)人:北汽福田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