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换电站防护机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4929451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9-15 07:2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一种换电站防护机构,包括多个雨棚件,相邻的两个雨棚件中一者上设置第一连接座,另一者上设置第二连接座,第一连接座包括第一活动连接部和第一固定连接部,第二连接座具有第二活动连接部和第二固定连接部,第一活动连接部和第二活动连接部可活动地连接,第一固定连接部和第二固定连接部能固定连接。换电站防护机构具有折叠状态和展开状态,在折叠状态下,各雨棚件旋转至呈上下堆叠状态;在展开状态下,各第一固定连接部和相应的第二固定连接部相连接,使得换电站防护机构保持展开状态。本申请的换电站防护机构在展开状态下,能起到遮阳挡雨的作用,本申请的换电站防护机构可折叠,携带运输方便。携带运输方便。携带运输方便。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换电站防护机构


[0001]本技术涉及新能源设备
,尤其涉及一种换电站防护机构。

技术介绍

[0002]随着电动汽车事业的发展,箱式移动或固定充换电站不断涌现,充换电站是解决电动移动设备的电池箱亏电时,及时更换新电池箱的一种换电设备。由于置身于野外作业,雨水会淋到换电机构和电动机械的电池箱底座上,造成电气元件及线路的短路,出现机械故障,甚至会引发安全事故。再者,野外风力较大,一般翼门难以承受。传统雨棚尺寸大,但不能够收纳折叠,运输不方便。安装时,存在吊装变形大,安装位置不易对准,安装困难,劳动强度大的问题。
[0003]有鉴于此,特提出本技术。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提供一种换电站防护机构。
[0005]本申请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0006]一种换电站防护机构,包括多个雨棚件,各所述雨棚件依次设置,相邻的两个雨棚件中一者上设置第一连接座,另一者上设置第二连接座,所述第一连接座包括第一活动连接部和第一固定连接部,所述第二连接座具有第二活动连接部和第二固定连接部,所述第一活动连接部和所述第二活动连接部可活动地连接,所述第一固定连接部和所述第二固定连接部能固定连接;
[0007]所述换电站防护机构具有折叠状态和展开状态,在所述折叠状态下,各第一固定连接部和相应的第二固定连接部解除连接,各所述雨棚件旋转至呈上下堆叠状态;在所述展开状态下,各第一固定连接部和相应的第二固定连接部相连接,使得所述换电站防护机构保持展开状态。
[0008]可选的,所述第一连接座具有位于相应雨棚件两侧的第一板部和第二板部,所述第一板部上设置所述第一活动连接部,所述第二板部上设置所述第一固定连接部;
[0009]所述第二连接座具有位于相应雨棚件两侧的第三板部和第四板部,所述第三板部上设置所述第二活动连接部,所述第四板部上设置所述第二固定连接部。
[0010]可选的,所述第一连接座还包括第一中部板部,所述第一中部板部连接于相应雨棚件的厚度端面上,所述第一板体和所述第二板体分别连接于所述第一中部板部的两侧;
[0011]所述第二连接座还包括第二中部板部,所述第二中部板部连接于相应雨棚件的厚度端面上,所述第三板体和所述第四板体分别连接于所述第二中部板部的两侧;
[0012]在所述展开状态下,所述第一中部板部和所述第二中部板部相贴合。
[0013]可选的,所述第一板体垂直于所述第一中部板部,所述第二板体和所述第一中部板部位于同一平面;
[0014]所述第三板体垂直于所述第二中部板部,所述第四板体和所述第二中部板部位于
同一平面。
[0015]在所述展开状态下,所述第一板体和所述第三板体位于同一平面内。
[0016]可选的,所述第一活动连接部包括第一连接耳,所述第一连接耳垂直于所述第一板体;
[0017]所述第二活动连接部包括第二连接耳,所述第二连接耳垂直连接所述第三板体,所述第一连接耳和所述第二连接耳通过转轴连接。
[0018]可选的,所述第一活动连接部包括间隔设置的两个第一连接耳;
[0019]所述第二连接耳位于两个所述第一连接耳之间,转轴贯穿所述第二连接耳设置,且所述转轴的两端分别连接于两个所述第一连接耳。
[0020]可选的,所述第一固定连接部包括设置于所述第二板部上的多个第一固定孔,所述第二固定连接部包括设置于所述第四板部上的多个第二固定孔;
[0021]在所述展开状态下,所述第二板部和所述第四板部相贴合,相对应的第一固定孔和第二固定孔之间通过紧固件连接。
[0022]可选的,相邻的两个雨棚件中至少一者上设置有防水胶带,所述防水胶带覆盖相邻的两个雨棚件的缝隙。
[0023]可选的,各所述雨棚件中首端的雨棚件上可拆卸地连接有下延伸体,所述下延伸体上设置锁定件,各所述雨棚件中末端的雨棚件上设置有地锚支撑板,所述地锚支撑板上设置地锚孔。
[0024]可选的,所述下延伸体具有调节腔,所述锁定件可转动地连接于所述下延伸体,所述锁定件具有位于所述调节腔内部的内部端和位于所述调节腔外部的外部端,所述外部端上设置锁头部,所述内部端设置外螺纹,所述内部端上螺纹连接有锁紧螺母。
[0025]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使得本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0026]换电站防护机构具有折叠状态和展开状态,在折叠状态下,各雨棚件旋转至呈上下堆叠状态;在展开状态下,各第一固定连接部和相应的第二固定连接部相连接,使得换电站防护机构保持展开状态。本申请的换电站防护机构在展开状态下,能起到遮阳挡雨的作用,本申请的换电站防护机构可折叠,携带运输方便。
[0027]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的描述。
附图说明
[0028]附图作为本申请的一部分,用来提供对本技术的进一步的理解,本技术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技术,但不构成对本技术的不当限定。显然,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附图。在附图中:
[0029]图1示出换电站、换电站防护机构和电动机械的示意图;
[0030]图2示出图1中A部放大图;
[0031]图3示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换电站防护机构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32]图4示出图3中B部放大图;
[0033]图5示出图3中C部放大图;
[0034]图6示出图3中D部放大图;
[0035]图7示出下棚体的结构示意图;
[0036]图8示出图7中E部放大图;
[0037]图9示出上棚体的结构示意图;
[0038]图10示出图9中F部放大图;
[0039]图11示出图9中G部放大图;
[0040]图12示出过渡雨棚件的结构示意图;
[0041]图13示出图12中H部放大图;
[0042]图14示出顶部雨棚件的结构示意图;
[0043]图15示出图14中I部放大图;
[0044]图16示出顶部雨棚件和下延伸体的配合结构示意图;
[0045]图17示出换电站防护机构安装过程中的各步骤图。
[0046]图中,100、换电站防护机构;1、顶部雨棚件;11、法兰;2、过渡雨棚件;21、顶部棚体;211、撑杆配合座;22、侧部棚体;3、侧部雨棚件;31、上棚体;32、下棚体;4、地锚支撑板;5、地锚钉;6、下延伸体;61、操作口;62、锁定件;621、锁头部;622、杆体;623、锁紧螺母;a、第一连接座;a1、第一板部;a2、第二板部;a3、第一中部板部;a4、第一活动连接部;a5、第一固定连接部;b、第二连接座;b1、第三板部;b2、第四板部;b3、第二中部板部;b4、第二活动连接部;b5、第二固定连接部;c、吊耳;d、防水胶带;e、紧固件;
[0047]200、换电站本体;201、罩壳;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换电站防护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多个雨棚件,各所述雨棚件依次设置,相邻的两个雨棚件中一者上设置第一连接座,另一者上设置第二连接座,所述第一连接座包括第一活动连接部和第一固定连接部,所述第二连接座具有第二活动连接部和第二固定连接部,所述第一活动连接部和所述第二活动连接部可活动地连接,所述第一固定连接部和所述第二固定连接部能固定连接;所述换电站防护机构具有折叠状态和展开状态,在所述折叠状态下,各第一固定连接部和相应的第二固定连接部解除连接,各所述雨棚件旋转至呈上下堆叠状态;在所述展开状态下,各第一固定连接部和相应的第二固定连接部相连接,使得所述换电站防护机构保持展开状态。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换电站防护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座具有位于相应雨棚件两侧的第一板部和第二板部,所述第一板部上设置所述第一活动连接部,所述第二板部上设置所述第一固定连接部;所述第二连接座具有位于相应雨棚件两侧的第三板部和第四板部,所述第三板部上设置所述第二活动连接部,所述第四板部上设置所述第二固定连接部。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换电站防护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座还包括第一中部板部,所述第一中部板部连接于相应雨棚件的厚度端面上,所述第一板体和所述第二板体分别连接于所述第一中部板部的两侧;所述第二连接座还包括第二中部板部,所述第二中部板部连接于相应雨棚件的厚度端面上,所述第三板体和所述第四板体分别连接于所述第二中部板部的两侧;在所述展开状态下,所述第一中部板部和所述第二中部板部相贴合。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换电站防护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板体垂直于所述第一中部板部,所述第二板体和所述第一中部板部位于同一平面;所述第三板体垂直于所述第二中部板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轶蔡宁郭鹏栓柱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融青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