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等壁厚缩管模具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4912138 阅读:56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9-15 07:0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等壁厚缩管模具,缩管模具为二进制结构,由一进制单元和二进制单元组成,两者之间的最大间距形成滑动进制距离,二进制结构可以实现管坯顺畅入模缩管和退回芯棒拉芯修整管坯壁厚,进制距离闭合使模具芯棒头部前行至入模扩口处,保证管坯入模有足够间隙;模具退回时进制距离拉开,模具芯棒头部位置跟随后移至模芯直段处,保证管坯缩管后保持原始壁厚。如此有效地解决了行业目前对于低碳钢无缝钢管等工件的大比例等壁厚冷挤压缩管存在的问题,产品材料利用率可达到95%以上,缩管比例可达到2.5以上。模具采用二进制结构设计,可减少动力机构组成,有利于提升批量化生产的效率、品质和降低成本。品质和降低成本。品质和降低成本。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等壁厚缩管模具


[0001]本技术涉及金属工件加工
,尤其涉及一种对金属管件进行缩管成型的缩管模具。

技术介绍

[0002]许多领域都会应用到金属管状空心产品,此类产品一般是预先成型得到初始管坯,如内高压一体桥壳所用管坯,再通过缩管机配合缩管模具等设备对管坯进行缩工艺,最终获得成品管坯。然而,对于自身拉伸系数较小的低碳钢无缝钢管等产品,通过冷挤压缩径是行业的普遍做法,但目前行业内缩管比例仅为1.5左右,但1.5左右的缩管比例无法满足众多领域的使用要求。而且目前的工艺也无法实现在大比例(通常缩管比例要达到2.5左右才算大比例缩管)缩管的同时不增加或减小管材的壁厚,即难以实现等壁厚大比例缩管。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现有技术的缺点,提供一种模具结构简单、设计更合理、能够实现对低拉伸系统材质如碳钢管等工件进行等壁厚缩管成型的等壁厚缩管模具。
[0004]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等壁厚缩管模具,以可滑动的结构安装在缩管设备上,其特征在于:缩管模具包括有一进制单元和二进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等壁厚缩管模具,以可滑动的结构安装在缩管设备上,其特征在于:缩管模具包括有一进制单元和二进制单元,所述二进制单元设置于一进制单元的外侧,二者分别滑配安装在缩管设备上形成具有同步滑动过程和独立滑动过程的二进制结构,其中二进制单元的滑动距离大于一进制单元的滑动距离,二进制单元多出的滑动距离即形成进制距离,该进制距离亦为一进制单元与二进制单元在独立滑动过程的最大间距;所述一进制单元包括有缩管模芯,缩管模芯安装在一滑动支撑体的前端,以形成可随滑动支撑体同步移动的结构;该滑动支撑体中具有成型腔,在成型腔中插设有一模具芯棒,模具芯棒的尾端安装在所述二进制单元上,以形成可随二进制单元同步移动的结构;所述二进制单元连接有连接有驱动机构,通过驱动机构驱动二进制单元滑动,并通过二进制单元驱动一进制单元移动以完成缩管成型;所述缩管模芯的内腔包括有扩口段和直筒段,扩口段位于前端并朝向管坯,直筒段位于后端并与扩口段的尾部对接;扩口段的最小内径大于管坯的外径,直筒段的内径则与管坯的外径相当;所述模具芯棒在开模状态时其头部位于缩管模芯的直筒段中,并且模具芯棒头部的外表面与缩管模芯直筒段内壁的最小间距和管坯的壁厚相同;在缩管模具合模时二进制单元与一进制单元相互贴合,模具芯棒的头部进入到缩管模芯的扩口段中,而模具芯棒的头部与扩口段内壁之间的间距大于管坯的壁厚。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等壁厚缩管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缩管模芯的扩口段为朝内逐渐收缩的锥形结构,所述模具芯棒...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高阳阳何俊新
申请(专利权)人:广东轻量科技发展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