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双头旋压机及钢管减壁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4608676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8-20 09:13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双头旋压机,包括有基座、及设于其上的回转机构、夹持支撑机构和旋压轮机构,所述旋压轮机构设于回转机构的两侧,所述夹持支撑机构设于旋压轮机构的两侧,所述回转机构内还设有夹头,产品放入回转机构内,产品的中间被所述夹头夹住,产品的两端被夹持支撑机构固定,旋压轮机构对产品进行旋压,从而对产品的两端同时加工,加快生产效率,满足生产特定产品的需求,还公开了一种钢管减壁方法,利用径向挤压、轴向延展的原理将无缝钢管管壁减薄,属于冷旋压工艺,对管材壁厚可做到分段或多段不同位置尺寸减薄,对钢管壁厚加工能做到无削状态加工,不损失任何本体材料的效果,材料利用率可达95%以上。材料利用率可达95%以上。材料利用率可达95%以上。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双头旋压机及钢管减壁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旋压机
,尤其涉及一种双头旋压机及其钢管减壁方法。

技术介绍

[0002]旋压是将平板或空心坯料固定在旋压机的模具上,在坯料随机床主轴转动的同时,用旋轮或赶棒加压于坯料,使之产生局部的塑性变形,是一种特殊的成形方法,用旋压方法可以完成各种形状旋转体的拉深、翻边、缩口、胀形和卷边等工艺。
[0003]现有的旋压机大部分是单头的,当需要对产品的双头加工时,需要分成2个步骤进行旋压,效率慢。
[0004]另外,汽车一体桥壳管胚为大比例缩径管胚,钢管大比例缩径后壁厚一般会增加45%至55%,管材重量增加较多,成本较高。为解决管材大比例缩径、壁厚增厚问题,一般解决方法为内部增添抽拉芯棒,来解决此问题。实践证明抽拉芯棒缩管工艺问题点较多,无法达到批量化生产要求。一般会出现问题点有:1.钢管因过度拉拔造成材质性能破坏2.因其为磨损结构,模具使用寿命较短3.容易发生卡模异常现象4.成本过高。

技术实现思路

[0005]为了解决现有旋压机无法双头作业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提高生产效率和满足工艺需求的双头旋压机。
[0006]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在于:
[0007]本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双头旋压机,与数控系统电连接,包括有基座、及设于其上的回转机构、夹持支撑机构和旋压轮机构,所述旋压轮机构设于回转机构的两侧,所述夹持支撑机构设于旋压轮机构的两侧,所述回转机构内还设有夹头,产品放入回转机构内,产品的中间被所述夹头夹住,产品的两端被夹持支撑机构固定,旋压轮机构对产品进行旋压。
[0008]进一步地,所述回转机构为液压回转装置,夹头设于液压回转装置的中间,通过液压回转装置带动产品做旋转动作。
[0009]进一步地,所述夹持支撑机构包括有液压缸、尾座和模具内芯棒,所述尾座设于液压缸和模具内芯棒中间,通过液压缸驱动尾座上的模具内芯棒做水平轴向运动,并将模具内芯棒伸入或伸出产品。
[0010]进一步地,所述旋压轮机构包括有固定架、活动杆、旋压轮和液压装置,所述活动杆的一端设于固定架顶部内侧,所述旋压轮设于活动杆的另一端,所述液压装置设于固定架的顶部,且液压装置连接活动杆,通过液压装置驱动活动杆上旋压轮对产品进行挤压。
[0011]进一步地,所述旋压轮机构还包括有导轨、滚珠丝杆、支撑座和伺服电机,所述导轨设于基座上,且导轨连接固定架,所述支撑座和伺服电机设于滚珠丝杆的两端,滚珠丝杆设于导轨的侧边,所述滚珠丝杆穿入固定架,通过伺服电机驱动滚珠丝杆,带动固定架水平轴向移动。
[0012]进一步地,所述固定架内设有滚珠螺母,滚珠丝杆穿入滚珠螺母,通过滚珠螺母移
动而带动固定架移动。
[0013]进一步地,在所述活动杆的侧边设有喷口,通过喷口喷出润滑冷却液给产品。
[0014]为了解决现有管材大比例缩径造成壁厚增厚,且工艺步骤繁琐问题,而提供一种钢管减壁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0015]步骤1,将钢管放于双头旋压机的回转机构内,调整好钢管的位置后,夹头闭合锁紧钢管的中部;
[0016]步骤2,控制施压轮机构快速移位,将其移至钢管夹紧处的两侧上方;
[0017]步骤3,夹持支撑机构对钢管的两端进行固定,模具内芯棒在液压缸的助力下插入钢管内部;
[0018]步骤4,回转机构带动钢管开始做旋转动作,模具内芯棒在钢管旋转带动下做被动旋转动作;
[0019]步骤5,将活动杆和旋压轮匀速伸出至设定的挤压位置,进行双边三方向同步对钢管外径进行挤压,同时喷口打开,开始向旋压轮充冷却液;
[0020]步骤6,伺服电机开始带动双边滚珠丝杆做逆时针匀速转动,双边滚珠螺母在双边滚珠丝杆的转动作用下连带旋压轮机构,开始对钢管外径进行双边向外匀速轴向减径减壁厚进给动作;
[0021]步骤7,通过数控系统控制活动杆和旋压轮收起至起点位置,固定架也快速移位到起点位置;
[0022]步骤8,回转机构的旋转停止,双边液压缸匀速将双边模具内芯棒从钢管两端内部抽出退回至起点位置;
[0023]步骤9,回转机构内部的夹头通过数控系统控制液压动力松开钢管,钢管取出,则钢管双头减壁完成。
[0024]进一步地,所述步骤2中,通过数控系统控制伺服电机,开始带动双边滚珠丝杆做顺时针快速转动,固定架在滚珠丝杆和伺服电机提供动力的情况下进行移位,同时活动杆上的施压轮能移动至钢管的上方。
[0025]进一步地,所述步骤7中,在数控系统控制下,液压装置控制活动杆和旋压轮收缩,双边的伺服电机带动双边的滚珠丝杆做逆时针快速旋转,双边滚珠螺母在双边滚珠丝杆的转动作用下,连带旋压轮机构进行快速轴向移动,并至起点位置。
[0026]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设计一种双头旋压机,包括有基座、及设于其上的回转机构、夹持支撑机构和旋压轮机构,所述旋压轮机构设于回转机构的两侧,所述夹持支撑机构设于旋压轮机构的两侧,所述回转机构内还设有夹头,产品放入回转机构内,产品的中间被所述夹头夹住,产品的两端被夹持支撑机构固定,旋压轮机构对产品进行旋压,从而对产品的两端同时加工,加快生产效率,满足生产特定产品的需求;还公开一种钢管减壁方法,利用径向挤压、轴向延展的原理将无缝钢管管壁减薄,属于冷旋压工艺,本机型对管材壁厚可做到分段或多段不同位置尺寸减薄,对钢管壁厚加工能做到无削状态加工,不损失任何本体材料的效果,材料利用率可达95%以上。
附图说明
[0027]图1为本专利技术一种双头旋压机的主视图;
[0028]图2为本专利技术一种双头旋压机的俯视图;
[0029]图3为本专利技术一种双头旋压机的右视图;
[0030]图4为图1的A

A剖视面;
[0031]图5为本专利技术一种双头旋压机的省略固定架的主视图;
[0032]图6为本专利技术一种双头旋压机的省略固定架的俯视图;
[0033]图7为本专利技术一种钢管减壁方法的流程框图;
[0034]图8为本专利技术钢管的结构示意图;
[0035]图9为本专利技术一种钢管减壁方法的旋压轮在钢管上作业的示意图;
[0036]图10为本专利技术一种钢管减壁方法的钢管减壁完成的示意图。
[0037]图中,1为基座,2为回转机构,21为夹头,3为夹持支撑机构,31为液压缸,32为尾座,33为模具内芯棒,4为施压轮机构,41为固定架,411为滚珠螺母,42为活动杆,421为喷口,43为施压轮,44为液压装置,45为导轨,46为滚珠丝杆,47为支撑座,48为伺服电机,S为钢管。
具体实施方式
[0038]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
[0039]请参照图1

6,本专利技术一种双头旋压机,与数控系统电连接,包括有基座1、及设于其上的回转机构2、夹持支撑机构3和旋压轮机构4,所述旋压轮机构4设于回转机构2的两侧,所述夹持支撑机构3设于旋压轮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双头旋压机,与数控系统电连接,其特征在于,包括有基座、及设于其上的回转机构、夹持支撑机构和旋压轮机构,所述旋压轮机构设于回转机构的两侧,所述夹持支撑机构设于旋压轮机构的两侧,所述回转机构内还设有夹头,产品放入回转机构内,产品的中间被所述夹头夹住,产品的两端被夹持支撑机构固定,旋压轮机构对产品进行旋压。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头旋压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回转机构为液压回转装置,夹头设于液压回转装置的中间,通过液压回转装置带动产品做旋转动作。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头旋压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夹持支撑机构包括有液压缸、尾座和模具内芯棒,所述尾座设于液压缸和模具内芯棒中间,通过液压缸驱动尾座上的模具内芯棒做水平轴向运动,并将模具内芯棒伸入或伸出产品。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头旋压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旋压轮机构包括有固定架、活动杆、旋压轮和液压装置,所述活动杆的一端设于固定架顶部内侧,所述旋压轮设于活动杆的另一端,所述液压装置设于固定架的顶部,且液压装置连接活动杆,通过液压装置驱动活动杆上旋压轮对产品进行挤压。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双头旋压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旋压轮机构还包括有导轨、滚珠丝杆、支撑座和伺服电机,所述导轨设于基座上,且导轨连接固定架,所述支撑座和伺服电机设于滚珠丝杆的两端,滚珠丝杆设于导轨的侧边,所述滚珠丝杆穿入固定架,通过伺服电机驱动滚珠丝杆,带动固定架水平轴向移动。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双头旋压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架内设有滚珠螺母,滚珠丝杆穿入滚珠螺母,通过滚珠螺母移动而带动固定架移动。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双头旋压机,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活动杆的侧边设有喷口,通过喷口喷出润...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高阳阳
申请(专利权)人:广东轻量科技发展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