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辆的顶盖后横梁和车辆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4896337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9-10 13:5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顶盖后横梁和具有顶盖后横梁的车辆,所述顶盖后横梁包括:横梁本体,所述横梁本体弯折延伸且包括依次相连的多个梁板,每个所述梁板沿左右方向延伸;两个端板,两个所述端板分别设于所述横梁本体的左右两端,每个所述端板均与多个所述梁板的端部连接,以构成凹槽结构。根据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实施例的顶盖后横梁,通过设置两个端板,每个端板均与多个梁板的端部连接,顶盖后横梁的两侧采用封闭式设计,可以构成凹槽结构,能有效提升顶盖后横梁的刚度,进而提升车辆主框架的稳定性,以及整车的扭转刚度。并且有利于减少顶盖后横梁的零部件数量,从而减轻顶盖后横梁的重量、降低车辆的油耗、实现节能环保的效果。实现节能环保的效果。实现节能环保的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车辆的顶盖后横梁和车辆


[0001]本技术涉及汽车
,更具体地,涉及一种车辆的顶盖后横梁和车辆。

技术介绍

[0002]汽车的后备箱盖和顶盖安装在顶盖后横梁上,顶盖后横梁对于抵抗汽车扭转变形至关重要。
[0003]在一些相关技术中,顶盖后横梁的两端采用敞开式的结构设计,易发生开裂变形,导致顶盖后横梁抵抗汽车车身后部变形的能力比较差,汽车的扭转刚度较低。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有鉴于此,本技术旨在提出一种车辆的顶盖后横梁,所述顶盖后横梁可以提高整车的扭转刚度。
[0005]为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0006]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顶盖后横梁,包括:横梁本体,所述横梁本体弯折延伸且包括依次相连的多个梁板,每个所述梁板沿左右方向延伸;两个端板,两个所述端板分别设于所述横梁本体的左右两端,每个所述端板均与多个所述梁板的端部连接,以构成凹槽结构。
[0007]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所述梁板为两个,且分别为沿横向延伸的第一梁板和沿纵向延伸的第二梁板,所述第二梁板的下边沿与所述第一梁板的前边沿连接,所述端板的下边沿与所述第一梁板连接,所述端板的前边沿与所述第二梁板连接。
[0008]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所述横梁本体的顶部设有连接翻边,所述连接翻边用于与所述车辆的顶盖相连。
[0009]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与所述连接翻边相连的所述梁板设有支撑板,所述支撑板向上且向后倾斜延伸,所述支撑板的顶部用于支撑所述顶盖。
[0010]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所述连接翻边设有涂胶槽,所述涂胶槽内设有粘胶层以与所述顶盖粘接。
[0011]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所述涂胶槽为左右间隔布置的多个,所述支撑板的顶部在左右方向上位于相邻两个所述涂胶槽之间。
[0012]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所述支撑板为左右间隔布置的多个。
[0013]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所述横梁本体和所述端板的外周沿设有外翻边,所述外翻边与所述连接翻边连接构成环形翻边。
[0014]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所述顶盖后横梁为一体件。
[0015]相对于现有技术,本技术所述的车辆的顶盖后横梁具有以下优势:
[0016]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顶盖后横梁,通过设置两个端板,每个端板均与多个梁板的端部连接,顶盖后横梁的两侧采用封闭式设计,可以构成凹槽结构,能有效提升顶盖后横梁的刚度,进而提升车辆主框架的稳定性,以及整车的扭转刚度。并且有利于减少顶盖后
横梁的零部件数量,从而减轻顶盖后横梁的重量、降低车辆的油耗、实现节能环保的效果。
[0017]本技术的另一个目的在于提出一种车辆,包括上述的顶盖后横梁。
[0018]相对于现有技术,本技术所述的车辆具有的优势与顶盖后横梁相同,这里不再赘述。
附图说明
[0019]构成本技术的一部分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技术的进一步理解,本技术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技术,并不构成对本技术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0020]图1是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顶盖后横梁总成的结构示意图,其中,包括顶盖后横梁、顶盖和左D立柱、右D立柱;
[0021]图2是图1的剖视图;
[0022]图3是图2中圈示A处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0023]附图标记说明:
[0024]顶盖后横梁100;
[0025]横梁本体10;第一梁板11;第二梁板12;连接翻边13;涂胶槽131;支撑板14;支撑翻边141;外翻边15;梁板19;
[0026]端板20;
[0027]顶盖200;D立柱210。
具体实施方式
[0028]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技术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0029]下面参考附图描述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顶盖后横梁100。
[0030]参照图1

图3所示,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顶盖后横梁100可以包括:横梁本体10和两个端板20。
[0031]具体而言,如图3所示,横梁本体10可以弯折延伸,例如折痕沿车辆的左右方向(即车辆的Y方向)延伸,以形成垂直于左右方向排布的多个梁板19,使横梁本体10的机构设计更加合理。横梁本体10用以支撑车辆的顶盖200。具体地,横梁本体10可以包括依次相连的多个梁板19,每个梁板19可以沿左右方向延展。
[0032]相较于一些相关技术中顶盖后横梁由顶盖后横梁上板和顶盖后横梁下板组成,本技术一些实施例的横梁本体10可以为一体件。一方面,有利于降低开发与生产成本,并且不容易产生断裂。另一方面,可以减少零件的数量,有效减轻顶盖后横梁100的重量,进而有利于降低车辆的油耗,实现节能环保的效果。
[0033]此外,在一些相关技术中,顶盖后横梁的两端采用敞开式的结构设计,易发生开裂变形,导致顶盖后横梁抵抗汽车车身后部变形的能力比较差,汽车的扭转刚度较低。
[0034]而在本申请中,如图3所示,两个端板20可以分别设于横梁本体10的左右两端。并且,每个端板20均与多个梁板19的端部连接,以构成凹槽结构。换言之,通过设置端板20可以在顶盖后横梁100的两端形成全封闭式结构。
[0035]由此,通过端板20与多个梁板19的端部连接,任意相邻两个梁板19的弯折连接处在端板20的作用下都不易发生开裂或形变,顶盖后横梁100的结构稳定性高,极大地提升了顶盖后横梁100的抗变形能力,顶盖后横梁100不易产生扭转形变。具体应用时,能够极大地提升车辆后身的抗形变能力,进而提高整车的扭转刚度。另外,每个端板20可以与车辆的左右D立柱210搭接,以实现顶盖后横梁100的稳定安装。
[0036]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顶盖后横梁100,通过设置两个端板20,每个端板20均与多个梁板19的端部连接,顶盖后横梁100的两侧采用封闭式设计,可以构成凹槽结构,能有效提升顶盖后横梁100的刚度,进而提升车辆主框架的稳定性,以及整车的扭转刚度。并且有利于减少顶盖后横梁100的零部件数量,从而减轻顶盖后横梁100的重量、降低车辆的油耗、实现节能环保的效果。
[0037]需要说明的是,本技术实施例对梁板19的数量不做特殊限制。在一些具体的实施例中,如图2和图3所示,梁板10可以为两个,并且分别记为第一梁板11和第二梁板12。其中,第一梁板11沿横向延伸(如车辆的X方向,如图2所示的前后方向),第二梁板12沿纵向延伸(如车辆的Z方向,如图2所示的上下方向)。并且,第二梁板12的下边沿与第一梁板11的前边沿连接,第二梁板12与第一梁板11可以大体构造为L形。
[0038]并且,如图3所示,端板20的下边沿与第一梁板11连接,端板20的前边沿与第二梁板12连接。由此,第一梁板11、第二梁板12和端板20可以构造为凹槽结构。在横梁本体10的左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车辆的顶盖后横梁,其特征在于,包括:横梁本体(10),所述横梁本体(10)弯折延伸且包括依次相连的多个梁板(19),每个所述梁板(19)沿左右方向延伸;两个端板(20),两个所述端板(20)分别设于所述横梁本体(10)的左右两端,每个所述端板(20)均与多个所述梁板(19)的端部连接,以构成凹槽结构。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的顶盖后横梁,其特征在于,所述梁板(19)为两个,且分别为沿横向延伸的第一梁板(11)和沿纵向延伸的第二梁板(12),所述第二梁板(12)的下边沿与所述第一梁板(11)的前边沿连接,所述端板(20)的下边沿与所述第一梁板(11)连接,所述端板(20)的前边沿与所述第二梁板(12)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的顶盖后横梁,其特征在于,所述横梁本体(10)的顶部设有连接翻边(13),所述连接翻边(13)用于与所述车辆的顶盖(200)相连。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车辆的顶盖后横梁,其特征在于,与所述连接翻边(13)相连的所述梁板(19)设有支撑板(14),所述支撑板(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德隆冯娟崔伟坤魏超越于殿轮雷秋实
申请(专利权)人:长城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