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汽车ESP安装支架及具有其的汽车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4869995 阅读:37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9-08 08:16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汽车ESP安装支架及具有其的汽车,其安装支架包括用于ESP安装定位的上支架、用于固定在车身上的下支架以及弹性元件,所述上支架通过弹性元件设在下支架上。整个支架分成上下两个支架,上支架整体设计成“U”型,下支架整体设计成“L”型,“U”设计可以增强结构的刚度,“L”型可以增强结构的稳定性,上下支架之间通过弹性衬套连接,具有较好减震效果,可有效提高支架的模态和刚度,支撑稳定可靠。靠。靠。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汽车ESP安装支架及具有其的汽车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汽车ESP安装
,尤其是涉及一种汽车ESP安装支架及具有其的汽车。

技术介绍

[0002]汽车ESP(电子稳定程序)是整个汽车制造过程中关键零部件,ESP由控制单元及转向传感器、车轮传感器、侧滑传感器、横向加速度传感器等组成。是一种牵引力控制系统,不仅可以控制前驱动轮,还可以控制后驱动轮。当汽车后轮失控甩尾时,ESP便会刹慢外侧前轮来稳定车子、雨天汽车打滑,ESP会对各个轮子进行不同点刹、出现爆胎时ESP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减少汽车侧翻的概率。汽车ESP如同人的大脑,是汽车的核心电子元件之一,一般通过安装支架固定在汽车中控台附近。因此,安装支架的结构至关重要,汽车在行驶过程中会有各种激励传递到车身的每个部件,长此以往,支架结构太弱容易出现开裂等结构失效形式,以及会对ESP稳定性影响。

技术实现思路

[0003]针对现有技术不足,本专利技术是提供一种新型汽车ESP安装支架及具有其的汽车,其可有效提高支架的模态和刚度,支撑稳定可靠。
[0004]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0005]一种汽车ESP安装支架,包括用于ESP安装定位的上支架、用于固定在车身上的下支架以及弹性元件,所述上支架通过弹性元件设在下支架上。
[0006]所述下支架为“L”型支架。
[0007]所述上支架为带翻边的“U”型支架。
[0008]所述弹性元件为一组橡胶连接衬套。
[0009]所述下支架的顶部设有线束固定支架。
[0010]所述下支架包括固定板和连接板,所述固定板上设有用于固定在车身上的固定孔,连接板上设有用于弹性元件固定的连接孔,固定板和连接板为一体折弯板结构。
[0011]所述上支架包括拱起的安装板和设在安装板两侧的连接翻边,所述安装板上设有用于ESP固定的安装孔,连接翻边通过弹性元件固定在下支架的顶部上,安装板与下支架的顶面之间具有间隙。
[0012]所述折弯板结构的折弯处设有加强筋。
[0013]所述下支架的顶部设有线束固定支架,线束固定支架的一端位于间隙内固定在下支架的顶面上,线束固定支架的另一端从间隙伸出设置。
[0014]一种汽车,包括车身和所述安装支架,安装支架的下支架固定在车身上。
[0015]本专利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
[0016]该新型汽车ESP安装支架结构设计合理,整个支架分成上下两个支架,上支架整体设计成“U”型,下支架整体设计成“L”型,“U”设计可以增强结构的刚度,“L”型可以增强结构
的稳定性,上下支架之间通过弹性衬套连接,具有较好减震效果,可有效提高支架的模态和刚度,支撑稳定可靠。
附图说明
[0017]下面对本说明书各幅附图所表达的内容及图中的标记作简要说明:
[0018]图1为本专利技术安装支架结构示意图。
[0019]图2为本专利技术上支架结构示意图。
[0020]图3为本专利技术下支架结构示意图。
[0021]图4为本专利技术线束固定支架结构示意图。
[0022]图中:
[0023]1.上支架、101.连接翻边、102.安装板、2.下支架、201.固定板、202.连接板、203.加强筋、3.橡胶连接衬套、4.线束固定支架。
具体实施方式
[0024]下面对照附图,通过对实施例的描述,对本专利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0025]如图1至图4所示,该汽车ESP安装支架,包括用于ESP安装定位的上支架1、用于固定在车身上的下支架2以及弹性元件,上支架通过弹性元件设在下支架上。
[0026]整个支架分成上下两个支架,上支架整体设计成带翻边的“U”型,下支架整体设计成“L”型,“U”设计可以增强结构的刚度,“L”型可以增强结构的稳定性,上下支架之间通过弹性元件连接,具有较好减震效果,可有效提高支架的模态和刚度,支撑稳定可靠。
[0027]优选的,弹性元件为一组橡胶连接衬套3,连接简便;进一步的,下支架的顶部设有线束固定支架4,通过线束固定支架对相关线束固定,避免线束乱动及杂乱。
[0028]本专利技术结构简单,通用化程度高:可以应用于同一平台不同车型,不需要太复杂的模具,降低车型开发以及制造成本;上下支架之间通过衬套连接,起到减震作用;不重要的区域开孔,达到减重的效果。
[0029]优选的,下支架2包括固定板201和连接板202,固定板201上设有用于固定在车身上的固定孔,连接板202上设有用于弹性元件固定的连接孔,固定板和连接板为一体折弯板结构;并在折弯板结构的折弯处设有加强筋203,有效提升了刚度。
[0030]上支架1包括拱起的安装板102和设在安装板两侧的连接翻边101,安装板上设有用于ESP固定的安装孔,连接翻边通过橡胶连接衬套固定在下支架的顶部上,安装板与下支架的顶面之间具有间隙。
[0031]上支架的一侧连接翻边通过两个橡胶连接衬套固定在下支架顶部的连接板上,上支架的另一侧连接翻边通过一个橡胶连接衬套固定在下支架顶部的连接板上,通过同一平面上的三个橡胶连接衬套固定上支架,固定可靠,并且具有较好的模态,长期使用不易出现失效情况。
[0032]进一步的,下支架的顶部设有线束固定支架,线束固定支架的一端位于间隙内固定在下支架的顶面上,线束固定支架的另一端从间隙伸出设置,结构紧凑,占用空间小。
[0033]新型汽车ESP安装支架,在综合考虑工艺成型,通过合理的特征优化、布置以及材
料使用,以满足安装支架的模态、刚度等性能,同时结构可靠、制造工艺可行。通过本专利技术可以在满足性能的前提下不需要改变支架安装区域的车身结构件的布置,实现平台各个车型之间的通用化及延续化,降低车型开发以及制造成本,设计结构简单,不需要太复杂的成型模具,通用化程度高。
[0034]本专利技术中整个支架主要由上下两部分组成,即上支架和下支架,上支架整体呈“U”型,下支架整体呈“L”型。上下支架通过形貌优化开了若干减重孔,同时下支架作为承重支架,为了提升刚度,在关键区域设计了若干条凹凸筋。在下支架相关位置通过焊接工艺焊接了一个线束支架,以此来固定相关线束,避免线束乱动及杂乱。相关件通过注塑、冲压、锻压等工艺成型并经过螺栓、销轴、弹性元件装配成型。设计后的结构简单、不需要太复杂的工艺技术,经过CAE分析,相关结构件模态刚度能够满足要求。
[0035]下支架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设计重点,由于布置的局限性,其本身被设计成“L”型,一端通过螺栓固定在车身中控台附近的钣金件上,另一端通过橡胶衬套弹性件与上支架连接,同时承受来自ESP本体的重量。因此下支架就必须要有很高的模态刚度,避免出现共振带来的异响开裂情况。为了满足模态刚度要求,下支架根据拓补优化结果,需要在原始边界几何上设计合理的凹凸筋形式,并选用高强度的材料。
[0036]上下支架之间采用衬套紧固连接,由于衬套属于橡胶件,其本身的独有特性使得上下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汽车ESP安装支架,其特征在于:包括用于ESP安装定位的上支架、用于固定在车身上的下支架以及弹性元件,所述上支架通过弹性元件设在下支架上。2.如权利要求1所述汽车ESP安装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下支架为“L”型支架。3.如权利要求1所述汽车ESP安装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支架为带翻边的“U”型支架。4.如权利要求1所述汽车ESP安装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元件为一组橡胶连接衬套。5.如权利要求1所述汽车ESP安装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下支架的顶部设有线束固定支架。6.如权利要求2所述汽车ESP安装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下支架包括固定板和连接板,所述固定板上设有用于固定在车身上的固定孔,连接板上设有用于弹性元件固定的连接...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永军杨云鹏孟凡亮刘丽丽
申请(专利权)人:奇瑞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