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多模型融合的隧道施工风险预测方法、系统、装置及介质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隧道工程
,尤其是多模型融合的隧道施工风险预测方法、系统、装置及介质。
技术介绍
[0002]针对隧道工程施工难度大、风险因素多,传统的隧道监控及风险预警手段已无法满足当前综合管理和综合分析的需要。近年来,基于多种建模手段的三维模型及其带来的信息化管理手段已广泛应用于工程建设的各个细分领域。且建设行业内围绕人工智能、多技术融合等关键技术不断探索迭代,如3D激光扫描测量技术已在隧道建设中广泛使用,这些新技术可获取比较广的范围,比较高的精度及分辨率的测量和监测数据,实现了快速识别风险、及时预测风险、图像显示风险、有效控制风险的目标,提高了施工效率和工程质量。
[0003]在黑暗、封闭、潮湿等工作条件比较差的隧道施工环境中,采用传统的隧道监测方法如倒挂尺、收敛计、全站仪等进行隧道施工监测时,存在工作时间长、成本高、环境适应性差、效率低、精度低等缺点;传统的单点监测不能满足隧道工程,特别是软岩、深厚软土等不良地质隧道的整体变形监测,不能满足当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多模型融合的隧道施工风险预测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获取目标隧道的勘察信息以及基础信息,根据所述勘察信息以及所述基础信息构建所述目标隧道的设计模型,所述设计模型包括隧道三维模型、三维实景模型、形地质三维模型以及有限元三维分析模型;获取所述目标隧道的施工数据,根据所述施工数据构建所述目标隧道的实际施工模型,所述实际施工模型包括点云数据三维模型以及BIM三维隧道实际模型;将所述设计模型的模型数据进行融合得到第一融合数据,将所述实际施工模型进行融合得到第二融合数据,根据所述第一融合数据以及所述第二融合数据进行叠加分析,得到隧道变形偏差值;根据所述变形偏差值进行风险预测,并将风险预测结果进行可视化显示。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模型融合的隧道施工风险预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将所述设计模型的模型数据进行融合得到第一融合数据,将所述实际施工模型进行融合得到第二融合数据,根据所述第一融合数据以及所述第二融合数据进行叠加分析,得到隧道变形偏差值这一步骤,包括一下步骤至少之一:确定所述目标隧道超欠挖偏差;确定所述目标隧道的变形几何偏差。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多模型融合的隧道施工风险预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确定所述目标隧道超欠挖偏差这一步骤,包括:根据所述第一融合数据提取得到隧道设计断面,将所述隧道设计断面划分为第一多边形区域和第一圆弧区域;根据所述第一多边形区域的面积以及所述第一圆弧区域的面积,确定隧道设计断面面积;根据所述第二融合数据提取得到隧道实际断面,将所述隧道实际断面划分为第二多边形区域和第二圆弧区域;根据所述第二多边形区域的面积以及所述第二圆弧区域的面积,确定隧道实际断面面积;根据所述隧道设计断面面积与所述隧道实际断面面积的差值确定所述目标隧道超欠挖偏差。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多模型融合的隧道施工风险预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确定所述目标隧道的变形几何偏差这一步骤,包括:根据所述第二融合数据构建实测点云曲面,并确定所述实测点云曲面中的第一坐标点;根据所述第一融合数据构建设计模型曲面,并确定所述设计模型曲面中至少三个第二坐标点;根据所述第二坐标点确定第一目标平面,确定所述第一坐标点在所述第一目标平面中对应的第三坐标点;根据所述第一坐标点与第三坐标点的距离,确定所述变形几何偏差。5.根据权利要求3所示的多模型融合的隧道施工风险预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蒋英礼,
申请(专利权)人:广东交通职业技术学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