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ystem.ArgumentOutOfRangeException: 索引和长度必须引用该字符串内的位置。 参数名: length 在 System.String.Substring(Int32 startIndex, Int32 length) 在 zhuanliShow.Bind() 工程车制造技术_技高网

工程车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1315353 阅读:2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5-13 14:57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工程车,具体涉及汽车与工程机械技术领域。该工程车包括车体、行走机构、回转机构、工作装置以及传感器组件;行走机构设于车体的底部;回转机构可转动地设置于车体上;工作装置包括支撑臂组件及拾取机构,支撑臂组件的一端设于回转机构上,拾取机构设于支撑臂组件的另一端上并用于拾取物体;传感器组件设置于车体和/或工作装置上并适于与监控平台信号连接。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纯电动遥控轮式应急救援小型工程车,不仅可以用于应急救援实训教学,能够真实模拟应急救援车基本操作流程,而且该工程车还可用于实际救援,能够应对复杂工况和环境,为应急救援和人员抢救争取宝贵时间,具备很强的实用性和推广性,可应用于多种应急场合。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汽车与工程机械的机、电、液一体化控制,尤其涉及一种工程车


技术介绍

1、作为灾后抢险救援的主力军,应急救援车辆已成为不可或缺的救援装备。它在建筑行业、交通运输、水利电力工程、矿山采掘以及军事工程等施工中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

2、目前,现有的应急救援车辆基本上采用人工操作方式,驾驶员作业的劳动强度较大,在进行工作装置的操作时,操作者需要在视觉和听觉的基础上,依靠经验知识进行推理以对工作过程进行控制和监视,体力和脑力消耗极大;另外,车辆的工作环境恶劣,常常伴随有强烈的震动、噪音和尘埃,有时甚至面临塌方、辐射、爆炸以及化学物等威胁,严重危及工作者的身心健康乃至生命。

3、对此,有必要设计一种能够感知救援环境的具体情况的工程车,以在保障救援人员安全的前提下,提升救援效率及效果。


技术实现思路

1、本专利技术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工程车,旨在保障救援人员安全的前提下,提升救援效率及效果。

2、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出一种工程车,包括:

3、车体;

4、行走机构,设于所述车体的底部;

5、回转机构,可转动地设置于所述车体上;

6、工作装置,包括支撑臂组件及拾取机构,所述支撑臂组件的一端设于所述回转机构上,所述拾取机构设于所述支撑臂组件的另一端上并用于拾取物体;以及

7、传感器组件,包括视觉传感器、温度传感器、声音传感器、烟尘浓度传感器和测距传感器中的至少一种,所述传感器组件设置于所述车体和/或所述工作装置上并适于与监控平台信号连接。

8、可选地,所述回转机构包括回转驱动件、支撑平台、回转盘和固定台,所述支撑平台与所述车体的底座连接固定,所述固定台设于所述回转盘上,所述回转盘旋转设置在所述支撑平台上并与所述回转驱动件通过回转接头连接,所述回转接头设有内齿部,所述回转驱动件的输出轴设有与所述内齿部啮合适配的外齿部并用于驱动所述回转盘相对所述支撑平台旋转。

9、可选地,所述支撑臂组件包括动臂、小臂、第一驱动件和第二驱动件,所述动臂的一端转动设置在所述车体上,所述动臂的另一端与所述小臂的一端转动连接,所述小臂的另一端上固定所述拾取机构,所述第一驱动件与所述动臂驱动连接并用于驱动所述动臂沿第一方向和第二方向摆动,所述第二驱动件与所述小臂驱动连接并用于驱动所述小臂沿所述第一方向和所述第二方向摆动。

10、可选地,所述拾取机构为抓斗或铲斗,所述支撑臂组件还包括第三驱动件,所述第三驱动件设于所述小臂上并与所述抓斗驱动连接,以用于驱动所述抓斗张开和闭合。

11、可选地,所述抓斗包括两相对设置的钳抓,两其一所述钳抓转动设置在所述小臂的端部上与所述第三驱动件的输出端连接,另一所述钳抓固定在所述小臂的端部上。

12、可选地,所述支撑臂组件完全伸展时旋转半径为1.0m;和/或所述抓斗的抓力为100n。

13、可选地,所述回转盘绕其旋转中心的旋转范围为360°;和/或所述回转盘的载重重量为10-80kg。

14、可选地,所述行走机构的行驶速度为5-10km/h;和/或所述行走机构的爬坡能力为30%-45%;和/或所述行走机构的最大牵引力为150n。

15、可选地,所述工程车还包括蓄电池,所述蓄电池设于所述车体内,所述行走机构包括行走电机、传动机构和至少两对车轮,所述行走电机与所述蓄电池电连接并与至少两对所述车轮通过所述传动机构连接。

16、可选地,所述工程车还包括车辆控制系统和遥控器,所述车辆控制系统与所述行走机构、所述回转机构和所述工作装置分别电连接,所述遥控器与所述车辆控制系统通过无线通讯连接。

17、在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中,该工程车包括车体、行走机构、回转机构、工作装置以及传感器组件;行走机构设于车体的底部;回转机构可转动地设置于车体上;工作装置包括支撑臂组件及拾取机构,支撑臂组件的一端设于回转机构上,拾取机构设于支撑臂组件的另一端上并用于拾取物体;传感器组件包括视觉传感器、温度传感器、声音传感器、烟尘浓度传感器和测距传感器中的至少一种,传感器组件设置于车体和/或工作装置上并适于与监控平台信号连接。可以理解,本专利技术通过在设置该工程车上设置视觉传感器、温度传感器、声音传感器、烟尘浓度传感器和测距传感器等传感器,可以感知救援环境的具体情况,在开展救援工作时,传感器检测各种环境特征并将其转化为电信号,再发送给监测平台,有助于在保障救援人员安全的前提下,提升救援效率及效果。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工程车,其特征在于,包括: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工程车,其特征在于,所述回转机构包括回转驱动件、支撑平台、回转盘和固定台,所述支撑平台与所述车体的底座连接固定,所述固定台设于所述回转盘上,所述回转盘旋转设置在所述支撑平台上并与所述回转驱动件通过回转接头连接,所述回转接头设有内齿部,所述回转驱动件的输出轴设有与所述内齿部啮合适配的外齿部并用于驱动所述回转盘相对所述支撑平台旋转。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工程车,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臂组件包括动臂、小臂、第一驱动件和第二驱动件,所述动臂的一端转动设置在所述车体上,所述动臂的另一端与所述小臂的一端转动连接,所述小臂的另一端上固定所述拾取机构,所述第一驱动件与所述动臂驱动连接并用于驱动所述动臂沿第一方向和第二方向摆动,所述第二驱动件与所述小臂驱动连接并用于驱动所述小臂沿所述第一方向和所述第二方向摆动。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工程车,其特征在于,所述拾取机构为抓斗或铲斗,所述支撑臂组件还包括第三驱动件,所述第三驱动件设于所述小臂上并与所述抓斗驱动连接,以用于驱动所述抓斗张开和闭合。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工程车,其特征在于,所述抓斗包括两相对设置的钳抓,两其一所述钳抓转动设置在所述小臂的端部上与所述第三驱动件的输出端连接,另一所述钳抓固定在所述小臂的端部上。

6.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工程车,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臂组件完全伸展时旋转半径为1.0m;和/或所述抓斗的抓力为100N。

7.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工程车,其特征在于,所述回转盘绕其旋转中心的旋转范围为360°;和/或所述回转盘的载重重量为10-80kg。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工程车,其特征在于,所述行走机构的行驶速度为5-10km/h;和/或所述行走机构的爬坡能力为30%-45%;和/或所述行走机构的最大牵引力为150N。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工程车,其特征在于,所述工程车还包括蓄电池,所述蓄电池设于所述车体内,所述行走机构包括行走电机、传动机构和至少两对车轮,所述行走电机与所述蓄电池电连接并与至少两对所述车轮通过所述传动机构连接。

10.如权利要求1~9任意一项所述的工程车,其特征在于,所述工程车还包括车辆控制系统和遥控器,所述车辆控制系统与所述行走机构、所述回转机构和所述工作装置分别电连接,所述遥控器与所述车辆控制系统通过无线通讯连接。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工程车,其特征在于,包括: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工程车,其特征在于,所述回转机构包括回转驱动件、支撑平台、回转盘和固定台,所述支撑平台与所述车体的底座连接固定,所述固定台设于所述回转盘上,所述回转盘旋转设置在所述支撑平台上并与所述回转驱动件通过回转接头连接,所述回转接头设有内齿部,所述回转驱动件的输出轴设有与所述内齿部啮合适配的外齿部并用于驱动所述回转盘相对所述支撑平台旋转。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工程车,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臂组件包括动臂、小臂、第一驱动件和第二驱动件,所述动臂的一端转动设置在所述车体上,所述动臂的另一端与所述小臂的一端转动连接,所述小臂的另一端上固定所述拾取机构,所述第一驱动件与所述动臂驱动连接并用于驱动所述动臂沿第一方向和第二方向摆动,所述第二驱动件与所述小臂驱动连接并用于驱动所述小臂沿所述第一方向和所述第二方向摆动。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工程车,其特征在于,所述拾取机构为抓斗或铲斗,所述支撑臂组件还包括第三驱动件,所述第三驱动件设于所述小臂上并与所述抓斗驱动连接,以用于驱动所述抓斗张开和闭合。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工程车,其特征在于,所述抓斗...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肖心远黄剑蒋波吴良军吴朝荣何永烨陈少威赵彩盈
申请(专利权)人:广东交通职业技术学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