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于多终端联动的高速公路信息发布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4766021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8-31 19:16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基于多终端联动的高速公路信息发布方法,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1)基础感知数据的接入,建立基础数据与地图的匹配关系。(2)交通事件影响范围的动态评估。(3)构建和专用终端、普通终端和互联网终端的推送逻辑;建立路侧发布终端位置与事件影响范围逻辑关系,建立车路协同动态发布终端与事件影响范围逻辑关系,事件类型确立在不同距离情况下的发布内容。(3)调用不同系统接口,按不同设备ID、不同时间下推送不同内容。本发明专利技术基于交通事件发生的交通流及交通密度判断事件影响范围,对影响范围内的发布终端、移动终端提供跨平台、跨终端的基于位置的信息服务能力。跨终端的基于位置的信息服务能力。跨终端的基于位置的信息服务能力。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基于多终端联动的高速公路信息发布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智能交通的
,具体涉及一种基于多终端联动的高速公路信息发布方法。

技术介绍

[0002]随着信息技术、移动互联网、物联网技术和云计算技术的不断发展进步,高速公路利用边缘信息计算、LET

V/DSRC短程通信技术,按车俩位置、事故位置实时向用户发布基于位置的交通事故、拥堵、施工、流量等信息已成为可能。对管理者来说可以提前诱导,缓解交通拥堵加剧,减少交通二次事故提升安全;对用户来说,可以及时变更驾驶行为,减少出行时间,增加出行获得感。目前全国各省市相继开展了智慧高速建设,其中都将信息服务作为智慧公路最重要的一部分,建设了如情报板、可变限速标志、广播系统、车路协同发布系统、微博微信平台以及第三方发布等多种发布平台,但目前还存在发布数据碎片化发布平台之间孤立无法联动、发布内容统一、发布范围笼统等诸多问题。导致信息发布迟缓、内容单一、信息相互冲突,严重影响了用户出行体验。因此亟需一种发布方法将多种终端进行联动、进行协调统一,形成一种发布策略,实现多终端基于事故位置、用户位置的动态信息发布。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专利技术面向高速公路信息发布等相关业务,形成了事件影响范围动态评估方法;构建了和专用终端、普通终端和互联网终端的推送逻辑。
[0004]通过交通流和交通密度判断事件影响范围,融合路侧发布终端、移动终端和第三方发布平台,建立统一的数据接口,按事故类型、终端离事件位置、事件影响范围,针对同一个事件按不同终端发布特点进行协调统一发布。针对路侧发布终端,按照路侧终端离事件的位置,可实现分终端分位置发布事件预警调度和提示信息;针对移动车载终端,根据车载终端的动态位置,可按事故类型针对不同车载终端发布不同的交通信息;针对第三方平台,做到所有发布平台信息发布内容相同。通过本方法的应用,针对同一个时间,所有信息发布平台做到信息协调统一,可大幅度提升高速公路信息服务水平。
[0005]本专利技术的技术解决问题是:基于事件发生位置的交通量及交通密度,实现了对事故影响范围的动态计算;构建了和专用终端、普通终端和互联网终端的推送逻辑;按事件类型、发布终端类型和事件位置建立了发布内容库,实现了信息发布内容相互协调统一;发布内容的动态推送,实现了时间信息的动态发布。
[0006]为了实现上述专利技术目的,本专利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0007]1、基于多终端联动的高速公路信息发布方法,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0008]S1:接入现有高速公路已有的视频检测、交通流检测、事故上报等交通事件感知系统。实时获取交通事件信息,主要包括交通事故、交通灾害、道路气象、路面状况及道路施工等时间信息,主要包括事件的发生位置桩号S1、事件发生时间T1、事件发生位置的交通流量、交通密度信息;从基础设施库获取路侧发布设备桩号信息,将这些信息作为已知的基础数
据;
[0009]S2:建立高速公路信息发布路段的GIS地图系统;将路侧发布设备桩号转化为经纬度坐标(主要包括情报板、可变限速标志和广播等),与GIS地图系统图层进行叠加,建立路侧发布终端与地图的逻辑关系;将事件信息位置桩号S1转化为经纬度坐标,建立事件与地图的逻辑关系;
[0010]S3:按事件类型对其影响范围进行判断,事件影响范围在事件发生后受交通流、交通密度及事件处理时间的影响是动态变化的。基于S1步骤中交通流检测检测设备,采集事故发生前后该事故断面处的交通流量及交通密度,基于车流波理论,可计算得到事故发生后各阶段交通波的波速大小,再通过S1步骤中所获取的事故发生时间T1及事故恢复时间为T2,可以进一步得到交通事故的影响范围L
(t)
,具体计算过程如下:
[0011]t1为交通事件发生时刻,事件点A处的断面交通流量由Q0变化为Q1,交通密度由K0变化为K1,此刻事件点上游方向将产生集结波ω1,波速大小为W1;
[0012][0013]t2为事件处理结束时刻,事件点O处的断面交通流量由Q1变化为Q2,交通密度由K1变化为K2,此刻事件点上游方向将产生消散波ω2,波速大小为W2。当t
m
时刻ω1与ω2到达同一位置M点时将产生最大影响范围长度L
max

[0014][0015]t3为交通恢复最大通行能力时刻,在t
m
至t3的时间段内,事件点A处的断面交通流量由Q2变化为Q3,交通密度由K2变化为K3,此时将产生新的消散波ω
μ3
,波速大小为波速大小为W
μ3

[0016][0017]由此可得从交通事故事故发生时刻至交通事故结束时刻各阶段集结波与消散波波速的大小,其交通波示意图4所示,则事件影响范围R(t)满足以下两种情况:
[0018]情况一:当t1≤t≤t
m

[0019]R(t)=W1*(t

t1)
[0020]情况二:当t
m
≤t≤t3时
[0021][0022]按30S的时间间隔获取事件发生点的交通流、交通密度,动态的判断交通事件影响范围;
[0023]S4:事件影响的路段长度为L
(t)
,事件起始桩号为S1,则事件受影响的末端桩号为S
1+L
,将桩号转化为经纬度坐标,建立事件影响范围S1‑
S
1+L
与地图的逻辑关系;
[0024]S5:建立事件影响范围与发布设备关联处理;调用S

S
1+a
范围内的路侧发布设备,包括路侧情报板编号Q
i

Q
n
、可变限速标志编号S
i

S
n
、广播编号G
i

G
n
等,确保发布设备对应
桩号
[0025]S6:通过经纬度坐标对比,计算路侧发布终端与事件位置的距离;
[0026]S7:按照外场路侧发布设施、移动终端发布设施、微信微博平台以及第三方软件平台进行划分,建立与发布平台的接口。外场路侧发布设施按情报板Q
in
、广播G
in
、可变限速标志S
in
分类,移动终端接口Y
in
;微信微博平台P
in
和第三方平台D
in
,分别进行接入协议类别标识;
[0027]S8:针对外场路侧发布设施,在行业标准规范基础上,建立情报板、广播、可变限速标志的发布内容三种库,发布内容按发布终端离事件距离和事故类型两种维度进行划分,距离按<200米、200

500米、500

1000米、1000

2000米、2000

5000米和5000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基于多终端联动的高速公路信息发布方法,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S1:接入包括高速公路已有的视频检测、交通流检测、事故上报交通事件感知系统;实时获取包括交通事故、交通灾害、道路气象、路面状况及道路施工的交通事件信息,该信息包括事件的发生位置桩号S1、事件发生时间T1、事件发生位置的交通流量、交通密度信息;从基础设施库获取路侧发布设备桩号信息,将这些信息作为已知的基础数据;S2:建立高速公路信息发布路段的GIS地图系统;将路侧发布设备桩号转化为经纬度坐标,与GIS地图系统图层进行叠加,建立路侧发布终端与地图的逻辑关系;将事件信息位置桩号S1转化为经纬度坐标,建立事件与地图的逻辑关系;S3:按事件类型对其影响范围进行判断,事件影响范围在事件发生后受交通流、交通密度及事件处理时间的影响是动态变化的;基于S1步骤中交通流检测检测设备,采集事故发生前后该事故断面处的交通流量及交通密度,基于车流波理论,可计算得到事故发生后各阶段交通波的波速大小,再通过S1步骤中所获取的事故发生时间T1及事故恢复时间为T2,可以进一步得到交通事故的影响范围L
(t)
,具体计算过程如下:t1为交通事件发生时刻,事件点A处的断面交通流量由Q0变化为Q1,交通密度由K0变化为K1,此刻事件点上游方向将产生集结波ω1,波速大小为W1;t2为事件处理结束时刻,事件点O处的断面交通流量由Q1变化为Q2,交通密度由K1变化为K2,此刻事件点上游方向将产生消散波ω2,波速大小为W2;当t
m
时刻ω1与ω2到达同一位置M点时将产生最大影响范围长度L
max
;t3为交通恢复最大通行能力时刻,在t
m
至t3的时间段内,事件点A处的断面交通流量由Q2变化为Q3,交通密度由K2变化为K3,此时将产生新的消散波ω
μ3
,波速大小为波速大小为W
μ3
;由此可得从交通事故事故发生时刻至交通事故结束时刻各阶段集结波与消散波波速的大小,则事件影响范围R(t)满足以下两种情况:情况一:当t1≤t≤t
m
时R(t)=W1*(t

t1)情况二:当t
m
≤t≤t3时按30S的时间间隔获取事件发生点的交通流、交通密度,动态的判断交通事件影响范围;S4:事件影响的路段长度为L
(t)
,事件起始桩号为S1,则事件受影响的末端桩号为S
1+L
,将桩号转化为经纬度坐标,建立事件影响范围S1‑
S
1+L
与地图的逻辑关系;
S5:建立事件影响范围与发布设备关联处理;调用S

S
1+a
范围内的路侧发布设备,包括路侧情报板编号Q
i

Q
n
、可变限速标志编号S
i

S
n
、广播编号G
i

G
n
等,确保发布设备对应桩号S6:通过经纬度坐标对比,计算路侧发布终端与事件位置的距离;S7:按照外场路侧发布设施、移动终端发布设施、微信微博平台以及第三方软件平台进行划分,建立与发布平台的接口;外场路侧发布设施按情报板Q
in
、广播G
in
、可变限速标志S
in
分类,移动终端接口Y
in
;微信微博平台P
in
和第三方平台D
in
,分别进行接入协议类别标识;S8:针对外场路侧发布设施,在行业标准规范基础上,建立情报板、广播、可变限速标志的发布内容三种库,发布内容按发布终端离事件距离和事故类型两种维度进行划分;事件以交通事故、交通灾害、道路气象、路面状况、道路施工和其它事件划分;...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邹宗民王新科蔡蕾李利娜张恒博田迎军孟春雷孙志平刘见平吕晨阳郝亮刘雨辰杨濯丞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中交国通智能交通系统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