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环内酸酐单体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技术

技术编号:34761918 阅读:31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8-31 19:02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环内酸酐单体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所述单体具有如式(I)所示的结构其中,所述单体(N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环内酸酐单体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聚合物
,尤其涉及一种环内酸酐单体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技术介绍

[0002]类肽是一类由N

取代的氨基酸缩合而成的分子,按照氨基酸结构不同,类肽通常被 分为α

类肽,β

类肽和γ

类肽。类肽具有优良的生物相容性同时能够耐蛋白酶水解,在 生物医用材料领域显示出广泛的应用前景,例如蛋白质模拟、抗菌材料、药物和基因传 递、刺激响应多肽、组织工程、自组装材料等等。然而,目前功能性类肽的主要合成方 法是通过固相合成的方式制备的侧链含氨基的类肽化合物。
[0003]虽然,由N

取代的氨基酸单体(α

NNCA、α

NNTA和β

NNCA)开环聚合制备类 肽聚合物及其衍生的材料已有报道,但仅有很少文献报道了侧链疏水性的α

NNCA、α
‑ꢀ
NNTA和β

NNCA合成及其在生物医用领域的很有限的功能。而从来没有文献报道过侧 链含氨基的N

取代α

氨基酸单体(α

NNCA或α

NNTA)和侧链含氨基的N

取代的β
‑ꢀ
氨基酸单体(β

NNCA)的合成及其聚合反应,但这类单体的聚合产物在药物递送,抗 菌材料,蛋白模拟等众多生物医用领域有十分重要应用;另外,文献报导的个别β
‑ꢀ
NNCA单体需要在惰性气体保护和使用超干溶剂条件下进行聚合反应,其苛刻的聚合条 件限制了这一类聚合物的合成和应用。因此,本领域迫切需要开发在生物医用领域具有 功能和应用价值的侧链含氨基的N

取代氨基酸聚合物,和条件温和、可在敞口条件下合 成β

类肽的聚合方法。
[0004]同时,肽/类肽杂合肽是由氨基酸和N

取代的氨基酸缩合而成的分子,其广泛应用 在蛋白质模拟和修饰、调控多肽二级结构和降解、抗菌等重要领域,但是目前主要的合 成方法也是通过固相合成的方式制备,固相合成耗时较长、过程繁琐且不易制备氨基酸 重复单元较长的肽/类肽杂合肽。因此迫切需要开发能够简便的聚合方法合成肽/类肽杂 合聚合物。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专利技术目的是提供一种环内酸酐单体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其能够方便地合成类肽 聚合物和肽/类肽杂合聚合物,所得到的聚合物可用作抗细菌、抗真菌、抗病毒、抗螨 虫、抗肿瘤、促细胞粘附、组织工程、药物修饰、蛋白修饰、蛋白保护、细胞保护、组 织和器官冷冻保护、药物修饰、药物协同、药物递送、基因递送和自组装、表面防污、 表面抗菌、表面改性材料和用于修饰医用材料基材。
[0006]本专利技术的第一方面,提供一种环内酸酐单体,其中,所述单体具有如式(I)所示的结 构
基、C2‑
C
15
炔基、C3‑
C
12
环烷基、C4‑
C
12
环烯基、3

12元杂环基、C6‑
C
12
芳基、5

12元杂 芳基;其中,所述的取代是指被一个或多个R
m
取代;
[0021]R
m
选自取代或未取代的下组基团:卤素、羟基、氨基、C1‑
C6烷基、C1‑
C6卤代烷 基、C1‑
C6烷氧基、C1‑
C6卤代烷氧基、C3‑
C8环烷基、C6‑
C
10
芳基、5

10元杂芳基;其 中,R
m
中的取代是指被一个或多个选自下组的基团取代:卤素、羟基、氨基、C1‑
C6烷 基、C1‑
C6卤代烷基、C1‑
C6烷氧基、C1‑
C6卤代烷氧基、C3‑
C8环烷基;
[0022]限定条件:当n为1且R1=R2=H时,R为
[0023]当n为2,X为O且R1=R2=H时,R不为甲基、乙基、苄基。
[0024]在另一优选例中,所述的单体具有式II所示的结构
[0025][0026]其中,X、R1、R2、L、q、R
a
和R
b
的定义如上所述。
[0027]在另一优选例中,所述的单体具有式III所示的结构
[0028][0029]其中,
[0030]f为0或1;
[0031]R
1a
、R
1b
、R
1c
、R
1d
、R
1e
、R
1f
各自独立地选自取代或未取代的下组基团:氢、C1‑
C6烷基、C1‑
C6卤代烷基、C1‑
C6烷基羟基、C1‑
C6烷氧基、C1‑
C6烷基磺酰基、C1‑
C6烯基、 C2‑
C6炔基、C3‑
C
12
环烷基、C6‑
C
12
芳基、5

12元杂芳基、5

12元杂环基、C1‑
C6烷基

C6‑ꢀ
C
12
芳基、NR'
a
R'
b
、C1‑
C6烷基胍基、C1‑
C6烷基酯基、硫代C1‑
C6烷基酯基;其中,所述 的取代是指被一个或多个R
m
取代;当f为0时,R
1a
、R
1b
、R
1c
、R
1d
不能同时为氢;
[0032]或R
1a
和R
1b
与和它们连接的碳原子共同构成取代或未取代的C3‑
C
12
环烷基、取代 或未取代的C4‑
C
12
环烯基或5

12元杂环基;其中,所述的取代是指被一个或多个R
m
取 代;
[0033]或R
1c
和R
1d
与和它们连接的碳原子共同构成取代或未取代的C3‑
C
12
环烷基、取代 或未取代的C4‑
C
12
环烯基或取代或未取代的5

12元杂环基;其中,所述的取代是指被一 个或多个R
m
取代;
[0034]或R
1a
和R
1c
与和它们连接的碳原子共同构成取代或未取代的3

12元碳环或杂环; 其中,所述的取代是指被一个或多个R
m
取代;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环内酸酐单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单体具有式(I)所示的结构其中,X为S或O;n为1、2、3或4;R各自独立地选自取代或未取代的下组基团:C1‑
C
12
烷基、C1‑
C
12
卤代烷基、C1‑
C
12
烷基羟基、C1‑
C
12
烷氧基、2

12元杂烷基、C1‑
C
12
烷基磺酰基、C2‑
C
12
烯基、C2‑
C
12
炔基、C3‑
C
12
环烷基、C6‑
C
12
芳基、5

12元杂芳基、3

12元杂环基、C1‑
C6烷基胍基、C1‑
C6烷基酯基、硫代C1‑
C6烷基酯基、其中,所述的取代是指被一个或多个R
m
取代;各R1、R2独立地选自取代或未取代的下组基团:氢、C1‑
C6烷基、C1‑
C6卤代烷基、C1‑
C6烷基羟基、C1‑
C6烷氧基、C1‑
C6烷基磺酰基、C2‑
C6烯基、C2‑
C6炔基、C3‑
C
12
环烷基、C6‑
C
12
芳基、5

12元杂芳基、5

12元杂环基、C1‑
C6烷基

C6‑
C
12
芳基、C1‑
C6烷基
‑5‑
12元杂芳基、NR'
a
R'
b
、C1‑
C6烷基胍基、C1‑
C6烷基酯基、硫代C1‑
C6烷基酯基;其中,所述的取代是指被一个或多个R
m
取代;或R1和R2与它们连接的碳原子共同构成取代或未取代的3

12元碳环或杂环;其中,所述的取代是指被一个或多个R
m
取代;或者当n为2、3或4时,位于相邻碳原子上的两个R1与它们连接的碳原子共同构成取代或未取代的3

12元碳环或杂环;其中,所述的取代是指被一个或多个R
m
取代;各L独立地为键、

CHR'1‑


O



S



CO



COO



S(=O)2‑
;q为1

10的整数;R'1独立地选自取代或未取代的下组基团:H、氨基、C1‑
C
15
烷基、C1‑
C
15
烷基氨基、C6‑
C
15
芳基、C2‑
C
15
烯基、C2‑
C
15
炔基、C1‑
C
15
烷基羟基、C1‑
C
15
烷基醛基、C1‑
C
15
烷基酯基、硫代C1‑
C
15
烷基酯基、

Rc

COO

Rc”、

Rc

CO

Rc”、

Rc

O

Rc
”‑


Rc

S

Rc”、5

15元杂芳基、5

12元杂环基;其中,所述的取代是指被一个或多个R
m
取代;R'
a
、R'
b
、R
a
和R
b
各自独立地选自取代或未取代的下组基团:氢、C1‑
C
15
烷基、C1‑
C
15
烷基氨基、C2‑
C
15
烯基、C2‑
C
15
炔基、C1‑
C
15
烷基羟基、C1‑
C
15
烷基醛基、C1‑
C
15
烷基磺酰基、

Rc

COO

Rc”、

Rc

CO

Rc”、

Rc

O

Rc
”‑


Rc

S

Rc”、C3‑
C
12
环烷基、C4‑
C
12
环烯基、5

12元杂环基、C6‑
C
12
芳基、5

12元杂芳基、叔丁氧羰基(Boc)、苄氧羰基(Cbz)、芴甲氧羰基(Fmoc)、邻苯二甲酰基(Pht)、乙酰基(Ac)、三氟乙酰基(Tfa)、苄基(Bn)、三苯基甲基(Tr);或者R
a
和R
b
与其连接的N原子结合形成3

8元取代或未取代的杂环基,或者R'
a
和R'
b
与其连接的N原子结合形成3

8元取代或未取代的杂环基;其中,所述的取代是指被一个或多个R
m
取代;Rc独立地选自取代或未取代的下组基团:无、C1‑
C
15
亚烷基、C2‑
C
15
亚烯基、C2‑
C
15
亚炔基、C3‑
C
12
亚环烷基、C4‑
C
12
亚环烯基、3

12元亚杂环基、C6‑
C
12
亚芳基、5

12元亚杂芳基;其中,所述的取代是指被一个或多个R
m
取代;Rc”独立地选自取代或未取代的下组基团:C1‑
C
15
烷基、C1‑
C
15
烷基氨基、C2‑
C
15
烯基、C2‑
C
15
炔基、C3‑
C
12
环烷基、C4‑
C
12
环烯基、3

12元杂环基、C6‑
C
12
芳基、5

12元杂芳基;其中,所述
的取代是指被一个或多个R
m
取代;R
m
选自取代或未取代的下组基团:卤素、羟基、氨基、C1‑
C6烷基、C1‑
C6卤代烷基、C1‑
C6烷氧基、C1‑
C6卤代烷氧基、C3‑
C8环烷基、C6‑
C
10
芳基、5

10元杂芳基;其中,R
m
中的取代是指被一个或多个选自下组的基团取代:卤素、羟基、氨基、C1‑
C6烷基、C1‑
C6卤代烷基、C1‑
C6烷氧基、C1‑
C6卤代烷氧基、C3‑
C8环烷基;限定条件:当n为1且R1=R2=H时,R为当n为2,X为O且R1=R2=H时,R不为甲基、乙基、苄基。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单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单体具有式II所示的结构其中,X、R1、R2、L、q、R
a
和R
b
的定义如权利要求1所述。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单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单体具有式III所示的结构其中,f为0或1;R
1a
、R
1b
、R
1c
、R
1d
、R
1e
、R
1f
各自独立地选自取代或未取代的下组基团:氢、C1‑
C6烷基、C1‑
C6卤代烷基、C1‑
C6烷基羟基、C1‑
C6烷氧基、C1‑
C6烷基磺酰基、C1‑
C6烯基、C2‑
C6炔基、C3‑
C
12
环烷基、C6‑
C
12
芳基、5

12元杂芳基、5

12元杂环基、C1‑
C6烷基

C6‑
C
12
芳基、NR'
a
R'
b
、C1‑
C6烷基胍基、C1‑
C6烷基酯基、硫代C1‑
C6烷基酯基;其中,所述的取代是指被一个或多个R
m
取代;当f为0时,R
1a
、R
1b
、R
1c
、R
1d
不能同时为氢;或R
1a
和R
1b
与和它们连接的碳原子共同构成取代或未取代的C3‑
C
12
环烷基、取代或未取代的C4‑
C
12
环烯基或5

12元杂环基;其中,所述的取代是指被一个或多个R
m
取代;或R
1c
和R
1d
与和它们连接的碳原子共同构成取代或未取代的C3‑
C
12
环烷基、取代或未取代的C4‑
C
12
环烯基或取代或未取代的5

12元杂环基;其中,所述的取代是指被一个或多个R
m
取代;或R
1a
和R
1c
与和它们连接的碳原子共同构成取代或未取代的3

12元碳环或杂环;其中,所述的取代是指被一个或多个R
m
取代;或当f为1时,R
1e
和R
1f
与和它们连接的碳原子共同构成取代或未取代的C3‑
C
12
环烷基、取代或未取代的C4‑
C
12
环烯基或5

12元杂环基;其中,所述的取代是指被一个或多个R
m
取代;或当f为1时,R
1c
和R
1e
与和它们连接的碳原子共同构成取代或未取代的3

12元碳环或杂环;其中,所述的取代是指被一个或多个R
m
取代;Z选自取代或未取代的下组基团:C1‑
C
12
烷基、C1‑
C
12
卤代烷基、C1‑
C
12
烷基羟基、C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润辉周敏
申请(专利权)人:华东理工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