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的变速操纵机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4753884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8-31 18:5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新型的变速操纵机构,包括变速底座,安装在所述变速底座上的换挡杆,所述变速底座上位于所述换挡杆底部的两侧分别设置有减震胶块,两所述减震胶块与所述变速底座之间分别设置有弹性滑动减震装置,所述减震胶块与所述变速底座之间留有减震间隙,所述换挡杆底部的两侧分别设置有与所述减震胶块配合的碰撞面。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能够有效对换挡进行减震,最大程度的降低换挡冲击感,有效解决换挡“打手”现象,保证驾驶员换挡舒适性。保证驾驶员换挡舒适性。保证驾驶员换挡舒适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新型的变速操纵机构


[0001]本技术涉及商用车变速操控
,尤其涉及一种新型的变速操纵机构。

技术介绍

[0002]目前商用车变速器采用手动换挡模式的仍旧占据主要部分,换挡过程是驾驶员通过操作变速操纵机构总成的换挡杆前后摆动来实现的,但随着驾驶员对换挡感觉的要求越来越高,手动换挡到位感作为换挡评价指标的一个重要因素,如果换挡到位感不好,会给驾驶员“打手”的感觉,换挡冲击感强,驾驶员手感不舒服。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能够有效对换挡进行减震,最大程度的降低换挡冲击感,有效解决换挡“打手”现象,保证驾驶员换挡舒适的新型的变速操纵机构。
[0004]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新型的变速操纵机构,包括变速底座,安装在所述变速底座上的换挡杆,所述变速底座上位于所述换挡杆底部的两侧分别设置有减震胶块,两所述减震胶块与所述变速底座之间分别设置有弹性滑动减震装置,所述减震胶块与所述变速底座之间留有减震间隙,所述换挡杆底部的两侧分别设置有与所述减震胶块配合的碰撞面。
[0005]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弹性滑动减震装置包括所述变速底座上固定安装有弹簧外壳,所述弹簧外壳内滑动安装有弹簧内壳,所述弹簧外壳外端设置有开口,所述弹簧内壳外端伸出所述开口并固定安装在所述减震胶块上,所述弹簧外壳和弹簧内壳之间设置有滑动限位装置,所述弹簧外壳内设置有驱使弹簧内壳向外滑动的减震弹簧。
[0006]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滑动限位装置包括所述弹簧外壳位于所述开口处设置有向内弯折的外挡边,所述弹簧内壳内端外周设置有向外弯折的内挡边,所述外挡边的内径小于所述内挡边的外径。
[0007]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外挡边的内周表面与所述弹簧内壳外周表面滑动配合,所述内挡边的外周表面与所述弹簧外壳内周表面滑动配合。
[0008]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弹簧外壳呈内端封堵的筒状,所述弹簧内壳呈管状,所述减震弹簧内端顶靠在所述弹簧外壳内端底部,所述减震弹簧外端穿过所述弹簧内壳顶靠在所述减震胶块上。
[0009]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换挡杆底部设置有中位定位筒,所述中位定位筒内设置有中位定位弹簧,所述中位定位弹簧的下端安装有中位定位销,所述变速底座上设置有与所述中位定位销配合的中位M槽。
[0010]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的一种新型的变速操纵机构,包括变速底座,安装在所述变速底座上的换挡杆,所述变速底座上位于所述换挡杆底部的两侧分别设置有减震胶块,两所述减震胶块与所述变速底座之间分别设置有弹性滑动减震装置,所述减震胶块与
所述变速底座之间留有减震间隙,所述换挡杆底部的两侧分别设置有与所述减震胶块配合的碰撞面。换挡时驾驶员推动换挡杆往目标挡位移动,换挡杆依次经过弹性滑动减震装置和减震胶块两次减震,实现了换挡双减震,使得换挡杆在换挡时受到的减震力先有缓冲,然后才上升,提升了换挡舒适感。本技术能够有效对换挡进行减震,最大程度的降低换挡冲击感,给用户舒适的换挡到位感,有效解决换挡“打手”现象。
附图说明
[0011]以下附图仅旨在于对本技术做示意性说明和解释,并不限定本技术的范围。其中:
[0012]图1是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
[0013]图2是图1中A处放大图;
[0014]图3是本技术的入挡过程中压缩减震弹簧的示意图;
[0015]图4是本技术的入挡过程中减震胶块与变速底座接触的示意图;
[0016]图5是本技术的入挡过程中压缩减震胶块和减震弹簧的示意图。
[0017]图中:1

换挡杆;2

中位定位弹簧;3

中位定位销;4

中位M槽;5

变速底座;6

变速座固定板;7

弹簧外壳;71

外挡边;8

弹簧内壳;81

内挡边;9

减震弹簧;10

减震胶块;11

碰撞面;12

中位定位筒;13

减震间隙。
具体实施方式
[0018]下面参照附图详细描述根据本技术的示例性实施例。这里,需要注意的是,在附图中,将相同的附图标记赋予结构以及功能基本相同的组成部分,并且为了使说明书更加简明,省略了关于基本上相同的组成部分的冗余描述。
[0019]如图1所示,一种新型的变速操纵机构,包括变速底座5,变速底座5安装在变速座固定板6上,变速座固定板6固定在车身底板上,安装在所述变速底座5上的换挡杆1,所述变速底座5上位于所述换挡杆1底部的两侧分别设置有减震胶块10,通常减震胶块10设置在变速底座5上换挡时换挡杆1推向的挡位侧,两所述减震胶块10与所述变速底座5之间分别设置有弹性滑动减震装置,所述减震胶块10与所述变速底座5之间留有减震间隙13,所述换挡杆1底部的两侧分别设置有与所述减震胶块10配合的碰撞面11,便于减震胶块10与换挡杆1的接触配合。所述换挡杆1底部设置有中位定位筒12,所述中位定位筒12内设置有中位定位弹簧2,所述中位定位弹簧2的下端安装有中位定位销3,所述变速底座5上设置有与所述中位定位销3配合的中位M槽4,中位定位筒12、中位定位弹簧2和中位M槽4的结构布置是公知的技术,此处不再进行详细的描述。而可将碰撞面11设置在中位定位筒12的两侧,并且可在所述变速底座5也设置用与所述减震胶块10配合的碰撞面,这样便于减震胶块10与变速底座5接触挤压时的接触配合。
[0020]如图1和图2所示,所述弹性滑动减震装置包括所述变速底座5上固定安装有弹簧外壳7,所述弹簧外壳7内滑动安装有弹簧内壳8,所述弹簧外壳7外端设置有开口,所述弹簧内壳8外端伸出所述开口并固定安装在所述减震胶块10上,所述弹簧外壳7和弹簧内壳8之间设置有滑动限位装置,所述弹簧外壳7内设置有驱使弹簧内壳8向外滑动的减震弹簧9,并且减震间隙13的大小可以根据减震弹簧9的刚度和减震胶块10的刚度来决定。
[0021]如图1和图2所示,所述滑动限位装置包括所述弹簧外壳7位于所述开口处设置有向内弯折的外挡边71,所述弹簧内壳8内端外周设置有向外弯折的内挡边81,所述外挡边71的内径小于所述内挡边81的外径,这样弹簧内壳8内端在内挡边81和外挡边71的作用下就始终在弹簧外壳7内往复滑动。所述外挡边71的内周表面与所述弹簧内壳8的外周表面滑动配合,所述内挡边81的外周表面与所述弹簧外壳7的内周表面滑动配合,通过上述两配合,保证弹簧内壳8始终沿弹簧外壳7轴线往复滑动,保证了弹簧内壳8滑动的直线性。可以采用所述弹簧外壳7呈内端封堵的筒状,所述弹簧内壳8呈管状,弹簧外壳7嵌入所述变速底座5内,弹簧内壳8外端嵌入所述减震胶块10内,所述减震弹簧9内端顶靠在所述弹簧外壳7内端底部,所述减震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新型的变速操纵机构,包括变速底座,安装在所述变速底座上的换挡杆,其特征在于:所述变速底座上位于所述换挡杆底部的两侧分别设置有减震胶块,两所述减震胶块与所述变速底座之间分别设置有弹性滑动减震装置,所述减震胶块与所述变速底座之间留有减震间隙,所述换挡杆底部的两侧分别设置有与所述减震胶块配合的碰撞面。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的变速操纵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滑动减震装置包括所述变速底座上固定安装有弹簧外壳,所述弹簧外壳内滑动安装有弹簧内壳,所述弹簧外壳外端设置有开口,所述弹簧内壳外端伸出所述开口并固定安装在所述减震胶块上,所述弹簧外壳和弹簧内壳之间设置有滑动限位装置,所述弹簧外壳内设置有驱使弹簧内壳向外滑动的减震弹簧。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新型的变速操纵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滑动限位装置包括所述弹簧外壳位于所述开口处设置有向内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段继强丁琳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飞碟汽车制造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