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热管理系统及其控制方法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4739472 阅读:10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8-31 18:31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热管理系统及其控制方法,属于混合动力车辆技术领域。热管理系统包括保温箱,动力电池设置在保温箱内,且保温箱的内壁形成有冷却液流道;第一储液罐,其内存储有第一冷却液,第一储液罐内设置有冷却件,冷却件用于冷却第一冷却液,以使第一冷却液的温度处于冷却温度范围内,且第一冷却液能够流至冷却液流道内,以降低保温箱内的温度;第二储液罐,其内存储有第二冷却液,第二储液罐内设置有加热件,加热件用于加热第二冷却液,以使第二冷却液的温度处于加热温度范围内,且第二冷却液能够流至冷却液流道内,以升高保温箱内的温度。该热管理系统能够在极低或极高的环境温度下及时使动力电池处于合适的温度区间。境温度下及时使动力电池处于合适的温度区间。境温度下及时使动力电池处于合适的温度区间。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热管理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混合动力车辆
,尤其涉及一种热管理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技术介绍

[0002]混合动力车辆的动力电池受电池材料及制作工艺的影响,使动力电池的活性受到多种因素制约。其中,温度对动力电池活性的影响最为明显。例如,在冬季环境温度过低时,动力电池的容量及使用寿命均会大大下降,严重影响车辆的纯电续航里程;当夏季环境温度过高,动力电池若长期处在太阳暴晒的高温环境中也会对其内部结构产生破坏,进而影响动力电池的容量及使用寿命。由此可见,动力电池如果长期处于温度过高或过低的环境中,会加速动力电池的老化和能量衰减,且这种衰减是不可逆的。因此,动力电池只有一直处于合适的温度区间才能使其活性达到最佳进而充分发挥出动力电池的性能,同时有助于延长电池的使用寿命。
[0003]所以,目前在混合动力车辆中,通过热管理系统对动力电池进行冷却或加热,避免动力电池长期处于温度过高或过低的环境中,以使动力电池能够处于合适的温度区间。
[0004]然而,由于目前的热管理系统无法在极低或者极高的环境温度下及时地对动力电池进行加热或者冷却,导致在极低或极高的环境温度下动力电池不能够及时地处于合适的温度区间,进而无法保证在极低或极高的环境温度下动力电池的容量,造成动力电池的纯电续航里程的下降。
[0005]综上所述,亟需设计一种热管理系统及其控制方法,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6]本专利技术的一个目的在于提出一种热管理系统,其能够在极低或极高的环境温度下使动力电池及时地处于合适的温度区间。
[0007]为达此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0008]一种热管理系统,其用于对动力电池的温度进行管理,包括:
[0009]保温箱,所述动力电池设置在所述保温箱内,且所述保温箱的内壁形成有冷却液流道;
[0010]第一储液罐,其内存储有第一冷却液,所述第一储液罐内设置有冷却件,所述冷却件用于冷却所述第一冷却液,以使所述第一冷却液的温度处于冷却温度范围内,且所述第一冷却液能够流至所述冷却液流道内,以降低所述保温箱内的温度;
[0011]第二储液罐,其内存储有第二冷却液,所述第二储液罐内设置有加热件,所述加热件用于加热所述第二冷却液,以使所述第二冷却液的温度处于加热温度范围内,所述加热温度范围的下限值高于所述冷却温度范围的上限值,且所述第二冷却液能够流至所述冷却液流道内,以升高所述保温箱内的温度。
[0012]进一步地,所述热管理系统还包括:
[0013]第一温度传感器、第二温度传感器以及第三温度传感器,所述第一温度传感器、所
述第二温度传感器以及所述第三温度传感器分别设置在所述保温箱、所述第一储液罐以及所述第二储液罐内。
[0014]进一步地,所述热管理系统还包括:
[0015]第一管道,所述第一管道的一端与所述第一储液罐连通,所述第一管道的另一端与所述冷却液流道连通,且在所述第一管道上设置有用于控制所述第一管道通断的第一阀门。
[0016]进一步地,所述热管理系统还包括:
[0017]第一泵,其设置在所述第一储液罐内,所述第一泵用于驱动所述第一冷却液在所述冷却液流道与所述第一储液罐之间流动;
[0018]第一控制器,其设置在所述第一储液罐上,所述第一温度传感器和所述第二温度传感器均与所述第一控制器通信连接,且所述第一控制器与所述冷却件、所述第一阀门以及所述第一泵控制连接。
[0019]进一步地,所述热管理系统还包括:
[0020]第二管道,所述第二管道的一端与所述第二储液罐连通,所述第二管道的另一端与所述冷却液流道连通,且在所述第二管道上设置有用于控制所述第二管道通断的第二阀门。
[0021]进一步地,所述热管理系统还包括:
[0022]第二泵,其设置在所述第二储液罐内,所述第二泵用于驱动所述第二冷却液在所述冷却液流道与所述第二储液罐之间流动;
[0023]第二控制器,其设置在所述第二储液罐上,所述第一温度传感器和所述第三温度传感器均与所述第二控制器通信连接,且所述第二控制器与所述加热件、所述第二阀门以及所述第二泵控制连接。
[0024]进一步地,所述保温箱的内壁环设有波壁管,所述波壁管形成所述冷却液流道,且所述波壁管的形状为直线与半圆形依次设置。
[0025]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储液罐由散热材质制成,所述第二储液罐由保温材质制成。
[0026]进一步地,所述冷却件为风扇。
[0027]进一步地,所述加热件为电加热丝。
[0028]进一步地,所述热管理系统还用于对发动机的温度进行管理,所述热管理系统还包括:
[0029]发动机冷却系统,其内设置有发动机冷却液,所述发动机冷却液用于冷却或加热所述发动机;
[0030]第三管道,其一端与所述发动机冷却系统连通,另一端与所述第一储液罐连通,且在所述第三管道上设置有第三阀门,所述第三阀门用于控制所述第三管道的通断;
[0031]第四管道,其一端与所述发动机冷却系统连通,另一端与所述第二储液罐连通,且在所述第四管道上设置有第四阀门,所述第四阀门用于控制所述第四管道的通断。
[0032]进一步地,所述热管理系统还包括:
[0033]第三泵,其设置在所述发动机冷却系统内,所述第三泵用于驱动所述发动机冷却液与所述第一冷却液在所述第三管道内流动、或者所述发动机冷却液与所述第二冷却液在所述第四管道内流动。
[0034]进一步地,所述热管理系统还包括:
[0035]第四温度传感器以及第三控制器,所述第四温度传感器用于检测所述发动机冷却系统内的所述发动机冷却液的温度,所述第四温度传感器和所述第三控制器通信连接,所述第三控制器分别与所述第三阀门、所述第四阀门及所述第三泵控制连接。
[0036]进一步地,所述热管理系统还包括:
[0037]第五温度传感器,其设置在所述发动机冷却系统的外侧,所述第五温度传感器用于检测环境温度,且所述第五温度传感器与所述第三控制器通信连接。
[0038]本专利技术的另一个目的在于提出一种热管理系统的控制方法,其能够使动力电池始终处于合适的温度区间。
[0039]为达此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0040]一种热管理系统的控制方法,基于如上所述的热管理系统,所述热管理系统的控制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0041]S1:当所述保温箱内的温度高于第一设定温度范围时,所述第一储液罐内的所述第一冷却液流动至所述冷却液流道内,以降低所述保温箱内的温度至所述第一设定温度范围内,且当所述第一冷却液的温度高于所述冷却温度范围时,所述冷却件对所述第一冷却液进行冷却至所述冷却温度范围内;
[0042]S2:当所述保温箱内的温度低于所述第一设定温度范围时,所述第二储液罐内的所述第二冷却液流动至所述冷却液流道内,以升高所述保温箱内的温度至所述第一设定温度范围内,且当所述第二冷却液的温度低于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热管理系统,其用于对动力电池(2)的温度进行管理,其特征在于,包括:保温箱(1),所述动力电池(2)设置在所述保温箱(1)内,且所述保温箱(1)的内壁形成有冷却液流道(3);第一储液罐(10),其内存储有第一冷却液,所述第一储液罐(10)内设置有冷却件(12),所述冷却件(12)用于冷却所述第一冷却液,以使所述第一冷却液的温度处于冷却温度范围内,且所述第一冷却液能够流至所述冷却液流道(3)内,以降低所述保温箱(1)内的温度;第二储液罐(11),其内存储有第二冷却液,所述第二储液罐(11)内设置有加热件(13),所述加热件(13)用于加热所述第二冷却液,以使所述第二冷却液的温度处于加热温度范围内,所述加热温度范围的下限值高于所述冷却温度范围的上限值,且所述第二冷却液能够流至所述冷却液流道(3)内,以升高所述保温箱(1)内的温度。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热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热管理系统还包括:第一温度传感器(5)、第二温度传感器(20)以及第三温度传感器(21),所述第一温度传感器(5)、所述第二温度传感器(20)以及所述第三温度传感器(21)分别设置在所述保温箱(1)、所述第一储液罐(10)以及所述第二储液罐(11)内。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热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热管理系统还包括:第一管道,所述第一管道的一端与所述第一储液罐(10)连通,所述第一管道的另一端与所述冷却液流道(3)连通,且在所述第一管道上设置有用于控制所述第一管道通断的第一阀门(6)。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热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热管理系统还包括:第一泵(17),其设置在所述第一储液罐(10)内,所述第一泵(17)用于驱动所述第一冷却液在所述冷却液流道(3)与所述第一储液罐(10)之间流动;第一控制器(14),其设置在所述第一储液罐(10)上,所述第一温度传感器(5)和所述第二温度传感器(20)均与所述第一控制器(14)通信连接,且所述第一控制器(14)与所述冷却件(12)、所述第一阀门(6)以及所述第一泵(17)控制连接。5.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热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热管理系统还包括:第二管道,所述第二管道的一端与所述第二储液罐(11)连通,所述第二管道的另一端与所述冷却液流道(3)连通,且在所述第二管道上设置有用于控制所述第二管道通断的第二阀门(7)。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热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热管理系统还包括:第二泵(18),其设置在所述第二储液罐(11)内,所述第二泵(18)用于驱动所述第二冷却液在所述冷却液流道(3)与所述第二储液罐(11)之间流动;第二控制器(15),其设置在所述第二储液罐(11)上,所述第一温度传感器(5)和所述第三温度传感器(21)均与所述第二控制器(15)通信连接,且所述第二控制器(15)与所述加热件(13)、所述第二阀门(7)以及所述第二泵(18)控制连接。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热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保温箱(1)的内壁环设有波壁管,所述波壁管形成所述冷却液流道(3),且所述波壁管...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良玉王占峰韩令海宫艳峰李金成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第一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