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车辆电池包冷却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4734085 阅读:9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8-31 18:2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冷却结构,尤其涉及一种车辆电池包冷却结构。要解决的技术问题为:提供一种能够加快电池包内电池冷却速度的车辆电池包冷却结构。一种车辆电池包冷却结构,包括有底壳、出风框、第一连接框、支撑框、支撑板、电池、第二连接框、螺杆、顶壳、入风框等;底壳左侧下部连接有出风框,底壳顶部连接有第一连接框,底壳中部内前壁、内左壁、内后壁和内右壁之间连接有支撑框,底壳内部卡接连接有支撑板,支撑板位于支撑框顶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设有出风框,便于使底壳和顶壳之间的空气从出风框排出;通过设有,第一连接框,可对顶壳进行支撑;通过设有支撑框,便于对支撑板进行支撑。便于对支撑板进行支撑。便于对支撑板进行支撑。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车辆电池包冷却结构


[0001]本技术涉及一种冷却结构,尤其涉及一种车辆电池包冷却结构。

技术介绍

[0002]在用于车辆的电池包中,电池的电容的大小越大,电池包的容积也越大,电池包内电池在充放电时会产生热,当电池过热时需要对其进行降温。一般对电池进行降温的方式是将一个风扇放置在电池的一侧,再将风扇开启,使风扇对电池进行降温,这种方式对电池的冷却较为不均匀,导致冷却速度较慢。
[0003]因此需要设计一种能够加快电池包内电池冷却速度的车辆电池包冷却结构。

技术实现思路

[0004]为了克服目前对车辆电池包内电池的冷却方式效率较低的缺点,要解决的技术问题为:提供一种能够加快电池包内电池冷却速度的车辆电池包冷却结构。
[0005]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为:一种车辆电池包冷却结构,包括有底壳、出风框、第一连接框、支撑框、支撑板、电池、第二连接框、螺杆、顶壳、入风框、安装架、支架、电机和吹风杆,底壳左侧下部连接有出风框,底壳顶部连接有第一连接框,底壳中部内前壁、内左壁、内后壁和内右壁之间连接有支撑框,底壳内部卡接连接有支撑板,支撑板位于支撑框顶部,支撑板顶部卡接连接有电池,第一连接框内底部卡接连接有顶壳,顶壳下部连接有第二连接框,第二连接框位于第一连接框顶部,第二连接框顶部四个角落均螺纹连接有螺杆,螺杆贯穿第二连接框和第一连接框,并与第一连接框螺纹连接,顶壳顶部中左侧和中右侧的前部与后部均开有圆形通孔,顶壳顶部连接有四个入风框,四个入风框分别位于四个圆形通孔上方,顶壳上的圆形通孔内部连接有安装架,安装架底部连接有支架,支架内部转动式连接有吹风杆,安装架内部安装有电机,电机的输出轴与吹风杆顶部连接。
[0006]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还包括有防护盖,入风框顶部卡接连接有防护盖。
[0007]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底壳左侧下部开有长方形通孔。
[0008]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支撑板上开有通风槽。
[0009]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第一连接框和第二连接框的顶部四个角落均开有螺纹孔。
[0010]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支撑板由防静电材料制成。
[0011]本技术的有益效果为:本技术通过设有出风框,便于使底壳和顶壳之间的空气从出风框排出;通过设有,第一连接框,可对顶壳进行支撑;通过设有支撑框,便于对支撑板进行支撑;通过设有螺杆,可与第一连接框和第二连接框配合将底壳和顶壳连在一起;通过设有吹风杆,便于加快空气的流通,从而对电池进行冷却,如此可实现电池包内电池的冷却目的,达到了操作简单的效果。
附图说明
[0012]图1为本技术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13]图2为本技术的第一种部分立体结构示意图。
[0014]图3为本技术的第一种局部剖视图。
[0015]图4为本技术的第二种局部剖视图。
[0016]图5为本技术的第二种部分立体结构示意图。
[0017]图6为本技术的第三种局部剖视图。
[0018]以上附图中:1:底壳,2:出风框,3:第一连接框,4:支撑框,5:支撑板,6:电池,7:第二连接框,8:螺杆,9:顶壳,10:入风框,11:安装架,12:支架,13:电机,14:吹风杆,15:防护盖。
具体实施方式
[0019]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0]实施例1
[0021]一种车辆电池包冷却结构,如图1

6所示,包括有底壳1、出风框2、第一连接框3、支撑框4、支撑板5、电池6、第二连接框7、螺杆8、顶壳9、入风框10、安装架11、支架12、电机13和吹风杆14,底壳1左侧下部通过焊接的方式连接有出风框2,底壳1左侧下部开有长方形通孔,底壳1上的长方形通孔用于与出风框2配合将空气进行排放,底壳1顶部连接有第一连接框3,底壳1中部内前壁、内左壁、内后壁和内右壁之间通过焊接的方式连接有支撑框4,底壳1内部卡接连接有支撑板5,支撑板5由防静电材料制成,支撑板5位于支撑框4顶部,支撑板5上开有通风槽,支撑板5上的通风槽可使空气透过支撑板5,支撑板5顶部卡接连接有电池6,第一连接框3内底部卡接连接有顶壳9,顶壳9下部通过焊接的方式连接有第二连接框7,第二连接框7位于第一连接框3顶部,第二连接框7顶部四个角落均螺纹连接有螺杆8,螺杆8贯穿第二连接框7和第一连接框3,并与第一连接框3螺纹连接,第一连接框3和第二连接框7的顶部四个角落均开有螺纹孔,第一连接框3和第二连接框7上的螺纹孔用于被螺杆8贯穿,顶壳9顶部中左侧和中右侧的前部与后部均开有圆形通孔,顶壳9顶部通过焊接的方式连接有四个入风框10,四个入风框10分别位于四个圆形通孔上方,顶壳9上的圆形通孔内部通过焊接的方式连接有安装架11,安装架11底部连接有支架12,支架12内部转动式连接有吹风杆14,安装架11内部通过螺栓连接的方式安装有电机13,电机13的输出轴与吹风杆14顶部连接。
[0022]当需要对电池6包内的电池6进行降温时,需将电机13开启,使电机13的输出轴带动吹风杆14转动,转动的吹风杆14通过入风框10将外界的空气吸入底壳1与顶壳9之间,再将吸入底壳1与顶壳9之间的空气向下吹动,使向下吹动的空气将通过出风框2排出,从而加快了底壳1与顶壳9之间的空气流通速度,使电池6的温度逐渐降低,如此可对电池6进行降温。当电池6冷却完毕后,将电机13关闭,使吹风杆14停止转动,停止转动的吹风杆14也停止对底壳1与顶壳9之间的空气流通速度进行加速。如此即可完成对电池6包内电池6的冷却工作,避免了电池6过热发生自燃的情况出现。
[0023]实施例2
[0024]在实施例1的基础之上,如图1、图5和图6所示,还包括有防护盖15,入风框10顶部卡接连接有防护盖15,防护盖15用于过滤异物。
[0025]当吹风杆14将空气通过入风框10吸入底壳1与顶壳9之间时,空气被吸入底壳1与顶壳9之间的过程中,防护盖15将对空气进行过滤,使异物被挡在底壳1与顶壳9的外部。
[0026]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的实施例子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技术。凡在本技术的原则之内,所作的等同替换,均应包含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本技术未作详细阐述的内容属于本专业领域技术人员公知的已有技术。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车辆电池包冷却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有底壳(1)、出风框(2)、第一连接框(3)、支撑框(4)、支撑板(5)、电池(6)、第二连接框(7)、螺杆(8)、顶壳(9)、入风框(10)、安装架(11)、支架(12)、电机(13)和吹风杆(14),底壳(1)左侧下部连接有出风框(2),底壳(1)顶部连接有第一连接框(3),底壳(1)中部内前壁、内左壁、内后壁和内右壁之间连接有支撑框(4),底壳(1)内部卡接连接有支撑板(5),支撑板(5)位于支撑框(4)顶部,支撑板(5)顶部卡接连接有电池(6),第一连接框(3)内底部卡接连接有顶壳(9),顶壳(9)下部连接有第二连接框(7),第二连接框(7)位于第一连接框(3)顶部,第二连接框(7)顶部四个角落均螺纹连接有螺杆(8),螺杆(8)贯穿第二连接框(7)和第一连接框(3),并与第一连接框(3)螺纹连接,顶壳(9)顶部中左侧和中右侧的前部与后部均开有圆形通孔,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田军昊黄凤南居宏达沈海航代兆洋
申请(专利权)人:杭州全路程互联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