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常州大学专利>正文

一种处理高浓度有机废水的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4732746 阅读:8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8-31 18:22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污水治理相关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处理高浓度有机废水的装置,包括筒体,筒体分为雾化区及结露区,雾化区底部设有超声波雾化振子,雾化区内部设有放电电极,放电电极包括筒形电极片及位于电极片中心部位的金属丝,电极片上开设有若干筛孔,筛孔与排风扇等高,结露区内设有填料单体,填料单体材质为负载有氧化铁催化剂的碳纤维;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超声波雾化振子来对污水进行雾化形成雾滴,增加了污水和臭氧的接触面积,大大提高了臭氧的传质效率和利用率,提高了降解效率,且利用放电电极形成自由基,进一步对污水中的有机物进行降解,然后雾滴通过电极片上的筛孔进入结露区,填料单体使污染物降解更为彻底,该装置结构简单,操作方便。操作方便。操作方便。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处理高浓度有机废水的装置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污水治理相关
,具体为一种处理高浓度有机废水的装置。

技术介绍

[0002]有机废水就是以有机污染物为主的废水,其内含有碳水化合物、蛋白质、油脂、木质素等有机物质,易造成水质富营养化,危害较大,且成分复杂,色度高,有异味。
[0003]臭氧有强氧化性,是比氧气更强的氧化剂,反应速度快,且可在较低温度下发生氧化反应,同时,臭氧反应后的产物是氧气,所以臭氧是高效的无二次污染的氧化剂,现有技术中通常利用臭氧的氧化性对有机废水进行降解,但是直接将臭氧通入污水中后臭氧会逸出水面,臭氧与污水不能充分接触,导致降解效率降低。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直接将臭氧通入污水中后臭氧会逸出水面,臭氧与污水不能充分接触,导致降解效率降低的问题,现提供一种处理高浓度有机废水的装置。
[0005]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处理高浓度有机废水的装置,包括筒体,筒体截面为方形或圆形,所述筒体内部设有竖直隔板,所述隔板将筒体分为雾化区及结露区,且隔板顶部开设有流通孔来使雾化区及结露区相互连通,所述流通孔内安装有排风扇;
[0006]所述雾化区开设有污水入口及臭氧入口,污水从污水入口流入筒体底部,臭氧从臭氧入口进入筒体,雾化区底部设有若干超声波雾化振子来对污水进行雾化从而形成雾滴,雾滴和臭氧接触发生氧化作用,且由于两者接触面积增加,两者反应更为彻底;雾化区内设有放电电极,所述放电电极包括筒形电极片及位于电极片中心部位的金属丝,所述电极片与电源正极连接,所述金属丝与电源负极连接,臭氧入口位于放电电极下方,当雾滴和臭氧进入放电电极内,雾滴表面带上负电,使其和臭氧接触后,由于臭氧具有强氧化性,可以“强势”夺取雾滴表面的电子,形成带电粒子或者更倾向于形成自由基,这些自由基更容易和雾滴内的污染物进行反应,对有机物进行降解,所述电极片上开设有若干筛孔,所述筛孔与排风扇等高,雾滴及臭氧通过排风扇进入结露区。
[0007]所述结露区内悬挂有若干填料单体,填料单体材质为负载有氧化铁催化剂的碳纤维,雾滴通过填料单体由小雾滴变为大水滴后向下滑落,且在滑落过程中催化剂和碳纤维对臭氧进行催化,使臭氧转化为自由基来对雾滴中的有机物进一步降解,雾滴滑落至结露区底部后,从出水口溢流而出。
[0008]上述技术方案通过超声波雾化振子来对污水进行雾化形成雾滴,增加了污水和臭氧的接触面积,大大提高了臭氧的传质效率和利用率,提高了降解效率,且利用放电电极形成自由基,进一步对污水中的有机物进行降解,然后雾滴和臭氧通过电极片上的筛孔进入结露区,填料单体使污染物降解更为彻底,该装置结构简单,操作方便。
[0009]进一步的,所述填料单体的制备方法为:将挂绳填料在600

800℃下隔绝空气碳化,置于10

20g/L的氯化铁溶液中,再滴入0.1mol/L的氢氧化钠溶液至pH值为9

11,静置10

20h,然后取出置于300

500℃的马弗炉中隔绝空气煅烧5

25h。
[0010]进一步的,所述雾化区内部设有浮球液位计,随着污水从污水入口流入筒体底部,液面逐渐升高,通过浮球液位计来保持超声波雾化振子处于液体中的深度为15~40cm,从而保证超声波雾化振子的正常工作。
[0011]进一步的,所述金属丝沿其轴线方向设有若干尖部,用于尖端放电。
[0012]进一步的,所述放电电极有多个,多个放电电极并列排布来使更多雾滴带电。
[0013]进一步的,所述雾化区开设有清理门,雾化区内未被雾化的物质可由清理门排出。
[0014]进一步的,所述金属丝底部固定有垂吊体,通过垂吊体的重量来保证金属丝不会随意晃动。
[0015]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专利技术通过超声波雾化振子来对污水进行雾化形成雾滴,增加了污水和臭氧的接触面积,大大提高了臭氧的传质效率和利用率,提高了降解效率,且利用放电电极形成自由基,进一步对污水中的有机物进行降解,然后雾滴和臭氧通过电极片上的筛孔进入结露区,填料单体使污染物降解更为彻底,该装置结构简单,操作方便。
附图说明
[0016]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进一步说明。
[0017]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
[0018]图中:
[0019]1、筒体;101、雾化区;1011、污水入口;1012、臭氧入口;102、结露区;1021、出水口;2、隔板;201、流通孔;3、排风扇;4、超声波雾化振子;5、放电电极;501、电极片;5011、筛孔;502、金属丝;5021、尖部;503、垂吊体;6、填料单体;7、浮球液位计;8、清理门。
具体实施方式
[0020]现在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这些附图均为简化的示意图,仅以示意方式说明本专利技术的基本结构,因此其仅显示与本专利技术有关的构成,方向和参照(例如,上、下、左、右、等等)可以仅用于帮助对附图中的特征的描述。因此,并非在限制性意义上采用以下具体实施方式,并且仅仅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形式来限定所请求保护的主题的范围。
[0021]实施例一:
[0022]如图1所示,本专利技术是一种处理高浓度有机废水的装置,包括筒体1,筒体1截面为方形或圆形,所述筒体1内部设有竖直隔板2,所述隔板2将筒体1分为雾化区101及结露区102,且隔板2顶部开设有流通孔201来使雾化区101及结露区102相互连通,所述流通孔201内安装有排风扇3;
[0023]所述雾化区101开设有污水入口1011及臭氧入口1012,污水从污水入口1011流入筒体1底部,臭氧从臭氧入口1012进入筒体1,雾化区101底部设有若干超声波雾化振子4来对污水进行雾化从而形成雾滴,雾滴和臭氧接触发生氧化作用,且由于两者接触面积增加,两者反应更为彻底,雾化区101内设有多个放电电极5,所述放电电极5包括筒形电极片501
及位于电极片501中心部位的金属丝502,金属丝502下方固定有垂吊体503,来保证金属丝502不会随意晃动,所述电极片501与电源正极连接,所述金属丝502与电源负极连接,所述金属丝502沿其轴线方向设有若干尖部5021,臭氧入口1012位于放电电极5下方,当雾滴和臭氧进入放电电极5内,雾滴表面带上负电,使其和臭氧接触后,由于臭氧具有强氧化性,可以“强势”夺取雾滴表面的电子,形成带电粒子或者更倾向于形成自由基,这些自由基更容易和雾滴内的污染物进行反应,对有机物进行降解,所述电极片501上开设有若干筛孔5011,所述筛孔5011与排风扇3等高,雾滴及臭氧通过排风扇3进入结露区102。
[0024]所述雾化区101开设有清理门8,雾化区101内未被雾化的物质可由清理门8排出。
[0025]所述雾化区101内部设有浮球液位计7,随着污水从污水入口1011流入筒体1底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处理高浓度有机废水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筒体(1),所述筒体(1)内部设有竖直隔板(2),所述隔板(2)将筒体(1)分为雾化区(101)及结露区(102),且隔板(2)顶部开设有流通孔(201),所述流通孔(201)内安装有排风扇(3);所述雾化区(101)开设有污水入口(1011)及臭氧入口(1012),雾化区(101)内部设有放电电极(5)且雾化区(101)底部设有若干超声波雾化振子(4),所述放电电极(5)包括筒形电极片(501)及位于电极片(501)中心部位的金属丝(502),所述电极片(501)与电源正极连接,所述金属丝(502)与电源负极连接,所述电极片(501)沿其圆周方向开设有若干筛孔(5011),所述筛孔(5011)与排风扇(3)等高;所述结露区(102)内悬挂有若干填料单体(6),所述填料单体(6)材质为负载有氧化铁催化剂的碳纤维。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处理高浓度有机废水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填料单体(6)的制备方法为:将挂绳填料在600

80...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郝懿行马建锋朱方
申请(专利权)人:常州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