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扣件检查仪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4692455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8-27 16:2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智能扣件检查仪,包括中空的检测梁,检测梁两端的空腔内设置有检测机构,检测梁的两端设置有行走机构,行走机构包括下部支架和顶部压杆,下部支架底部的两端设置有行走轮,下部支架的顶部设置有限位槽,检测梁位于限位槽中,顶部压杆的两端与下部支架可拆卸连接,且顶部压杆压紧检测梁;检测梁的中部可拆卸连接有推杆。携带时,可以将行走机构和推杆从检测梁上拆下,减小检测梁的体积,然后分开携带检测梁、行走机构和推杆,携带更加方便。具体可以采用泡沫材料对检测梁进行包覆,然后将检测梁装入包装箱,既方便携带,又避免检测梁在携带过程中受到强烈的震动或者灰尘进入,保证检测精度。保证检测精度。保证检测精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智能扣件检查仪


[0001]本技术属于轨道扣件检测
,尤其是一种智能扣件检查仪。

技术介绍

[0002]扣件是铁路轨道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轨道使用过程中,扣件容易损坏,如果不及时对损坏的扣件进行检修,会威胁列车的运行安全。
[0003]目前,智能化检测技术逐渐普及,如CN202010892417.9公开了一种工务段轨道扣件智能检修系统及方法,CN201910895943.8公开了一种轨道扣件检修设备及其检修方法,这两种轨道车的体积过大,成本高,能耗也高。CN202022941471.6公开了一种适用于轨道扣件系统的智能检测小车,体积小,重量轻,操作也比较方便,但是轨道扣件检测车属于高精密度的检测仪器,不能在一般的地面上行走,否则可能会因为震动、粉尘等因素而影响检测精度,因此使用时需要人工将检测小车搬运至轨道,该小车的体积较大,携带不变。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便于携带的智能扣件检查仪。
[0005]为解决上述问题,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为:智能扣件检查仪,包括中空的检测梁,所述检测梁两端的空腔内设置有检测机构,所述检测梁的两端设置有行走机构,
[0006]所述行走机构包括下部支架和顶部压杆,所述下部支架底部的两端设置有行走轮,所述下部支架的顶部设置有限位槽,所述检测梁位于限位槽中,所述顶部压杆的两端与所述下部支架可拆卸连接,且所述顶部压杆压紧所述检测梁;
[0007]所述检测梁的中部可拆卸连接有推杆。
[0008]进一步地,所述检测梁的顶部设置有电池槽,所述电池槽内插接有电池。
[0009]进一步地,所述电池的一对直角处设置有直角挡块,所述直角挡块固定设置于所述检测梁的上表面。
[0010]进一步地,所述电池为两个,分别插接于所述检测梁的两端,且所述电池的侧壁设置有电源输出端口,所述检测梁的侧壁设置有与所述检测机构相连的电源输入端口。
[0011]进一步地,所述检测梁的两端设置有提手。
[0012]进一步地,所述推杆通过螺钉安装于检测梁中部的上表面。
[0013]进一步地,所述顶部压杆的两端通过螺钉与所述下部支架相连,所述下部支架通过定位销与所述检测梁相连。
[0014]进一步地,所述行走轮连接有编码器,所述检测梁的侧壁设置有与所述检测机构相连的编码器输入口。
[0015]进一步地,所述检测梁的下表面设置有一组橡胶垫脚。
[0016]进一步地,所述行走轮连接有转轴,所述下部支架的两端固定设置有轴套,所述转轴与所述轴套转动配合,且所述轴套侧壁设置有润滑油孔。
[0017]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携带时,可以将行走机构和推杆从检测梁上拆下,减小
检测梁的体积,然后分开携带检测梁、行走机构和推杆,携带更加方便。具体可以采用泡沫材料对检测梁进行包覆,然后将检测梁装入包装箱,既方便携带,又避免检测梁在携带过程中受到强烈的震动或者灰尘进入,保证检测精度。
附图说明
[0018]图1是本技术的示意图;
[0019]附图标记:1—检测梁;2—下部支架;3—顶部压杆;4—行走轮;5—电池;6—直角挡块;7—推杆;8—提手;9—编码器;10—编码器输入口;11—电源输出端口;12—电源输入端口;13—橡胶垫脚;14—轴套;15—润滑油孔。
具体实施方式
[0020]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进一步说明。
[0021]本技术的智能扣件检查仪,包括中空的检测梁1,检测梁1由顶板、底板和4块侧板围成长方体形的箱体结构。检测梁1两端的空腔内设置有检测机构,由于轨道都是成对设置的,因此检测机构为两套,每套检测机构检测一根轨道的扣件。检测梁1的长度大于轨道的间距,使得两套检测机构可以分别位于一根轨道的上方。检测机构安装在检测梁1的内腔中,能够对检测机构进行一定的保护。可以在检测梁1的底板上开设窗口,使得检测机构能够采集轨道扣件的图像。检测机构采用现有技术即可,如可以采用高动态3D智能相机和超高速激光三维轮廓测量仪采集有图像信息,利用工控机处理、传输数据等,还可以在检测梁1上表面设置触摸式一体机,以便于显示检测图像等。
[0022]检测梁1的两端设置有行走机构,行走机构可以与轨道相配合,带动检测梁1沿着轨道行走,具体地,行走机构包括下部支架2和顶部压杆3,下部支架2底部的两端设置有行走轮4,下部支架2的顶部设置有限位槽,检测梁1位于限位槽中,顶部压杆3的两端与下部支架2可拆卸连接,且顶部压杆3压紧检测梁1。限位槽的尺寸与检测梁1的外形尺寸适配,避免检测梁1放入限位槽后晃动,通过顶部压杆3压紧检测梁1后,就可以使检测梁1保持稳固。
[0023]为了驱动行走机构行走,可以设置电机等动力机构,但是电动的驱动机构增加了行走机构的重量和体积,不方便携带搬运,且需要消耗电能。因此,本技术在检测梁1的中部可拆卸连接有推杆7,使用时,可以通过推杆7推动整个检测仪沿着轨道移动。
[0024]本技术的检测梁1为形状比较规则的长方体结构,由于行走机构和推杆7均与检测梁1可拆卸连接,可以将检测梁1、行走机构和推杆7进行拆分并分开携带,提高便携性。使用时,将本技术携带至现场,再将两个行走机构和检测梁1取出并放置在平坦的地面上,然后移动两个行走机构的下部支架2,使检测梁1进入下部支架2的限位槽,最后将顶部压杆3安装在下部支架2上,利用顶部压杆3将检测梁1压紧。拼装时,限位槽的槽壁与检测梁1外壁必须清理干净,不允许存有砂粒或其它杂质;不允许采用工具敲击顶部压杆3、下部支架2和检测梁1。行走机构安装好后,再将推杆7安装到检测梁1,即可将检查仪搬运到轨道上,使检测梁1两端的行走轮4分别位于一根轨道上,然后利用推杆7推动检查仪沿着轨道移动,检查仪内部的检测机构即可对轨道扣件进行检测。
[0025]轨道扣件检测完成后,将检查仪从轨道上抬至平坦的地面上,然后拆下行走机构和推杆7,清除行走机构和检测梁1表面的污物,再将检测梁1放入专用的设备箱,设备箱内
可以设置塑料泡沫等减震材料,以防止设备损伤。设备箱可以通过单人手提的方式进行携带。行走机构也可以采用单独的手提箱进行携带。
[0026]为了保证检测机构的电力供应,一般需要设置蓄电池,可以将蓄电池设置在检测梁1内部,但是检测梁1内部空间有限,如果安装蓄电池,可能需要增加检测梁1的体积,并且蓄电池的重量比较大,会导致整个检测梁1的重量比较大,携带难度增大。因此,本技术在检测梁1的顶部设置有电池槽,电池槽内插接有电池5。使用时,将电池5插接到电池槽;检测完成后,将电池5取出并单独进行携带。
[0027]为了提高电池5插接后的稳定性,电池5的一对直角处设置有直角挡块6,直角挡块6呈L形,具有两个相互垂直的竖直侧壁,电池5插入电池槽后,这两个相互垂直的竖直侧壁能够与电池5的两侧侧壁贴合,对电池5进行辅助定位,两个直角挡块6相互配合,即可保证电池5的稳定性。直角挡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智能扣件检查仪,包括中空的检测梁(1),所述检测梁(1)两端的空腔内设置有检测机构,所述检测梁(1)的两端设置有行走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行走机构包括下部支架(2)和顶部压杆(3),所述下部支架(2)底部的两端设置有行走轮(4),所述下部支架(2)的顶部设置有限位槽,所述检测梁(1)位于限位槽中,所述顶部压杆(3)的两端与所述下部支架(2)可拆卸连接,且所述顶部压杆(3)压紧所述检测梁(1);所述检测梁(1)的中部可拆卸连接有推杆(7)。2.如权利要求1所述智能扣件检查仪,其特征在于:所述检测梁(1)的顶部设置有电池槽,所述电池槽内插接有电池(5)。3.如权利要求2所述智能扣件检查仪,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池(5)的一对直角处设置有直角挡块(6),所述直角挡块(6)固定设置于所述检测梁(1)的上表面。4.如权利要求2所述智能扣件检查仪,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池(5)为两个,分别插接于所述检测梁(1)的两端,且所述电池(5)的侧壁设置有电源输出端口(11),所述检测梁(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高美羚石涛
申请(专利权)人:四川瑞新轨道交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