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轨道交通动态巡检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4765868 阅读:61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7-04 11:3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轨道交通动态巡检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悬挂组件、梁本体、线阵相机组件、面阵相机组件、补光组件;所述悬挂组件为两个,分别与列车车厢底部左右两侧连接固定;所述梁本体的上端与悬挂组件的底端连接固定;所述线阵相机组件和面阵相机组件安装固定在梁本体的前侧面,其中,线阵相机组件为两组,分别设置于梁本体正对两根钢轨的位置,在每组线阵相机组件的左右两侧各设置一组面阵相机组件;所述补光组件安装固定在梁本体的后侧面。通过设置多个线阵相机和面阵相机,并对各相机拍摄区域进行精确定位,实现了轨道线路监测的全域覆盖,提高了对不同区域图像处理分析的质量。

A dynamic inspection device for rail transit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轨道交通动态巡检装置
本技术属于轨道交通和检测
,特别是涉及一种轨道交通动态巡检装。
技术介绍
随着我国的城市轨道交通建设的快速发展,不管是轨道交通的数量还是运行速度和里程数均走在世界的前列,由于列车轨道使用非常频繁,且我国的地质结构非常复杂,铁路线经常会出现不可预测的问题,比如,轨道板裂纹、扣件的缺失甚至松动、钢轨表面的光带、钢轨的擦伤、剥落掉块、轨枕缺损及损伤、道床冒浆等可视缺陷,因此需要对整个道轨面进行适时巡检、及时处理。由于,列车行车车流密度大,全程封闭运行,使得传统人工步行巡道的线路巡检工作只能在夜间天窗点进行。夜间作业的弊端一是检测人员存在人身安全隐患,二是在夜视条件下难免会发生漏检现象。随着图像采集、处理,模式识别等技术的发展,研制智能化的车载轨道巡检系统代替巡道工的视觉检查成为可能。目前,在对铁路线进行自动化巡检实施当中,主要是对钢轨等局部连接区域进行拍摄,没有对整个钢轨、轨枕等平面进行全面覆盖,监测范围不足,并且采用单一性能的相机进行拍摄,无法满足不同拍摄区域的功能要求,给图像分析处理造成一定难度。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缺点和不足,提出一种轨道交通动态巡检装置,通过设置多个线阵相机和面阵相机,并对各相机拍摄区域进行精确定位,实现了轨道线路监测的全域覆盖,提高了对不同区域图像处理分析的质量。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轨道交通动态巡检装置,包括悬挂组件、梁本体、线阵相机组件、面阵相机组件、补光组件;所述悬挂组件为两个,分别与列车车厢底部左右两侧连接固定;所述梁本体的上端与悬挂组件的底端连接固定;所述线阵相机组件和面阵相机组件安装固定在梁本体的前侧面,其中,线阵相机组件为两组,分别设置于梁本体正对两根钢轨的位置,在每组线阵相机组件的左右两侧各设置一组面阵相机组件;所述补光组件安装固定在梁本体的后侧面。进一步地,所述线阵相机组件包括线阵相机、U形夹持板和卡箍;所述卡箍套接固定在线阵相机的中部,所述U形夹持板的开口端面夹持并螺栓连接卡箍,安装时可适度松紧螺栓并前后转动调整线阵相机的位置:所述U形夹持板底板面与另设的一个固定板螺栓连接固定,所述固定板与梁本体螺栓连接固定。进一步地,所述面阵相机组件包括面阵相机、U形夹持板和卡箍;所述卡箍套接固定在面阵相机的中部,所述U形夹持板的开口端面夹持并螺栓连接卡箍,安装时可适度松紧螺栓并前后转动调整面阵相机的位置;所述U形夹持板底板面与梁本体螺栓连接固定。进一步地,所述补光组件包括照明灯、灯罩盒;所述灯罩盒呈长方体,其下底面开口,其它面密封,所述灯罩盒的一个长边侧面与梁本体螺栓连接固定;所述照明灯固定在灯罩盒上顶面内侧。进一步地,所述照明灯由若干组的LED灯珠构成。进一步地,还包括动态巡检管理系统,动态巡检管理系统设置于列车控制室,所述线阵相机组件、面阵相机组件、补光组件的高速信号线和控制线穿过列车车厢底部与动态巡检管理系统连接;所述动态巡检管理系统用于调节线阵相机和面阵相机的焦距光圈、控制照明灯的补光强度,采集线阵相机和面阵相机拍摄的图像,并对采集的图片进行分析处理、存储管理。进一步地,所述线阵相机采用具有高扫描频率和高分辨率的工业级线阵CCD相机;所述面阵相机采用能够拍摄宽幅面的工业级2D面阵CCD相机。综上所述,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1.通过设置多个线阵相机和面阵相机,并对各相机拍摄区域进行精确定位,实现了轨道线路监测的全域覆盖,提高了对不同区域图像处理分析的质量;2.采用补光组件进行补光,可全时段实施巡检作业。附图说明图1为一种轨道交通动态巡检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一种轨道交通动态巡检装置应用的结构图;图3为一种轨道交通动态巡检装置的俯视图;图4为一种轨道交通动态巡检装置的左视图。图中标记:1-悬挂组件,2-梁本体,3-线阵相机,4-面阵相机,5-LED灯,6-固定板,7-U形夹持板,8-灯罩盒,9-车厢,10-动态巡检管理系统,11-钢轨,12-扣件,13-轨枕,14-线阵相机组件,15-面阵相机组件,16-补光组件,17-卡箍。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以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实施例如图1至4所示,一种轨道交通动态巡检装置,包括悬挂组件1、梁本体2、线阵相机组件14、面阵相机组件15、补光组件16;所述悬挂组件1为两个,分别与列车车厢底部左右两侧连接固定;所述梁本体2的上端与悬挂组件1的底端连接固定;所述线阵相机组件14和面阵相机组件15安装固定在梁本体2的前侧面,其中,线阵相机组件14为两组,分别设置于梁本体2正对两根钢轨的位置,在每组线阵相机组件14的左右两侧各设置一组面阵相机组件15;所述补光组件16安装固定在梁本体2的后侧面。上述设计,利用线阵相机和面阵相机功能特性的不同,将线阵相机用于对钢轨及扣件等区域进行扫描拍摄,及时发现钢轨及扣件裂纹、损伤甚至变形等情况;将面阵相机用于对钢轨内外侧的轨枕及扣件等区域进行平面宽幅度拍摄,及时发现轨枕损伤变形、道床冒浆、扣件缺失、钢轨剥落掉块等情况。便于对整个轨道平面内的情况进行检测,并做到迅速维修维护。补光组件对线阵相机和面阵相机所要拍摄的区域进行补光,可根据外部光线的强弱进行补光强度的调节,使巡检装置昼夜都能使用,确保了轨道巡检的连续性和全时性。进一步地,所述线阵相机组件14包括线阵相机3、U形夹持板7和卡箍17;所述卡箍17套接固定在线阵相机3的中部,所述U形夹持板7的开口端面夹持并螺栓连接卡箍17,安装时可适度松紧螺栓并前后转动调整线阵相机3的位置;所述U形夹持板7底板面与另设的一个固定板6螺栓连接固定,所述固定板6与梁本体2螺栓连接固定。进一步地,所述面阵相机组件15包括面阵相机4、U形夹持板7和卡箍17;所述卡箍17套接固定在面阵相机4的中部,所述U形夹持板7的开口端面夹持并螺栓连接卡箍17,安装时可适度松紧螺栓并前后转动调整面阵相机4的位置;所述U形夹持板7底板面与梁本体2螺栓连接固定。上述措施,使线阵相机和面阵相机拍摄镜头在面向拍摄区域时,还能通过适度松紧螺栓对其进行前后转动,进一步将镜头调整到最佳拍摄位置。使用中,也可以将U形夹持板与梁本体采用可转动的固定连接方式,进一步实现对线阵相机和面阵相机的左右转动,使用拍摄镜头所对位置更加灵活进一步地,所述补光组件16包括照明灯5、灯罩盒8;所述灯罩盒8呈长方体,其下底面开口,其它面密封,所述灯罩盒8的一个长边侧面与梁本体2螺栓连接固定;所述照明灯5固定在灯罩盒上顶面内侧。进一步地,所述照明灯5由若干组的LED灯珠构成。进一步地,还包括动态巡检管理系统10,动态巡检管理系统10设置于列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轨道交通动态巡检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悬挂组件(1)、梁本体(2)、线阵相机组件(14)、面阵相机组件(15)、补光组件(16);所述悬挂组件(1)为两个,分别与列车车厢底部左右两侧连接固定;所述梁本体(2)的上端与悬挂组件(1)的底端连接固定;所述线阵相机组件(14)和面阵相机组件(15)安装固定在梁本体(2)的前侧面,其中,线阵相机组件(14)为两组,分别设置于梁本体(2)正对两根钢轨的位置,在每组线阵相机组件(14)的左右两侧各设置一组面阵相机组件(15);所述补光组件(16)安装固定在梁本体(2)的后侧面。/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轨道交通动态巡检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悬挂组件(1)、梁本体(2)、线阵相机组件(14)、面阵相机组件(15)、补光组件(16);所述悬挂组件(1)为两个,分别与列车车厢底部左右两侧连接固定;所述梁本体(2)的上端与悬挂组件(1)的底端连接固定;所述线阵相机组件(14)和面阵相机组件(15)安装固定在梁本体(2)的前侧面,其中,线阵相机组件(14)为两组,分别设置于梁本体(2)正对两根钢轨的位置,在每组线阵相机组件(14)的左右两侧各设置一组面阵相机组件(15);所述补光组件(16)安装固定在梁本体(2)的后侧面。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轨道交通动态巡检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线阵相机组件(14)包括线阵相机(3)、U形夹持板(7)和卡箍(17);所述卡箍(17)套接固定在线阵相机(3)的中部,所述U形夹持板(7)的开口端面夹持并螺栓连接卡箍(17),安装时可适度松紧螺栓并前后转动调整线阵相机(3)的位置;所述U形夹持板(7)底板面与另设的一个固定板(6)螺栓连接固定,所述固定板(6)与梁本体(2)螺栓连接固定。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轨道交通动态巡检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面阵相机组件(15)包括面阵相机(4)、U形夹持板(7)和卡箍(17);所述卡箍(17)套接固定在面阵相机(4)的中部,所述U形夹持板(7)的开口端面夹持并螺栓连接卡箍(17),安装时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高美羚赵涛周康
申请(专利权)人:四川瑞新轨道交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四川;5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