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杭州医学院专利>正文

基于CRBN配体诱导FGFR3-TACC3降解的化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技术

技术编号:34689278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8-27 16:23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基于CRBN配体诱导FGFR3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基于CRBN配体诱导FGFR3

TACC3降解的化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药物化合物合成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基于CRBN配体诱导FGFR3

TACC3降解的化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技术介绍

[0002]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受体(FGFRs),是一类单次跨膜酪氨酸激酶受体(RTK)。它的4个受体亚型(FGFR1

4)对应多达18个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FGFs)配体。FGF配体结合相对应受体后使其发生二聚化,进一步激活下游PI3K、MAPK和JNK等信号通路。FGFR信号调控异常与肿瘤的发生和发展、介导耐药性以及和肿瘤微环境中的免疫逃逸和血管生成密切相关。而FGFR信号通路的异常激活主要是由FGFR的基因改变引起,包括扩增、激活突变和基因融合。其中,FGFR基因融合已成为医药领域关注的焦点,主要原因在于其高发率和高致癌性。研究表明,除了正常生理作用外,FGF和FGFR亦可能作为致癌基因,不仅可驱动肿瘤细胞的增殖,还可介导肿瘤细胞对细胞毒性剂和靶向剂的耐药性。FGFR易通过基因扩增、点突变和染色体易位等形式异常激活。在鳞状非小细胞肺癌、乳腺癌及食道癌中观察到了FGFR1的扩增,在胃癌和乳腺癌中发现了FGFR2的扩增,在膀胱癌、子宫内膜癌和肺鳞状细胞癌中观察到FGFR的激活点突变,在多发性骨髓瘤中观察到易位、FGFR3的扩增和突变。因此,FGFR各亚型的异常可能与肿瘤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FGFR已成为一个极具吸引力的肿瘤治疗靶点,多个FGFR小分子抑制剂正处于临床研究阶段。
[0003]FGFR3

TACC3已成为治疗癌症以及克服酪氨酸激酶抑制剂耐药的重要靶标,亟需解析其潜在的促癌分子机制并发现其有效的抑制剂。研究表明,抑制FGFR往往需要将药物长期维持在较高的浓度,有可能造成严重的副作用,长期使用会导致耐药问题,降低FGFR抑制剂的抗肿瘤效果。并且多靶点FGFR小分子抑制剂由于缺乏选择性,可能存在较多的毒副作用。因此,亟待开发一种抗肿瘤效果优于FGFR抑制剂,并可以降低药物使用剂量,减轻毒副作用的新型FGFR3

TACC3选择性蛋白降解靶向联合体(PROTACs)。
[0004]Cereblon是由人类CRBN基因编码的蛋白,CRBN同源基因是高度保守的,这表明它在生理学中的重要性。Cereblon与损伤DNA结合蛋白1(DDBl)、Cullin

4A(CUL4A)以及Cullin

1调节器(ROCI)组成E3泛素连接酶复合体,该复合体能泛素化一系列蛋白,但具体机制尚不清楚。Cereblon泛素化靶蛋白导致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8(FGF8)和成纤维细胞生长因10(FGF10)增多,说明泛素化酶复合体对于胚胎肢体生长十分重要。研究表明,BGJ398是一种有效的选择性FGFR抑制剂,对FGFR1、FGFR2、FGFR3的选择性比FGFR4和VEGFR2高40倍以上。Ⅰ期临床试验中,BGJ398在有FGFR基因畸变的晚期实体瘤患者中显示了很强的抗肿瘤活性、良好的耐受性和安全性,其中最大耐受剂量为125mg
·
d
‑1。一项Ⅱ期临床试验评估BGJ398的毒性可以控制,并且对含FGFR2融合的化疗难以治疗的胆管癌具有明显的肿瘤抑制活性。另一项Ⅱ期临床试验评估BGJ398对有FGFR3突变的膀胱尿路上皮癌患者的疗效,受试者每4周给药3周,125mg
·
d
‑1,直至出现不可耐受的毒性反应或疾病进展,总缓解率为
25.4%,另外38.8%患者疾病稳定。
[0005]本专利技术将利用CRBN和化合物BGJ398,开发新型新型FGFR3

TACC3选择性蛋白降解靶向联合体(PROTACs)。

技术实现思路

[0006]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基于CRBN配体诱导FGFR3

TACC3降解的化合物及其药物组合物,该化合物不仅具有优异的FGFR3

TACC3蛋白降解作用和抗癌活性,还能减轻对人体的毒副作用,可用于制备抗肿瘤药物。
[0007]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如下:
[0008]一种基于CRBN配体诱导FGFR3

TACC3降解的化合物,包括式(I)所示的化合物或其药学上可接受的盐、水合物:
[0009][0010]其中,X为其中,X为n、m、h分别独立地为1

5的整数。
[0011]本专利技术通过使用连接链将FGFR小分子抑制剂和E3泛素连接酶复合体中Cereblon蛋白配体进行连接制得一种蛋白降解靶向联合体(PROTACs)双功能小分子,通过对FGFR3

TACC3进行泛素化标记,能够选择性诱导FGFR3

TACC3蛋白降解,具有较好的抗肿瘤活性。
[0012]优选的,n为1,m为3或4,h为2。优选的化合物具有较好的诱导FGFR3

TACC3降解作用和抗肿瘤活性。
[0013]最优选的,X为优选的化合物具有更好的诱导FGFR3

TACC3降解作用和抗肿瘤活性。
[0014]本专利技术所述的化合物还包括式(I)所示的化合物的立体异构体。本专利技术化合物的所有立体异构体,包括但不限于非对映异构体、对映异构体和阻转异构体以及他们的混合物(如外消旋物),均包括在本专利技术的范围内。
[0015]本专利技术所述的化合物还包括式(I)所示的化合物的互变异构体。属于“互变异构
体”或“互变异构形式”是指经由低能垒相互转化的不同能量的结构异构体。
[0016]本专利技术所述的化合物还包括式(I)所示的化合物的衍生物的前药,式(I)所示的化合物的衍生物自身可能具有较弱的活性甚至没有活性,但是在给药后,在生理条件下(例如通过代谢、溶剂分解或另外的方式)被转化成相应的生物活性形式。
[0017]本专利技术所述的化合物还包括式(I)所示的化合物的药学上可接受的盐包括与下列酸形成的加成盐:盐酸、氢嗅酸、硫酸、磷酸、甲磺酸、乙磺酸、对甲苯磺酸、苯磺酸、茶二磺酸、乙酸、丙酸、乳酸、三氟乙酸、马来酸、柠檬酸、富马酸、草酸、酒石酸或苯甲酸;以及盐酸、氢嗅酸、硫酸、柠檬酸、酒石酸、磷酸、乳酸、丙酮酸、乙酸、三氟乙酸、马来酸、苯磺酸或琉珀酸的酸成盐。
[0018]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了式(I)所示的化合物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0019](1)将式(VII)所示的化合物与式(Ⅱ)所示的化合物溶于有机溶剂,反应得到式(Ⅲ)所示的化合物;
[0020](2)将取代苯胺和固体三光气反应;在加入式(Ⅲ)所示的化合物进行反应,得到式(IV)所示的化合物;
[0021](3)将式(IV)所示的化合物脱除Boc保护,得到式(V)所示的化合物;
[0022](4)将式(

)所示的化合物、式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基于CRBN配体诱导FGFR3

TACC3降解的化合物,其特征在于,包括式(I)所示的化合物或其药学上可接受的盐、水合物:其中,X为其中,X为n、m、h分别独立地为1

5的整数。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CRBN配体诱导FGFR3

TACC3降解的化合物,其特征在于,n为1,m为3或4,h为2。3.一种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化合物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1)将式(VII)所示的化合物与式(Ⅱ)所示的化合物溶于有机溶剂,反应得到式(Ⅲ)所示的化合物;(2)将取代苯胺和固体三光气反应;在加入式(Ⅲ)所示的化合物进行反应,得到式(IV)所示的化合物;(3)将式(IV)所示的化合物脱除Boc保护,得到式(V)所示的化合物;(4)将式(

)所示的化合物、式(V)所示的化合物、缩合剂溶于有机溶剂进行反应,得到式(I)所示的化合物;
其中,X为其中,X为n、m、h分别独立地为1

5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凌峰马琳郑璐璐尹丽娜郑雷梁广
申请(专利权)人:杭州医学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