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剪式千斤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4678765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8-24 16:4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新型剪式千斤顶,包括底座、剪式升降部和支撑部,剪式升降部包括四个支撑件和调节螺杆,四个支撑件分别为第一支撑件、第二支撑件、第三支撑件和第四支撑件,第一支撑件、第二支撑件、第三支撑件和第四支撑件形成一个可活动的平行四边形结构,调节螺杆横向贯穿四边形结构,第一支撑件和第二支撑件的第一端与支撑件相铰接,第一支撑件和第二支撑件上均设置有沿长度方向延伸的第一侧壁加强结构,第一侧壁加强结构包括第一延伸部和第二延伸部,第二延伸部相对于第一延伸部而言,向下倾斜,使第一延伸部和第二延伸部之间具有夹角。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的新型剪式千斤顶结构强度较好。度较好。度较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新型剪式千斤顶


[0001]本技术涉及千斤顶
,特别涉及一种新型剪式千斤顶。

技术介绍

[0002]千斤顶是在维修车辆时的常用工具,常用的千斤顶一般采用机械方式或液压方式驱动千斤顶升降,从而举升起车辆。但是,液压方式驱动的千斤顶的结构比较复杂,千斤顶的制造成本较高;而现有的机械方式的千斤顶以剪式千斤顶为主,现有的剪式千斤顶包括呈平行四边形设置地四个支撑杆,调节螺杆同时贯穿四个支撑杆的相对的两个铰接点,两个铰接点的螺纹方向相反,使用者转动调节螺杆从而带动其升高或者降低,剪式千斤顶成本低、结构简单。
[0003]现有的剪式千斤顶存在结构强度较差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4]基于此,有必要提供一种结构强度较好的新型剪式千斤顶。
[0005]本技术提供一种新型剪式千斤顶,包括底座、剪式升降部和支撑部,所述剪式升降部包括四个支撑件和调节螺杆,所述四个支撑件分别为第一支撑件、第二支撑件、第三支撑件和第四支撑件,所述第一支撑件、第二支撑件、第三支撑件和第四支撑件形成一个可活动的平行四边形结构,所述调节螺杆横向贯穿所述四边形结构,所述第一支撑件和第二支撑件的第一端与所述支撑件相铰接,所述第一支撑件和第二支撑件的第二端分别与所述第三支撑件和第四支撑件铰接,所述第一支撑件和第二支撑件上均设置有沿长度方向延伸的第一侧壁加强结构,所述第一侧壁加强结构包括第一延伸部和第二延伸部,所述第二延伸部相对于所述第一延伸部而言,向下倾斜,使所述第一延伸部和第二延伸部之间具有夹角。
[0006]优选地,所述第三支撑件和第四支撑件包括第一加强壁和第二加强壁,所述第一加强壁和第二加强壁上均设置有加强结构,所述加强结构设置于靠近所述支撑部一侧。
[0007]优选地,所述第一加强壁和第二加强壁之间具有间隙且底部通过底板连接,所述底板上开设有通孔。
[0008]优选地,所述第一加强壁和第二加强壁上分别设置的加强结构均朝同一方向突出。
[0009]优选地,所述第一支撑件和第二支撑件均包括第一侧壁和第二侧壁,所述第一侧壁和第二侧壁上均设置有第一侧壁加强结构。
[0010]优选地,所述第一侧壁和第二侧壁间隔设置,并且顶部通过顶壁连接,所述顶壁上设置有孔洞。
[0011]优选地,所述支撑部包括顶部支撑结构和沿所述顶部支撑结构两侧分别向下延伸的第一连接部和第二连接部,所述顶部支撑结构设置有凹陷部、第一凸起部和第二凸起部,所述第一凸起部和第二凸起部分别位于所述顶部支撑结构的两端,所述凹陷部位于所述第
一凸起部和第二凸起部之间,第一凸起部和第二凸起部分别设置有第一支撑面和第二支撑面,所述凹陷部设置有第三支撑面,所述第一支撑面和第二支撑面高度齐平,且所述第三支撑面低于所述第一支撑面和第二支撑面。
[0012]优选地,所述第一支撑面周侧部分环绕有第一加强过渡结构,所述第二支撑面周侧部分环绕有第二加强过渡结构,所述第一加强过渡结构和第二加强过渡结构均与所述第三支撑面连接。
[0013]优选地,述第一连接部上设置有向下延伸的第一加强结构和第二加强结构,所述第二连接部上设置有向下延伸的第三加强结构和第四加强结构,所述第一加强结构和第三加强结构的上端分别与所述第一支撑面两侧的第一加强过渡结构连接,所述第二加强结构和四加强结构的上端分别与所述第二支撑面两侧的第二加强过渡结构连接;和/或,所述第一支撑面和第三支撑面通过所述第一加强过渡结构连接,所述第二支撑面和第三支撑面通过所述第二加强过渡结构连接。
[0014]优选地,所述第三支撑面两侧分别通过第一侧过渡结构和第二侧过渡结构实现与所述第一连接部和第二连接部的连接;所述第一连接部和第二连接部之间具有安装槽,所述安装槽在所述支撑部底部具有开口,且贯穿所述支撑部两端。
[0015]本技术提供的新型剪式千斤顶结构强度较好。
附图说明
[0016]通过附图中所示的本技术优选实施例更具体说明,本技术上述及其它目的、特征和优势将变得更加清晰。在全部附图中相同的附图标记指示相同的部分,且并未刻意按实际尺寸等比例缩放绘制附图,重点在于示出本的主旨。
[0017]图1为本技术提供的剪式千斤顶结构示意图;
[0018]图2为本技术提供的第三支撑件结构示意图;
[0019]图3为本技术提供的支撑部第一角度下结构示意图;
[0020]图4为本技术提供的支撑部第二角度下结构示意图。
[0021]附图中:顶部支撑结构21、第一支撑面211、第二支撑面212、第三支撑面 213、第一连接部22、第一加强结构221、第二加强结构222、第二连接部23、第三加强结构231、第四加强结构232、第一加强过渡结构24、第二加强过渡结构25、第一侧过渡结构26、第二侧过渡结构27、底座3、剪式升降部1、调节螺杆4、第一支撑件11、第二支撑件12、第三支撑件13、第一加强壁131、第二加强壁132、底板133、通孔134、第四支撑件14、孔洞15、顶壁151、第一侧壁加强结构16、第一延伸部161、第二延伸部162、第二侧壁加强结构17、第一铰接杆51、第二铰接杆52。
具体实施方式
[0022]为了便于理解本技术,下面将参照相关附图对本技术进行更全面的描述。
[0023]需要说明的是,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并与之结合为一体,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安装”、“第一端”、“第二端”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
[0024]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技术所属的
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技术。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及/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
[0025]如图1

4所示,本技术提供一种新型剪式千斤顶,包括底座3、剪式升降部1和上述任一实施例提到的支撑件,剪式升降部1包括四个支撑件和调节螺杆4,四个支撑件分别为第一支撑件11、第二支撑件12、第三支撑件13和第四支撑件14,第一支撑件11和第二支撑件12的第一端与支撑件相铰接,第三支撑件13和第四支撑件14的第一端与底座3相铰接,第一支撑件11的第二端和第三支撑件13的第二端通过第一铰接杆51相铰接,第二支撑件12的第二端和第四支撑件14的第二端通过第二铰接杆52相铰接,调节螺杆4贯穿第一铰接杆51和第二铰接杆52,且第一铰接杆51或者第二铰接杆52与调节螺杆4螺纹连接。第一支撑件11、第二支撑件12、第三支撑件13和第四支撑件14形成一个可活动的平行四边形结构,调节螺杆4横向贯穿四边形结构,第一支撑件 11和第二支撑件12的第一端与支撑件相铰接,第一支撑件11和第二支撑件12 的第二端分别与第三支撑件13和第四支撑件14铰接。
[0026]第一支撑件11和第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新型剪式千斤顶,其特征在于,包括底座、剪式升降部和支撑部,所述剪式升降部包括四个支撑件和调节螺杆,所述四个支撑件分别为第一支撑件、第二支撑件、第三支撑件和第四支撑件,所述第一支撑件、第二支撑件、第三支撑件和第四支撑件形成一个可活动的平行四边形结构,所述调节螺杆横向贯穿所述四边形结构,所述第一支撑件和第二支撑件的第一端与所述支撑件相铰接,所述第一支撑件和第二支撑件的第二端分别与所述第三支撑件和第四支撑件铰接,所述第一支撑件和第二支撑件上均设置有沿长度方向延伸的第一侧壁加强结构,所述第一侧壁加强结构包括第一延伸部和第二延伸部,所述第二延伸部相对于所述第一延伸部而言,向下倾斜,使所述第一延伸部和第二延伸部之间具有夹角。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剪式千斤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支撑件和第四支撑件包括第一加强壁和第二加强壁,所述第一加强壁和第二加强壁上均设置有加强结构,所述加强结构设置于靠近所述支撑部一侧。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新型剪式千斤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加强壁和第二加强壁之间具有间隙且底部通过底板连接,所述底板上开设有通孔。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新型剪式千斤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加强壁和第二加强壁上分别设置的加强结构均朝同一方向突出。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剪式千斤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撑件和第二支撑件均包括第一侧壁和第二侧壁,所述第一侧壁和第二侧壁上均设置有第一侧壁加强结构。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新型剪式千斤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侧壁和第二侧壁间隔设置,并且顶部通过顶壁连接,所述顶壁上设置有孔洞。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郭晓欣
申请(专利权)人:广州海缝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