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乳菇菌丝液体培养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4601049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8-20 09:0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属于生物菌丝培养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用于乳菇菌丝液体培养装置,包括皿体,皿体内安装有升降架,皿体的两内侧开设有齿条,升降架包括培养板和提杆,提杆和培养板铰接,培养板上设有若干培养孔和一个放料孔,提杆上方设有提手,提杆与皿体接触部位设有齿形凸起,与皿体上的齿条大小一致相互配合,提杆与培养板之间设有弹簧,皿体上方设有皿体盖,皿体盖中央开有若干个气孔,用于满足乳菇菌丝在生长过程中氧气的需求,防止菌丝体整体浸没于下面的培养液,同时避免了培养过程中培养液浪费问题。养液浪费问题。养液浪费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用于乳菇菌丝液体培养装置


[0001]本技术属于生物菌丝培养
,具体涉及一种用于乳菇菌丝液体培养装置。

技术介绍

[0002]乳菇是一种常见的野生食用菌,常见的乳菇食用菌包括松乳菇、红汁乳菇、橙黄乳菇和奶浆菌等,这些乳菇广泛分布于中国各地。由于乳菇外生菌根的特性,乳菇还没有规模化纯人工栽培的方法。当前乳菇的生产主要以人工合成乳菇菌根苗,并仿生栽培为主。据报道,当前乳菇菌根苗的合成所需菌种主要以孢子悬浮液、固体培养基中的菌丝体和液体培养基中的菌丝体为主。目前采用孢子悬浮液合成菌根苗的案例较少,且侵染成功率较低,绝大多数都采用固体菌丝和液体菌丝合成菌根苗,尽管两者侵染成功率高,但受制于乳菇自身共生的特性,其菌丝无论在固体还是液体培养基中生长都非常缓慢。此外部分菌丝体由于某种未知的原因,迭代也会失败。
[0003]研究发现悬浮培养出来的乳菇菌丝迭代成功率高,菌根侵染成功率也相对较高,因此本技术提出了一种针对乳菇菌丝液体培养的专用培养皿装置,该装置上的升降机构可以自由调节培养板高度,以适应不同乳菇菌种对液体培养基接触深度的需求,并保证乳菇菌丝与液体培养液面的接触以维持营养供应。专用培养皿装置还配有通气孔、放料孔和培养孔,以满足乳菇菌丝培养过程中的通氧、加料和营养供应的需求。

技术实现思路

[0004]基于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到的问题,本技术提供了一种用于乳菇菌丝液体培养装置,以避免乳菇菌丝培养过程中完全浸没到液体培养基中而影响菌种质量。
[0005]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0006]一种用于乳菇菌丝液体培养装置,包括皿体,所述皿体内安装有升降架,皿体的两内侧开设有齿条,所述升降架包括培养板和提杆,培养板和提杆铰接,所述培养板上设有若干培养孔和一个放料孔,所述提杆与皿体接触部位设有齿形凸起,与皿体上的齿条大小一致相互配合,提杆与培养板之间设有弹簧,皿体上方设有皿体盖。
[0007]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本技术还做了如下改进:
[0008]进一步,所述皿体的两侧均设有第一凹槽,培养板两侧均设有两个圆柱凸起,两个圆柱凸起与皿体两侧的第一凹槽相对应。在培养板升降的过程中,避免培养板倾斜。
[0009]进一步,所述提杆上方设有提手,可以方便在升降时更好的握住提杆,避免在没有握紧提杆的情况下导致提杆脱离双手。
[0010]进一步,所述放料孔上方设有第二围栏,避免放料孔周围的菌丝体沿着放料孔进入到培养液中。
[0011]进一步,所述培养板四周设有第一围栏,为了防止因为培养板没有阻拦使得菌丝体伸入培养板与皿体缝隙而难以取出菌丝体,也影响后续培养皿清理再利用。
[0012]进一步,所述皿体盖中央开有若干气孔,气孔上方设有防尘片,乳菇菌丝培养需要在密封的容器中进行,不宜暴露在外面,防尘片起到了隔绝空气中灰尘和细菌的作用,同时允许氧气的进入。
[0013]本技术的有益效果:
[0014]在提杆的作用下可以使培养板在皿体内上下运行,通过提杆上的齿形凸起与皿体上的齿条进行配合作用,使培养板可以固定在指定高度,在培养阶段通过降低培养板使得菌块依旧可以接触到培养液,防止了继续加入培养液使得培养液未能完全使用而产生的浪费,调节培养板高度同时也可以避免乳菇菌丝培养过程中完全浸没到液体培养基中。
附图说明
[0015]本技术可以通过附图给出的非限定性实施例进一步说明;
[0016]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中一种用于乳菇菌丝液体培养装置的纵截结构示意图;
[0017]图2为图1中A处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0018]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中一种用于乳菇菌丝液体培养装置的横截结构示意图;
[0019]图4为本技术实施例中一种用于乳菇菌丝液体培养装置的纵截轴侧结构示意图;
[0020]主要元件符号说明如下:
[0021]皿体1、齿条11、第一凹槽12、培养板2、培养孔21、放料孔22、第二围栏221、弹簧 23、圆柱凸起24、第一围栏25、提杆3、提手31、齿形凸起32、皿体盖4、防尘片41、气孔42。
具体实施方式
[0022]为了使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更好地理解本技术,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技术方案进一步说明。
[0023]如图1~4所示,一种用于乳菇菌丝液体培养装置,包括皿体1,皿体1内安装有升降架,皿体1的两内侧开设有齿条11,升降架包括培养板2和提杆3,培养板2和提杆3铰接,培养板2上设有若干培养孔21和一个放料孔22,提杆3与皿体1接触部位设有齿形凸起32,与皿体1上的齿条11大小一致相互配合,提杆3与培养板2之间设有弹簧23,皿体1上方设有皿体盖4。
[0024]优选地,在培养板2升降的过程中,为了避免培养板2倾斜。因此在皿体1的两侧均设有第一凹槽12,培养板2两侧均设有两个圆柱凸起24,两个圆柱凸起24与皿体1两侧的第一凹槽12相对应,可以很好的将培养板2保持在同一平面内进行上下运动,避免培养板2 倾斜。
[0025]优选地,提杆3上方设有提手31,提手31为圆环状,可以方便在升降时更好的握住提杆3,避免在没有握紧提杆3的情况下导致提杆3脱离双手。
[0026]优选地,放料孔22上方设有第二围栏221,避免放料孔22周围的菌丝体沿着放料孔22 进入到培养液中,通过第二围栏221对菌丝体起到了一定的保护作用。
[0027]优选地,培养板2四周设有第一围栏25,培养板2并未与皿体1完全贴合,为了防止因培养板2没有阻拦使得菌丝体伸入培养板2与皿体1缝隙而难以取出菌丝体,也影响后续培养皿清理再利用。
[0028]优选地,所述皿体盖4中央开有若干气孔42,气孔42上方设有防尘片41,乳菇菌丝培养需要在密封的容器中进行,不宜暴露在外面,防尘片41起到了隔绝空气中灰尘和细菌的作用,同时允许氧气的进入。
[0029]在使用时,首先向放料孔22中倒入预先配置的培养液,调整好培养板2的高度,灭菌后无菌条件下将菌块放入培养板2上培养。在整个培养期内,通过提杆3带动培养板2进行上下运动,为了能够使提杆3上的齿形凸起32更好的固定在齿条11上,通过弹簧23的张力使提杆3受力后压在齿条11上,弹簧23镶嵌在培养板2上的凹槽内,防止弹簧23脱离培养板2和提杆3之间,在升降培养板2时,先用双手握住提手31部位向培养板2中间用力,使得齿形凸起32离开齿条11,方可上下移动,当运动到指定高度后,双手回到原来位置,在弹簧23的张力作用下会使齿形凸起32紧贴于齿条11内,可以保证在菌丝的培养阶段培养板不会脱落进入液体培养基中。
[0030]以上对本技术提供的一种用于乳菇菌丝液体培养装置进行了详细介绍。具体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技术的方法及其核心思想。应当指出,对于本
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技术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对本技术进行若干改进和修饰,这些改进和修饰也落入本技术权利要求的保护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乳菇菌丝液体培养装置,包括皿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皿体(1)内安装有升降架,皿体(1)的两内侧开设有齿条(11),所述升降架包括培养板(2)和提杆(3),培养板(2)和提杆(3)铰接,所述培养板(2)上设有若干培养孔(21)和一个放料孔(22),所述提杆(3)与皿体(1)接触部位设有齿形凸起(32),与皿体(1)上的齿条(11)大小一致相互配合,提杆(3)与培养板(2)之间设有弹簧(23),皿体(1)上方设有皿体盖(4)。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乳菇菌丝液体培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皿体(1)内的两侧均设有第一凹槽(12),所述培养板(2)两...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耿阳阳张时馨刘亚娜胡伯凯王纪辉何佳丽谭化美
申请(专利权)人:贵州省核桃研究所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