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多功能下放机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4547713 阅读:37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8-17 12:30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牵引机构,特别涉及一种多功能下放机构。包括摆动架、摆动驱动机构、定滑轮、液压绞车、吊钩组件及钢丝绳,其中摆动驱动机构和液压绞车设置于底盘上;摆动架的底部与底盘铰接,顶部设有定滑轮;钢丝绳的一端缠绕于液压绞车上,另一端经过定滑轮与吊钩组件连接;摆动驱动机构的输出端与摆动架连接,用于驱动摆动架摆动。本发明专利技术在有限的空间内,将牵引、轮胎、工具箱下车集合到一个机构内,其中牵引功能不但可以牵引其它受困车辆,在自身车辆出现侧倾等事故时,也可以实现自救,操作简单,节约人力资源与时间成本。节约人力资源与时间成本。节约人力资源与时间成本。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多功能下放机构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牵引机构,特别涉及一种多功能下放机构。

技术介绍

[0002]对于重载组合体平台满载重量达百吨,牵引多采用车辆底盘上的绞盘,其存在的问题是牵引能力低,功能单一,对于重载百吨级车辆的牵引能力有限,同时对牵引工况有要求,重型牵引结构占比整车空间较大。
[0003]基于以上情况,急需一种可以解决现有的重载车辆牵引能力低、功能单一问题的多功能牵引机构,以便提高工作效率和空间的利用。

技术实现思路

[0004]针对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多功能下放机构,以解决现有重载车辆牵引能力低、功能单一的问题。
[0005]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0006]一种多功能下放机构,包括摆动架、摆动驱动机构、定滑轮、液压绞车、吊钩组件及钢丝绳,其中摆动驱动机构和液压绞车设置于底盘上;所述摆动架的底部与底盘铰接,顶部设有定滑轮;所述钢丝绳的一端缠绕于所述液压绞车上,另一端经过所述定滑轮与所述吊钩组件连接;所述摆动驱动机构的输出端与所述摆动架连接,用于驱动所述摆动架摆动。
[0007]所述吊钩组件包括吊钩和设置于所述吊钩上的动滑轮;所述钢丝绳的另一端经过动滑轮后与所述摆动架的顶部连接。
[0008]所述摆动架的顶部设有位于所述定滑轮一侧的挡绳轮,所述钢丝绳的另一端与所述挡绳轮连接。
[0009]所述摆动驱动机构包括摆动液压缸、小连杆及大连杆,其中大连杆的一端与所述底盘铰接,另一端与所述小连杆的一端铰接,所述小连杆的另一端与所述摆动架铰接;所述摆动液压缸铰接在所述底盘上,且输出端与所述大连杆的另一端铰接。
[0010]所述摆动架的两侧分别设有辅助吊点和轮胎下放机构,其中辅助吊点设置于所述摆动架的顶部;所述轮胎下放机构设置于所述摆动架的中间位置,用于承载轮胎。
[0011]所述轮胎下放机构包括固定座、轮胎支撑架、气缸及导向杆,其中固定座与所述摆动架连接,所述气缸设置于所述固定座上,且输出端与轮胎支撑架连接;所述轮胎支撑架通过导向杆与所述固定座滑动连接。
[0012]所述轮胎支撑架为L型结构,其底部与所述气缸的输出端连接,侧面用于安装所述轮胎。
[0013]所述轮胎支撑架通过快拔销与所述固定座定位连接。
[0014]所述底盘上设有支撑座,所述摆动架的底部与所述支撑座转动连接。
[0015]本专利技术的优点及有益效果是:本专利技术提供针对现有重载车辆的牵引能力低、功能单一及重型牵引结构占比整车空间较大的实际问题,提供了一种多功能下放机构。
[0016]本专利技术的结构件采用臂架结构钢,刚性强,结构紧凑,质量轻,可靠性高,牵引力大。
[0017]本专利技术在有限的空间内,将牵引、轮胎、工具箱下车集合到一个机构内,其中牵引功能不但可以牵引其它受困车辆,在自身车辆出现侧倾等事故时,也可以实现自救,操作简单,节约人力资源与时间成本。
[0018]本专利技术适用于对空间、牵引能力有限的重型转载类车辆。
附图说明
[0019]图1为本专利技术一种多功能下放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0020]图2为图1的左视图;
[0021]图3为本专利技术中轮胎下放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0022]图4为图3的俯视图;
[0023]图5为本专利技术一种多功能下放机构的展开状态示意图;
[0024]图6为图5的左视图;
[0025]图7为本专利技术的互救功能示意图;
[0026]图8为图7的俯视图;
[0027]图9为本专利技术中被救车辆的受力图;
[0028]图10为本专利技术的互救工况下拖拽力和坡度的曲线图;
[0029]图11为本专利技术的互救工况下偏载力和坡度的曲线图;
[0030]图12为本专利技术的互救工况下偏载角度和偏载力的曲线图;
[0031]图13为本专利技术的自救功能示意图;
[0032]图14为图13的俯视图;
[0033]图15为本专利技术的自救工况下拖拽力和坡度的曲线图;
[0034]图16为本专利技术的自救工况下偏载力和坡度的曲线图;
[0035]图17为本专利技术的自救工况下偏载角度和偏载力的曲线图。
[0036]图中:1、挡绳轮;2、摆动架;3、定滑轮;4、摆动液压缸;5、液压绞车;6、支撑座;7、小连杆;8、大连杆;9、辅助吊点;10、吊钩;11、轮胎下放机构;111、固定座;112、轮胎支撑架;113、气缸;114、导向杆;115、快拔销;12、钢丝绳;13、轮胎;14、底盘;15、动滑轮;F、定滑轮的轴向载荷承载力;T、拖拽力;F

、偏载力;θ、偏载角度;α、坡度。
具体实施方式
[0037]为了使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进行详细描述。
[0038]如图1

2所示,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多功能下放机构,包括摆动架2、摆动驱动机构、定滑轮3、液压绞车5、吊钩组件及钢丝绳12,其中摆动驱动机构和液压绞车5设置于底盘14上;摆动架2的底部与底盘14铰接,顶部设有定滑轮3;钢丝绳12的一端缠绕于液压绞车5上,另一端经过定滑轮3与吊钩组件连接;摆动驱动机构的输出端与摆动架2连接,用于驱动摆动架2摆动。
[0039]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中,摆动驱动机构包括摆动液压缸4、小连杆7及大连杆8,其中大
连杆8的一端与底盘14铰接,另一端与小连杆7的一端铰接,小连杆7的另一端与摆动架2铰接;摆动液压缸4铰接在底盘14上,且输出端与大连杆8的另一端铰接。摆动液压缸4驱动大连杆8摆动,大连杆8通过小连杆7带动摆动架2摆动。
[0040]如图2所示,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中,吊钩组件包括吊钩10和设置于吊钩10上的动滑轮15;钢丝绳12的另一端经过动滑轮15后与摆动架2的顶部连接。
[0041]如图1所示,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中,摆动架2的顶部设有位于定滑轮3一侧的挡绳轮1,挡绳轮1用于固定钢丝绳12的末端。具体地,摆动架2的顶部同轴安装有挡绳轮1及多个定滑轮3,吊钩10的末端同轴安装有多个动滑轮15,钢丝绳12依次经过第一定滑轮、第一动滑轮后,在经过第二定滑轮、第二动滑轮,以此类推,直至到最后的动滑轮,钢丝绳12从最后的动滑轮引出与挡绳轮1连接固定。
[0042]如图2所示,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在摆动架2的两侧分别设有辅助吊点9和轮胎下放机构11,其中辅助吊点9设置于摆动架2的一侧顶部;轮胎下放机构11设置于摆动架2另一侧的中间位置,用于承载轮胎13。
[0043]如图3

4所示,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中,轮胎下放机构11包括固定座111、轮胎支撑架112、气缸113及导向杆114,其中固定座111与摆动架2连接,气缸113设置于固定座111上,且输出端与轮胎支撑架112连接;轮胎支撑架112通过导向杆114与固定座111滑动连接。
[0044]具体地,本实施例中,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多功能下放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摆动架(2)、摆动驱动机构、定滑轮(3)、液压绞车(5)、吊钩组件及钢丝绳(12),其中摆动驱动机构和液压绞车(5)设置于底盘(14)上;所述摆动架(2)的底部与底盘(14)铰接,顶部设有定滑轮(3);所述钢丝绳(12)的一端缠绕于所述液压绞车(5)上,另一端经过所述定滑轮(3)与所述吊钩组件连接;所述摆动驱动机构的输出端与所述摆动架(2)连接,用于驱动所述摆动架(2)摆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功能下放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吊钩组件包括吊钩(10)和设置于所述吊钩(10)上的动滑轮(15);所述钢丝绳(12)的另一端经过动滑轮(15)后与所述摆动架(2)的顶部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多功能下放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摆动架(2)的顶部设有位于所述定滑轮(3)一侧的挡绳轮(1),所述钢丝绳(12)的另一端与所述挡绳轮(1)连接。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功能下放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摆动驱动机构包括摆动液压缸(4)、小连杆(7)及大连杆(8),其中大连杆(8)的一端与所述底盘(14)铰接,另一端与所述小连杆(7)的一端铰接,所述小连杆(7)的另一端与所述摆动架(2)铰接;所述摆动液压缸(4)铰接在所述底盘(14)上,且输出端与所述大连杆...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植杨张吉瑞徐传胜王赫乔曙光马周路姜楠刘成林
申请(专利权)人:沈阳新松机器人自动化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