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发动机解耦带轮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4484918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8-10 09:0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发动机解耦带轮,包括:带轮,其沿周向的一侧设有第一开口部;弹簧盖,其沿周向的一侧设有第二开口部,第二开口部自第一开口部嵌设在带轮内以使弹簧盖与带轮刚性连接,弹簧盖内壁设有耐磨层,弹簧盖与带轮之间形成有环形空腔;弹簧组件,其设置在环形空腔内且与弹簧盖内壁相接触;致动器,其沿带轮的中心线方向设置在其内且能相对带轮及弹簧盖转动。通过在弹簧盖的内壁上增加一层耐磨层,使得弹簧盖与弹簧直接接触产生滑动摩擦后不会出现异常磨损,两者之间无需设置轴承或滑套,减小了解耦带轮的零件个数,简化了装配工序,降低生产成本;且减少一个零件使得总成装配累计的公差减小,有利于弹簧的平稳运转。转。转。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发动机解耦带轮


[0001]本技术涉及了发动机
,具体的是一种发动机解耦带轮。

技术介绍

[0002]内燃机中的驱动轴由于在气缸中的燃烧压力的周期性变化而造成转速波动,此转速波动通过驱动轴驱动内燃机驱动带传递到附件系统,驱动带因此受到周期性的张力变化。为了“过滤”从驱动轴传递到驱动带的转速波动,发动机可使用解耦带轮通作为驱动带轮。解耦带轮通过弹性件(如弹簧等)吸收此转速波动,保持驱动带轮和驱动带系统的运转平稳性,实现解耦功能。弹性件位于解耦带轮壳体内部,弹性件压缩或舒张过程中,将与壳体产生相对位移,因此弹性件与解耦带轮会发生异常磨损,使得解耦带轮系统阻尼发生变化,甚至使得弹性件卡滞,从而引起失效。
[0003]现有技术解决弹性件与解耦带轮壳体的异常磨损是通过在弹性件与壳体间增加了一个耐磨轴承,使得此轴承与弹性件相对位移,此轴承经过相应热处理或表面处理后耐磨性增加,防止解耦带轮发生失效。而解耦带轮使用耐磨轴承,使得其总装增加一个零件,装配工序增加,导致成本上升。且增加一个零件后总成装配累计公差增大,不利于弹性件平稳运转。

技术实现思路

[0004]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的缺陷,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发动机解耦带轮,其用于解决增加耐磨轴承成本高、装配公差大的问题。
[0005]本申请实施例公开了一种发动机解耦带轮,去掉了耐磨轴承,通过在弹簧盖的内壁上增加一层耐磨层,使得弹簧盖与弹簧直接接触产生滑动摩擦后不会出现异常磨损,两者之间无需设置轴承或滑套,减小了解耦带轮的零件个数,简化了装配工序,降低生产成本;且减少一个零件使得总成装配累计的公差减小,有利于弹簧的平稳运转。
[0006]其中,一种发动机解耦带轮,带轮,所述带轮沿周向的一侧设有第一开口部;
[0007]弹簧盖,所述弹簧盖沿周向的一侧设有第二开口部,所述第二开口部自所述第一开口部嵌设在所述带轮内以使所述弹簧盖与所述带轮刚性连接,所述弹簧盖内壁设有耐磨层,所述弹簧盖与所述带轮之间形成有环形空腔;
[0008]弹簧组件,所述弹簧组件设置在所述环形空腔内且与所述弹簧盖内壁相接触;
[0009]致动器,所述致动器沿所述带轮的中心线方向设置在其内且能相对所述带轮及所述弹簧盖转动。
[0010]进一步的,所述带轮与所述第一开口部相对的内壁上分别相对设有第一限位部和所述第二限位部。
[0011]进一步的,所述第一限位部沿周向的两侧分别设有第一限位面和所述第二限位面,所述第二限位部沿周向的两侧分别设有第三限位面和第四限位面。
[0012]进一步的,所述弹簧盖与所述第二开口部相对的内壁上分别相对设有第三限位部
和所述第四限位部。
[0013]进一步的,所述第三限位部沿周向的两侧分别设有第五限位面和所述第六限位面,所述第四限位部沿周向的两侧分别设有第七限位面和第八限位面。
[0014]进一步的,所述弹簧组件包括第一弹簧、第二弹簧,所述第一弹簧和所述第二弹簧均为弧形弹簧,所述第一弹簧和所述第二弹簧的两端分别套设有弹性导套。
[0015]进一步的,所述弹簧盖通过整体热处理或表面处理以在其内壁形成耐磨层。
[0016]进一步的,所述弹簧盖通过在内壁喷涂合金或其他耐磨涂层以形成耐磨层。
[0017]进一步的,所述致动器与所述带轮之间设有轴承,所述轴承为滑动轴承或滚动轴承。
[0018]进一步的,还包括设置在所述弹簧盖与所述致动器之间的油封,以对所述第一弹簧和所述第二弹簧内填充的润滑油脂起到密封作用。
[0019]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如下:
[0020]1、本方案中的解耦带轮,去掉了耐磨轴承,通过在弹簧盖的内壁上增加一层耐磨层,使得弹簧盖与弹簧直接接触产生滑动摩擦后不会出现异常磨损,提高使用寿命,两者之间无需设置轴承或滑套,减小了解耦带轮的零件个数,简化了装配工序,降低生产成本;且减少一个零件使得总成装配累计的公差减小,有利于弹簧的平稳运转。
[0021]2、通过对所述弹簧盖的内壁进行热处理与表面处理或表面喷涂,可以使得所述弹簧盖具有一定的抗腐蚀,进而提高所述弹簧盖的使用寿命。
[0022]为让本技术的上述和其他目的、特征和优点能更明显易懂,下文特举较佳实施例,并配合所附图式,作详细说明如下。
附图说明
[0023]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24]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中发动机解耦带轮的剖面图;
[0025]图2是本技术实施例中带轮的第一视角图;
[0026]图3是本技术实施例中带轮的第二视角图;
[0027]图4是本技术实施例中弹簧盖的第一视角图;
[0028]图5是本技术实施例中弹簧盖的第二视角图;
[0029]图6是本技术实施例中发动机解耦带轮的结构示意图。
[0030]以上附图的附图标记:10、带轮;11、第一开口部;12、第一限位部;120、第一限位面;121、第二限位面;13、第二限位部;130、第三限位面;131、第四限位面;20、弹簧盖;21、第二开口部;22、第三限位部;220、第五限位面;221、第六限位面;23、第四限位部;230、第七限位面;231、第八限位面;30、第一弹簧;31、第二弹簧;40、弹簧导套;50、致动器;60、轴承;70、油封。
具体实施方式
[0031]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32]需要说明的是,术语“第一”、“第二”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等的特征可以明示或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
[0033]本申请所述的发动机解耦带轮,去掉了耐磨轴承,通过在弹簧盖的内壁上增加一层耐磨层,使得弹簧盖与弹簧直接接触产生滑动摩擦后不会出现异常磨损,两者之间无需设置轴承或滑套,减小了解耦带轮的零件个数,简化了装配工序,降低生产成本;且减少一个零件使得总成装配累计的公差减小,有利于弹簧的平稳运转。
[0034]下面结合附图1~6及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详细说明。
[0035]本实施例所述发动机解耦带轮10,包括:
[0036]带轮10,所述带轮10沿周向的一侧设有第一开口部11;
[0037]弹簧盖20,所述弹簧盖20沿周向的一侧设有第二开口部21,所述第二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发动机解耦带轮,其特征在于,包括:带轮,所述带轮沿周向的一侧设有第一开口部;弹簧盖,所述弹簧盖沿周向的一侧设有第二开口部,所述第二开口部自所述第一开口部嵌设在所述带轮内以使所述弹簧盖与所述带轮刚性连接,所述弹簧盖内壁设有耐磨层,所述弹簧盖与所述带轮之间形成有环形空腔;弹簧组件,所述弹簧组件设置在所述环形空腔内且与所述弹簧盖内壁相接触;致动器,所述致动器沿所述带轮的中心线方向设置在其内且能相对所述带轮及所述弹簧盖转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动机解耦带轮,其特征在于,所述带轮与所述第一开口部相对的内壁上分别相对设有第一限位部和第二限位部。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发动机解耦带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限位部沿周向的两侧分别设有第一限位面和第二限位面,所述第二限位部沿周向的两侧分别设有第三限位面和第四限位面。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动机解耦带轮,其特征在于,所述弹簧盖与所述第二开口部相对的内壁上分别相对设有第三限位部和第四限位...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君宇王磊朱炎铭刘世文
申请(专利权)人:岱高苏州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