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自减振曲轴总成及发动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7096134 阅读:23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3-29 20:1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自减振曲轴总成及发动机,自减振曲轴总成包括的曲轴中,其前端轴与后端轴间交错连接有多个主轴颈和连杆轴颈,每个连杆轴颈包括第一台肩、第二台肩和曲轴连杆,第一台肩和第二台肩相对称地连接于曲轴连杆两侧,其自由端均可延伸一平衡块;其中,与前端轴相邻的第一台肩以及其自由端设有的平衡块均沿主轴颈径向向外凸出共同形成一凸起环,惯量环套设于凸起环上,橡胶圈设于惯量环和凸起环之间。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自减振曲轴总成设于发动机缸体内,自带减振功能,可取消减振皮带轮组件,节约成本,无需考虑皮带轮组件松脱问题,保证发动机运行可靠,同时有效缩短曲轴轴向长度,简化发动机结构。简化发动机结构。简化发动机结构。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自减振曲轴总成及发动机


[0001]本技术涉及了发动机
,尤其涉及一种自减振曲轴总成及发动机。

技术介绍

[0002]曲轴1是发动机中最重要的部件,装上连杆后,可承接连杆传来的力,并将其转变为转矩输出并驱动发动机上的其他附件工作。但曲轴1在发动机运行过程中存在扭转振动,如扭振的振幅过大会引起曲轴1的断裂,传统的减振方式如附图1所示,是用紧固螺栓5将橡胶圈、轮毂6、带轮7组成的减振皮带轮组件固定在曲轴1的前端轴11上减小其扭转振动,减振皮带轮组件除了对曲轴1起到减振作用的同时,还具有通过皮带传递动力为发动机附件系统提供动力的作用;但随着发动机附件系统逐步电动化,减振皮带轮组件不再承担动力传递工作,仅继续负责曲轴1减振工作,但减振皮带轮组件仍设置在曲轴1的前端轴11上,继续占用曲轴1轴系的轴向长度,占用发动机系统空间,同时,由于采用了紧固螺栓5连接,减振皮带轮组件在长时间运行后也有松脱的风险,从而无法保证减振作用的发挥,使发动机运行可靠性降低。

技术实现思路

[0003]为克服现有发动机技术中的缺陷,本技术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自减振曲轴总成及发动机,其中,所述提供的自减振曲轴总成设于发动机缸体内,自带减振功能,可取消减振皮带轮组件,节约成本,无需考虑皮带轮组件松脱问题,保证发动机运行可靠,同时有效缩短曲轴轴向长度,简化发动机结构。
[0004]本技术的目的通过如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
[0005]本技术提供一种自减振曲轴总成,包括曲轴、惯量环和橡胶圈,所述曲轴包括前端轴、连杆轴颈、主轴颈和后端轴,所述前端轴与后端轴之间交错连接有多个主轴颈和连杆轴颈;
[0006]每个所述连杆轴颈包括第一台肩、第二台肩和曲轴连杆,所述第一台肩和第二台肩相对称地连接于所述曲轴连杆的两侧,所述第一台肩和第二台肩的自由端均可延伸一平衡块;
[0007]其中,与所述前端轴相邻的第一台肩以及其自由端设有的所述平衡块均沿所述主轴颈的径向向外凸出,共同形成一凸起环,所述惯量环套设于所述凸起环上,所述橡胶圈设于所述惯量环和所述凸起环之间。
[0008]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所述橡胶圈与所述凸起环过盈配合。
[0009]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所述惯量环与所述橡胶圈过盈配合。
[0010]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所述惯量环的材质为金属。
[0011]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所述惯量环的材质为铸铁/灰铸铁/钢。
[0012]本技术还提供一种发动机,包括如上所述的自减振曲轴总成以及缸体,所述自减振曲轴总成设于所述缸体内。
[0013]本技术的突出效果为:
[0014]本技术所提供的自减振曲轴总成包括曲轴、惯量环和橡胶圈,曲轴包括前端轴和后端轴,前端轴和后端轴之间交错连接有多个连杆轴颈和主轴颈,与前端轴相邻的连杆轴颈的第一台肩以及其自由端设置的平衡块均沿主轴颈的径向外突出共同形成一凸起环,橡胶圈和惯量环依次过盈套设于其上与曲轴成为一整体,曲轴转动过程中,在橡胶圈的阻尼作用下,具有减振作用的惯量环所产生的扭振作用会传输至曲轴的前端轴上,从而使得曲轴整体实现了自带减振功能。不再需要使用紧固螺栓将减振皮带轮组件连接于前端轴上,有效缩短了曲轴轴向长度,同时由于取消了减振皮带轮组件的使用,也无需再考虑减振皮带轮组件的松脱问题,保证了发动机的运行可靠性,也无需在前端轴上加工供紧固螺栓安装的螺纹孔,节约了加工成本,也简化了发动机结构,有利于发动机的轻量化。
附图说明
[0015]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16]图1为现有技术中曲轴连接有皮带轮组件的剖视图;
[0017]图2为本技术中自减振曲轴总成的剖视图;
[0018]图3为本技术中曲轴的结构示意图。
[0019]附图标记:
[0020]1、曲轴;11、前端轴;12、连杆轴颈;121、第一台肩;122、第二台肩;123、曲轴连杆;13、主轴颈;14、后端轴;2、惯量环;3、橡胶圈;4、平衡块;5、紧固螺栓;6、轮毂;7、带轮。
具体实施方式
[0021]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2]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上”、“中”、“下”、“内”、“外”、“前”、“后”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组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技术中的具体含义。下面根据本技术的整体结构,对其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0023]请参阅图1至图3,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公开了一种自减振曲轴1总成,所公开的自减振曲轴1总成包括曲轴1、惯量环2和橡胶圈3,所述曲轴1包括前端轴11、连杆轴颈 12、主轴颈13和后端轴14,所述前端轴11与后端轴14之间交错连接有多个主轴颈13和连杆轴颈12;
[0024]每个所述连杆轴颈12包括第一台肩121、第二台肩122和曲轴连杆123,所述第一台肩 121和第二台肩122相对称地连接于所述曲轴连杆123的两侧,所述第一台肩121和第二台肩122的自由端均可延伸一平衡块4;
[0025]其中,与所述前端轴11相邻的第一台肩121以及其自由端设有的所述平衡块4均沿所述主轴颈13的径向向外凸出,共同形成一凸起环,所述惯量环2套设于所述凸起环上,所述橡胶圈3设于所述惯量环2和所述凸起环之间。
[0026]上述的设置方式中,自减振曲轴1总成中,所述曲轴1包括前端轴11和后端轴14,所述前端轴11和后端轴14之间交错连接有多个主轴颈13和连杆轴颈12,所述主轴颈13用于支撑曲轴1整体,所述连杆轴颈12用于连杆大头。其中,每个所述连杆轴颈12包括第一台肩121、第二台肩122和曲轴连杆123,所述曲轴连杆123内部中空,可以减轻所述连杆轴颈12的重量,同时可以兼作油道和油腔,在曲轴1旋转时,使洁净的机油经弯管流向其轴向表面以减轻轴颈的磨损。所述第一台肩121和第二台肩122对称地连接于所述曲轴连杆123 的两侧,其背离所述曲轴连杆123的一侧均与所述主轴颈13相连接,连接后的所述主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自减振曲轴总成,其特征在于,包括曲轴、惯量环和橡胶圈,所述曲轴包括前端轴、连杆轴颈、主轴颈和后端轴,所述前端轴与后端轴之间交错连接有多个主轴颈和连杆轴颈;每个所述连杆轴颈包括第一台肩、第二台肩和曲轴连杆,所述第一台肩和第二台肩相对称地连接于所述曲轴连杆的两侧,所述第一台肩和第二台肩的自由端均可延伸一平衡块;其中,与所述前端轴相邻的第一台肩以及其自由端设有的所述平衡块均沿所述主轴颈的径向向外凸出,共同形成一凸起环,所述惯量环套设于所述凸起环上,所述橡胶圈设于所述惯量环和所述凸起环之间...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宏亮张勇刚刘世文
申请(专利权)人:岱高苏州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