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监测地理变化的飞行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4473996 阅读:25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8-10 08:48
本申请涉及探测装置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用于监测地理变化的飞行器,其包括,飞行器本体;探测装置,包括设在飞行器本体上的机箱,以及设在机箱内的合成孔径雷达、无线传输模块和控制模块。控制模块与合成孔径雷达和无线传输模块相连,能够在飞行器本体飞行期间通过合成孔径雷达监测周边地理变化,并通过无线传输模块向外发出监测结果。本申请具有提高合成孔径雷达的机动灵活性和使用效率的效果。达的机动灵活性和使用效率的效果。达的机动灵活性和使用效率的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用于监测地理变化的飞行器


[0001]本申请涉及探测装置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用于监测地理变化的飞行器。

技术介绍

[0002]合成孔径雷达(SAR)是一种高分辨率成像雷达,它可以在能见度极低的气象条件下得到类似光学照相的高分辨雷达图像,合成孔径雷达广泛用于农、林、水或地质、自然灾害的监测。
[0003]目前,合成孔径雷达虽能监测地理变化,但需要放置地面上对选定地理区域进行监测,如果需要更换监测地点,则需要通过车辆将转移到待监测的地点,存在机动灵活性低和使用效率低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4]为了提高合成孔径雷达的机动灵活性和使用效率,本申请提供一种用于监测地理变化的飞行器。
[0005]本申请提供的一种用于监测地理变化的飞行器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0006]一种用于监测地理变化的飞行器,包括:
[0007]飞行器本体;
[0008]探测装置,包括设在飞行器本体上的机箱,以及设在机箱内的合成孔径雷达、无线传输模块和控制模块,其中控制模块与合成孔径雷达和无线传输模块相连,能够在飞行器本体飞行期间通过合成孔径雷达监测周边地理变化,并通过无线传输模块向外发出监测结果。
[0009]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将合成孔径雷达装载于飞行器本体,并为其单独配合无线传输模块和控制模块,这样不仅可以通过飞行器本体解决转移合成孔径雷达费时费力问题,进而提高合成孔径雷达的机动灵活性和使用效率,而且可以通过控制模块和无线传输模块将监测结果第一时间发出,保证远程用户可以及时、准确获得关于地理变化的监测结果,这对于地震、山体滑坡等自然灾害防控具有重要意义。
[0010]可选的,飞行器包括设置在飞行器本体与探测装置之间且用于将探测装置连接于飞行器本体的卷扬机构,卷扬机构能在飞行器本体上对探测装置实施下放和回收。
[0011]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有风等恶劣天气的情况下,飞行器本体难以实现稳定的飞行及悬停,导致探测装置难以获得稳定的地理变化的监测结果,此时可以通过卷扬机构将探测装置放置到地面上,使其在地面上获得稳定的地理变化的监测结果。
[0012]可选的,卷扬机构包括固定设在飞行器本体的底端上的电机,设在电机的输出端上的线轮,以及缠绕在线轮上且连接于探测装置的线绳。
[0013]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电机正转时,带动线轮转动并组件向下释放线绳,达到将探测装置放到地上的目的;当电机反转时,带动线轮转动使线绳缠绕线轮,达到将探测装置回收的目的。
[0014]可选的,电机为双头电机,在双头电机的两个输出端上各设一个线轮,且每个线轮上均缠绕一根线绳,且两个线绳分别连接探测装置的两侧。
[0015]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电机选为双头电机可以拥有两组线轮和线绳,两组线轮和线绳同时带动探测装置在下放和回收过程中使探测装置更加稳定。
[0016]可选的,卷扬机构包括呈现为倒V字型的第一平衡绳和第二平衡绳,其中第一平衡绳包括固定设定在机箱的一侧的后底部的第一底端、固定设在机箱的一侧的前底部的第二底端,以及与一根线绳的自由端相连的中间顶端,第二平衡绳包括固定设定在机箱的另一侧的后底部的第一底端、固定设在机箱的另一侧的前底部的第二底端,以及与一根线绳的自由端相连的中间顶端。
[0017]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倒V字的平衡绳可以与机箱的底边构成稳定的三角形,通过线绳连接平衡绳中间顶点使平衡绳的两端受力均匀,保证探测装置在下放和回收的过程中更加稳定。
[0018]可选的,线绳为尼龙绳或钢丝绳。
[0019]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尼龙绳和钢丝绳为软绳且具有容易获得、价格低的优点,能够协助线轮稳妥地实现探测装置的下放和回收。
[0020]可选的,电机的机壳与探测装置的机箱中的一个上设有定位凸起,而另一个上设有用于接收定位凸起的定位凹槽。
[0021]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探测装置被回收时,彼此配合的定位凸起和定位凹槽可以提高探测装置与飞行器本体之间的连接稳定性,防止探测装置向下时飞行器本体产生晃动,有助于提高或维持监测结果的准确性。
[0022]可选的,定位凸起和定位凹槽的形状彼此互补,且定位凸起和定位凹槽的横截面面积均沿着各个由底向顶的方向依次递增。
[0023]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电机驱动卷扬机构收回探测装置时,定位凸起和定位凹槽的横截面积以沿着各个由底向顶的方向依次递增的方式可以保证电机和机箱能够更好的接合,不会出现错位或者接触不严的情况。
[0024]可选的,飞行器为无人驾驶飞行器。
[0025]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飞行器优选为无人驾驶的飞行器,比如小型的无人机,操作简单、节约成本同时也节约了人力资源。
[0026]可选的,无线传输模块为蓝牙通讯模块、wifi通讯模块、移动网络通讯模块或卫星通讯模块。
[0027]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无线传输模块选为蓝牙通讯模块或wifi通讯模块,监测结果需要通过飞行器本体内的通讯设备传送远程用户的用户终端,当无线传输模块选为移动网络通讯模块或卫星通讯模块,监测结果可以通过合成孔径雷达直接传送给远程用户的用户终端。
[0028]综上,本申请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技术效果:
[0029]1.本申请将合成孔径雷达装载于飞行器本体,可以通过飞行器本体解决转移合成孔径雷达费时费力问题,进而提高合成孔径雷达的机动灵活性和使用效率;
[0030]2.本申请通过增设的控制模块和无线传输模块直接将监测结果第一时间发出,保证远程用户可以及时、准确获得关于地理变化的监测结果,这对于地震、山体滑坡等自然灾
害防控具有重要意义;
[0031]3.本申请通过卷扬机构将探测装置放置到地面上,使其在有风天气可以在地面上获得稳定的地理变化的监测结果。
附图说明
[0032]图1是本申请实施例的飞行器控制系统的功能结构框图;
[0033]图2是本申请实施例的飞行器下放探测装置时的结构示意图;
[0034]图3是本申请实施例的飞行器的结构示意图;
[0035]图4是本申请实施例的飞行器的机箱的剖面图。
[0036]附图标记说明:1、飞行器本体;11、机箱;111、合成孔径雷达;112、定位凸起;113、定位凹槽;2、无线传输模块;3、控制模块;4、卷扬机构;41、双头电机;42、线轮;43、线绳;44、第一平衡绳;45、第二平衡绳;6、探测装置。
具体实施方式
[0037]以下结合附图1

4对本申请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0038]本申请实施例公开一种飞行器。
[0039]参照图1,飞行器包括飞行器本体1和探测装置6,飞行器本体1能够载着探测装置6飞行,探测装置6用于监测地理变化并能够收发信号。其中,飞行器本体1优选为无人驾驶的飞行器,比如小型无人机和无人驾驶的飞机等,可以实现军民两用,同时节约了人力资源,在本实施例中选为无人机。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监测地理变化的飞行器,其特征在于,包括:飞行器本体(1);探测装置(6),包括设在所述飞行器本体(1)上的机箱(11),以及设在所述机箱(11)内的合成孔径雷达(111)、无线传输模块(2)和控制模块(3),其中所述控制模块(3)与所述合成孔径雷达(111)和无线传输模块(2)相连,能够在所述飞行器本体(1)飞行期间通过所述合成孔径雷达(111)监测周边地理变化,并通过所述无线传输模块(2)向外发出监测结果。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飞行器,其特征在于,包括设在所述飞行器本体(1)与探测装置(6)之间且用于将所述探测装置(6)连接于所述飞行器本体的卷扬机构(4),所述卷扬机构(4)能在所述飞行器本体(1)上对所述探测装置(6)实施下放和回收。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飞行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卷扬机构(4)包括固定设在所述飞行器本体(1)的底端上的电机,设在所述电机的输出端上的线轮(42),以及缠绕在所述线轮(42)上且连接于所述探测装置(6)的线绳(43)。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飞行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机为双头电机(41),在所述双头电机(41)的两个输出端上各设一个所述线轮(42),且每个所述线轮(42)上均缠绕一根所述线绳(43),且两个所述线绳(43)分别连接所述探测装置(6)的两侧。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飞行器,其特征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浩李兆基胡威江伟男周扬
申请(专利权)人:山西维度空间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