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液态铅倒铅的倒铅锅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4470946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8-10 08:45
一种用于液态铅倒铅的倒铅锅,包括锅体、倒铅嘴、吊耳及挂钩;锅体为上端敞口的内凹槽体,锅体上端敞口为液态铅的进液口,锅体侧壁设有三角形的缺口,缺口上端与锅体上端面平齐;倒铅嘴镶嵌在铅锅上端的缺口处,且倒铅嘴与铅锅一体成型,倒铅嘴的上端面与锅体上端面平齐,倒铅嘴的上端部向外倾斜后凸出于锅体侧表面;吊耳及挂钩环布在锅体外端面上;挂钩位于倒铅嘴正对面,挂钩包括水平段,水平段一端与锅体连接,另一端向后下方折弯成半圆形结构;吊耳为两个、且对称分设在锅体两侧,两个吊耳中心连线的垂直平分线与挂钩水平段的轴心线平行。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具有结构简单、倒铅时稳定性较好。性较好。性较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用于液态铅倒铅的倒铅锅


[0001]本技术涉及有色金属冶炼装备制造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用于液态铅倒铅的倒铅锅。

技术介绍

[0002]铅冶炼工厂中,常规的精铅/合金生产流程为熔炼炉熔炼产出粗铅

合金锅精炼产出精铅/合金铅。其中,针对粗铅向合金锅投入的步骤,传统铅冶炼企业一般采取的方法是将液态铅放出至小型铅锅中并插入铁质吊环,待铅液凝固后将固态粗铅从小型铅锅中吊起并投入合金锅进行精炼。
[0003]近年来,铅冶炼行业中连续熔炼炉逐渐普及。由于连续熔炼炉可持续出铅,针对上述粗铅投入合金锅的步骤,新建工厂一般通过抬高熔炼炉放铅口或采用中转锅+铅泵的方式直接将液态铅引流入合金锅,从而省去了“液态铅凝固

投入合金锅加热熔解”的步骤,有效降低了过程的热量损失,提升了天然气利用率。
[0004]但对于部分已建成的传统铅冶炼企业来说,限于场地的因素,新增中转锅及抬高熔炼锅放铅口都难以实现。目前转运液体铅用的铅锅,通过两个吊耳从两点取力将铅锅吊起,但在起吊及转运过程中,两点受力,无法完全避免铅锅摆动,导致铅液洒出。目前所采用倾倒吊钩结构为:设置两个并排的吊孔,在起吊时,将铁棒插入至在两个吊孔内,行车铁链的末端挂在铁棒上,倾倒过程中,铁棒存在有脱落的风险,不安全。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技术的目的在于解决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从而提供了一种用于液态铅倒铅的倒铅锅,结构简单、倒铅时稳定性较好。
[0006]本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用于液态铅倒铅的倒铅锅,包括锅体、倒铅嘴、吊耳及挂钩;
[0007]所述锅体为上端敞口的内凹槽体,所述锅体上端敞口为液态铅的进液口,所述锅体侧壁设有三角形的缺口,所述缺口上端与锅体上端面平齐;
[0008]所述倒铅嘴镶嵌在铅锅上端的缺口处,且所述倒铅嘴与铅锅一体成型,所述倒铅嘴的上端面与所述锅体上端面平齐,所述倒铅嘴的上端部向外倾斜后凸出于所述锅体侧表面;
[0009]所述吊耳及挂钩环布在锅体外端面上;
[0010]所述挂钩位于所述倒铅嘴正对面,所述挂钩包括水平段,所述水平段一端与所述锅体连接,另一端向后下方折弯成半圆形结构;
[0011]所述吊耳为两个、且对称分设在所述锅体两侧,两个所述吊耳中心连线的垂直平分线与挂钩水平段的轴心线平行。
[0012]所述锅体外轮廓呈上大下小的圆台状,所述锅体内部也按上大下小的圆台的形状挖空。
[0013]所述锅体的锅体下表面直径D1为锅体上表面直径D2直径的55%

65%;所述锅体的锅体厚度T为锅体上表面直径D2的8%

12%;所述锅体的锅体高度H为锅体上表面直径D2的65

75%。
[0014]所述倒铅嘴由块对称的三角体拼接而成,所述锅体上端的缺口为等腰三角形。
[0015]所述倒铅嘴的倒铅嘴宽度W为所述锅体的锅体上表面直径D2的45%

50%;所述倒铅嘴的倒铅嘴高度h1为倒铅嘴宽度W宽度的40%

45%;所述倒铅嘴上端部与倒铅嘴下端部之间的垂直距离K为倒铅嘴宽度W的30

35%。
[0016]所述挂钩为粗铁棒焊接在锅体上,所述挂钩为由水平段和尾部半圆段组成的弯钩状结构。
[0017]挂钩的半圆段圆弧直径d1为锅体上表面直径D2的8%

11%;挂钩的挂钩直径d为挂钩的半圆段圆弧直径d1的38%

42%;挂钩下端中轴线距锅体上沿高度为h3,h3为挂钩的半圆段圆弧直径d1的190%

210%;挂钩的水平段长度L为挂钩的半圆段圆弧直径d1的80%

85%。
[0018]每个所述吊耳由柱体和端板构成。
[0019]吊耳的柱体下端面与挂钩水平段下端面平齐。
[0020]吊耳的吊耳柱体直径D4为锅体上表面直径D2的14%

18%;吊耳的吊耳端板直径D3为吊耳柱体直径D4的45%

55%;吊耳的端板厚度t为吊耳柱体直径D4的15%

20%;吊耳外沿与锅体下沿在水平方向的距离为S,S为吊耳柱体直径D4的43%

47%;吊耳中轴线距锅体上沿高度h2,h2为吊耳柱体直径D4的120%

125%。
[0021]本技术解决了传统冶炼工厂产出的粗铅无法在尚未凝固时直接投入合金铅锅的问题,从而减少了后续合金生产工序熔铅所需的天然气消耗,有效降低了企业生产成本及碳排放量。
[0022]本技术通过行车与其配合,可方便快捷地将放出的液态铅倒入合金锅,从而省去了过往的合金锅加热固态铅的步骤,降低了过程天然气综合能耗。本技术具有结构简单、倒铅时稳定性较好的特点,有效降低了企业生产成本及碳排放量。
[0023]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挂钩直接固定在锅体上,相比于现有的在两个吊环内插装铁棒的结构更加的安全,不存在上升或倾倒过程中铁棒掉落的风险;将挂钩设在锅体中上部与两个吊环水平的位置,吊装时仅需保证挂钩处的铁链与两个吊耳处的铁链长度一致或略长于两个吊耳处的铁链长度即可,更方便的控制挂钩部对应的行车铁链的长度。若将挂钩设在锅体下部时,挂钩处的行车铁链长度较难控制,若挂钩处的行车铁链设置过短会导致锅体尾部的铁钩比挂耳先受力、进而造成锅体歪斜、若设置过长则容易造成铁链脱钩。
[0024]同时本技术在起吊过程中通过三点定位,保证锅体可以平稳上升,防止起吊过程中晃动,导致锅体内铅液洒出,造成对车间工作人员的伤害。
附图说明
[0025]图1是本技术的三维结构示意图;
[0026]图2是本技术的主视图;
[0027]图3是本技术的俯视图;
[0028]图4是本技术的侧视图;
[0029]图中:1、锅体;2、倒铅嘴;3、吊耳;4、挂钩。
具体实施方式
[0030]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并不是把本技术的实施范围限制于此。
[0031]实施例1
[0032]如图1所示,本技术的一种用于液态铅倒铅的倒铅锅:包括锅体1、倒铅嘴2、吊耳3、挂钩4,锅体1外轮廓呈上大下小的圆台状,内部也按上大下小的圆台的形状挖空,一侧有三角形的缺口。锅体1上端敞口为液态铅的进液口,缺口上端与锅体1上端面平齐,倒铅嘴2镶嵌在锅体1上端的缺口处,倒铅嘴2由2块对称的三角体拼接而成,所述锅体1上端的缺口为等腰三角形。倒铅嘴2的上端面与所述锅体1上端面平齐,倒铅嘴2的上端部向外倾斜后凸出于所述锅体1侧表面,锅体1和倒铅嘴2连接成为一个整体,起着盛放铅液的作用,所述的吊耳3和挂钩4焊接在锅体外端面上,用于控制倒铅时的锅体倾斜角度。挂钩4包括水平段,水平段一端与所述锅体1连接,另一端向后下方折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液态铅倒铅的倒铅锅,其特征在于:包括锅体(1)、倒铅嘴(2)、吊耳(3)及挂钩(4);所述锅体(1)为上端敞口的内凹槽体,所述锅体(1)上端敞口为液态铅的进液口,所述锅体(1)侧壁设有三角形的缺口,所述缺口上端与锅体(1)上端面平齐;所述倒铅嘴(2)镶嵌在锅体(1)上端的缺口处,且所述倒铅嘴(2)与锅体(1)一体成型,所述倒铅嘴(2)的上端面与所述锅体(1)上端面平齐,所述倒铅嘴(2)的上端部向外倾斜后凸出于所述锅体(1)侧表面;所述吊耳(3)及挂钩(4)环布在锅体(1)外端面上;所述挂钩(4)位于所述倒铅嘴(2)正对面,所述挂钩(4)包括水平段,所述水平段一端与所述锅体(1)连接,另一端向后下方折弯成半圆形结构;所述吊耳(3)为两个、且对称分设在所述锅体(1)两侧,两个所述吊耳(3)中心连线的垂直平分线与挂钩(4)水平段的轴心线平行。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液态铅倒铅的倒铅锅,其特征在于:所述锅体(1)外轮廓呈上大下小的圆台状,所述锅体(1)内部也按上大下小的圆台的形状挖空。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用于液态铅倒铅的倒铅锅,其特征在于:所述锅体(1)的锅体下表面直径D1为锅体上表面直径D2直径的55%

65%;所述锅体(1)的锅体厚度T为锅体上表面直径D2的8%

12%;所述锅体(1)的锅体高度H为锅体上表面直径D2的65

75%。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液态铅倒铅的倒铅锅,其特征在于:所述倒铅嘴(2)由2块对称的三角体拼接而成,所述锅体(1)上端的缺口为等腰三角形。5.根据权利要求1或4所述的用于液态铅倒铅的倒铅锅,其特征在于:所述倒铅嘴(2)的倒铅嘴宽度W为所述锅体(1)的锅体上表面直径D2的45%

50%;所述倒铅嘴(2)的倒铅嘴高度h1为倒铅...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翰天刘长来夏诗忠高国兴陈和明
申请(专利权)人:湖北楚凯冶金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