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扇护罩及送风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4435519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8-06 16:18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风扇护罩及送风装置,可在风扇旋转时确保在径向远离主轴的部位的风速,并且提高例如车辆行驶时的行驶风的穿过性且防止风量性能降低。风扇护罩(4)包括:护罩壁面(11),沿着与旋转轴线正交的径向在风扇的周围扩展;以及多个通风开口部(21),在护罩壁面(11)沿护罩壁面(11)的厚度方向贯穿形成,容许由风扇马达所生成的风通过。通风开口部(21)的风的下游侧的壁面侧开口部(21a)的宽度(Wa)较通风开口部(21)的风的上游侧的横壁侧开口部(21b)的宽度(Wb)更小。(21b)的宽度(Wb)更小。(21b)的宽度(Wb)更小。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风扇护罩及送风装置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风扇护罩(fan shroud)及送风装置。

技术介绍

[0002]例如,作为搭载于车辆的散热器(radiator)等热交换器的冷却用,在所述热交换器的行进方向后方设有送风装置。送风装置包括风扇马达、安装于风扇马达的主轴的风扇、及覆盖风扇的周围的风扇护罩。风扇护罩固定于车辆。风扇马达固定于风扇护罩。作为风扇,例如可使用轴流风扇。
[0003]根据此种结构,若风扇旋转,则利用风扇叶片从较热交换器更靠行进方向前方吸入空气,风依次通过热交换器、风扇。借由这样使风通过热交换器,从而促进热交换器的冷却。
[0004]此处,此种送风装置中,虽可充分确保接近主轴的部位的风速,但越在径向远离主轴则风速越变慢。而且,在车辆行驶时风扇护罩成为壁,通过送风装置的行驶风的穿过性差。因此,公开了在风扇护罩设有穿透框部的技术。穿透框部具有容许行驶风等通过的开口。由此,可提高通过送风装置的行驶风的穿过性。而且,在风扇旋转时,可弥补在径向远离主轴的部位的风速。
[0005][现有技术文献][0006][专利文献][0007][专利文献1]国际公开第2017/170029号

技术实现思路

[0008][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问题][0009]此外,热交换器大多情况下设置于车辆的发动机室(engine room)的前部。即,依次通过热交换器、送风装置的风穿过所述送风装置而触碰发动机室内的发动机等。若由发动机反射的风逆流而通过穿透框部的开口,则有可能送风装置的风量性能降低。
[0010]因此,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风扇护罩及送风装置,可在风扇旋转时确保在径向远离主轴的部位的风速,并且例如提高车辆行驶时的行驶风的穿过性且防止风量性能降低。
[0011][解决问题的技术手段][0012]为了解决所述问题,本专利技术的风扇护罩用于固定风扇马达,所述风扇马达在绕旋转轴线旋转的主轴安装有风扇,且所述风扇护罩的特征在于包括:护罩壁面,沿着与所述旋转轴线正交的径向在所述风扇的周围扩展;以及多个通风开口部,在所述护罩壁面沿所述护罩壁面的厚度方向贯穿形成,容许由所述风扇马达所生成的风通过,所述通风开口部的所述风的下游侧的开口面积较所述通风开口部的所述风的上游侧的开口面积更小。
[0013][专利技术的效果][0014]根据本专利技术,可在通风开口部的上游侧与下游侧产生压力差。即,通风开口部的下游侧的压力较通风开口部的上游侧的压力更高。因此,可防止风经由通风开口部逆流。因
此,可确保风扇旋转时的、在径向远离主轴的部位的风速,并且例如提高车辆行驶时的行驶风的穿过性且防止风量性能降低。
附图说明
[0015]图1为例示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的车辆的发动机室的结构的立体图。
[0016]图2为从前方观看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的送风装置的立体图。
[0017]图3为从后方观看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的风扇护罩的立体图。
[0018]图4为沿着图3的A

A线的截面图。
[0019]图5为从前方观看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的护罩壁面的一部分的放大立体图。
[0020]图6为表示通过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的偏向遮板的、风的流动的说明图。
[0021]图7为表示使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的风扇马达驱动时的、通过通风开口部的风的模拟结果的图。
[0022]图8为表示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的车辆的行驶时的、通过通风开口部的风的模拟结果的图。
[0023]图9为从后方观看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的第一变形例的风扇护罩的立体图。
[0024]图10为从后方观看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的第二变形例的风扇护罩的立体图。
[0025]图11为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的第四变形例的偏向遮板的沿着轴向的截面图。
[0026]图12为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的第五变形例的护罩壁面的局部截面图。
[0027][符号的说明][0028]1:送风装置
[0029]2:风扇马达
[0030]3:风扇
[0031]4:风扇护罩
[0032]7:主轴
[0033]11:护罩壁面
[0034]21:通风开口部
[0035]21a:壁面侧开口部
[0036]21b:横壁侧开口部
[0037]22:偏向遮板
[0038]23:倾斜壁
[0039]24:横壁
[0040]100:车辆
[0041]102:车载热交换器(热交换器)
[0042]105:发动机
[0043]C:旋转轴线
[0044]Wa、Wb:宽度
[0045]Ka、Kb:开口宽度
具体实施方式
[0046]接下来,基于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0047]<车辆>
[0048]图1为例示包括送风装置1的车辆100的发动机室101的结构的立体图。此外,图1中为了容易说明,以透过车载热交换器102的状态(二点链线)表示。
[0049]送风装置1用于将车辆100的散热器或冷凝器(condenser)等车载热交换器102冷却。以下的说明中,将车辆100的行进方向前方简称为前方,将行进方向后方简称为后方,将重力方向上方简称为上方,将重力方向下方简称为下方。而且,以下的说明中,送风装置1的前方、后方、上方、下方是指在车辆100安装有送风装置1的姿势下的方向。
[0050]如图1所示,车辆100在车室前方的发动机室101内搭载有发动机105,在发动机105的前方搭载有车载热交换器102。在前后方向在车载热交换器102与发动机105之间,设有送风装置1。送风装置1与车载热交换器102的通风面(后方的面)相向,向车载热交换器102强制流通冷却风。本实施方式中,设有一个送风装置1,但送风装置1的个数不限于一个。例如,也可在车宽方向排列配置两个送风装置1。
[0051]<送风装置>
[0052]图2为从前方观看送风装置1的立体图。
[0053]如图2所示,送风装置1包括:风扇马达2,为驱动源;风扇3,由风扇马达2旋转驱动;以及风扇护罩4,形成送风装置1的外轮廓,固定于车载热交换器102。此外,以下的说明中,将与风扇马达2的旋转轴线C平行的方向简称为轴向,将风扇马达2的旋转方向称为圆周方向,将与轴向及圆周方向正交的方向称为径向。风扇马达2的轴向与前后方向一致。
[0054]<风扇马达>
[0055]风扇马达2包括罩壳5、收纳于罩壳5内的未图示的定子、及相对于定子旋转自如地设置的转子6。转子6的主轴7从罩壳5突出。在此突出的主轴7的顶端,安装有风扇3。
[0056]风扇3为所谓轴流风扇。风扇3通过驱动风扇马达2从而以经由车载热交换器102从前方抽吸空气的方式旋转。风扇3包括:有底筒状的风扇支柱8,安装于主轴7的顶端;多个(例如本实施方式中为7个)风扇叶片9,从风扇支柱8的外周面朝向径向外侧放射状地突设;以及圆筒状的环部10,将多个风扇叶片9的径向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风扇护罩,用于固定风扇马达,所述风扇马达在绕旋转轴线旋转的主轴安装有风扇,所述风扇护罩的特征在于包括:护罩壁面,沿着与所述旋转轴线正交的径向在所述风扇的周围扩展;以及多个通风开口部,在所述护罩壁面沿所述护罩壁面的厚度方向贯穿形成,容许由所述风扇马达所生成的风通过,所述通风开口部的所述风的下游侧的开口面积较所述通风开口部的所述风的上游侧的开口面积更小。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风扇护罩,其特征在于,从所述旋转轴线的方向观看,所述通风开口部形成为在一方向长的狭缝状,所述风扇护罩具有:偏向遮板,从所述旋转轴线的方向观看而沿着多个所述通风开口部的长边方向分别设置,向一定的方向引导所述风,关于在所述通风开口部的短边方向邻接的、所述偏向遮板的间隔,所述风的下游侧的宽度较所述风的上游侧的宽度更小。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风扇护罩,其特征在于,各所述偏向遮板具有:倾斜壁,朝向所述护罩壁面的法线方向一方,且沿着与所述护...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野中凉太田秀岳
申请(专利权)人:株式会社美姿把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