膝部安全气囊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4383292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8-03 21:02
提供一种膝部安全气囊装置,其能够迅速且可靠地约束乘员的下肢,从而抑制安全带对乘员的约束性能的下降。本发明专利技术所涉及的膝部安全气囊装置具备:气囊,其通过在车辆仪表板下方膨胀展开来约束乘员的下肢;充气器,其向所述气囊供应膨胀气体。当将车辆内侧设为第一侧,并将车辆外侧设为第二侧时,所述气囊包括位于所述第一侧的第一部分和位于所述第二侧的第二部分。并且,所述气囊的所述第一部分构成为相比所述第二部分更向乘员侧突出。比所述第二部分更向乘员侧突出。比所述第二部分更向乘员侧突出。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膝部安全气囊装置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在车辆前排座椅脚部展开的膝部安全气囊装置。

技术介绍

[0002]众所周知,车辆上设置有一个或多个安全气囊,用以车辆发生事故时保护乘员。安全气囊装置有各种各样的形态,例如,从汽车方向盘的中心附近膨胀来保护驾驶员的所谓驾驶员安全气囊;当车辆发生横向撞击或翻滚、翻覆事故时,在车窗内侧朝下展开而保护乘客的帘式安全气囊;当车辆发生横向撞击时,为了保护乘员而在乘员的侧部即座椅的侧部展开的侧安全气囊;以及,在前排座椅乘员的脚部展开的膝部安全气囊装置等。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膝部安全气囊装置。
[0003]在车辆的被动安全系统(Passive Safety)中,重要的是用安全带约束乘员的移动。一般前排座椅三点式安全带从B柱的上部朝斜方即对角线方向延伸至乘员腰部,车辆内侧的肩膀上没有安全带。因此,当发生斜向碰撞或偏移碰撞时,乘员的车辆内侧即中心侧、远侧面的肩部向前移动或向外旋转。然后,随着乘员上半身的旋转,乘员的躯干部分向正对车辆外侧即近侧面的方向旋转,从而,被安全带约束的乘员的外侧肩部向从安全带脱离的方向旋转。如此一来,安全带对乘员的约束性能则会降低。

技术实现思路

[0004]专利技术要解决的问题
[0005]本专利技术是鉴于上述情况而完成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膝部安全气囊装置,其能够迅速且可靠地约束乘员的下肢,从而抑制安全带对乘员的约束性能的下降。
[0006]解决问题的方法
[0007]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所涉及的膝部安全气囊装置具备:气囊,其通过在车辆仪表板下方膨胀展开来约束乘员的下肢;充气器,其向所述气囊供应膨胀气体。当将车辆内侧设为第一侧,并将车辆外侧设为第二侧时,所述气囊包括位于所述第一侧的第一部分和位于所述第二侧的第二部分。并且,所述气囊的所述第一部分构成为相比所述第二部分更向乘员侧突出。
[0008]或者,本专利技术所涉及的膝部安全气囊装置具备:气囊,其相对于车辆内系挂安全带的乘员,通过在车辆仪表板下方膨胀展开来约束乘员的下肢;充气器,其向所述气囊供应膨胀气体。所述安全带从乘员的左肩和右肩中的一边肩头斜向延伸到另一边的腰部。当将所述另一边侧设为第一侧,并将所述一边侧设为第二侧时,所述气囊包括位于所述第一侧的第一部分和位于所述第二侧的第二部分。并且构成为,所述气囊的所述第一部分相比所述第二部分更向乘员侧突出。
[0009]在此,“车辆内侧”可以表示车辆的中央控制台侧或远侧面。另外,“车辆外侧”可以表示车辆的门侧或近侧面。
[0010]通常情况下,当车辆发生斜向碰撞或偏移碰撞时,随着乘员的车辆内侧即远侧面
的肩部向前移动或向外旋转,乘员的躯干部分向正对车辆外侧即近侧面的方向旋转。这样一来,被安全带约束的乘员的外侧肩部向从安全带脱离的方向旋转。然而,通过适用本专利技术所涉及的膝部安全气囊装置,气囊的位于车辆内侧的第一部分相比位于外侧的第二部分更向乘员侧突出,因此乘员的车辆内侧的下肢即膝盖首先与第一部分接触,抑制了乘员下半身的旋转。结果,乘员的下肢可以被快速地约束。另外,通过抑制乘员下半身的旋转,也抑制了乘员上半身的旋转,能够维持座椅安全带对乘员的约束性能。
[0011]本专利技术所涉及的膝部安全气囊装置可以保护落坐在诸如驾驶座和副驾驶座上的车辆前排座椅的乘员。
[0012]所述气囊在车辆前后方向上的厚度可以被设定为所述第一部分大于所述第二部分。
[0013]另外,气囊的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的厚度可以相同。在这种情况下,需要设计气囊的形状、展开方向、气囊第一侧的支撑结构等。
[0014]所述气囊具有面向乘员侧的第一面和面向所述仪表板侧的第二面,在所述气囊内部,在前后方向上具有不同宽度的第一挡板和第二挡板可以连结在所述第一面和第二面之间。
[0015]挡板可由例如与气囊相同材质的织物成形,并通过缝合与气囊连结。
[0016]可构成为所述第一挡板限制所述气囊的所述第一部分在前后方向上的厚度,所述第二挡板限制所述气囊的所述第二部分在前后方向上的厚度。
[0017]在所述第一和第二挡板上形成有排气孔,并且可构成为所述膨胀气体可通过该排气孔在所述气囊内部沿上下方向流通。
[0018]所述第一和第二挡板可以不设置在所述气囊的下方部分,而仅设置在上方部分。相对于从展开状态的气囊的上下方向的中心沿水平延伸的线,可将上侧为“上方部分”,下侧为“下方部分”。
[0019]通常情况下,落坐在座椅上的乘员的身体中位于最靠前的是膝盖,因此至少通过设计安全气囊上方部分的形状,可以适当地约束乘员。另一方面,换个角度,通过仅在气囊的上方部分设置挡板,能够将挡板的数量、范围抑制在最小限度,有助于降低制造成本。
[0020]所述充气器可以配置在所述气囊的所述下方部分的内部。
[0021]通过在未配置挡板的气囊的下方部分收容充气器,使膨胀气体迅速充填气囊内部,有利于气囊快速展开。
[0022]所述充气器可以配置在所述气囊的所述第一侧。
[0023]通过将充气器配置在与需要向乘员侧大幅突出的气囊的第一部分相对应的第一侧,可以使具有大容量的第一部分快速地膨胀展开。
[0024]所述气囊的所述第一部分和所述第二部分可以被设置为单独的腔室并且互相连结。
[0025]当作为单独的腔室设置时,在所述气囊的内部,所述第一部分和所述第二部分之间可以设置分隔两部分的空间的连结面板。
[0026]通过设置连结面板,在气囊的内部,可以明确地区分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并且在可以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之间容易地改变和控制气囊的展开形状。
[0027]所述气囊包括面向乘员侧的后面板、面向所述仪表板侧的前面板、连结在所述后
面板的所述第一侧边缘和所述前面板的所述第一侧边缘的第一侧面板、以及连结在所述后面板的所述第二侧边缘和所述前面板的所述第二侧边缘的第二侧面板,并且所述第一侧面板在前后方向上的宽度大于所述第二侧面板的宽度。
[0028]通过由前面板、后面板和两个侧面板形成气囊,可以将气囊的展开形状保持为更加立体。也就是说,通过调整侧气囊的宽度,可以很容易地明确区分气囊的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的厚度。
[0029]所述气囊可设置有相当于所述第一部分和所述第二部分的独立的气囊垫,并且形成为将该气囊垫相连结的结构。
[0030]另外,在本专利技术中,当乘员以正规姿势落坐在座椅上时,乘员面对的方向称为“前方”,其相反的方向称为“后方”,表示坐标的轴时称为“前后方向”。另外,当乘员以正规姿势落坐在座椅上时,乘员右侧称为“右方向”,乘员左侧称为“左方向”,表示坐标的轴时称为“左右方向”。另外,当乘员以正规姿势落坐在座椅上时,乘员的头部方向称为“上方”,乘员的腰部方向称为“下方”,表示坐标的轴时称为“上下方向”。此外,在相对于乘员的左右方向上,车辆的中心侧称为“内侧”,门板侧称为“外侧”。
附图说明
[0031]图1是示出本专利技术所涉及的膝部安全气囊装置的工作状态的侧视图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膝部安全气囊装置,其特征在于,具备:气囊,其通过在车辆仪表板下方膨胀展开来约束乘员的下肢;充气器,其向所述气囊供应膨胀气体,当将车辆内侧设为第一侧,并将车辆外侧设为第二侧时,所述气囊包括位于所述第一侧的第一部分和位于所述第二侧的第二部分,并且,所述气囊的所述第一部分相比所述第二部分更向乘员侧突出。2.一种膝部安全气囊装置,其特征在于,具备:气囊,其相对于在车辆内系挂安全带的乘员,通过在车辆仪表板下方膨胀展开来约束乘员的下肢;充气器,其向所述气囊供应膨胀气体,所述安全带从乘员的左肩和右肩中的一边肩头斜向延伸到另一边的腰部,当将所述另一边侧设为第一侧,并将所述一边侧设为第二侧时,所述气囊包括位于所述第一侧的第一部分和位于所述第二侧的第二部分,并且,所述气囊的所述第一部分相比所述第二部分更向乘员侧突出。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膝部安全气囊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气囊的车辆前后方向上的厚度中,所述第一部分大于所述第二部分。4.如权利要求1、2或3所述的膝部安全气囊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气囊具有面向乘员侧的第一面和面向所述仪表板侧的第二面,在所述气囊内部,在前后方向上具有不同宽度的第一挡板和第二挡板连结在所述第一面和第二面之间。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膝部安全气囊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挡板限制所述气囊的所述第一部分在前后方向上的厚度,所述第二挡板限制所述气囊的所述第二部分在前后方向上的厚度。6.如权利要求4或5所述的膝部安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石垣良太中岛豊室屋崇也
申请(专利权)人:奥托立夫开发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