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复合型升液管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4373983 阅读:11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7-31 12:33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复合型升液管,包括内管和外管,所述内管插套在外管中,内管与外管之间成型有环形导风空间。它在内管和外管之间设置环形导风空间,从而使得外管中浸入气体后可以随着环形导风空间排出而不会进入内管中,彻底杜绝气体进入内管中,保证铸造的产品内部不会有气孔产生,保证铸造效果和铸造产品的质量。量。量。

A composite liquid riser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复合型升液管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铸造设备
,更具体的说涉及一种复合型升液管。

技术介绍

[0002]低压铸造使用升液管时,升液管的上端是通过连接部件与模盖板连接,模盖板上固定模具,升液管上端与模具的进液口相连通,而升液管的下端大约50cm,浸入保温炉的坩埚中,溶液温度达700℃左右,使用时,将气体通入保温炉中,将保温炉底部的铝液或其他金属液进入升液管中,并将其从升液管进入模具中,实现铸造。
[0003]目前常用的升液管有以下几种:一种是铁质结构,这种升液管长时间浸泡到铝液中会产生铁质溶蚀,导致铝液增铁,严重影响产品质量,而铁质溶蚀会造成升液管损毁;再一种就是石墨结构,但因其承重能力与耐磨性能差,容易磨损断裂,还有采用陶瓷结构,其容易在使用时产生裂纹,容易将坩埚中通入的压力气体进入升液管中,从而使得升液管中提升的金属液中混入气体,使得模具中铸造的产品中产生大量的气孔,影响铸造质量和铸造效果;
[0004]因此中国专利申请号为201711391173.0的一种高温合金反重力铸造用升液管及其制造方法,其将升液管由内外壁具有凸起结构的耐高温金属管,金属圆盘,内、外陶瓷衬以及内、外涂层组成,其使得升液管具有耐高温、不污染高温合金液、抗热震性好等优点,然而,其只是增加了升液管的管壁的强度,在使用一定时间后,其管壁还是容易产生裂纹等,气体还是容易从裂纹中进入升液管中,并没有彻底的解决进气使铸造产品中产生气孔的问题,效果并不理想。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复合型升液管,它在内管和外管之间设置环形导风空间,从而使得外管中浸入气体后可以随着环形导风空间排出而不会进入内管中,彻底杜绝气体进入内管中,保证铸造的产品内部不会有气孔产生,保证铸造效果和铸造产品的质量。
[0006]本专利技术解决所述技术问题的方案是:
[0007]一种复合型升液管,包括内管和外管,所述内管插套在外管中,内管与外管之间成型有环形导风空间。
[0008]所述外管的底端成型有向内径向延伸的底部环形边,外管的底部中设有底部陶瓷导向套筒,底部陶瓷导向套筒插套在底部环形边中,底部陶瓷导向套筒的底端伸出底部环形边的底面,底部陶瓷导向套筒的顶部伸入外管中,底部陶瓷导向套筒的顶部外侧壁上成型有径向延伸部,径向延伸部处于底部环形边的正上方,径向延伸部的底面压靠在底部环形边的顶面上,内管的底面压靠在径向延伸部的顶面上。
[0009]所述外管的顶部外侧壁上成型有向外径向延伸的外加强环形部,外加强环形部的顶面内侧壁上成型有顶部环形槽,内管的顶部外侧壁上成型有径向延伸的顶部环形部,顶
部环形部插套在顶部环形槽中,顶部环形部的外侧壁与顶部环形槽的内侧壁之间成型有第一环形槽,顶部环形部的底面与顶部环形槽的底面之间成型有流通槽,第一环形槽与流通槽相通,流通槽与环形导风空间相通。
[0010]所述顶部环形部的顶面伸出顶部环形槽的顶面,顶部陶瓷套放置在顶部环形部的顶面上,顶部陶瓷套与内管相通。
[0011]所述顶部环形槽的底面上成型有多个凸起限位部,顶部环形部的底面压靠在所有的凸起限位部的顶面上,相邻两个凸起限位部之间成型有流通槽。
[0012]所述外管的顶部上安装有定位连接环套和连接环形套,连接环形套处于定位连接环套的正下方,连接环形套通过螺栓固定连接在定位连接环套的底面上,连接环形套的顶面压靠在定位连接环套的底面上,连接环形套的顶部内侧壁上成型有第一安装环形槽,外加强环形部的下部插套在第一安装环形槽中,外管插套在连接环形套中;
[0013]所述定位连接环套的顶部内侧壁上成型有上部环形槽,定位连接环套的底部内侧壁上成型有下环形槽,定位连接环套的中部内侧壁和上部环形槽的内侧壁均为锥形壁面,外加强环形部的上部插套在下环形槽中。
[0014]所述外加强环形部与第一安装环形槽、下环形槽的内侧壁之间夹持有第一高温密封层。
[0015]所述定位连接环套的中部插套有主固定套体,顶部环形部的顶部插套在定位连接环套的中部处,主固定套体的底面压靠在顶部环形部的顶面上,主固定套体外侧壁靠近或与定位连接环套的中部内侧壁相紧贴,主固定套体的顶部外侧壁成型有径向延伸的主环形连接部,主环形连接部插套在上部环形槽中,主环形连接部的底面压靠在上部环形槽的底面上并通过螺栓固定连接在定位连接环套上,顶部陶瓷套插套在主环形连接部的中部通孔中,主环形连接部的中部通孔的内侧壁为上端直径大下端直径小的锥形壁面,顶部陶瓷套的外侧壁为锥形壁面,其与主环形连接部的中部通孔的内侧壁相配合。
[0016]所述顶部环形部的外侧壁与定位连接环套的中部内侧壁之间成型有导气环形槽,导气环形槽与第一环形槽相通,定位连接环套的外侧壁上成型有横向设置的径向排气通孔,排气通孔的内端伸出定位连接环套的中部内侧壁并与导气环形槽相通。
[0017]所述外管的外壁面和底部环形边的底面上均涂覆有陶瓷涂层,外管为不锈钢管,内管为陶瓷管。
[0018]本专利技术的突出效果是:
[0019]1、它在内管和外管之间设置环形导风空间,从而使得外管中浸入气体后可以随着环形导风空间排出而不会进入内管中,彻底杜绝气体进入内管中,保证铸造的产品内部不会有气孔产生,保证铸造效果和铸造产品的质量,提高升液管的使用寿命。
[0020]2、它在外管的底部中插套底部陶瓷导向套筒,底部陶瓷导向套筒的底端伸出外管的底面,内管的底面压靠在底部陶瓷导向套筒的顶面上,使得金属液进入内管或从内管的底端回流时,其不会与外管的底面产生冲击,防止溶蚀产生,降低外管的底端破损的几率,提高其使用寿命。
[0021]3、它的内管上方安装有顶部陶瓷套,顶部陶瓷套与内管之间采用分体式结构,使得顶部陶瓷套在使用一定时间损坏时,只需要将其更换即可,无需将整个内管更换,保证内管的使用寿命。
附图说明:
[0022]图1是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
[0023]图2是本专利技术的局部放大图;
[0024]图3是本专利技术的另一部分的局部放大图;
[0025]图4是本专利技术的外管的局部俯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6]实施例,见如图1至4所示,一种复合型升液管,包括内管10和外管20,所述内管10插套在外管20中,内管10与外管20之间成型有环形导风空间1。
[0027]进一步的说,所述外管20的底端成型有向内径向延伸的底部环形边21,外管20的底部中设有底部陶瓷导向套筒30,底部陶瓷导向套筒30插套在底部环形边21中,底部陶瓷导向套筒30的底端伸出底部环形边21的底面,底部陶瓷导向套筒30的顶部伸入外管20中,底部陶瓷导向套筒30的顶部外侧壁上成型有径向延伸部31,径向延伸部31处于底部环形边21的正上方,径向延伸部31的底面成型有环形凹槽311,底部环形边21的顶面成型有环形凸起211,环形凸起211与环形凹槽311相配合,环形凸起211插套在环形凹槽311中,底部环形边21的顶面与径向延伸部31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复合型升液管,包括内管(10)和外管(20),其特征在于:所述内管(10)插套在外管(20)中,内管(10)与外管(20)之间成型有环形导风空间(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复合型升液管,其特征在于:所述外管(20)的底端成型有向内径向延伸的底部环形边(21),外管(20)的底部中设有底部陶瓷导向套筒(30),底部陶瓷导向套筒(30)插套在底部环形边(21)中,底部陶瓷导向套筒(30)的底端伸出底部环形边(21)的底面,底部陶瓷导向套筒(30)的顶部伸入外管(20)中,底部陶瓷导向套筒(30)的顶部外侧壁上成型有径向延伸部(31),径向延伸部(31)处于底部环形边(21)的正上方,径向延伸部(31)的底面压靠在底部环形边(21)的顶面上,内管(10)的底面压靠在径向延伸部(31)的顶面上。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复合型升液管,其特征在于:所述外管(20)的顶部外侧壁上成型有向外径向延伸的外加强环形部(22),外加强环形部(22)的顶面内侧壁上成型有顶部环形槽(23),内管(10)的顶部外侧壁上成型有径向延伸的顶部环形部(11),顶部环形部(11)插套在顶部环形槽(23)中,顶部环形部(11)的外侧壁与顶部环形槽(23)的内侧壁之间成型有第一环形槽(2),顶部环形部(11)的底面与顶部环形槽(23)的底面之间成型有流通槽(3),第一环形槽(2)与流通槽(3)相通,流通槽(3)与环形导风空间(1)相通。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复合型升液管,其特征在于:所述顶部环形部(11)的顶面伸出顶部环形槽(23)的顶面,顶部陶瓷套(40)放置在顶部环形部(11)的顶面上,顶部陶瓷套(40)与内管(10)相通。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复合型升液管,其特征在于:所述顶部环形槽(23)的底面上成型有多个凸起限位部(231),顶部环形部(11)的底面压靠在所有的凸起限位部(231)的顶面上,相邻两个凸起限位部(231)之间成型有流通槽(3)。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复合型升液管,其特征在于:所述外管(20)的顶部上安装有定位连接环套(60)和连接环形套(50),连接环形套(50)处于定位连接环套(60)的正下方,连接环形套(50)通过螺栓固定连接在定位连接环套(60)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金永郭进徐江马晓伟朱伟刘海朋靳金全张习升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万丰精密制造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