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合动力传动装置及车辆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4316838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7-30 23:1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混合动力传动装置及车辆,包括发动机、第一电机、第二电机、第一传动轴、第二传动轴、同步器及第一、二、三挡位齿轮副,发动机通过扭转减震器或双质量飞轮连接于第一传动轴,发动机与第一传动轴保持联动状态,第一电机连接于第一传动轴;第一、二、三挡位齿轮副通过同步器结合于第一、二传动轴之间;第二电机连接于第二传动轴,第二传动轴输出动力至差速器。无需设置离合器断开发动机,简化了结构,通过控制同步器实现多种驱动形式,提高发动机效率,适用于HEV车型,第二电机至轮端的传力路径短,传动效率高,轮端所需的驱动动力尽可能多的落在发动机的高效率区域,采用串联增程模式提升发动机的燃油消耗率,从而提高整车经济性。性。性。

Hybrid drive and vehicl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混合动力传动装置及车辆


[0001]本技术属于变速器领域,特别是涉及混合动力传动装置及车辆。

技术介绍

[0002]随着汽车行业的发展,汽车排放法规也日趋严格,用户对整车安全性,舒适性及油耗经济性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混合动力驱动汽车成为传统动力驱动汽车过渡到纯电动驱动汽车期间的主流趋势。
[0003]目前的混合动力系统主要分为三个方向,即串联型、并联型和混联型混动系统。
[0004]串联型依靠发动机带动发电机发电,产生的电能直接给到驱动电机驱动车辆行驶或者储存在动力电池中,这种系统结构简单,发动机扭矩与轮端解耦,可以有效控制发动机工作在高效率区间,但是由于传动链长系统效率损失高,节油能力有限。并且在要求车辆能够覆盖各种工况需求的情况下,驱动电机、发电机以及发动机的功率选型需要很大,造成成本上升和布置问题。
[0005]并联型依靠发动机和驱动电机共同输出动力以满足车辆的动力需求,对电机扭矩要求小,可以有效降低电池的尺寸。但是由于发动机转速无法和车速解耦,对发动机的高效区调整能力有限,节油效果有限。
[0006]混联型综合了串联型和并联型的优点,可以根据车辆的目标进行设计,选择方案在满足整车动力性能需求的前提下,节油空间较大。缺点是根据系统的复杂程度,控制难度偏大。
[0007]现有的一种能实现发动机三挡驱动的双电机混合动力传动装置,属于混联型混动系统,包括发动机、第一电机、第二电机、第一挡位齿轮组、第二挡位齿轮组、第三挡位齿轮组和同步器,第一挡位齿轮组的主动齿轮空套于输入轴上,从动齿轮固设于输出轴上,第二挡位齿轮组和第三挡位齿轮组的主动齿轮固设于输入轴上,从动齿轮空套于输出轴上,发动机和第一电机同轴设置于输入轴的一端并通过单离合器连接,发动机和第一电机均通过双离合器连接于第一挡位齿轮组的主动齿轮和输入轴,输出轴上设有双边同步器,用于将第二挡位齿轮组和第三挡位齿轮组的从动齿轮与输出轴结合,第二电机通过减速齿轮副连接于第三挡位齿轮组的主动齿轮,虽然通过控制单离合器、双离合器和双边同步器的工作状态,就可实现发动机直驱模式的三个挡位,单电机纯电动模式的六个挡位,控制相对一般混联型混动系统简单,但该方案存在以下问题:
[0008]1)结构复杂;
[0009]2)第二电机至轮端的传力路径长,传动效率低;
[0010]3)发动机与第一电机同轴转动,较难匹配至第一电机的高效区间。

技术实现思路

[0011]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现有能实现发动直驱模式三个挡位的双电机混合动力传动装置结构复杂及传动效率低的问题,提供一种混合动力传动装置及车
辆。
[0012]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混合动力传动装置,包括发动机、第一电机、第二电机、第一传动轴、第二传动轴、同步器、第一挡位齿轮副、第二挡位齿轮副和第三挡位齿轮副;
[0013]所述发动机通过扭转减震器或双质量飞轮连接于所述第一传动轴,且所述发动机与所述第一传动轴保持联动状态;
[0014]所述第一电机连接于所述第一传动轴;
[0015]第一挡位齿轮副、第二挡位齿轮副和第三挡位齿轮副各自通过同步器结合于所述第一传动轴与所述第二传动轴之间;
[0016]所述第二电机连接于所述第二传动轴;
[0017]所述第二传动轴输出动力至差速器。
[0018]可选地,所述混合动力传动装置的同步器包括一个双边同步器和一个单边同步器;
[0019]所述双边同步器用于选择性地将所述第一挡位齿轮副和所述第二挡位齿轮副中的一个结合于所述第一传动轴与所述第二传动轴之间;
[0020]所述单边同步器用于将所述第三挡位齿轮副结合于所述第一传动轴与所述第二传动轴之间。
[0021]可选地,所述第一挡位齿轮副包括第一挡位主动齿轮和第一挡位从动齿轮,所述第二挡位齿轮副包括第二挡位主动齿轮和第二挡位从动齿轮,所述第三挡位齿轮副包括第三挡位主动齿轮和第三挡位从动齿轮;
[0022]所述第一挡位主动齿轮和所述第二挡位主动齿轮空套于所述第一传动轴上,所述第一挡位从动齿轮和所述第二挡位从动齿轮固设于所述第二传动轴上,所述双边同步器设于所述第一传动轴上,并用于将所述第一挡位主动齿轮和所述第二挡位主动齿轮中的任意一个结合于所述第一传动轴;或,
[0023]所述第一挡位主动齿轮和所述第二挡位主动齿轮固设于所述第一传动轴上,所述第一挡位从动齿轮和所述第二挡位从动齿轮空套于所述第二传动轴上,所述双边同步器设于所述第二传动轴上,并用于将所述第一挡位从动齿轮和所述第二挡位从动齿轮中的任意一个结合于所述第二传动轴;
[0024]所述第三挡位主动齿轮空套于所述第一传动轴上,所述第三挡位从动齿轮固设于所述第二传动轴上,所述单边同步器设于所述第一传动轴上,并用于将所述第三挡位主动齿轮结合于所述第一传动轴;所述第三挡位从动齿轮与所述差速器的齿圈啮合,并组成所述混合动力传动装置的主减速齿轮副。
[0025]可选地,所述第一挡位齿轮副、所述第二挡位齿轮副和所述第三挡位齿轮副沿远离所述发动机的方向依次布置,所述单边同步器位于所述第三挡位齿轮副的背离或面向所述第二挡位齿轮副的一侧,所述双边同步器位于所述第一挡位齿轮副和所述第二挡位齿轮副之间。
[0026]可选地,所述扭转减震器或所述双质量飞轮连接于所述第一传动轴的一端,所述第一电机连接于所述第一传动轴的另一端,所述第二电机连接于所述第二传动轴的远离所述发动机的一端。
[0027]可选地,还包括增速齿轮副,所述第一传动轴通过所述增速齿轮副连接于所述第一电机。
[0028]可选地,所述增速齿轮副包括第一增速齿轮、惰轮和第二增速齿轮,所述第一增速齿轮固设于所述第一传动轴上,所述第二增速齿轮固设于所述第一电机的转轴上,所述惰轮分别与所述第一增速齿轮和第二增速齿轮啮合。
[0029]可选地,还包括减速齿轮副,所述第二电机通过所述减速齿轮副连接于所述第二传动轴。
[0030]可选地,所述混合动力传动装置具有纯电动模式、混合驱动模式、发动机直驱模式、串联增程模式、制动能量回收模式和驻车充电模式;
[0031]所述同步器将所述第一挡位齿轮副、所述第二挡位齿轮副和所述第三挡位齿轮副中的任一齿轮副结合于所述第一传动轴与所述第二传动轴之间,所述发动机和所述第一电机不工作,所述第二电机驱动,以建立纯电动模式;
[0032]所述同步器将所述第一挡位齿轮副、所述第二挡位齿轮副和所述第三挡位齿轮副中的任一齿轮副结合于所述第一传动轴与所述第二传动轴之间,所述发动机驱动,所述第一电机和所述第二电机中的至少一个驱动,以建立所述混合驱动模式;
[0033]所述同步器将所述第一挡位齿轮副、所述第二挡位齿轮副和所述第三挡位齿轮副中的任一齿轮副结合于所述第一传动轴与所述第二传动轴之间,所述发动机驱动,所述第一电机不工作或发电,所述第二电机不工作,以建立所述发动机直驱模式;
[0034]分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混合动力传动装置,包括发动机、第一电机、第二电机、第一传动轴、第二传动轴、同步器、第一挡位齿轮副、第二挡位齿轮副和第三挡位齿轮副,其特征在于,所述发动机通过扭转减震器或双质量飞轮连接于所述第一传动轴,且所述发动机与所述第一传动轴保持联动状态;所述第一电机连接于所述第一传动轴;第一挡位齿轮副、第二挡位齿轮副和第三挡位齿轮副各自通过同步器结合于所述第一传动轴与所述第二传动轴之间;所述第二电机连接于所述第二传动轴;所述第二传动轴输出动力至差速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混合动力传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混合动力传动装置的同步器包括一个双边同步器和一个单边同步器;所述双边同步器用于选择性地将所述第一挡位齿轮副和所述第二挡位齿轮副中的一个结合于所述第一传动轴与所述第二传动轴之间;所述单边同步器用于将所述第三挡位齿轮副结合于所述第一传动轴与所述第二传动轴之间。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混合动力传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挡位齿轮副包括第一挡位主动齿轮和第一挡位从动齿轮,所述第二挡位齿轮副包括第二挡位主动齿轮和第二挡位从动齿轮,所述第三挡位齿轮副包括第三挡位主动齿轮和第三挡位从动齿轮;所述第一挡位主动齿轮和所述第二挡位主动齿轮空套于所述第一传动轴上,所述第一挡位从动齿轮和所述第二挡位从动齿轮固设于所述第二传动轴上,所述双边同步器设于所述第一传动轴上,并用于将所述第一挡位主动齿轮和所述第二挡位主动齿轮中的任意一个结合于所述第一传动轴;或,所述第一挡位主动齿轮和所述第二挡位主动齿轮固设于所述第一传动轴上,所述第一挡位从动齿轮和所述第二挡位从动齿轮空套于所述第二传动轴上,所述双边同步器设于所述第二传动轴上,并用于将所述第一挡位从动齿轮和所述第二挡位从动齿轮中的任意一个结合于所述第二传动轴;所述第三挡位主动齿轮空套于所述第一传动轴上,所述第三挡位从动齿轮固设于所述第二传动轴上,所述单边同步器设于所述第一传动轴上,并用于将所述第三挡位主动齿轮结合于所述第一传动轴;所述第三挡位从动齿轮与所述差速器的齿圈啮合,并组成所述混合动力传动装置的主减速齿轮副。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混合动力传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挡位齿轮副、所述第二挡位齿轮副和所述第三挡位齿轮副沿远离所述发动机的方向依次布置,所述单边同步器位于所述第三挡位齿轮副的背离或面向所述第二...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朱永明欧阳俊张安伟赵江灵周文太李瑶瑶
申请(专利权)人:广州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