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适应整车姿态的随动汽车尾翼及汽车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4257723 阅读:27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7-24 13:05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适应整车姿态的随动汽车尾翼及汽车,具体涉及汽车技术领域,包括汽车本体,所述汽车本体的内部嵌设有收纳箱,所述收纳箱内壁的右侧面与电动推杆外表面的右端固定连接,所述电动推杆外表面的左端与导向板外表面的右侧固定连接,所述导向板外表面的前后两侧分别与两个第一伸缩架铰接。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电动推杆、第一伸缩架和尾翼伸缩装置的配合,首先通过尾翼伸缩装置可以将两侧的侧部尾翼进行收合,此时再电动推杆再配合第一伸缩架进行收缩,使得侧部尾翼和中部尾翼可以顺利收入收纳箱的内部,进而可以起到自动收纳尾翼的作用,避免了进行安装和拆卸带来的麻烦,同时满足了实际使用的需求。满足了实际使用的需求。满足了实际使用的需求。

A kind of follow-up automobile tail and automobile that adapt to the attitude of the whole vehicl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适应整车姿态的随动汽车尾翼及汽车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汽车
,更具体地说,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适应整车姿态的随动汽车尾翼及汽车。

技术介绍

[0002]汽车在高速行驶时,根据空气动力学原理,在行驶过程中会遇到空气阻力,为了有效地减少并克服汽车高速行驶时空气阻力的影响,人们设计使用了汽车尾翼,其作用就是抵消一部分升力,有效控制汽车上浮问题,使风阻系数相应减小,使汽车能紧贴在道路地面行驶,从而提高行驶的稳定性能。
[0003]目前,现有技术中的汽车尾翼一般都是直接通过螺栓固定在汽车尾部的,当不需要使用时,需要进行拆卸并存放,较为麻烦,还会浪费较大的空间,并且不便于根据汽车的实际运行需求来快速的调节尾翼的高度,也不能根据实际情况来调节尾翼的角度,从而不可根据汽车的行驶速度进行适应性调节,因此,研究一种新的适应整车姿态的随动汽车尾翼及汽车来解决上述问题具有重要意义。

技术实现思路

[0004]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上述缺陷,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适应整车姿态的随动汽车尾翼及汽车,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现有技术中的汽车尾翼一般都是直接通过螺栓固定在汽车尾部的,当不需要使用时,需要进行拆卸并存放,较为麻烦,还会浪费较大的空间,并且不便于根据汽车的实际运行需求来快速的调节尾翼的高度,也不能根据实际情况来调节尾翼的角度,从而不可根据汽车的行驶速度进行适应性调节的问题。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适应整车姿态的随动汽车尾翼及汽车,包括汽车本体,所述汽车本体的内部嵌设有收纳箱,所述收纳箱内壁的右侧面与电动推杆外表面的右端固定连接,所述电动推杆外表面的左端与导向板外表面的右侧固定连接,所述导向板外表面的前后两侧分别与两个第一伸缩架铰接,两个所述第一伸缩架的下方分别与两个支撑板的相背面铰接,两个所述支撑板外表面的底部与收纳箱内壁的下表面固定连接,两个所述第一伸缩架的一端点分别与活动板外表面的前后两侧铰接,所述活动板外表面的一侧与连接座的外表面固定连接,所述连接座外表面的顶部设置有开关。
[0006]所述开关外表面的顶部与触动块外表面的底部搭接,所述触动块外表面的顶部与收纳箱内壁的上表面固定连接,两个所述第一伸缩架外表面上方的端点分别与两个固定板的相背面铰接,两个所述固定板外表面的顶部均设置有尾翼调节结构,两个所述尾翼调节结构设置在中部尾翼外表面的底部,所述中部尾翼外表面的底部开设有放置槽,所述放置槽位于中部尾翼外表面底部的中间位置,所述放置槽内设置有尾翼伸缩装置,所述尾翼伸缩装置的两侧分别与两个侧部尾翼外表面的底部铰接。
[0007]所述尾翼伸缩装置包括电机,所述电机的输出轴与螺杆外表面的一端固定连接,所述螺杆的外表面与螺母的内表面固定连接,所述螺母的外表面与活动块的内壁固定连
接,所述活动块外表面的底部分别与两个第二伸缩架铰接,两个所述第二伸缩架的两个端点分别与侧部尾翼外表面的底部铰接。
[0008]所述尾翼调节结构包括固定座,所述固定座外表面的底部与固定板外表面的顶部固定连接,所述固定座外表面的一侧与电动液压杆外表面的一端固定连接,所述电动液压杆外表面的另一端与固定块外表面的一侧固定连接,所述固定块外表面的顶部与长条板外表面的底部固定连接,所述长条板外表面的两侧分别与两个齿杆外表面的一端固定连接,其中一个所述齿杆分别与其中一个齿轮啮合连接,两个所述齿轮的内表面分别与两个连接轴的外表面固定连接,两个所述连接轴的外表面分别与两个连接块的内表面固定连接,两个所述连接块外表面的顶部与中部尾翼外表面的底部固定连接。
[0009]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方案:所述导向板外表面的两端分别滑动连接在两个导向孔内,两个所述导向孔分别开设在两个支撑板的表面。
[0010]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方案:所述活动板的外表面开设有第一滑孔,两个所述固定板的外表面均开设有第二滑孔,所述滑块内壁的前后两侧和两个第二滑孔内均滑动连接有滑块,前方的两个所述滑块分别与前方的第一伸缩架的两个端点铰接,后方的两个所述滑块分别与后方的第一伸缩架的两个端点铰接。
[0011]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方案:所述电机外表面的一侧与放置槽内壁的一侧固定连接,所述活动块与放置槽的内壁滑动连接。
[0012]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方案:所述螺杆的外表面一端与第二轴承的内表面转动连接,所述第二轴承固定连接在放置槽内。
[0013]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方案:所述中部尾翼外表面的底部开设有两个收纳槽,两个所述侧部尾翼分别与两个收纳槽的内壁滑动连接。
[0014]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方案:所述侧部尾翼外表面的底部开设有导向槽,所述导向槽的内壁与导向块滑动连接,所述导向块与第二伸缩架铰接。
[0015]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方案:所述固定座的内壁与长条板滑动连接,两个所述连接轴分别转动连接在两个第一轴承内,两个所述第一轴承分别设置在两个支撑座的内部,两个所述支撑座外表面的底部与固定板外表面的顶部固定连接。
[0016]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1、本专利技术通过电动推杆、第一伸缩架和尾翼伸缩装置的配合,首先通过尾翼伸缩装置可以将两侧的侧部尾翼进行收合,此时再电动推杆再配合第一伸缩架进行收缩,使得侧部尾翼和中部尾翼可以顺利收入收纳箱的内部,进而可以起到自动收纳尾翼的作用,避免了进行安装和拆卸带来的麻烦,同时满足了实际使用的需求;2、本专利技术通过设置电动推杆和第一伸缩架,且电动推杆带动第一伸缩架进行收缩,不仅可以起到对尾翼的收纳,同时电动推杆控制第一伸缩架展开时,使得中部尾翼可以向上进行撑起达到使用的目的,并且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调节中部尾翼的高度,以此提高满足汽车不同状况下姿态的使用;本专利技术通过设置尾翼调节结构,当电动液压杆伸长时,使得齿杆带动其中一个齿轮旋转,并通过连接轴带动中部尾翼进行角度调节,当电动推杆缩短时,则通过另一位置齿杆带动另一位置齿轮旋转,使得中部尾翼可以进行另一角度翻转,以此可以根据实际需求进行不同角度的的调节,从而可以根据汽车行驶速度达到适应性姿态调节的目的。
附图说明
[0017]图1为本专利技术正视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收纳箱立体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收纳箱立体的剖面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活动板立体的剖面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专利技术中部尾翼仰视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6为本专利技术侧部尾翼立体的结构示意图;图7为本专利技术尾翼调节结构立体的结构示意图;图中:1汽车本体、2收纳箱、3中部尾翼、4侧部尾翼、5第一伸缩架、6尾翼调节结构、61固定座、62齿杆、63支撑座、64齿轮、65长条板、66连接块、67连接轴、68电动液压杆、69固定块、610第一轴承、7电动推杆、8尾翼伸缩装置、81电机、82螺杆、83第二轴承、84第二伸缩架、85螺母、86导向块、87活动块、9支撑板、10导向板、11导向孔、12活动板、13第一滑孔、14固定板、15第二滑孔、16触动块、17开关、18连接座、19滑块、20放置槽、21导向槽、22收纳槽。
具体实施方式
[0018]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适应整车姿态的随动汽车尾翼及汽车,包括汽车本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汽车本体(1)的内部嵌设有收纳箱(2),所述收纳箱(2)内壁的右侧面与电动推杆(7)外表面的右端固定连接,所述电动推杆(7)外表面的左端与导向板(10)外表面的右侧固定连接,所述导向板(10)外表面的前后两侧分别与两个第一伸缩架(5)铰接,两个所述第一伸缩架(5)的下方分别与两个支撑板(9)的相背面铰接,两个所述支撑板(9)外表面的底部与收纳箱(2)内壁的下表面固定连接,两个所述第一伸缩架(5)的一端点分别与活动板(12)外表面的前后两侧铰接,所述活动板(12)外表面的一侧与连接座(18)的外表面固定连接,所述连接座(18)外表面的顶部设置有开关(17);所述开关(17)外表面的顶部与触动块(16)外表面的底部搭接,所述触动块(16)外表面的顶部与收纳箱(2)内壁的上表面固定连接,两个所述第一伸缩架(5)外表面上方的端点分别与两个固定板(14)的相背面铰接,两个所述固定板(14)外表面的顶部均设置有尾翼调节结构(6),两个所述尾翼调节结构(6)设置在中部尾翼(3)外表面的底部,所述中部尾翼(3)外表面的底部开设有放置槽(20),所述放置槽(20)位于中部尾翼(3)外表面底部的中间位置,所述放置槽(20)内设置有尾翼伸缩装置(8),所述尾翼伸缩装置(8)的两侧分别与两个侧部尾翼(4)外表面的底部铰接;所述尾翼伸缩装置(8)包括电机(81),所述电机(81)的输出轴与螺杆(82)外表面的一端固定连接,所述螺杆(82)的外表面与螺母(85)的内表面固定连接,所述螺母(85)的外表面与活动块(87)的内壁固定连接,所述活动块(87)外表面的底部分别与两个第二伸缩架(84)铰接,两个所述第二伸缩架(84)的两个端点分别与侧部尾翼(4)外表面的底部铰接;所述尾翼调节结构(6)包括固定座(61),所述固定座(61)外表面的底部与固定板(14)外表面的顶部固定连接,所述固定座(61)外表面的一侧与电动液压杆(68)外表面的一端固定连接,所述电动液压杆(68)外表面的另一端与固定块(69)外表面的一侧固定连接,所述固定块(69)外表面的顶部与长条板(65)外表面的底部固定连接,所述长条板(65)外表面的两侧分别与两个齿杆(62)外表面的一端固定连接,其中一个所述齿杆(62)分别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加国张迎春汪自虎孙方毅牛雪松
申请(专利权)人:南京工业职业技术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