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ystem.ArgumentOutOfRangeException: 索引和长度必须引用该字符串内的位置。 参数名: length 在 System.String.Substring(Int32 startIndex, Int32 length) 在 zhuanliShow.Bind() 一种电子封装结构及其制造方法技术_技高网

一种电子封装结构及其制造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41194030 阅读:2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5-07 22:23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电子芯片封装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电子封装结构,包括上壳体和下壳体,所述上壳体下表面通过SPS扩散焊接工艺与下壳体上表面进行焊接封装,上壳体上表面中心通过低温焊料与裸芯片焊接,所述下壳体内部中心处设置有散热蜂窝水路,下壳体侧面还开设有多个进水口和多个出水口,进水口和出水口分别与散热蜂窝水路连通,本发明专利技术电子封装结构从整体设计,内部结构,封装选材三个方面提升了电子封装的散热效果,克服了电子芯片封装现有技术散热效果差的问题,提升了芯片的工作性能,具有高度产业利用价值。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电子芯片封装,具体为一种电子封装结构及其制造方法


技术介绍

1、随着电子芯片性能的提升和尺寸的微型化,芯片呈现出越来越高的热流密度。gan芯片级的平均热流密度将达到500w/cm2,局部热流密度将会超过1000w/cm2。面对超高的热流密度使得微电子芯片的热控问题凸显,使用寿命及可靠性呈指数级降低。

2、目前,传统的电子封装结构通过基板、壳体、热沉、散热流道层层连接,多层接触热阻大,且封装材料导热率不满足高功率芯片散热要求,导致封装整体散热效率低。

3、因此,降低电子封装的多层接触热阻、选择合适的封装材料、增大电子封装的散热效率是本领域技术人员需要解决的课题。鉴于此,我们提出一种电子封装结构及其制造方法。


技术实现思路

1、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子封装结构及其制造方法,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现有电子封装结构散热效率低的问题。

2、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电子封装结构及其制造方法,方案如下:

3、本专利技术的一种电子封装结构,包括上壳体和下壳体,所述上壳体下表面通过sps扩散焊接工艺与下壳体上表面进行焊接封装,上壳体上表面中心通过低温焊料与裸芯片焊接,所述下壳体内部中心处设置有散热蜂窝水路,下壳体侧面还开设有多个进水口和多个出水口,进水口和出水口分别与散热蜂窝水路连通。

4、优选的,所述散热蜂窝水路包括上水路和下水路,上水路和下水路相互垂直、交错设置,且上水路和下水路的截面尺寸一致,二者在重叠位置相互联通,上水路(1)和下水路(2)由正六边形拓扑结构连接组成。

5、优选的,所述上水路与上壳体下表面相接触,下水路与下壳体上表面相接触。

6、优选的,所述进水口与出水口在下壳体侧面对称设置,所述进水口与上水路相连接,所述出水口与下水路相连接。

7、优选的,所述上壳体的上表面面积大于裸芯片的面积,裸芯片与低温焊料的面积相同,上壳体与下壳体连接面的外形尺寸一致。

8、优选的,所述上壳体、下壳体的材质为金刚石铜复合材料,所述上水路、下水路的材质为紫铜。

9、本专利技术的一种电子封装结构,包括以下步骤:

10、s1、将上水路、下水路紫铜块体进行线切割制造;

11、s2、将步骤s1中上水路、下水路块体进行扩散焊接,制造出散热蜂窝水路块体;

12、s3、将金刚石铜上壳体、下壳体进行机械加工制造;

13、s4、将步骤s2中的散热蜂窝水路块体嵌入步骤s3中的下壳体中心处;

14、s5、将步骤s4中的下壳体的进水口、出水口进行定位,并钻孔;

15、s6、将步骤s5中的上壳体下表面、下壳体上表面进行sps扩散焊接封装;

16、s7、将所述裸芯片通过低温焊料焊接在步骤s6中的上壳体上表面中心。

17、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18、该电子封装结构散热蜂窝水路采用正六边形拓扑结构,可以在短时间内使热沉材料的热量被冷却液带走,从而极大的提升了封装整体的散热效果;

19、该电子封装结构采用一体化封装结构,能够减少多层热阻的影响,提升封装散热效率;

20、该电子封装结构上壳体、下壳体材质为金刚石铜复合材料,上水路、下水路材质为紫铜,两种材料均具有高导热性能。

21、本专利技术电子封装结构从整体设计,内部结构,封装选材三个方面提升了电子封装的散热效果,克服了电子芯片封装现有技术散热效果差的问题,提升了芯片的工作性能,具有高度产业利用价值。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电子封装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上壳体(5)和下壳体(6),所述上壳体(5)下表面通过SPS扩散焊接工艺与下壳体(6)上表面进行焊接封装,上壳体(5)上表面中心通过低温焊料(4)与裸芯片(3)焊接,所述下壳体(6)内部中心处设置有散热蜂窝水路,下壳体(6)侧面还开设有多个进水口(7)和多个出水口(8),进水口(7)和出水口(8)分别与散热蜂窝水路连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封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蜂窝水路包括上水路(1)和下水路(2),上水路(1)和下水路(2)相互垂直、交错设置,且上水路(1)和下水路(2)的截面尺寸一致,二者在重叠位置相互联通,上水路(1)和下水路(2)由正六边形拓扑结构连接组成。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子封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水路(1)与上壳体(5)下表面相接触,下水路(2)与下壳体(6)上表面相接触。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子封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水口(7)与出水口(8)在下壳体(6)侧面对称设置,所述进水口(7)与上水路(1)相连接,所述出水口(8)与下水路(2)相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子封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壳体(5)的上表面面积大于裸芯片(3)的面积,裸芯片(3)与低温焊料(4)的面积相同,上壳体(5)与下壳体(6)连接面的外形尺寸一致。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电子封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壳体(5)、下壳体(6)的材质为金刚石铜复合材料,所述上水路(1)、下水路(2)的材质为紫铜。

7.一种电子封装结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子封装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上壳体(5)和下壳体(6),所述上壳体(5)下表面通过sps扩散焊接工艺与下壳体(6)上表面进行焊接封装,上壳体(5)上表面中心通过低温焊料(4)与裸芯片(3)焊接,所述下壳体(6)内部中心处设置有散热蜂窝水路,下壳体(6)侧面还开设有多个进水口(7)和多个出水口(8),进水口(7)和出水口(8)分别与散热蜂窝水路连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封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蜂窝水路包括上水路(1)和下水路(2),上水路(1)和下水路(2)相互垂直、交错设置,且上水路(1)和下水路(2)的截面尺寸一致,二者在重叠位置相互联通,上水路(1)和下水路(2)由正六边形拓扑结构连接组成。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子封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水...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胡道春见小琪王蕾
申请(专利权)人:南京工业职业技术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