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汽车举升组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4248759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7-24 11:01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汽车举升组件,包括活动座、固定座和举升装置,活动座上设置有汽车固定组件,汽车固定组件能够与汽车连接,并且限制汽车的位置;固定座,所述固定座与活动座的铰接部设置在远离第一接触部的另一个端部;举升装置,所述举升装置包括壳体和举升部,举升部能够相对于壳体移动,壳体能够安装于第一固定面,举升部与第一接触面接触;利用这样的一种汽车举升组件,能够向倾斜向上的方向举升汽车,能够使得在车辆旁观看的学生有良好的可以角度观看到车辆底部的管线设备,教师也能够在车辆旁结合教具进行讲解和演示。车辆旁结合教具进行讲解和演示。车辆旁结合教具进行讲解和演示。

An automobile lifting component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汽车举升组件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车辆设备
,具体涉及一种汽车举升组件。

技术介绍

[0002]现有的汽车举升机大多数为剪式举升机和龙门举升机,主要使用场景均为车辆维修。对于汽车维修
,对车辆底部的管线、设备进行检修时,可以将车辆停放在举升机的举升台面上,运行举升机可以将车辆向竖直向上的方向顶起,便于操作员进入到车辆底部进行检修。
[0003]对于车辆维修
来说,现有的举升机能够满足使用需求。
[0004]但是,对于汽车维修的职业教育领域,教师对学生现场演示教学时,由于学生人数多,现有的举升机将车辆举起后,车辆底部空间有限,不能达到让所有学生都能有良好的视角观看到车辆底部的管线和设备。
[0005]因此,现有的车辆举升机不能够满足在职业技术教学领域的使用需求。

技术实现思路

[0006]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汽车举升组件,所述举升装置包括:用于与汽车连接的活动座,所述活动座上设置有汽车固定组件,汽车固定组件能够与汽车连接,并且限制汽车的位置;活动座的一个端部设置有第一接触部,第一接触部的底部为第一接触面;以及,与活动座铰接的固定座,所述固定座与活动座的铰接部设置在远离第一接触部的另一个端部,固定座上与第一接触面相对的位置设置有第一固定部,第一固定部的顶部为第一固定面;以及,能够置于活动座和固定座之间的举升装置,所述举升装置包括壳体和举升部,举升部能够相对于壳体移动,壳体能够安装于第一固定面,举升部与第一接触面接触。
>[0007]优选的,所述汽车固定组件设置有两个分别连接于活动座的导向板和与导向板连接的导向座;导向板上设置有导向槽,导向座能够在导向板上沿导向槽的长度方向平移;所述导向座上设置有三块托板,分别为第一托板、第二托板和第三托板;第一托板和第二托板设置在导向座的侧面,并且长度方向垂直于固定座的侧面,第三托板设置在固定座上靠近固定座与活动座的铰接部的位置。
[0008]优选的,所述汽车固定组件还设置有转向座,转向座与活动座固定连接,导向板与转向座铰接;导向板能够绕转向座旋转,导向板上设置有第一插销孔,转向座上设置有第二插销孔和第三插销孔;当导向板旋转到与活动座平行的角度时,第一插销孔与第二插销孔相对;当导向板旋转到与活动座垂直的角度时,第一插销孔与第三插销孔相对。
[0009]优选的,所述活动座上、沿活动座的长度方向还设置有第二接触部和第三接触部,所述第二接触部和第三接触部上分别设置有第二接触面和第三接触面;所述固定座上且与第二接触部、第三接触部相对的位置设置有第二固定部和第三固定部;所述第二固定部和第三固定部上分别设置有第二固定面和第三固定面。
[0010]优选的,所述举升装置还包括三个角度支撑块,所述三个角度支撑块分别为第一角度支撑块、第二角度支撑块、第三角度支撑块,三个角度支撑块均为扇形,且角度依次增加。
[0011]优选的,所述举升装置设置在第一接触部与第一固定部之间,且处于顶出状态下,活动座与固定座之间的夹角为A1,第一角度支撑块角度为A1;所述举升装置设置在第二接触部与第二固定部之间,且处于顶出状态下,活动座与固定座之间的夹角为A2,第二角度支撑块角度为A2;所述举升装置设置在第三接触部与第三固定部之间,且处于顶出状态下,活动座与固定座之间的夹角为A3,第三角度支撑块角度为A3。
[0012]优选的,所述固定座上设置有滑槽,举升装置的壳体底部设置有滑块,举升装置能够通过滑块在滑槽内沿滑槽的长度方向平移;第一接触部、第二接触部以及第三接触部内设置有第一接触柱,举升装置举升部的头部设置有接触爪,接触爪能够卡接在第一接触柱的外部,并且绕第一接触柱旋转。
[0013]优选的,所述滑槽内侧面上设置有限位槽,滑块能够在限位槽内,沿限位槽的长度方向平移。
[0014]优选的,所述滑块与举升装置之间设置有弹簧;第一固定部、第二固定部以及第三固定部内部设置有第二接触柱,举升装置的底部设置有与第二接触柱形状匹配的凹槽。
[0015]优选的,所述固定座的两端设置有支撑组件,所述支撑组件包括动力部和支撑架,所述动力部能够推动支撑架向远离固定座的方向移动;支撑架能够相对固定座旋转。
[0016]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体现在,提供一种汽车举升组件,能够向倾斜向上的方向举升汽车,能够使得在车辆旁观看的学生有良好的可以角度观看到车辆底部的管线设备,教师也能够在车辆旁结合教具进行讲解和演示。
[0017]附图说明
[0018]图1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一种汽车举升组件举升准备就绪时的使用状态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一种汽车举升组件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一种汽车举升组件仰视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一种汽车举升组件一级举升完成的状态示意图;图5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一种汽车举升组件一级举升完成状态的俯视图;图6为图5中A

A的剖视图;图7为图6中A处的局部放大图;图8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一种汽车举升组件二级举升完成的状态示意图;图9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一种汽车举升组件二级举升完成状态的俯视图;
图10为图9中A

A的剖视图;图11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一种汽车举升组件的导向板垂直于活动座的状态示意图;图12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一种汽车举升组件的角度支撑块结构示意图;图13为图7中A处的局部放大图;图中:活动座1、第一接触部11、第二接触部12、第三接触部13、导向板14、第一插销孔141、第二插销孔142、第三插销孔143、导向槽144、导向座15、第一托板151、第二托板152、第三托板153、转向座16、夹持轨道161、第二接触柱172、固定座2、第一固定部21、第二固定部22、第三固定部23、滑槽24、限位槽241、滑块25、突出部251、举升装置3、壳体31、举升部32、接触爪33、凹槽34、螺杆4、万向轮5、安装座6、第一角度支撑块61、第一接触柱171、第二角度支撑块62、第三角度支撑块63、导向孔64、导向柱65、导向杆66、支撑组件7、动力部71、支撑架72。
[0019]具体实施方式
[0020]下面结合附图及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的方法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0021]实施例1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汽车举升组件,所述汽车举升组件包括:用于与汽车连接并举升汽车的活动座1,所述活动座1上设置有汽车固定组件,汽车固定组件能够与汽车连接,并且限制汽车的位置;活动座1的一个端部设置有第一接触部11,第一接触部11的底部为第一接触面;以及,与活动座1铰接的固定座2,所述固定座2与活动座1的铰接部24设置在远离第一接触部11的另一个端部,固定座2上与第一接触面相对的位置设置有第一固定部21,第一固定部21的顶部为第一固定面;以及,能够置于活动座1和固定座2之间的举升装置3,所述举升装置3包括壳体31和举升部32,举升部32能够相对于壳体31移动,壳体31能够安装于第一固定面,举升部32与第一接触面接触。
[0022]本实施例中,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汽车举升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汽车举升组件包括:用于与汽车连接的活动座,所述活动座上设置有汽车固定组件,汽车固定组件能够与汽车连接,并且限制汽车的位置;活动座的一个端部设置有第一接触部,第一接触部的底部为第一接触面;以及,与活动座铰接的固定座,所述固定座与活动座的铰接部设置在远离第一接触部的另一个端部,固定座上与第一接触面相对的位置设置有第一固定部,第一固定部的顶部为第一固定面;以及,能够置于活动座和固定座之间的举升装置,所述举升装置包括壳体和举升部,举升部能够相对于壳体移动,壳体能够安装于第一固定面,举升部与第一接触面接触。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汽车举升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汽车固定组件设置有两个分别连接于活动座的导向板和与导向板连接的导向座;导向板上设置有导向槽,导向座能够在导向板上沿导向槽的长度方向平移;所述导向座上设置有三块托板,分别为第一托板、第二托板和第三托板;第一托板和第二托板设置在导向座的侧面,并且长度方向垂直于固定座的侧面,第三托板设置在固定座上靠近固定座与活动座的铰接部的位置。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汽车举升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汽车固定组件还设置有转向座,转向座与活动座固定连接,导向板与转向座铰接;导向板能够绕转向座旋转,导向板上设置有第一插销孔,转向座上设置有第二插销孔和第三插销孔;当导向板旋转到与活动座平行的角度时,第一插销孔与第二插销孔相对;当导向板旋转到与活动座垂直的角度时,第一插销孔与第三插销孔相对。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汽车举升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活动座上、沿活动座的长度方向还设置有第二接触部和第三接触部,所述第二接触部和第三接触部上分别设置有第二接触面和第三接触面;所述固定座上且与第二接触部、第三接触部相对的位置设置有第二固定部和第三固定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范芳陈龙武昭妤余倩谯建春曹月梅郭强余东
申请(专利权)人:成都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