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隐蔽式上车扶手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4244866 阅读:49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7-24 10:07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隐蔽式上车扶手结构,包括扶手构件、与扶手构件配合的立柱内饰板,其特征是:所述扶手构件通过展开/收折机构连接在车身钣金上,所述立柱内饰板的里面与车身钣金紧贴;所述扶手构件包括呈长条形的扶手本体、分别定位连接在扶手本体后侧两端的连接座、设在扶手本体上端部内的锁舌和压缩弹簧、设在扶手本体上端部前侧的锁止按钮,该锁止按钮插入扶手本体的上端部内,并与锁舌配合;所述立柱内饰板在与锁舌对应的部位设有锁口结构,所述锁舌在压缩弹簧的作用下向上移动插入锁扣结构内。其结构紧凑、功能独特、抓扶方便,使用后能够收缩隐蔽,节省车内空间,能避免在车辆颠簸时对乘员造成伤害的情况发生。簸时对乘员造成伤害的情况发生。簸时对乘员造成伤害的情况发生。

A concealed handrail structure for boarding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隐蔽式上车扶手结构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汽车车身,具体涉及一种能辅助乘客上车并能有效节约车内空间的隐蔽式上车扶手结构。

技术介绍

[0002]随着汽车工业的发展,汽车的规格及尺寸有了较大的拓展,而乘坐车辆的人群身材尺寸各不相同,因而对车辆的人机性能、便利性、舒适性提出了更高的需求。目前市场上在售汽车在乘客上车辅助设计上,考虑不够充分,底盘较低的轿车,乘客通常通过抓扶车门、座椅来辅助自己上车,但不够舒适,底盘较高的SUV、皮卡等车型,部分车型会设计上车踏板,但客户的上半身仍然缺乏足够舒适的、可供抓扶的地方,人机舒适性不够理想。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结构简单可靠、空间利用率较高的隐蔽式扶手,满足用户在上车时手部抓扶的需求,另外此扶手可以收缩隐蔽,能有效节省车内空间,降低碰撞风险。
[0003]CN 110254317A公开了“一种翻转式上车扶手装置”,包括一号底板、二号底板和把手;两个所述连接板的另一侧均固定连接有一个转轴固定板;两个所述转轴固定板的内侧通过转轴与二号底板活动连接;所述二号底板的另一侧固定安装有一个把手。二号底板的设置,有利于提高使用的安全性,当乘客需要拉住扶手助力上车时,可先将手伸高并握住把手,这时乘客的手向下拉动便可拉动二号底板和把手围绕转轴固定板内侧的转轴向下旋转,从而调整把手的角度,这样调整角度后更加利于乘客将把手握紧,而且也可以避免乘客手部下滑,不会对乘客手部造成磨损和挤压,在乘客将把手松开后强力弹簧又会重新推动二号底板使一号底板与二号底板平行,使用更加安全方便。但存在以u下不足:一是,仍然是一种固定式的上车扶手,结构较复杂;二是,更多是从抓扶舒适性角度进行设计,未考虑车内空间的节省。
[0004]CN 112208413A 公开了“一种上车扶手机构和车辆”,所述上车扶手机构包括相对于车身活动地设置的扶手本体和能够将所述扶手本体相对于所述车身锁定的锁止装置,所述扶手本体能够在闲置位置和使用位置之间移动,在所述使用位置,所述扶手本体的握持部分从所述车身向前伸出,在所述闲置位置,所述握持部分相对于所述车身向后收回,其中,所述扶手本体通过所述锁止装置保持在所述闲置位置和所述使用位置。其能够在兼顾自身功能的同时,不占用车内空间。毫无疑问,该专利文献公开的技术方案不失为所属
的一种有益的尝试。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隐蔽式上车扶手,其结构紧凑、功能独特、抓扶方便,使用后能够收缩隐蔽,节省车内空间,能避免在车辆颠簸时对乘员造成伤害的情况发生。
[0006]本专利技术所述的一种隐蔽式上车扶手结构,包括扶手构件、与扶手构件配合的立柱内饰板,其特征是:所述扶手构件通过展开/收折机构连接在车身钣金上,所述立柱内饰板的里面与车身钣金紧贴;所述扶手构件包括呈长条形的扶手本体、分别定位连接在扶手本
体后侧两端的连接座、设在扶手本体上端部内的锁舌和压缩弹簧、设在扶手本体上端部前侧的锁止按钮,该锁止按钮插入扶手本体的上端部内,并与锁舌配合;所述立柱内饰板在与锁舌对应的部位设有锁口结构,所述锁舌在压缩弹簧的作用下向上移动插入锁扣结构内。
[0007]进一步,所述展开/收折机构,包括两支结构相同的旋转臂、两支结构相同的连接臂和两个结构相同的安装座,所述旋转臂的横断面呈凹槽形,其一端设有铰接孔,该铰接孔通过销轴与所述连接座铰接;所述旋转臂的另一端设有铆接孔;所述连接臂的横断面也呈凹槽形,并且连接臂横断面凹槽内壁的宽度略大于旋转臂横断面凹槽外壁的宽度,所述连接臂的一端设有过孔,该过孔与旋转臂另一端的铆接孔对应,并通过铆接销活动连接,所述连接臂的另一端与安装座通过螺钉固定连接;在所述铆接销上套设有扭转弹簧,该扭转弹簧的一端与旋转臂的凹槽底部紧靠、另一端与连接臂的凹槽底部紧靠;在所述连接臂与旋转臂连接的部位设有限位结构。
[0008]进一步,在所述扶手本体的上端部前侧设有按钮配合孔,所述锁止按钮与按钮配合孔配合;在所述扶手本体的上端部内设有锁舌容纳槽,所述锁舌与锁舌容纳槽对应配合;在该锁舌配合槽的底部设有弹簧座,所述压缩弹簧的下部配合在弹簧座上;在所述锁舌中部偏上的部位设有贯通槽,所述锁止按钮插入端的斜面与贯通槽的倾斜底面贴合;在所述锁舌的下部设有弹簧安装盲孔,所述压缩弹簧的上部与弹簧安装盲孔配合。
[0009]进一步,所述扶手本体采用PP等高分子材料注塑成型。
[0010]本专利技术具有以下优点:由于扶手本体能够通过展开/收折机构能够实现展开使用和收折隐蔽的功能,结构紧凑,功能独特、抓扶方便,收折后不占用车内空间,能避免在车辆颠簸时对乘员造成伤害的情况发生;由于组成构件能够实现通用化设计,且制造成本低,通过调整旋转臂、连接臂之间的限位结构,即可实现扶手总成的不同开度,适应不同车辆内部空间的差异;不仅能用于小汽车、客车或者货车的乘员座,还能用于前排、后排不同位置的客座。
[0011]综上所述,本专利技术具有结构简单可靠、人机舒适性较好、空间利用率高、可适用多车型等优点。
附图说明
[0012]图1 是本专利技术的分解示意图;图2 是本专利技术上端部的横断面的示意图;图3 是本专利技术上端部的纵断面的示意图;图4 是旋转臂与连接臂配合连接连接的示意图;图5 是图4的A—A剖视图;图6 是旋转臂最大旋转角度的示意图;图7 是扶手本体展开的示意图;图8 是扶手本体收折的示意图。
[0013]图中(标记指代的技术特征):1—扶手构件;11—扶手本体,110—按钮配合孔,111—锁舌容纳槽,112—弹簧座;
12—连接座,13—锁舌,130—贯通槽;14—锁止按钮;15—压缩弹簧;2—旋转臂,20—铰接孔,21—销轴,22—铆接销,23—扭转弹簧;3—连接臂,31—限位结构;4—安装座;5—立柱内饰板,50—锁扣结构;6—车身钣金。
具体实施方式
[0014]以下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0015]参见图1至图8所示的一种隐蔽式上车扶手结构,包括扶手构件1、与扶手构件配合的立柱内饰板5,其特征是:扶手构件1通过展开/收折机构连接在车身钣金6上,立柱内饰板5的里面与车身钣金紧贴;展开/收折机构既能使使扶手构件能够打开,供乘员使用,也能够伸缩隐蔽,不占用车内空间。
[0016]扶手构件1包括呈长条形的扶手本体11、分别定位连接在扶手本体后侧两端的连接座12、设在扶手本体11上端部内的锁舌13和压缩弹簧15、设在扶手本体11上端部前侧的锁止按钮14,该锁止按钮插入扶手本体11的上端部内,并与锁舌13配合;使用时,按压锁止按钮能够使锁舌向下移动;立柱内饰板5在与锁舌13对应的部位设有锁口结构50,锁舌13在压缩弹簧15的作用下向上移动插入锁扣结构50内,使扶手构件与立柱内饰板配合,实现隐蔽。
[0017]展开/收折机构,包括两支结构相同的旋转臂2、两支结构相同的连接臂3和两个结构相同的安装座4;旋转臂2的横断面呈凹槽形,其一端设有铰接孔20,该铰接孔通过销轴21与连接座12铰接,以使扶手本体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隐蔽式上车扶手结构,包括扶手构件(1)、与扶手构件配合的立柱内饰板(5),其特征是:所述扶手构件(1)通过展开/收折机构连接在车身钣金(6)上,所述立柱内饰板(5)的里面与车身钣金紧贴;所述扶手构件(1)包括呈长条形的扶手本体(11)、分别定位连接在扶手本体后侧两端的连接座(12)、设在扶手本体(11)上端部内的锁舌(13)和压缩弹簧(15)、设在扶手本体(11)上端部前侧的锁止按钮(14),该锁止按钮插入扶手本体(11)的上端部内,并与锁舌(13)配合;所述立柱内饰板(5)在与锁舌(13)对应的部位设有锁口结构(50),所述锁舌(13)在压缩弹簧(15)的作用下向上移动插入锁扣结构(50)内。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隐蔽式上车扶手结构,其特征是:所述展开/收折机构,包括两支结构相同的旋转臂(2)、两支结构相同的连接臂(3)和两个结构相同的安装座(4),所述旋转臂(2)的横断面呈凹槽形,其一端设有铰接孔(20),该铰接孔通过销轴(21)与所述连接座(12)铰接;所述旋转臂(2)的另一端设有铆接孔;所述连接臂(3)的横断面也呈凹槽形,并且连接臂横断面凹槽内壁的宽度略大于旋转臂(2)横断面凹槽外壁的宽度,所述连接臂(3...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易兵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长安汽车工程技术研究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