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单电机控制的超高压双泵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4173685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7-17 11:2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单电机控制的超高压双泵,包括第一泵、第二泵、进料组件和出料组件,所述第一泵以及第二泵的内部均设有往复滑动的柱塞,两个柱塞交错滑动,还包括同时驱动第一泵以及第二泵内部柱塞往复移动的驱动组件,所述第一泵和所述第二泵的进料口连接在所述进料组件上,所述第一泵和第二泵的进料口与所述进料组件之间均安装有进口单向阀,所述第一泵和所述第二泵的出料口连接在所述出料组件上,所述第一泵和所述第二泵的出料口与所述出料组件之间均安装有出口单向阀,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两个泵的交替进料与出料,解决了出料口间歇性出料的问题,提高了工作效率。提高了工作效率。提高了工作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单电机控制的超高压双泵


[0001]本技术涉及均质机
,特别地,涉及一种单电机控制的超高压双泵。

技术介绍

[0002]在我国的相关标准中,超高压属于最高的压力等级,是指大于等于100MPa的压力,这种压力的设备在工业中常用作水刀、船体清洗、均质机等领域。尤其是均质机领域,现代人们对物质需求水平的提高,均质机应用量呈快速上升趋势。食品加工中的均质工艺能使物料细化更加稳定,更易吸收;而在生物、医药领域,均质机则常用于物料的分散、粒子微细化,甚至达到纳米级颗粒。高压泵为均质机的动力单元。目前市场上的高压泵常采用液压驱动的方式,体积大,噪音响,且密封圈容易泄露造成污染,近几年也出现少量电动驱动的柱塞泵,但都是单泵输出,柱塞需要不停地重复吸料、出料,形成间歇式输出,无法提供连续稳定的高压,限制了生产效率,因此,如何设计一种实现物料持续性输出的均质机动力单元成为本领域人员亟待解决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3]为了解决
技术介绍
中提到的至少一个技术问题,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单电机控制的超高压双泵,解决单泵状态下物料间歇性输出的问题。
[0004]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0005]一种单电机控制的超高压双泵,包括第一泵、第二泵、进料组件和出料组件,所述第一泵以及第二泵的内部均设有往复滑动的柱塞,两个柱塞交错滑动,还包括同时驱动第一泵以及第二泵内部柱塞往复移动的驱动组件,所述第一泵和所述第二泵的进料口连接在所述进料组件上,所述第一泵和第二泵的进料口与所述进料组件之间均安装有进口单向阀,所述第一泵和所述第二泵的出料口连接在所述出料组件上,所述第一泵和所述第二泵的出料口与所述出料组件之间均安装有出口单向阀。
[0006]进一步的,所述柱塞的后端固定连接有螺母,所述第一泵以及所述第二泵内均设有与所述螺母螺纹配合的丝杆,所述第一泵以及所述第二泵的泵体上设有导向槽,所述螺母上固定设有延伸至所述导向槽内的滑销,其中,两丝杆的螺旋方向相反,且两丝杆同向转动,或者,两丝杆螺旋方向相同,且两丝杆反向转动。
[0007]进一步的,两丝杆的螺旋方向相反,且两丝杆同向转动,所述驱动组件包括与所述丝杆固定连接的从动轮、伺服电机以及与所述伺服电机的输出轴固定连接的主动轮,所述主动轮与所述从动轮之间套设有同步带。
[0008]进一步的,所述主动轮以及所述从动轮的齿型采用人字齿,所述同步带采用人字齿同步带。
[0009]进一步的,所述第一泵以及所述第二泵的泵体上均开设有与所述导向槽相对的散热槽,还包括风扇座,所述风扇座的通道与所述散热槽连通,所述风扇座上固定设有轴流风机。
[0010]进一步的,所述进料组件包括料杯、T型管,所述料杯的下料口与所述T型管的一端连接,所述T型管的另外两端分别通过两侧的进口单向阀连接。
[0011]进一步的,还包括快装卡箍,所述快装卡箍安装于所述T型管的三个管口位置。
[0012]进一步的,所述出料组件包括与所述出口单向阀一端连通的角通阀块,所述角通阀块的另一端连接有出料接头。
[0013]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利用驱动组件实现第一泵以及第二泵内部的柱塞交错往复移动,当第一泵内部的柱塞回退时,第一泵上的进口单向阀开启出口单向阀关闭,此时物料由进料组件输送至第一泵内,此时第二泵内部的柱塞处于前进状态,此时第二泵上的进口单向阀关闭出口单向阀开启,第二泵内部的物料向外输出,第一泵与第二泵交替的实现物料的进入与输出,能够保证物料的持续性输出,与传统的单泵工作方式相比,提高了工作效率。
附图说明
[0014]图1为本技术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0015]图2为本技术的左视图;
[0016]图3为本技术的局部放大图;
[0017]图4为本技术的爆炸图;
[0018]图5为本技术的剖视图。
[0019]图中:11、第一泵;12、第二泵;111、导向筒;1111、导向槽;1112、散热槽;112、螺母;113、丝杆;114、连接筒;115、柱塞;116、高压缸;21、底板;22、支撑板;23、前挡板;3、伺服电机;41、轴流风机;42、风扇座;51、主动轮;52、从动轮;53、同步带;54、辅助轮;6、进料组件;61、料杯;62、T型管;63、快装卡箍;64、进口单向阀;7、出料组件;71、角通阀块;72、出口单向阀;73、连接管;74、三通阀块;75、宝塔接头。
具体实施方式
[0020]下面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1]请参阅图1至图5,本实施例提供一种单电机控制的超高压双泵,主要用于为均质机提供动力,解决单泵工作时,物料间歇式输出的问题。
[0022]如图1所示,包括第一泵11、及第二泵12、进料组件6、出料组件7,如图4和图5所示,所述第一泵11以及所述第二泵12均包括高压缸116,所述高压缸116的内部均设有往复滑动的柱塞115,所述柱塞115为陶瓷柱塞,所述柱塞115的尾端延伸出所述高压缸116,两个所述陶瓷柱塞在所述高压缸116内交错滑动;本实施例中还包括驱动第一泵11以及第二泵12内部的陶瓷柱塞同时往复移动的驱动组件,如图1和图3所示,所述第一泵11和所述第二泵12的进料口连接在所述进料组件6上,所述第一泵11和第二泵12高压缸116的进料口与所述进料组件6之间均安装有进口单向阀64,所述第一泵11和所述第二泵12的出料口连接在所述出料组件7上,所述第一泵11和所述第二泵12的高压缸116的出料口与所述出料组件7之间
均安装有出口单向阀72。
[0023]具体的:利用驱动组件带动陶瓷柱塞在高压缸116内部往复滑动,由于第一泵11和第二泵12内部的陶瓷柱塞为交错往复滑动,故此,当第一泵11内部的陶瓷柱塞回退时,此时第二泵12内部的陶瓷柱塞前进,陶瓷柱塞回退时,此时同侧的进口单向阀64开启,出口单向阀72关闭,进而将外界的物料吸入高压缸116的内腔中,当陶瓷柱塞前进时,此时同侧的进口单向阀64关闭,出口单向阀72开启,陶瓷柱塞将高压缸116内腔中的物料向外输出,由于两个陶瓷柱塞交错往复滑动,能够保证第一泵11和第二泵12中的其中一个处于进料状态,另一个处于出料状态,进而能够实现物料的持续性输出,提高了物料处理的工作效率。
[0024]实施例1:
[0025]为了实现陶瓷柱塞的滑动,如图4和图5所示,所述陶瓷柱塞的后端固定连接有螺母112,所述第一泵11以及所述第二泵12包括导向筒111,所述导向筒111内均设有与所述螺母112螺纹配合的丝杆113,所述导向筒111的侧壁上设有内外贯穿的导向槽1111,所述螺母112上固定设有延伸至所述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单电机控制的超高压双泵,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泵(11)、第二泵(12)、进料组件(6)和出料组件(7),所述第一泵(11)以及第二泵(12)的内部均设有往复滑动的柱塞(115),两个柱塞(115)交错滑动,还包括同时驱动第一泵(11)以及第二泵(12)内部柱塞(115)往复移动的驱动组件,所述第一泵(11)和所述第二泵(12)的进料口连接在所述进料组件(6)上,所述第一泵(11)和第二泵(12)的进料口与所述进料组件(6)之间均安装有进口单向阀(64),所述第一泵(11)和所述第二泵(12)的出料口连接在所述出料组件(7)上,所述第一泵(11)和所述第二泵(12)的出料口与所述出料组件(7)之间均安装有出口单向阀(72)。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单电机控制的超高压双泵,其特征在于:所述柱塞(115)的后端固定连接有螺母(112),所述第一泵(11)以及所述第二泵(12)内均设有与所述螺母(112)螺纹配合的丝杆(113),所述第一泵(11)以及所述第二泵(12)的泵体上设有导向槽(1111),所述螺母(112)上固定设有延伸至所述导向槽(1111)内的滑销(1121),其中,两丝杆(113)的螺旋方向相反,且两丝杆(113)同向转动,或者,两丝杆(113)螺旋方向相同,且两丝杆(113)反向转动。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单电机控制的超高压双泵,其特征在于:两丝杆(113)的螺旋方向相反,且两丝杆(113)...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周庆辉任鹏飞李俊杰
申请(专利权)人:绍兴吉能纳米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