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采用LIGBT输出级的集成电路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417163 阅读:207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采用LIGBT输出级的集成电路,其包括控制电路以及LDMOS输出级与LIGBT输出级,所述LDMOS输出级与LIGBT输出级的栅极与控制电路连接,其中在电位相同时,所述LDMOS输出级的源极与LIGBT输出级的阴极连接,所述LDMOS输出级的漏极与LIGBT输出级的阳极连接。由于LDMOS器件耐压与导通电阻之间的矛盾,使LDMOS作为集成电路输出级时,具有较大的导通电阻,增加了集成电路输出级的导通损耗。本发明专利技术采用具有电导调制效应的LIGBT输出级,降低输出级单位面积的导通电阻,提高输出级单位面积的电流能力,从而减小集成电路面积及节约芯片成本。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半导体功率器件和集成电路,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采用 LIGBT输出级的集成电路。
技术介绍
高压功率集成电路将高压J方率器件与低压控制和保护电路单片集成,减少 了系统中的元件数、互连数和焊点数,不仅提高了系统的可靠性、稳定性,而 且减少了系统的功耗、体积、重量和成本。横向双扩散金属氧化物半导体场效 应晶体管LDMOS由于器件所有电极均位于芯片表面,易于通过内部连接实现 与低压器件和电路的单片集成,并且其驱动电路简单,使之广泛应用于高压功 率集成电路中。然而,由于LDMOS器件耐压与导通电阻之间的矛盾,使 LDMOS作为集成电路输出级时,具有较大的导通电阻,增加了集成电路输出 级的导通损耗。图1示出了采用LDMOS输出级的集成电路。其中1是控制电路,2是 LDMOS低压源极区,3是LDMOS高压漏极区。该结构低压源极区2将高压 漏极区3包围,使得高压被隔离在LDMOS内部。由于LDMOS器件耐压与导 通电阻之间的矛盾,使得输出级工作在高压大电流时,需采用较大的LDMOS 器件面积。总的来说,需要降低输出级的导通电阻,目前的做法通常是采用多 个LDMOS器件并联以及采用较大的LDMOS器件面积,这样无疑会增加集成 电路的面积而提高芯片的成本。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上述采用多个LDMOS 器件并联以及采用较大的LDMOS器件面积,因而增加集成电路的面积和提高芯片成本的缺陷,提供一种采用LIGBT输出级的集成电路。本专利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构造一种采用LIGBT输出 级的集成电路,其包括控制电路以及LDMOS输出级与LIGBT输出级,所述 LDMOS输出级及LIGBT输出级的栅极与控制电路连接,其中在电位相同时,所述LDMOS输出级的源极与LIGBT输出级的阴极连接, 所述LDMOS输出级的漏极与LIGBT输出级的阳极连接。在本专利技术所述的集成电路中,所述控制电路以及LDMOS输出级与LIGBT 输出级设置于集成电路模块上。在本专利技术所述的集成电路中,所述LDMOS输出级包括栅极区、低压源极 区及高压漏极区,所述LIGBT输出级包括栅极区、低压阴极区及高压阳极区。在本专利技术所述的集成电路中,所述LDMOS输出级的低压源极区与LIGBT 输出级的低压阴极区在电位不同时不共用。在本专利技术所述的集成电路中,所述LDMOS输出级的低压源极区与LIGBT 输出级的低压阴极区在电位相同时共用,所述LDMOS输出级的高压漏极区与 LIGBT输出级的高压阳极区交替构成。在本专利技术所述的集成电路中,所述LDMOS输出级的高压漏极区与LIGBT 输出级的高压阳极区的宽度相同或者不相同。在本专利技术所述的集成电路中,所述LDMOS输出级与LIGBT输出级为N 型沟道器件或者P型沟道器件。在本专利技术所述的集成电路中,所述集成电路模块由硅材料、绝缘体硅、氮 化硅或者碳化硅制成。实施本专利技术的采用LIGBT输出级的集成电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利用 LIGBT输出级的电导调制效应降低集成电路输出级的导通电阻,提高输出级 的电流能力,解决了传统LDMOS输出级耐压与导通电阻之间的矛盾;在相同 功率处理能力时,采用LIGBT输出级的集成电路面积较采用LDMOS输出级 的集成电路面积降低,因此利用本专利技术可以制作各种性能优良的高压、高速、 低导通损耗的集成电路。附图说明下面将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说明,附图中图1是采用LDMOS输出级的集成电路的示意图2是采用LIGBT输出级的集成电路的一个实施例的逻辑框图3是本专利技术的集成电路的第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4是本专利技术的集成电路的第二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5是本专利技术的集成电路的第三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例方式为了使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技术方案及有益效果更加清楚明白, 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 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以解释本专利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专利技术。本专利技术的核心在于,提供一种采用横向绝缘栅双极型晶体管LIGBT (Lateral Insulated-Gate Bipolar Transistor)输出级的集成电路结构。与传统技 术相比,其采用LIGBT作为功率集成电路的输出级,利用电导调制效应降低 电路输出级的导通电阻,提高输出级的电流能力,从而解决传统LDMOS输出 级耐压与导通电阻之间的矛盾。在相同功率处理能力时,采用LIGBT输出级 的集成电路面积较采用LDMOS输出级的集成电路面积减小。如图2所示,图中示出了本专利技术的采用LIGBT输出级的集成电路的一个 实施例。所示的集成电路包括控制电路1以及LDMOS输出级6与LIGBT输 出级7, LDMOS输出级6及LIGBT输出级7的栅极与控制电路1连接。其中, 在电位相同时,LDMOS输出级6的源极与LIGBT输出级7的阴极连接, LDMOS输出级6的漏极与LIGBT输出级7的阳极连接。本专利技术利用LIGBT 器件的电导调制效应降低输出级单位面积的导通电阻,提高输出级单位面积的 电流能力,从而减小集成电路面积,节约芯片成本。如图3所示,所示的控制电路1以及LDMOS输出级6与LIGBT输出级 7设置于集成电路模块上。LDMOS输出级6包括栅极区、低压源极区2及高 压漏极区3, LIGBT输出级7包括栅极区、低压阴极区4及高压阳极区5。从图中可以看出,LDMOS输出级6的栅极区、源极区2和漏极区3分别独立于 LIGBT输出级7的栅极区、阳极区4和阴极区5。然而,需要注意的是1、 上述LDMOS低压源极区2和LIGBT低压阴极区4在电位相同时,可 短接在一起,进一步縮小芯片面积,其中LIGBT低压阴极区4和LDMOS低 压源极区2共用LDMOS低压源极区2,如图4所示;2、 上述LDMOS和LIGBT输出级的各电极电位均相同时,可采用如爵5 所示的集成电路结构。LIGBT低压阴极区4和LDMOS低压源极区2共用 LDMOS低压源极区2, LDMOS高压漏极区3和LIGBT高压阳极区5交替构 成,其中LDMOS高压漏极区3和LIGBT高压阳极区5的宽度可以相同,也 可以不同。本专利技术的采用LIGBT输出级的集成电路利用电导调制效应降低集成电路 输出级的导通电阻,提高输出级的电流能力,解决传统LDMOS输出级耐压与 导通电阻之间的矛盾。在相同功率处理能力时,采用LIGBT输出级的集成电 路面积较采用LDMOS输出级的集成电路面积降低。这里以高压N型沟道器 件为例(如图2所示),说明本专利技术的工作原理。由于器件所有电极均位于芯片表面,易于通过内部连接实现与低压器件和 电路的单片集成;并且由于输出级采用MOS栅结构,其驱动电路简单。采用 LIGBT作为集成电路的输出级,利用电导调制效应降低集成电路输出级的导 通电阻,提高输出级的电流能力,解决传统LDMOS输出级耐压与导通电阻之 间的矛盾。在相同功率处理能力时,采用LIGBT输出级的集成电路面积较采 用LDMOS输出级的集成电路面积降低。LDMOS输出级6和LIGBT输出级7的栅极由控制电路1的输出信号控 制,LDMOS6和LIGBT7的栅极可以短接在一起,也可以由控制电路1的不 同输出信号控制。LDMOS输出级6的漏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采用LIGBT输出级的集成电路,其特征在于,包括控制电路(1)以及LDMOS输出级(6)与LIGBT输出级(7),所述LDMOS输出级(6)及LIGBT输出级(7)的栅极与控制电路(1)连接,其中 在电位相同时,所述LDMOS输出 级(6)的源极与LIGBT输出级(7)的阴极连接,所述LDMOS输出级(6)的漏极与LIGBT输出级(7)的阳极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乔明赵磊张波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联德合微电子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94[中国|深圳]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