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具有雄激素受体降解活性的新型脲类及其用途
[0001]本申请要求享有2019年9月23日提交的美国临时专利申请No.62/903,997的优先权,其全部内容通过引用并入本文。
[0002]本专利技术涉及新型化合物、含有此类化合物的药物组合物,以及它们在预防和治疗疾病和病症(例如,癌症)中的用途。本文所公开的化合物表现出雄激素受体降解活性。
技术介绍
[0003]雄激素通过与雄激素受体(AR)结合,控制着一系列生理过程。例如,雄激素是前列腺正常发育和功能所必需的,因为它们是AR信号传导通路的关键。但不幸的是,AR信号传导通路也与癌症(例如,前列腺癌、乳腺癌等癌症)的发展和存活有关(参见,例如,“Androgen Receptor in Prostate Cancer”,Endocrine Reviews,2004,25(2),276
‑
308;and“Androgen receptors beyond prostate cancer:ann old marker as a new target”,On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1.式1的化合物或其药学上可接受的盐:其中:X1为CR1或N;X2为CR2或N;X3为CR3或N;X4为CR4或N;R1、R2、R3和R4各自独立地选自各自均被0、1、2或3个R
S
取代的氢、卤素、C1‑
C3烷氧基和C1‑
C3卤代烷基;每个R5独立地选自各自均被0、1、2或3个R
S
取代的卤素、羟基、C1‑
C3烷基、C1‑
C3烷氧基、C1‑
C3卤代烷基、
‑
N(R9)2和
‑
CN;每个R6独立地选自各自均被0、1、2或3个R
S
取代的氢、C1‑
C3烷基和C1‑
C3卤代烷基;每个R7独立地选自各自均被0、1、2或3个R
S
取代的卤素、羟基、C1‑
C3烷基、C1‑
C3烷氧基、C1‑
C3卤代烷基、
‑
N(R9)2和
‑
CN;每个R8独立地选自各自均被0、1、2或3个R
S
取代的氢、羟基、C1‑
C3烷基和C1‑
C3卤代烷基,或者两个R8基团一起形成氧代;每个R9独立地选自各自均被0、1、2或3个R
S
取代的氢、C1‑
C3烷基、
‑
C(=O)
‑
(C1‑
C3烷基)、
‑
C(=O)
‑
O
‑
(C1‑
C3烷基)和
‑
C(=O)
‑
NH
‑
(C1‑
C3烷基),或者两个R9基团一起形成3至6元杂环或杂芳基;每个R
S
独立地选自卤素、羟基、C1‑
C3烷基、C1‑
C3烷氧基、C1‑
C3卤代烷基、
‑
N(R9)2和
‑
CN;L是长度为1至16个碳原子的连接基,其中,一个或多个碳原子任选地由C(=O)、O、N(R9)、S、C2‑
烯基、C2‑
炔基、环烷基、芳基、杂环或杂芳基替代,其中,R9、C2‑
烯基、环烷基、芳基、杂环和杂芳基各自独立地被0、1、2或3个R
S
取代;m为0、1、2或3;且n为0、1、2或3,其中,每个氢原子独立地且任选地由氘原子替代。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化合物或其药学上可接受的盐,其中X1为N。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化合物或其药学上可接受的盐,其中X2为N。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化合物或其药学上可接受的盐,其中X1和X2各自均为N。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化合物或其药学上可接受的盐,其中X2为CR2,X3为CR3,且X4为CR4。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化合物或其药学上可接受的盐,其中R2、R3和R4各自独立地选自H和F。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化合物或其药学上可接受的盐,其中X1为CR1,X2为CR2,X3为
CR3,且X4为CR4。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化合物或其药学上可接受的盐,其中R1、R2、R3和R4各自独立地选自H和F。9.根据权利要求7或8所述的化合物或其药学上可接受的盐,其中R1为F。10.根据权利要求7或8所述的化合物或其药学上可接受的盐,其中R2为F。11.根据权利要求7或8所述的化合物或其药学上可接受的盐,其中R3为F。12.根据权利要求7或8所述的化合物或其药学上可接受的盐,其中R4为F。13.根据权利要求7或8所述的化合物或其药学上可接受的盐,其中R1和R3各自均为F。14.根据权利要求7或8所述的化合物或其药学上可接受的盐,其中R3和R4各自均为F。15.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化合物或其药学上可接受的盐,其中R2、R3和R4各自均为H。16.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化合物或其药学上可接受的盐,其中R1、R3和R4各自均为H。17.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化合物或其药学上可接受的盐,其中R1、R2和R4各自均为H。18.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化合物或其药学上可接受的盐,其中R1、R2和R3各自均为H。19.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化合物或其药学上可接受的盐,其中R2和R4各自均为H。20.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化合物或其药学上可接受的盐,其中R1和R2各自均为H。21.根据权利要求1至20中任一项所述的化合物或其药学上可接受的盐,其中每个R5独立地选自卤素、C1‑
C3烷氧基和C1‑
C3卤代烷基。22.根据权利要求1至21中任一项所述的化合物或其药学上可接受的盐,其中每个R5独立地选自
‑
Cl、
‑
OCH3和
‑
CF3。23.根据权利要求1至22中任一项所述的化合物或其药学上可接受的盐,其中m为1或2。24.根据权利要求1至23中任一项所述的化合物或其药学上可接受的盐,其中m为1。25.根据权利要求1至23中任一项所述的化合物或其药学上可接受的盐,其中m为2。26.根据权利要求1至20中任一项所述的化合物或其药学上可接受的盐,其中m为0。27.根据权利要求1至26中任一项所述的化合物或其药学上可接受的盐,其中每个R6独立地选自H和C1‑
C3烷基。28.根据权利要求1至26中任一项所述的化合物或其药学上可接受的盐,其中每个R6独立地选自H和
‑
CH3。29.根据权利要求1至28中任一项所述的化合物或其药学上可接受的盐,其中一个R6为H,另一个R6为
‑
CH3。30.根据权利要求1至27中任一项所述的化合物或其药学上可接受的盐,其中每个R6均相同。31.根据权利要求1至27中任一项所述的化合物或其药学上可接受的盐,其中每个R6均不同。32.根据权利要求1至31中任一项所述的化合物或其药学上可接受的盐,其中每个R7独立地选自卤素、羟基、C1‑
C3烷基和C1‑
C3卤代烷基。33.根据权利要求1至32中任一项所述的化合物或其药学上可接受的盐,其中每个R7独立地选自卤素、羟基、
‑
CH3和
‑
CF3。34.根据权利要求1至33中任一项所述的化合物或其药学上可接受的盐,其中每个R7独立地选自F、羟基、
‑
CH3和
‑
CF3。
35.根据权利要求1至34中任一项所述的化合物或其药学上可接受的盐,其中每个R7独立地为F。36.根据权利要求1至35中任一项所述的化合物或其药学上可接受的盐,其中n为0。37.根据权利要求1至35中任一项所述的化合物或其药学上可接受的盐,其中n为1。38.根据权利要求1至37中任一项所述的化合物或其药学上可接受的盐,其中每个R8均为氢,或者两个R8基团一起形成氧代。39.根据权利要求1至37中任一项所述的化合物或其药学上可接受的盐,其中每个R8均为氢。40.根据权利要求1至37中任一项所述的化合物或其药学上可接受的盐,其中两个R8基团一起形成氧代。41.根据权利要求1至40中任一项所述的化合物或其药学上可接受的盐,其中每个R9独立地选自氢、C1‑
C3烷基和
‑
C(=O)
‑
C1‑
C3烷基。42.根据权利要求1至41中任一项所述的化合物或其药学上可接受的盐,其中每个R9独立地选自氢和C1‑
C3烷基。43.根据权利要求1至42中任一项所述的化合物或其药学上可接受的盐,其中每个R9独立地选自氢、
‑
CH3、
‑
CH2CH3和
‑
CH(CH3)2。44.根据权利要求1至43中任一项所述的化合物或其药学上可接受的盐,其中L为长度为1至12个碳原子的连接基,其中,一个或多个碳原子任选地由C(=O)、O、N(R9)、S、C2‑
烯基、C2‑
炔基、环烷基、芳基、杂环或杂芳基替代,其中,R9、C2‑
烯基、环烷基、芳基、杂环和杂芳基各自独立地被0、1、2或3个R
S
取代。45.根据权利要求1至44中任一项所述的化合物或其药学上可接受的盐,其中L为长度为1至10个碳原子的连接基,其中,一个或多个碳原子任选地由C(=O)、O、N(R9)、S、C2‑
烯基、C2‑
炔基、环烷基、芳基、杂环或杂芳基替代,其中,R9、C2‑
烯基、环烷基、芳基、杂环和杂芳基各自独立地被0、1、2或3个R
S
取代。46.根据权利要求1至45中任一项所述的化合物或其药学上可接受的盐,其中L为长度为1至8个碳原子的连接基,其中,一个或多个碳原子任选地由C(=O)、O、N(R9)、S、C2‑
烯基、C2‑
炔基、环烷基、芳基、杂环或杂芳基替代,其中,R9、C2‑
烯基、环烷基、芳基、杂环和杂芳基各自独立地被0、1、2或3个R
S
取代。47.根据权利要求1至46中任一项所述的化合物或其药学上可接受的盐,其中L为长度为1至6个碳原子的连接基,其中,一个或多个碳原子任选地由C(=O)、O、N(R9)、S、C2‑
烯基、C2‑
炔基、环烷基、芳基、杂环或杂芳基替代,其中,R9、C2‑
烯基、环烷基、芳基、杂环和杂芳基各自独立地被0、1、2或3个R
S
取代。48.根据权利要求1至47中任一项所述的化合物或其药学上可接受的盐,其中连接基L的一个或多个碳原子任选地由C(=O)、O、N(R9)、S、环烷基、芳基、杂环或杂芳基替代,其中所述R9、C2‑
烯基、环烷基、芳基、杂环和杂芳基各自独立地被0、1、2或3个R
S
取代。49.根据权利要求1至48中任一项所述的化合物或其药学上可接受的盐,其中连接基L的一个或多个碳原子任选地由O、N(R9)、环烷基或杂环替代,其中,R9、环烷基和杂环各自独立地被0、1、2或3个R
S
取代。50.根据权利要求1至43中任一项所述的化合物或其药学上可接受的盐,其中L选自:
5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化合物或其药学上的盐,其中所述化合物选自:(2R,5S)
‑4‑
(3
‑
氯
‑4‑
氰基苯基)
‑
N
‑
(6
‑
((5
‑
((2
‑
(2,6
‑
二氧代哌啶
‑3‑
基)
‑
1,3
‑
二氧代异吲哚啉
‑5‑
基)氧基)戊基)氧基)吡啶
‑3‑
基)
‑
2,5
‑
二甲基哌嗪
‑1‑
甲酰胺;(2R,5S)
‑4‑
(3
‑
氯
‑4‑
氰基苯基)
‑
N
‑
(6
‑
(3
‑
(3
‑
((2
‑
(2,6
‑
二氧代哌啶
‑3‑
基)
‑
1,3
‑
二氧代异吲哚啉
‑5‑
基)氧基)丙氧基)丙氧基)吡啶
‑3‑
基)
‑
2,5
‑
二甲基哌嗪
‑1‑
甲酰胺;(2R,5S)
‑4‑
(3
‑
氯
‑4‑
氰基苯基)
‑
N
‑
(6
‑
(2
‑
(4
‑
(2
‑
(2,6
‑
二氧代哌啶
‑3‑
基)
‑
1,3
‑
二氧代异吲哚啉
‑5‑
基)哌嗪
‑1‑
基)乙氧基)吡啶
‑3‑
基)
‑
2,5
‑
二甲基哌嗪
‑1‑
甲酰胺;(2R,5S)
‑4‑
(3
‑
氯
‑4‑
氰基苯基)
‑
N
‑
(6
‑
(3
‑
(4
‑
(2
‑
(2,6
‑
二氧代哌啶
‑3‑
基)
‑
1,3
‑
二氧代异吲哚啉
‑5‑
基)哌嗪
‑1‑
基)丙氧基)吡啶
‑3‑
基)
‑
2,5
‑
二甲基哌嗪
‑1‑
甲酰胺;(2R,5S)
‑4‑
(3
‑
氯
‑4‑
氰基苯基)
‑
N
‑
(6
‑
(4
‑
(4
‑
(2
‑
(2,6
‑
二氧代哌啶
‑3‑
基)
‑
1,3
‑
二氧代异吲哚啉
‑5‑
基)哌嗪
‑1‑
基)丁氧基)吡啶
‑3‑
基)
‑
2,5
‑
二甲基哌嗪
‑1‑
甲酰胺;(2R,5S)
‑4‑
(3
‑
氯
‑4‑
氰基苯基)
‑
N
‑
(6
‑
((5
‑
(4
‑
(2
‑
(2,6
‑
二氧代哌啶
‑3‑
基)
‑
1,3
‑
二氧代异吲哚啉
‑5‑
基)哌嗪
‑1‑
基)戊基)氧基)吡啶
‑3‑
基)
‑
2,5
‑
二甲基哌嗪
‑1‑
甲酰胺;(2R,5S)
‑4‑
(3
‑
氯
‑4‑
氰基苯基)
‑
N
‑
(6
‑
(4
‑
(2
‑
(2,6
‑
二氧代哌啶
‑3‑
基)
‑
1,3
‑
二氧代异
吲哚啉
‑5‑
基)哌嗪
‑1‑
基)吡啶
‑3‑
基)
‑
2,5
‑
二甲基哌嗪
‑1‑
甲酰胺;(2R,5S)
‑4‑
(3
‑
氯
‑4‑
氰基苯基)
‑
N
‑
(6
‑
(4
‑
(((1r,3r)
‑3‑
((2
‑
(2,6
‑
二氧代哌啶
‑3‑
基)
‑
1,3
‑
二氧代异吲哚啉
‑5‑
基)氧基)环丁基)(甲基)氨基)丁氧基)吡啶
‑3‑
基)
‑
2,5
‑
二甲基哌嗪
‑1‑
甲酰胺;(2R,5S)
‑4‑
(3
‑
氯
‑4‑
氰基苯基)
‑
N
‑
(6
‑
(4
‑
((((1r,3r)
‑3‑
((2
‑
(2,6
‑
二氧代哌啶
‑3‑
基)
‑
1,3
‑
二氧代异吲哚啉
‑5‑
基)氧基)环丁基)(甲基)氨基)甲基)哌啶
‑1‑
基)吡啶
‑3‑
基)
‑
2,5
‑
二甲基哌嗪
‑1‑
甲酰胺;(2R,5S)
‑4‑
(3
‑
氯
‑4‑
氰基苯基)
‑
N
‑
(6
‑
(4
‑
((((1r,3r)
‑3‑
((2
‑
(2,6
‑
二氧代哌啶
‑3‑
基)
‑
1,3
‑
二氧代异吲哚啉
‑5‑
基)氧基)环丁基)(乙基)氨基)甲基)哌啶
‑1‑
基)吡啶
‑3‑
基)
‑
2,5
‑
二甲基哌嗪
‑1‑
甲酰胺;(2R,5S)
‑4‑
(3
‑
氯
‑4‑
氰基苯基)
‑
N
‑
(6
‑
(4
‑
((((1r,3r)
‑3‑
((2
‑
(2,6
‑
二氧代哌啶
‑3‑
基)
‑
1,3
‑
二氧代异吲哚啉
‑5‑
基)氧基)环丁基)(异丙基)氨基)甲基)哌啶
‑1‑
基)吡啶
‑3‑
基)
‑
2,5
‑
二甲基哌嗪
‑1‑
甲酰胺;(2R,5S)
‑4‑
(3
‑
氯
‑4‑
氰基苯基)
‑
N
‑
(6
‑
(4
‑
((((1s,3s)
‑3‑
((2
‑
(2,6
‑
二氧代哌啶
‑3‑
基)
‑
1,3
‑
二氧代异吲哚啉
‑5‑
基)氧基)环丁基)(异丙基)氨基)甲基)哌啶
‑1‑
基)吡啶
‑3‑
基)
‑
2,5
‑
二甲基哌嗪
‑1‑
甲酰胺;(2R,5S)
‑4‑
(3
‑
氯
‑4‑
氰基苯基)
‑
N
‑
(6
‑
(4
‑
((4
‑
(2
‑
(2,6
‑
二氧代哌啶
‑3‑
基)
‑
1,3
‑
二氧代异吲哚啉
‑5‑
基)哌嗪
‑1‑
基)甲基)哌啶
‑1‑
基)吡啶
‑3‑
基)
‑
2,5
‑
二甲基哌嗪
‑1‑
甲酰胺;(2R,5S)
‑4‑
(3
‑
氯
‑4‑
氰基苯基)
‑
N
‑
(6
‑
(4
‑
((4
‑
(2
‑
(2,6
‑
二氧代哌啶
‑3‑
基)
‑
1,3
‑
二氧代异吲哚啉
‑5‑
基)哌嗪
‑1‑
基)甲基)哌啶
‑1‑
基)吡啶
‑3‑
基)
‑
2,5
‑
二甲基哌嗪
‑1‑
甲酰胺;4
‑
(3
‑
氯
‑4‑
氰基苯基)
‑
N
‑
(6
‑
(4
‑
((4
‑
(2
‑
(2,6
‑
二氧代哌啶
‑3‑
基)
‑
1,3
‑
二氧代异吲哚啉
‑5‑
基)哌嗪
‑1‑
基)甲基)哌啶
‑1‑
基)吡啶
‑3‑
基)
‑2‑
甲基哌嗪
‑1‑
甲酰胺;(3S)
‑4‑
(3
‑
氯
‑4‑
氰基苯基)
‑
N
‑
(6
‑
(4
‑
((4
‑
(2
‑
(2,6
‑
二氧代哌啶
‑3‑
基)
‑
1,3
‑
二氧代异吲哚啉
‑5‑
基)哌嗪
‑1‑
基)甲基)哌啶
‑1‑
基)吡啶
‑3‑
基)
‑3‑
甲基哌嗪
‑1‑
甲酰胺;(3R)
‑4‑
(3
‑
氯
‑4‑
氰基苯基)
‑
N
‑
(6
‑
(4
‑
((4
‑
(2
‑
(2,6
‑
二氧代哌啶
‑3‑
基)
‑
1,3
‑
二氧代异吲哚啉
‑5‑
基)哌嗪
‑1‑
基)甲基)哌啶
‑1‑
基)吡啶
‑3‑
基)
‑3‑
甲基哌嗪
‑1‑
甲酰胺;4
‑
(3
‑
氯
‑4‑
氰基苯基)
‑
N
‑
(6
‑
(4
‑
((4
‑
(2
‑
(2,6
‑
二氧代哌啶
‑3‑
基)
‑
1,3
‑
二氧代异吲哚啉
‑5‑
基)哌嗪
‑1‑
基)甲基)哌啶
‑1‑
基)吡啶
‑3‑
基)哌嗪
‑1‑
甲酰胺;(2R,5S)
‑4‑
(3
‑
氯
‑4‑
氰基苯基)
‑
N
‑
(6
‑
(4
‑
(2
‑
(4
‑
(2
‑
(2,6
‑
二氧代哌啶
‑3‑
基)
‑
1,3
‑
二氧代异吲哚啉
‑5‑
基)哌嗪
‑1‑
基)乙基)哌啶
‑1‑
基)吡啶
‑3‑
基)
‑
2,5
‑
二甲基哌嗪
‑1‑
甲酰胺;(2R,5S)
‑4‑
(3
‑
氯
‑4‑
氰基苯基)
‑
N
‑
(2
‑
(4
‑
((4
‑
(2
‑
(2,6
‑
二氧代哌啶
‑3‑
基)
‑
1,3
‑
二氧代异吲哚啉
‑5‑
基)哌嗪
‑1‑
基)甲基)哌啶
‑1‑
基)嘧啶
‑5‑
基)
‑
2,5
‑
二甲基哌嗪
‑1‑
甲酰胺;(2R,5S)
‑4‑
(3
‑
氯
‑4‑
氰基苯基)
‑
N
‑
(2
‑
(4
‑
((4
‑
(2
‑
(2,6
‑
二氧代哌啶
‑3‑
基)
‑
1,3
‑
二氧代异吲哚啉
‑5‑
基)哌嗪
‑1‑
基)甲基)哌啶
‑1‑
基)嘧啶
‑5‑
基)
‑
2,5
‑
二甲基哌嗪
‑1‑
甲酰胺;(2S,5R)
‑4‑
(3
‑
氯
‑4‑
氰基苯基)
‑
N
‑
(2
‑
(4
‑
((4
‑
(2
‑
(2,6
‑
二氧代哌啶
‑3‑
基)
‑
1,3
‑
二氧代异吲哚啉
‑5‑
基)哌嗪
‑1‑
基)甲基)哌啶
‑1‑
基)嘧啶
‑5‑
基)
‑
2,5
‑
二甲基哌嗪
‑1‑
甲酰胺;(2R,5S)
‑4‑
(3
‑
氯
‑4‑
氰基苯基)
‑
N
‑
(4
‑
(4
‑
((4
‑
(2
‑
(2,6
‑
二氧代哌啶
‑3‑
基)
‑
1,3
‑
二氧代异吲哚啉
‑5‑
基)哌嗪
‑1‑
基)甲基)哌啶
‑1‑
基)
‑2‑
氟苯基)
‑
2,5
‑
二甲基哌嗪
‑1‑
甲酰胺;
(2R,5S)
‑4‑
(3
‑
氯
‑4‑
氰基苯基)
‑
N
‑
(4
‑
(4
‑
((4
‑
(2
‑
(2,6
‑
二氧代哌啶
‑3‑
基)
‑
1,3
‑
二氧代异吲哚啉
‑5‑
基)哌嗪
‑1‑
基)甲基)哌啶
‑1‑
基)
‑
2,6
‑
二氟苯基)
‑
2,5
‑
二甲基哌嗪
‑1‑
甲酰胺;(2R,5S)
‑4‑
(4
‑
氰基
‑3‑
甲氧基苯基)
‑
N
‑
(4
‑
(4
‑
((4
‑
(2
‑
(2,6
‑
二氧代哌啶
‑3‑
基)
‑
1,3
‑
二氧代异吲哚啉
‑5‑
基)哌嗪
‑1‑
基)甲基)哌啶
‑1‑
基)
‑2‑
氟苯基)
‑
2,5
‑
二甲基哌嗪
‑1‑
甲酰胺;(2R,5S)
‑4‑
(4
‑
氰基
‑3‑
甲氧基苯基)
‑
N
‑
(6
‑
(4
‑
((4
‑
(2
‑
(2,6
‑
二氧代哌啶
‑3‑
基)
‑
1,3
‑
二氧代异吲哚啉
‑5‑
基)哌嗪
‑1‑
基)甲基)哌啶
‑1‑
基)吡啶
‑3‑
基)
‑
2,5
‑
二甲基哌嗪
‑1‑
甲酰胺;(2R,5S)
‑4‑
(4
‑
氰基
‑3‑
甲氧基苯基)
‑
N
‑
(2
‑
(4
‑
((4
‑
(2
‑
(2,6
‑
二氧代哌啶
‑3‑
基)
‑
1,3
‑
二氧代异吲哚啉
‑5‑
基)哌嗪
‑1‑
基)甲基)哌啶
‑1‑
基)嘧啶
‑5‑
基)
‑
2,5
‑
二甲基哌嗪
‑1‑
甲酰胺;(2R,5S)
‑4‑
(4
‑
氰基
‑3‑
甲氧基苯基)
‑
N
‑
(2
‑
(4
‑
(2
‑
(4
‑
(2
‑
(2,6
‑
二氧代哌啶
‑3‑
基)
‑
1,3
‑
二氧代异吲哚啉
‑5‑
基)哌嗪
‑1‑
基)乙基)哌啶
‑1‑
基)嘧啶
‑5‑
基)
‑
2,5
‑
二甲基哌嗪
‑1‑
甲酰胺(2R,5S)
‑4‑
(4
‑
氰基
‑3‑
甲氧基苯基)
‑
N
‑
(4
‑
(4
‑
((4
‑
(2
‑
(2,6
‑
二氧代哌啶
‑3‑
基)
‑
1,3
‑
二氧代异吲哚啉
‑5‑
基)哌嗪
‑1‑
基)甲基)哌啶
‑1‑
基)
‑
2,5
‑
二氟苯基)
‑
2,5
‑
二甲基哌嗪
‑1‑
甲酰胺;(2R,5S)
‑4‑
(4
‑
氰基
‑3‑
(三氟甲基)苯基)
‑
N
‑
(6
‑
(4
‑
((4
‑
(2
‑
(2,6
‑
二氧代哌啶
‑3‑
基)
‑
1,3
‑
二氧代异吲哚啉
‑5‑
基)哌嗪
‑1‑
基)甲基)哌啶
‑1‑
基)吡啶
‑3‑
基)
‑
2,5
‑
二甲基哌嗪
‑1‑
甲酰胺;(2R,5S)
‑4‑
(4
‑
氰基
‑3‑
(三氟甲基)苯基)
‑
N
‑
(2
‑
(4
‑
((4
‑
(2
‑
(2,6
‑
二氧代哌啶
‑3‑
基)
‑
1,3
‑
二氧代异吲哚啉
‑5‑
基)哌嗪
‑1‑
基)甲基)哌啶
‑1‑
基)嘧啶
‑5‑
基)
‑
2,5
‑
二甲基哌嗪
‑1‑
甲酰胺;(2R,5S)
‑4‑
(4
‑
氰基
‑3‑
(三氟甲基)苯基)
‑
N
‑
(6
‑
(4
‑
((4
‑
(2
‑
((S)
‑
2,6
‑
二氧代哌啶
‑3‑
基)
‑1‑
氧代异吲哚啉
‑5‑
基)哌嗪
‑1‑
基)甲基)哌啶
‑1‑
基)吡啶
‑3‑
基)
‑
2,5
‑
二甲基哌嗪
‑1‑
甲酰胺;(2R,5S)
‑4‑
(4
‑
氰基
‑3‑
甲氧基苯基)
‑
N
‑
(6
‑
(4
‑
((4
‑
(2
‑
((S)
‑
2,6
‑
二氧代哌啶
‑3‑
基)
‑1‑
氧代异吲哚啉
‑5‑
基)哌嗪
‑1‑
基)甲基)哌啶
‑1‑
基)吡啶
‑3‑
基)
‑
2,5
‑
二甲基哌嗪
‑1‑
甲酰胺;(2R,5S)
‑4‑
(4
‑
氰基
‑3‑
甲氧基苯基)
‑
N
‑
(4
‑
(4
‑
((4
‑
(2
‑
((S)
‑
2,6
‑
二氧代哌啶
‑3‑
基)
‑1‑
氧代异吲哚啉
‑5‑
基)哌嗪
‑1‑
基)甲基)哌啶
‑1‑
基)
‑
2,5
‑
二氟苯基)
‑
2,5
‑
二甲基哌嗪
‑1‑
甲酰胺;(2R,5S)
‑4‑
(3
‑
氯
‑4‑
氰基苯基)
‑
N
‑
(4
‑
(4
‑
((4
‑
(2
‑
((S)
‑
2,6
‑
二氧代哌啶
‑3‑
基)
‑1‑
氧代异吲哚啉
‑5‑
基)哌嗪
‑1‑
基)甲基)哌啶
‑1‑
基)
‑
2,5
‑
二氟苯基)
‑
2,5
‑
二甲基哌嗪
‑1‑
甲酰胺;(2R,5S)
‑4‑
(4
‑
氰基
‑3‑
氟
‑5‑
甲氧基苯基)
‑
N
‑
(6
‑
(4
‑
((4
‑
(2
‑
(2,6
‑
二氧代哌啶
‑3‑
基)
‑
1,3
‑
二氧代异吲哚啉
‑5‑
基)哌嗪
‑1‑
基)甲基)哌啶
‑1‑
基)吡啶
‑3‑
基)
‑
2,5
‑
二甲基哌嗪
‑1‑
甲酰胺;
(2R,5S)
‑4‑
(4
‑
氰基
‑3‑
氟
‑5‑
甲氧基苯基)
‑
N
‑
(2
‑
(4
‑
((4
‑
(2
‑
(2,6
‑
二氧代哌啶
‑3‑
基)
‑
1,3
‑
二氧代异吲哚啉
‑5‑
基)哌嗪
‑1‑
基)甲基)哌啶
‑1‑
基)嘧啶
‑5‑
基)
‑
2,5
‑
二甲基哌嗪
‑1‑
甲酰胺;(2R,5S)
‑4‑
(4
‑
氰基
‑3‑
氟
‑5‑
甲氧基苯基)
‑
N
‑
(4
‑
(4
‑
((4
‑
(2
‑
(2,6
‑
二氧代哌啶
‑3‑
基)
‑
1,3
‑
二氧代异吲哚啉
‑5‑
基)哌嗪
‑1‑
基)甲基)哌啶
‑1‑
基)
‑
2,5
‑
二氟苯基)
‑
2,5
‑
二甲基哌嗪
‑1‑
甲酰胺;(2R,5S)
‑4‑
(4
‑
氰基
‑3‑
甲氧基苯基)
‑
N
‑
(6
‑
(4
‑
((4
‑
(2
‑
(2,6
‑
二氧代哌啶
‑3‑
基)
‑6‑
氟
‑
1,3
‑
二氧代异吲哚啉
‑5‑
基)哌嗪
‑1‑
基)甲基)哌啶
‑1‑
基)吡啶
‑3‑
基)
‑
2,5
‑
二甲基哌嗪
‑1‑
甲酰胺;(2R,5S)
‑4‑
(4
‑
氰基
‑3‑
甲氧基苯基)
‑
N
‑
(6
‑
(4
‑
((4
‑
(2
‑
((S)
‑
2,6
‑
二氧代哌啶
‑3‑
基)
‑6‑
氟
‑1‑
氧代异吲哚啉
‑5‑
基)哌嗪
‑1‑
基)甲基)哌啶
‑1‑
基)吡啶
‑3‑
基)
‑
2,5
‑
二甲基哌嗪
‑1‑
甲酰胺;(2R,5S)
‑4‑
(3
‑
氯
‑4‑
氰基苯基)
‑
N
‑
(2
‑
(4
‑
((4
‑
(2
‑
(2,6
‑
二氧代哌啶
‑3‑
基)
‑6‑
氟
‑
1,3
‑
二氧代异吲哚啉
‑5‑
基)哌嗪
‑1‑
基)甲基)哌啶
‑1‑
基)嘧啶
‑5‑
基)
‑
2,5
‑
二甲基哌嗪
‑1‑
甲酰胺;(2R,5S)
‑4‑
(3
‑
氯
‑4‑
氰基苯基)
‑
N
‑
(2
‑
(4
‑
((4
‑
(2
‑
((S)
‑
2,6
‑
二氧代哌啶
‑3‑
基)
‑6‑
氟
‑1‑
氧代异吲哚啉
‑5‑
基)哌嗪
‑1‑
基)甲基)哌啶
‑1‑
基)嘧啶
‑5‑
基)
‑
2,5
‑
二甲基哌嗪
‑1‑
甲酰胺;(2R,5S)
‑4‑
(4
‑
氰基
‑3‑
(三氟甲基)苯基)
‑
N
‑
(6
‑
(4
‑
((4
‑
(2
‑
((S)
‑
2,6
‑
二氧代哌啶
‑3‑
基)
‑1‑
氧代异吲哚啉
‑5‑
基)哌嗪
‑1‑
基)甲基)哌啶
‑1‑
基)吡啶
‑3‑
基)
‑
2,5
‑
二甲基哌嗪
‑1‑
甲酰胺;(2R,5S)
‑4‑
(3
‑
氯
‑4‑
氰基苯基)
‑
N
‑
(6
‑
(4
‑
((4
‑
(2
‑
((S)
‑
2,6
‑
二氧代哌啶
‑3‑
基)
‑1‑
氧代异吲哚啉
‑5‑
基)哌嗪
‑1‑
基)甲基)哌啶
‑1‑
基)吡啶
‑3‑
基)
‑
2,5
‑
二甲基哌嗪
‑1‑
甲酰胺;(2R,5S)
‑4‑
(4
‑
氰基
‑3‑
(三氟甲基)苯基)
‑
N
‑
(4
‑
(4
‑
((4
‑
(2
‑
(2,6
‑
二氧代哌啶
‑3‑
基)
‑
1,3
‑
二氧代异吲哚啉
‑5‑
基)哌嗪
‑1‑
基)甲基)哌啶
‑1‑
基)
‑3‑
氟苯基)
‑
2,5
‑
二甲基哌嗪
‑1‑
甲酰胺;(2R,5S)
‑4‑
(3
‑
技术研发人员:范捷,Y钱,W何,刘坷,
申请(专利权)人:冰洲石生物科技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