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地机器人污水箱除臭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4114493 阅读:84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7-12 02:0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扫地机器人污水箱除臭结构,包括机器人壳体和污水箱,污水箱安装在机器人壳体的内腔中,所述机器人壳体或者污水箱上安装有用于向污水箱内腔的污水中输送臭氧气体的臭氧模块。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机器人壳体或者污水箱上安装的臭氧模块,向污水箱的污水中输送臭氧气体,由于臭氧气体能够全天候地对污水箱内的污水进行杀菌和抑制细菌的滋生,因此达到延缓污水箱中的污水发臭时间的目的。臭氧模块在工作时采用管式或者片式电晕放电技术,将外界空气制成臭氧,整个过程无耗材产生;此外,其在整个工作过程中都不会与污水直接相接触,且可以间隔作业,也可以高频次工作,不仅能够对污水进行除臭,还能对洗拖区域进行杀菌除臭。进行杀菌除臭。进行杀菌除臭。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扫地机器人污水箱除臭结构


[0001]本技术涉及地板清洁设备
,特别是一种扫地机器人中的污水箱除臭结构。

技术介绍

[0002]扫地机器人,又称自动打扫机,是智能家用电器的一种,能够凭借一定的人工智能,采用擦洗和真空的方式,自动在房间内完成对地板的擦洗等工作。
[0003]目前,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以及科技水平的迅速提升,越来越多的扫地机器人出现在了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因其能够自动在房间内完成地板的擦洗等工作,故而逐步取代人工清洁。
[0004]在扫地机器人正常工作时,擦洗地面所产生的污水会在气泵负压的作用下被吸入污水箱内,我们知道,污水箱内的污水在长时间存放后易变质发臭,尤其在夏天,很短的时间内就会变质发臭。
[0005]专利号ZL202110250995.7公开了一种除甲醛扫地机器人,它通过在圆筒体内部设置紫外线灯和在紫外线灯照射范围内的光触媒,从而在工作时,开启紫外线灯,使光触媒在紫外线光的照射下发生类似光合作用的光催化反应,进而产生出氧化能力极强的自由氢氧基和活性氧,以此达到杀菌、防霉等目的。虽然这种扫地机器人在市场上已普遍销售,但是,它无法对污水箱内的污水进行除臭处理。
[0006]当然,通过向污水箱内加入消毒试剂、杀菌试剂等,能够阻止细菌的滋生,并且杀死拖布表面的细菌,达到杀菌消毒、消除臭味的目的,但这样操作会对水质造成污染。

技术实现思路

[0007]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扫地机器人污水箱除臭结构,解决现有扫地机器人污水箱中的污水除臭问题。/>[0008]本技术的技术解决方案是,提供一种具有以下结构的扫地机器人污水箱除臭结构,包括机器人壳体和污水箱,所述污水箱安装在机器人壳体的内腔中,其中,所述机器人壳体或者污水箱上安装有用于向污水箱内腔的污水中输送臭氧气体的臭氧模块。
[0009]本技术所述的扫地机器人污水箱除臭结构,其中,所述臭氧模块包括臭氧发生器、曝气管和曝气石,所述曝气石位于污水箱的内腔底部,所述臭氧发生器安装在机器人壳体或者污水箱的侧壁上,所述曝气管的一端与曝气石进气口连通,另一端与臭氧发生器的臭氧出口连通,所述臭氧发生器与扫地机器人中的控制器电连接。
[0010]本技术所述的扫地机器人污水箱除臭结构,其中,所述曝气管上靠近臭氧发生器的臭氧出口部位安装有单向阀。
[0011]本技术所述的扫地机器人污水箱除臭结构,其中,所述臭氧模块包括臭氧发生器、电磁三通阀Ⅰ、曝气管、曝气石和回流管,所述曝气石位于污水箱的内腔底部,所述臭氧发生器和电磁三通阀Ⅰ安装在机器人壳体或者污水箱的侧壁上,所述臭氧发生器的臭氧
出口与电磁三通阀Ⅰ的第一接口连通,所述曝气管的一端与电磁三通阀Ⅰ的第二接口连通,另一端与曝气石进气口连通,所述回流管的一端与电磁三通阀Ⅰ的第三接口连通,另一端与扫地机器人的洗拖腔体连通,所述臭氧发生器和电磁三通阀Ⅰ均与扫地机器人中的控制器电连接。
[0012]本技术所述的扫地机器人污水箱除臭结构,其中,所述臭氧发生器的臭氧出口与电磁三通阀Ⅰ的第一接口之间安装有单向阀。
[0013]本技术所述的扫地机器人污水箱除臭结构,其中,所述臭氧模块包括臭氧发生器、电磁三通阀Ⅰ、回流管、曝气管、曝气石、负压管、电磁三通阀Ⅱ、排气管Ⅰ和排气管Ⅱ;所述臭氧发生器、电磁三通阀Ⅰ和电磁三通阀Ⅱ安装在机器人壳体或者污水箱的侧壁上,所述曝气石位于污水箱的内腔底部,所述臭氧发生器的臭氧出口与电磁三通阀Ⅰ的第一接口连通,所述曝气管的一端与电磁三通阀Ⅰ的第二接口连通,另一端与曝气石进气口连通,所述回流管的一端与电磁三通阀Ⅰ的第三接口连通,另一端与洗拖腔体连通;所述负压管的一端与污水箱的顶部空腔连通,另一端与电磁三通阀Ⅱ的第一接口连通,所述电磁三通阀Ⅱ的第二接口与气泵的进气口连通,所述排气管Ⅰ的一端与气泵的出气口连通,另一端与洗拖腔体连通,所述排气管Ⅱ的一端与电磁三通阀Ⅱ的第三接口连通,另一端与洗拖腔体连通;所述臭氧发生器、电磁三通阀Ⅰ和电磁三通阀Ⅱ均与扫地机器人中的控制器电连接。
[0014]本技术所述的扫地机器人污水箱除臭结构,其中,所述臭氧发生器的臭氧出口与电磁三通阀Ⅰ的第一接口之间安装有单向阀。
[0015]采用以上结构后,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扫地机器人污水箱除臭结构具有以下优点:本技术通过在机器人壳体或者污水箱上安装的臭氧模块,向污水箱的污水中输送臭氧气体,由于臭氧气体能够全天候地对污水箱内的污水进行杀菌和抑制细菌的滋生,因此达到延缓污水箱中的污水发臭时间的目的。
[0016]臭氧发生器在基站和扫地机器人不工作的情况下,也可以单独进行工作,以利用臭氧气体对污水箱中的污水进行杀菌和抑菌处理。在扫地机器人正常工作的过程中,利用本身自带的风带可以对排放到扫拖区域的臭氧气体进行加热,使其分解,充分延长了扫地机器人的使用寿命。
附图说明
[0017]图1是本技术第一实施例的左视立体结构示意图;
[0018]图2是图1中沿“A

A”线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0019]图3是本技术第二实施例的右视立体结构示意图;
[0020]图4是图3中沿“B

B”线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0021]图5是本技术第三实施例的右视立体结构示意图;
[0022]图6是图5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0023]图7是图5中沿“C

C”线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4]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扫地机器人污水箱除臭结构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0025]实施例一
[0026]如图1和图2所示,扫地机器人污水箱除臭结构包括机器人壳体1、污水箱2和臭氧模块,污水箱2安装在机器人壳体1的内腔中,臭氧模块用于向污水箱2内腔的污水中输送臭氧气体,该臭氧模块包括臭氧发生器5、曝气管3和曝气石6。
[0027]曝气石6位于污水箱2的内腔底部,臭氧发生器5安装在机器人壳体1的外侧壁上,当然也可以将其安装在污水箱2的外侧壁上,目的是为了防止臭氧发生器5与水直接相接触;曝气管3的一端与曝气石6进气口连通,曝气管3的另一端与臭氧发生器5的臭氧出口连通;臭氧发生器5与扫地机器人中的控制器电连接。控制器用于控制臭氧发生器5的启闭以及间歇性工作时间的长短,这种作业方式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通过对控制器的简单编程即可实现。
[0028]臭氧发生器5采用管式或者片式电晕放电技术,将外界空气制成臭氧,整个过程无耗材产生,而且臭氧发生器5可以全天候工作,对污水箱2中的污水进行杀菌、抑菌相结合,充分延缓污水的发臭时间,此种产品,本申请人在市面上已有销售。
[0029]在扫地机器人正常工作时,为了防止污水箱2中的污水反流至臭氧发生器5内,故在曝气管3上靠近臭氧发生器5的臭氧出口部位安装有单向阀4,这样不仅防止了污水的回流,还充分延长了臭氧发生器5的使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扫地机器人污水箱除臭结构,包括机器人壳体(1)和污水箱(2),所述污水箱(2)安装在机器人壳体(1)的内腔中,其特征在于:所述机器人壳体(1)或者污水箱(2)上安装有用于向污水箱(2)内腔的污水中输送臭氧气体的臭氧模块。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扫地机器人污水箱除臭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臭氧模块包括臭氧发生器(5)、曝气管(3)和曝气石(6),所述曝气石(6)位于污水箱(2)的内腔底部,所述臭氧发生器(5)安装在机器人壳体(1)或者污水箱(2)的侧壁上,所述曝气管(3)的一端与曝气石(6)进气口连通,另一端与臭氧发生器(5)的臭氧出口连通,所述臭氧发生器(5)与扫地机器人中的控制器电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扫地机器人污水箱除臭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曝气管(3)上靠近臭氧发生器(5)的臭氧出口部位安装有单向阀(4)。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扫地机器人污水箱除臭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臭氧模块包括臭氧发生器(5)、电磁三通阀Ⅰ(7)、曝气管(3)、曝气石(6)和回流管(8),所述曝气石(6)位于污水箱(2)的内腔底部,所述臭氧发生器(5)和电磁三通阀Ⅰ(7)安装在机器人壳体(1)或者污水箱(2)的侧壁上,所述臭氧发生器(5)的臭氧出口与电磁三通阀Ⅰ(7)的第一接口连通,所述曝气管(3)的一端与电磁三通阀Ⅰ(7)的第二接口连通,另一端与曝气石(6)进气口连通,所述回流管(8)的一端与电磁三通阀Ⅰ(7)的第三接口连通,另一端与扫地机器人的洗拖腔体连通,所述臭氧发生器(5)和电磁三通阀Ⅰ(7)均与扫地机器人中的控制器电连...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朱鲁曰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百悦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