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来水末端自动臭氧水发生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4674313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8-24 16:3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自来水末端自动臭氧水发生器。它解决了现有技术中臭氧发生器难以根据水流进行臭氧的自动供给,使用不便的问题。它包括装配外壳,装配外壳一侧设有混合管路,装配外壳远离混合管路的一侧周向内壁设有进气管路,且进气管路一端连接有臭氧生成组件,臭氧生成组件一端通过设置在装配外壳内壁的导气管路与混合管路相互连通,装配外壳内设有与臭氧生成组件电性连接的控制组件。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优点在于:能够根据水流情况进行臭氧的自动供给,使用方便,而且体积小,安装便捷,一体化结构更加稳定。体化结构更加稳定。体化结构更加稳定。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自来水末端自动臭氧水发生器


[0001]本技术涉及臭氧杀菌设备
,具体涉及一种自来水末端自动臭氧水发生器。

技术介绍

[0002]随着生活水平日渐提高,人们对生活质量的要求也随之增加,而水源质量就是生活质量的其中一方面的体现,其日常用水的纯净度成为更多人的迫切需求。臭氧是氧气的同素异形体,一定浓度的臭氧水可以杀灭微生物、分解有机化学残留物,是一种广谱、高效、快速杀菌剂。但是在正常情况下,臭氧很不稳定,容易分解成氧气,臭氧容易随水质和水温的不同而产生分解,因此,很难对臭氧进行储存以进行合理利用;除此之外,现有的臭氧发生器难以根据水龙头的水流开闭进行臭氧的自动供给,使用不便。
[0003]为了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人们进行了长期的探索,提出了各式各样的解决方案。例如,中国专利文献公开了一种臭氧洗浴设备[CN201620082610.5],它包括水箱、加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设备还包括有臭氧发生器、控制器;所述臭氧发生器通过第一管道与所述水箱连通,所述第一管道的臭氧气体出口端设有爆气装置;所述控制器与所述臭氧发生器连接,以控制所述臭氧发生器的臭氧生成而使臭氧达到设定的溶解浓度。
[0004]上述方案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现有技术中臭氧容易分解的问题,但是该方案依然存在着诸多不足,例如:臭氧发生器难以根据水龙头的水流开闭进行臭氧的自动供给,使用不便。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技术的目的是针对上述问题,提供一种设计合理、使用方便的自来水末端自动臭氧水发生器。
[0006]为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了下列技术方案:本自来水末端自动臭氧水发生器,包括装配外壳,装配外壳一侧设有混合管路,装配外壳远离混合管路的一侧周向内壁设有进气管路,且进气管路一端连接有臭氧生成组件,臭氧生成组件一端通过设置在装配外壳内壁的导气管路与混合管路相互连通,装配外壳内设有与臭氧生成组件电性连接的控制组件。通过控制组件检测混合管路是否有水流经过,若检测出有水流且使臭氧生成组件工作,空气从进气管路进入臭氧生成组件内,经过臭氧生成组件生产臭氧并通过导气管路将臭氧输送至混合管路,从而实现对水流的杀菌消毒,并且能够根据水流的关闭实现自动启停,使用方便。
[0007]在上述的自来水末端自动臭氧水发生器中,混合管路包括一端具有进水口且另一端具有出水口的文丘里射流管,文丘里射流管周向外侧设有注塑防护外壳,导气管路端部设置在靠近进水口的一端与文丘里射流管之间相互连通。
[0008]在上述的自来水末端自动臭氧水发生器中,导气管路包括臭氧放电管,臭氧放电管靠近文丘里射流管的一端设有三通单向阀,且三通单向阀其中一个阀管延伸至装配外壳
外并形成倒流排水管,另外两个分别与文丘里射流管、臭氧放电管连通并且周向内侧均设有止回阀,且三通单向阀呈T形状。倒流排水管的设置可以防止水流倒灌对臭氧生成组件产生影响,提高防护效果。
[0009]在上述的自来水末端自动臭氧水发生器中,臭氧生成组件包括臭氧生成模块,臭氧生成模块一侧通过臭氧管进气口与臭氧放电管连接,且相邻的一侧设有与进气管路相互连通的进气口。
[0010]在上述的自来水末端自动臭氧水发生器中,臭氧放电管上周向设有散热器。散热器可以降低臭氧放电管的温度,减少臭氧放电管内产生的臭氧分解。
[0011]在上述的自来水末端自动臭氧水发生器中,控制组件包括设置在装配外壳内的电路板,电路板连接有控制器,且控制器分别与臭氧生成模块及用于采集进水口水流声音的音频模块电性连接。通过音频模块监测水流是否进入混合管路,有利于控制器控制臭氧生成模块的实时启停。
[0012]在上述的自来水末端自动臭氧水发生器中,进气管路包括设置在装配外壳上的空气进气孔,空气进气孔连通有位于装配外壳内的进气仓,进气仓通过进气管与臭氧生成组件相互连通。进气仓的设置可以有效保持空气的足量供给。
[0013]在上述的自来水末端自动臭氧水发生器中,注塑防护外壳两端周向外壁均具有螺纹连接部,且螺纹连接部一端具有连接限位部。
[0014]在上述的自来水末端自动臭氧水发生器中,装配外壳上设有可供倒流排水管穿出的定位孔。定位孔的设置用于保持倒流排水管在排水过程中的稳定性。
[0015]在上述的自来水末端自动臭氧水发生器中,电路板周向设有防护外框,且电路板分别与散热器及内电极电性连接。散热器也可以用于电路板的散热。
[0016]与现有的技术相比,本技术的优点在于:设计合理、结构简单,通过音频模块监测水流是否进入文丘里射流管内,当检测到水流后,则通过控制器使臭氧生成模块启动,此时,空气进气管路进入并通过臭氧生成模块产生臭氧,臭氧通过导气管路输送至文丘里引流管内,由于水流的作用力,臭氧与水流从出水口同步排出;当出水口产生堵塞导致水流倒流时,可以利用三通单向阀上的倒流排水管排出,防止臭氧生成模块损坏,使用安全,而且体积小,安装便捷,一体化的结构稳定性更佳。
附图说明
[0017]图1是本技术中的装配外壳内部结构示意图;
[0018]图2是本技术中的混合管路与单向三通阀连接时的结构示意图。
[0019]图中,装配外壳1、定位孔11、防护外框12、混合管路2、文丘里射流管21、进水口211、出水口212、螺纹连接部213、连接限位部214、注塑防护外壳22、进气管路3、空气进气孔31、进气仓32、进气管33、臭氧生成组件4、臭氧生成模块41、臭氧管进气口42、进气口43、导气管路5、臭氧放电管51、三通单向阀52、倒流排水管53、散热器54、止回阀55、控制组件6、电路板61、控制器62。
具体实施方式
[0020]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做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0021]如图1

2所示,本自来水末端自动臭氧水发生器,包括装配外壳1,装配外壳1一侧设有混合管路2,装配外壳1远离混合管路2的一侧周向内壁设有进气管路3,且进气管路3一端连接有臭氧生成组件4,臭氧生成组件4一端通过设置在装配外壳1内壁的导气管路5与混合管路2相互连通,装配外壳1内设有与臭氧生成组件4电性连接的控制组件6。本自来水末端自动臭氧水发生器安装于水龙头或水管上,通过在控制组件6实时检测混合管路2内是否有水流通过,当检测到有水流通过时,则使臭氧生成组件4启动,外部空气经过进气管路3进入臭氧生成组件4内并生成臭氧,臭氧经过导气管路5流入混合管路2与水流同步排出,当未检测到水流经过混合管路2时,则使臭氧生成组件4关闭,从而实现自动启停的目的;本自来水末端自动臭氧水发生器不仅体积小、便于安装,而且一体化的结构更加稳定。
[0022]其中,混合管路2包括一端具有进水口211且另一端具有出水口212的文丘里射流管21,文丘里射流管21周向外侧设有注塑防护外壳22,导气管路5端部设置在靠近进水口211的一端与文丘里射流管21之间相互连通。这里的注塑防护外壳22由PP、PC、ABS其中的任意一种材料制成,且丘里射流管21通过进水口2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自来水末端自动臭氧水发生器,包括装配外壳(1),所述的装配外壳(1)一侧设有混合管路(2),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装配外壳(1)远离混合管路(2)的一侧周向内壁设有进气管路(3),且进气管路(3)一端连接有臭氧生成组件(4),所述的臭氧生成组件(4)一端通过设置在装配外壳(1)内壁的导气管路(5)与混合管路(2)相互连通,所述的装配外壳(1)内设有与臭氧生成组件(4)电性连接的控制组件(6)。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来水末端自动臭氧水发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混合管路(2)包括一端具有进水口(211)且另一端具有出水口(212)的文丘里射流管(21),所述的文丘里射流管(21)周向外侧设有注塑防护外壳(22),所述的导气管路(5)端部设置在靠近进水口(211)的一端与文丘里射流管(21)之间相互连通。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自来水末端自动臭氧水发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导气管路(5)包括臭氧放电管(51),所述的臭氧放电管(51)靠近文丘里射流管(21)的一端设有三通单向阀(52),且三通单向阀(52)的其中一个阀管延伸至装配外壳(1)外并形成倒流排水管(53),另外两个分别与文丘里射流管(21)、臭氧放电管(51)连通且周向内侧均设有止回阀(55)并形成排水三通。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自来水末端自动臭氧水发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臭氧生成组件(4)包括臭氧生成模块(41),所述的臭氧生成模块(41)一侧通过臭氧管进...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朱鲁曰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百悦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