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微纳米气泡生成装置及热水器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3907055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6-25 18:5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微纳米气泡生成装置及热水器。微纳米气泡生成装置包括壳体,其内设置有混气仓,壳体设置在热水器的水管上,水管内的水体能够流入混气仓内;供气结构,与混气仓连通,用于为混气仓内输送气体;文丘里管道,设置在混气仓内;起泡结构,设置在文丘里管道的进口处,作用于水体和气体,产生气泡;文丘里管道包括:收缩段,其内径自上至下逐渐减小;喉管,其上端与收缩段的下端连通;扩张段,其内径自上至下逐渐增大,扩张段的上端与喉管的下端连通,喉管自上至下的内径一致,且喉管上端的内径与收缩段的下端的内径以及扩张段的上端的内径相同,产生气泡后的水体和气体经由收缩段流入喉管,再从喉管流至扩张段。再从喉管流至扩张段。再从喉管流至扩张段。

A micro nano bubble generating device and water heater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微纳米气泡生成装置及热水器


[0001]本技术涉及家电
,尤其涉及一种微纳米气泡生成装置及热水器。

技术介绍

[0002]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具有健康洗浴功能的热水器系统将极大满足人们对肌肤安全护理的需求,显著提升用户体验。
[0003]微纳米气泡是指直径为0.1

50微米的气泡,这种气泡具有和普通气泡不同的理化特性。微纳米气泡尺寸非常小,它的表面张力非常低,使得氧气分子与水分子更容易结合。由于微纳米气泡直径很小,可以很容易渗透进入毛孔,带走毛孔内的污垢。同时,大量气泡在水中溶解破裂形成气泡水时产生高能超声波,并伴随大量氧负离子产生。这种气泡水可以起到杀菌、净化皮肤、滋润补湿等作用。
[0004]现有技术中,根据气泡的产生方式可以分为溶气释放式、引气分散式、微孔散气式、旋流剪切式和多相泵送式。一般而言,用户的热水器接入的水源均带有压力,压力越大其溶气难度越大,导致生成微纳米气泡水效果较差且不稳定,难以发挥微纳米气泡水的真正功效。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技术旨在至少在一定程度上解决现有相关技术中存在的问题之一,为此,本技术提出一种微纳米气泡生成装置,其生成的微纳米气泡较为稳定,效果较好。
[0006]上述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
[0007]一种微纳米气泡生成装置,包括:
[0008]壳体,其内设置有混气仓,所述壳体设置在热水器的水管上,所述水管内的水体能够流入所述混气仓内;
[0009]供气结构,与所述混气仓连通,用于为所述混气仓内输送气体;
[0010]文丘里管道,设置在所述混气仓内;
[0011]起泡结构,设置在所述文丘里管道的进口处,作用于所述水体和所述气体,产生气泡;
[0012]所述文丘里管道包括:
[0013]收缩段,其内径自上至下逐渐减小;
[0014]喉管,其上端与所述收缩段的下端连通;
[0015]扩张段,其内径自上至下逐渐增大,所述扩张段的上端与所述喉管的下端连通,所述喉管自上至下的内径一致,且所述喉管上端的内径与所述收缩段的下端的内径以及所述扩张段的上端的内径相同,产生所述气泡后的所述水体和所述气体经由所述收缩段流入所述喉管,再从所述喉管流至所述扩张段,然后从所述扩张段流出所述混气仓。
[0016]可选地,还包括第一管道,所述第一管道设置在所述收缩段的上端并与所述收缩段连通,所述水体和所述气体经由所述第一管道流入所述收缩段内。
[0017]可选地,还包括静旋结构,所述静旋结构用于对流经所述第一管道内的所述水体和所述气体进行旋转剪切。
[0018]可选地,所述静旋结构包括:
[0019]轴座,沿所述第一管道的径向设置;
[0020]多张叶片,自下至上沿逆时针方向设置在所述轴座的外侧。
[0021]可选地,还包括第二管道,所述第二管道设置在所述扩张段的下端并与所述扩张段连通,所述扩张段内的所述水体和所述气体经由所述第二管道流出所述混气仓。
[0022]可选地,所述供气结构包括:
[0023]供气管,其一端与所述水管连通,另一端与所述微纳米气泡生成装置的外部大气连通,所述大气能够经由所述供气管流入所述水管,然后经由所述水管流入所述混气仓内;
[0024]气泵,设置在所述供气管上,用于将所述大气经由所述供气管泵送至所述水管;
[0025]止逆阀,设置在所述供气管上,用于控制所述供气管的通断。
[0026]可选地,所述供气管为文氏管。
[0027]可选地,所述供气结构包括:
[0028]供气管,其一端与所述混气仓连通,另一端与所述微纳米气泡生成装置的外部大气连通,所述大气能够经由所述供气管流入所述混气仓内;
[0029]气泵,设置在所述供气管上,用于将所述大气经由所述供气管泵送至所述水管;
[0030]止逆阀,设置在所述供气管上,用于控制所述供气管的通断。
[0031]可选地,还包括泄气阀,所述泄气阀设置在所述壳体上,用于所述混气仓的泄压。
[0032]本技术还提供一种热水器,包括水管,还包括上所述的微纳米气泡生成装置,所述微纳米气泡生成装置的壳体设置在所述水管上。
[0033]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至少包括以下有益效果:
[0034]本技术提供的微纳米气泡生成装置通过设置文丘里管道,且文丘里管道设置有收缩段、喉管和扩张段,使得进入喉管中的水流速度提高,进而使得气泡的直径变小,形成微纳米级气泡,微纳米气泡的生成较为稳定,效果较好。
附图说明
[0035]图1是本技术具体实施例提供的微纳米气泡生成装置设置在热水器中的示意图(进气管与水管连通);
[0036]图2是本技术具体实施例提供的微纳米气泡生成装置设置在热水器中的示意图(进气管与混气仓连通);
[0037]图3是本技术具体实施例提供的微纳米气泡生成装置的混气仓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38]图4是本技术具体实施例提供的微纳米气泡生成装置的混气仓的俯视图;
[0039]图5是图4中A处的剖面图;
[0040]图6是本技术具体实施例提供的微纳米气泡生成装置的文丘里管道的立体结构图;
[0041]图7是本技术具体实施例提供的微纳米气泡生成装置的静旋结构的立体结构图。
[0042]图中:
[0043]1、壳体;11、进气口;12、进水接口;13、出水接口;
[0044]2、静旋结构;21、轴座;22、叶片;
[0045]3、文丘里管道;31、收缩段;32、喉管;33、扩张段;
[0046]41、第一管道;411、孔洞;42、第二管道;
[0047]5、增压水泵;
[0048]6、流量计;
[0049]7、止逆阀;
[0050]8、气泵;
[0051]9、供气管;
[0052]10、壳体;
[0053]100、泄气阀。
具体实施方式
[0054]以下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说明,但本技术并不受这些实施例所限制。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修改或者对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技术方案的精神,其均应涵盖在本技术请求保护的技术方案范围当中。
[0055]请参考图1

图6,本技术提供一种微纳米气泡生成装置,包括壳体10、供气结构和文丘里管道3。壳体10内设置有混气仓,壳体10设置在热水器的水管上,水管内的水体能够流入混气仓内。供气结构与混气仓连通,用于为混气仓内输送气体。文丘里管道3设置在混气仓内。起泡结构设置在文丘里管道3 的进口处,作用于水体和气体,产生气泡。文丘里管道3包括收缩段31、喉管 32和扩张段33。收缩段31的内径自上至下逐渐减小。喉管32的上端与收缩段 31的下端连通。扩张段33的内径自上至下逐渐增大,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微纳米气泡生成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1),其内设置有混气仓,所述壳体(1)设置在热水器的水管上,所述水管内的水体能够流入所述混气仓内;供气结构,与所述混气仓连通,用于为所述混气仓内输送气体;文丘里管道(3),设置在所述混气仓内;起泡结构,设置在所述文丘里管道(3)的进口处,作用于所述水体和所述气体,产生气泡;所述文丘里管道(3)包括:收缩段(31),其内径自上至下逐渐减小;喉管(32),其上端与所述收缩段(31)的下端连通;扩张段(33),其内径自上至下逐渐增大,所述扩张段(33)的上端与所述喉管(32)的下端连通,所述喉管(32)自上至下的内径一致,且所述喉管(32)上端的内径与所述收缩段(31)的下端的内径以及所述扩张段(33)的上端的内径相同,产生所述气泡后的水体和所述气体经由所述收缩段(31)流入所述喉管(32),再从所述喉管(32)流至所述扩张段(33),然后从所述扩张段(33)流出所述混气仓。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微纳米气泡生成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一管道(41),所述第一管道(41)设置在所述收缩段(31)的上端并与所述收缩段(31)连通,所述水体和所述气体经由所述第一管道(41)流入所述收缩段(31)内。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微纳米气泡生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起泡结构包括静旋结构(2),所述静旋结构(2)用于对流经所述第一管道(41)内的所述水体和所述气体进行旋转剪切。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微纳米气泡生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静旋结构(2)包括:轴座(21),沿所述第一管道(41)的径向设置;多张叶片(22),自下至上沿逆时针方向设置在所述轴座(21)的外侧。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微纳米气泡生成装...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琦彭锦宇余丹阳潘叶江
申请(专利权)人:华帝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